回帖2952
主题100
精华3
积分8856
金钱4804
贡献9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0-10-4
最后登录2024-12-27
在线时间2122 小时

中将
   
|
本帖最后由 owaii 于 2011-1-31 18:31 编辑
一战结束后,皇家海军进行了新式战列舰的研究工作。考虑到战争中德国战舰的防护和抗沉性的优异表现,战后的英国海军在很可能即将丧失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决心进一步提高本国战舰的防护性能。
一战的战斗已经显示出海上炮战的距离逐渐拉大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海战的交战距离必将在20000码以上,因此,加强水平装甲作为必要的措施被提上了日程。
同时,在开工了剩余的3艘胡德级战巡之后,海军决定利用剩余的吨位先建造两艘“中速条约舰”,等待未来铁公爵级和乔治五世级以及虎号等退役后,利用空余吨位继续建造其他新锐战舰。这两艘战舰,也因此作为新造舰技术的试验舰,得以试验了很多新式造舰技术。为了加强关键部位防护,本舰采用重点防护设计,并为控制吨位,尽可能缩减了主防护区的长度。
本级舰由原计划采用18英寸炮的L3计划发展而来,由于条约的限制,换装了三联装的新式406毫米炮,将排水量压缩到45000吨以内。经过技术论证,本舰于1921年在戈登布朗、维克斯两厂陆续开工,计划代号L4,第一批建造2艘
具体性能:
尺寸:245*34*36米
标准排水量:44000吨
武备:主炮:9门新式16英寸45倍口径炮(3*3布置,前二后一),每炮备弹100发
副炮:12门6英寸单装50口径炮(炮廓布置)每炮备弹150发
高射武器:8门4.7英寸高炮(四座联装),12门37高炮、12挺7.7机枪
装甲:主防护区占舰体长度55%
水线主装甲带360-394
弹药库外侧406
装甲隔壁356
主装甲带上部200
甲板装甲80
穹甲顶面100(弹药库部分150)
穹甲侧面120(弹药库部分150)
炮座420
炮塔正面457
炮塔侧面356
炮塔后面254
炮塔顶部254
司令塔381
TDS(自水线下延伸至舰底)60——45——25
动力:16台改进型亚罗锅炉,总功率112000马力,重油搭载量5500吨,最大速度26节,航程6300海里/15节
火控及其他:
10米测距仪4台(主桅桅顶射击指挥所1台,三个炮塔各一台)
6米测距仪4台(前后舰桥两侧)
高射炮指挥仪4台(前后舰桥两侧)
起重机一台(舰尾、可收放式)
水上飞机4架(常备3架,备用机1架)
海军新式16英寸炮的有关情况
一战中德军战舰使用的高速轻弹火炮给皇家海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对于新式16寸炮,海军内部的意见,绝大多数都主张采取高速轻弹的方案。但由于第一海务大臣克拉克威廉姆斯爵士的坚持反对,本炮最终仍按照传统的弹重进行了设计,炮弹甚至比美国和日本的16寸炮还要重一些。该炮由维克斯公司承造,于1920年秋天进行了试射,经过150发的射击试验后批准投产,定名MkIII
16英寸MkIII(新炮,未换用30年代新式穿甲弹及发射药):
炮口径:406mm
身管长:18.27米
身管重量125吨
俯仰角度:-5——+40
俯仰速度:9度/秒
三联炮塔旋回速度:3度/秒
弹重:1075kg(APC)
1150kg(HE)
发射药:280千克
初速:800米/秒
射程:35000米
射速:1.5-1.8发/分
以上为本舰数据的概要,尚有待修改补充,希望诸位多提意见
图过两天再发(这几天比较忙),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