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2150|回复: 64

庆祝晋升士官,特发米日主力舰散布界数据!

[复制链接]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7-8 14:16 编辑

首先是米国主力舰的散布界数据:
(衣阿华的是战后测试数据)

科罗拉多(16英寸45倍径)
射程:17700m   远近散布界:630m

加利福尼亚(14英寸50倍径)
射程:17600m   远近散布界:660m

亚利桑那(14英寸45倍径)
射程:17300m   远近散布界:800m

内华达(14英寸45倍径)
射程:17300m   远近散布界:830m

德克萨斯(14英寸45倍径)
射程:11600m   远近散布界:525m

衣阿华(16英寸50倍径)
射程:22000m   远近散布界:600m   左右散布界:250m
射程:32000m   远近散布界:800m   左右散布界:310m


然后是日本主力舰的散布界数据:
(昭和15年度记录)

长门(410mm45倍径)
射程:30800m   远近散布界:383m   左右散布界:144m

陆奥(410mm45倍径)
射程:30840m   远近散布界:413m   左右散布界:93m

伊势(14英寸45倍径)
射程:27070m   远近散布界:293m   左右散布界:90m

山城(14英寸45倍径)
射程:27380m   远近散布界:392m   左右散布界:128m

金刚(14英寸45倍径)
射程:31070m   远近散布界:266m   左右散布界:59m

榛名(14英寸45倍径)
射程:31330m   远近散布界:305m   左右散布界:74m

大和(460mm45倍径)
射程:27000m   远近散布界:700m   (昭和19年8月1日)
射程:35000m   远近散布界:800m   (昭和19年6月2日)

其中,长门级和扶桑级的主炮分别在昭和16年和昭和17年更换了身管。昭和16年5月2日,炮身换装后的长门在伊豆群岛神津岛东方海面的停泊状态主炮试射中打出了28000米远近散布界120米的惊人记录,当然,这在实战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另外还有一组长门连续5年的远近散布界数据:

昭和11年   射程:27200m   远近散布界:220m   命中率:21.5%
昭和12年   射程:30300m   远近散布界:290m   命中率:7.7%
昭和13年   射程:30400m   远近散布界:255m   命中率:17.2%
昭和14年   射程:30000m   远近散布界:250m   命中率:7.5%
昭和15年   射程:30900m   远近散布界:395m   命中率:9.0%

其中昭和11年和昭和13年的高命中率是在观测机引导下获得的,昭和15年的散布界数据是主炮换装之前的记录。

补下数据出处:
《丸》1990年9月号
《历史群像》2001年10月号
《战舰大和のすべて》   原勝洋   2004年版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7-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果断右键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子的主炮精度高的有点聊斋啊--!另外,有欧洲战舰的主炮散步吗?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顶一个。 另请教出处。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进一个大米1944年兵器局(Bureau of Ordnance, BuOrd)纪录的远近散布距离与射程的百分比值。

栏位从左到右为舰型、炮型、弹重、3门炮%、全齐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7-7 21:28 编辑

有个问题请教版主M兄,忘记在哪里(好像是日本网站)看到种说法,认为衣阿华高速航行时的振动会造成散布界大幅扩大,因此美国海军规定衣阿华炮战时的速度不得超过23节。您对美国海军比较了解,不知可有此事?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7-7 18:37
好东西,顶一个。 另请教出处。

已补完。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6-1-8 18:18 编辑

回复 飘扬 的帖子

衣阿华高速航行时的振动没见过够分量的报导,倒是北卡在接近高速时会有一小段有谐振(貌似在24节左右),但也没听说会影响射击,因为在技术上这是可以避开的。其实许多名舰都有种种好的与不好的传说,衣阿华也不例外,比如NATO北海演习时舰队顶着七八级风浪高速行驶,前卫的官兵回忆前卫横摇只有12度,而衣阿华横摇接近20度,这在许多资料上都有报道,可是有人因此引申出衣阿华不能开炮就欠缺证据了,况且我在谈稳定发射舰炮的帖子里已经给出了40年代美军火控系统对应的摇摆系数远超过20度,就算没有这种系统的其他列强战舰也可以在看得见目标或水平线的高海象条件下射击。衣阿华的主炮塔的确有传出震动问题,但似乎有方法避开,而且貌似只是BB-61,就好像北卡的谐振只限于BB-55。请延伸阅读下帖7-14楼: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854&pid=27121&fromuid=29 以及: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391&pid=88154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装甲精英

发表于 2011-7-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准确度是个问题啊,毕竟是海上平台
收藏之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大米老BB的散布貌似是30年代改造药室及加装延迟发射线圈之前的,改造之后散布范围约减少一半,比较接近5楼1944年的纪录,这样解释BB-48在Mk8火控雷达指引下第一轮就命中山城;此后并接连跨射及命中才能接近真实散布状况,否则以原本接近4%的远近散布要想第一击就命中还真是要靠点人品。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扬 发表于 2011-7-7 17:39
首先是米国主力舰的散布界数据:
(衣阿华的是战后测试数据)

亚码头这样人类最稳的海上射击平台,怎么精度比长门还低啊……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7-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1-7-8 08:27
亚码头这样人类最稳的海上射击平台,怎么精度比长门还低啊……

我记得大和姐妹打靶成绩也可以的啊,当然,长门那成绩是很难超越的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1-12-3 14:56 编辑

补一张16”/50 MK 7的定型炮MK D在陆地试场发射重2700MK 9靶弹的单炮实际标定弹着散布纪录,栏位从左至右为弹数、仰角(度)、初速(英尺/秒)、射程(码)、平均误差(码)、远近范围(码)。
请注意每次统计的弹群数目不等,只取每次5发的散布误差平均下来约在0.7%,推估9发误差也就1%上下,但这是单炮固定炮架在试射场内的理想状况,33联装炮塔装船后的9发齐射误差扩大一倍达到1944纪录的1.9%是合理的,而且估计这是定泊打定置靶的试射以作为火控数据使用的纪录,动对动射击肯定更大。

此外衣阿华两姐妹在土鲁克追击战中以全速尾追野分并射击多轮是有记录的,可以说明衣阿华级炮战时的速度不得超过23节的规定应非事实,至于散布大则是另一码事。可延伸阅读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712&pid=22087&fromuid=2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1-7-8 12:49
补一张16”/50 MK 7的定型炮MK D在陆地试场发射重2700磅MK 9靶弹的单炮实际标定弹着散布纪录,栏位从左至右 ...

特鲁克追的不是野分吧
是一条泥棒CL?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8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1-7-8 13:09
特鲁克追的不是野分吧
是一条泥棒CL?

是野分。训练轻巡香取在两姐妹射击她前已被空中攻击打成死靶了。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To 10楼:

顶楼米国老舰的散布界确实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记录。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7-8 14:40 编辑

回复 mathewwu 的帖子

大约30000-35000米的距离上以30节追击野分,未取得命中弹。野分以36节高速机动规避并逃离了两舰射程。根据美舰观测散布界大约在300-350米之间。但是日本方面对这个数字究竟是远近散布界还是左右散布界存在疑议。因为日方记录是3发40厘米炮弹落在右舷90度正横300米外,水柱高约100米。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飘扬 的帖子

日方纪录显示的偏差符合野分的45度改向避弹机动,倒是美方的300-350米散布界作为远近小了不少,左右还差不多,个人以为3-3.5万米的远近散布界有8-900米不奇怪,尤其全速前进又朝前方发射,仰角的跳角一定较大。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7-8 15:02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1-7-7 18:53
跟进一个大米1944年兵器局(Bureau of Ordnance, BuOrd)纪录的远近散布距离与射程的百分比值。

栏位从左到 ...

warships1上也有一组数据,是米畜BB在射程17500m时远近散布界与射程之比
16英寸L50炮   1.9%   远近散布界/射程   332/17500(衣阿华)
16英寸L45炮   1.9%   远近散布界/射程   332/17500(南达科他)
16英寸L45炮   1.8%   远近散布界/射程   315/17500(科罗拉多)
14英寸L50炮   2.4%   远近散布界/射程   420/17500(新墨西哥)
14英寸L45炮   2.4%   远近散布界/射程   420/17500(宾夕法尼亚)
14英寸L45炮   3.4%   远近散布界/射程   598/17500(内华达)

不过这些实际上是理想值,实际科罗拉多在战前1941年的最后一次7炮齐射演习的远近散布界射程比为2.2%(约390米)。原文如下:
These were ideal figures; in practice the old 16-inch guns gave a seven-gun pattern
size of about 2.2% of range during their last firings in 1941.
The dispersion of the 16"/45 and 16"/50 guns, incidentally, was essentially identical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飘扬 于 2011-7-8 15:44 编辑

英美海军在二战时的射击法叫做 Straddle and Ladder,测距射阶段以连续的交互射为主,追求射击的连续性。对散布界的要求并不严格。

日本海军的射法叫做“初段观测二段打方”,首轮测距射为全齐射,观测落点后以2种不同的推测修正量在较短间隔内连续实施两次交互射,再根据这两次射击的落点情况判断这2种修正量各自的误差,然后就可以知道较准确的修正量,这样在第4轮射击时即可进入本射(效力射)。这种射法要求首轮试射必须提供尽可能精确的信息,因此散布界越小越好。

假设美日两国人员的炮术水平相当,双方皆须3次试射修正才可判断出正确射程转入效力射的话,因为日本的2、3两轮试射是以短间隔连续发出的,因此日方进入效力射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一些。
無敵の巨砲 雷と吼え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8:03 , Processed in 0.0254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