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1609|回复: 29

俾斯麦的改装设想

[复制链接]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俾斯麦的穹甲设计在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装甲盒技术的时代确实显得老旧,但是俾斯麦的穹甲设计并不完全是照搬老旧的穹甲设计,而是在原有的侧装甲和穹甲之间的上方增加了一层甲板装甲,从而在整个舰体上部形成了一个密封结构。
     这种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也有它的优点:一是主装甲甲板加入到侧装甲穿甲路径中,在不增加装甲总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加了侧面的防护能力;二是降低了主装甲甲板的高度,增加了舰体的稳定性。三是在俾斯麦的舰体上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装甲盒,在下部被鱼雷破坏后,增加了舰体的抗沉性。
     胡德的防御装甲中存在不击穿主舷侧装甲,只击穿上层舷侧装甲就能洞穿甲板装甲及穹甲的问题,但是那个时代的全面防御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都存在这一问题,舷侧上装甲的厚度远小于主装甲,通常所说的装甲厚度只是主装甲厚度而非上装甲厚度,如果说胡德的防护薄弱,那么一票老式战列舰的防护如女王和君主都很薄弱。胡德号的主要问题在于,舷侧主装甲的面积过小,穹甲的倾角过小。当然甲板装甲确实是胡德的死穴。  
     至于俾斯麦也存在与胡德号相同的穿甲路线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炮弹从俾斯麦的145mm的上部舷侧装甲穿过,击中80mm-110mm的甲板装甲进入弹药库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这种危险要小于胡德。
     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俾斯麦的主装甲的面积大于胡德,在高度约8.4米的舷侧装甲中厚度为320mm的主装甲高度达到了5.2米。二、俾斯麦的穹甲的厚度和角度均大于胡德,厚度和角度分别为110mm/68度倾角,而胡德的穹甲的角度和厚度分别为76mm/45度倾角。三,俾斯麦的穹甲的装甲质量高于胡德,这主要是通过实战实现的,提尔比茨的甲板装甲挡住了725kg的穿甲炸弹。当然一些德黑人士会说这是由于投弹高度不够导致的,但是需要提醒他们的是,穹甲面对的同样也是穿过上部侧装甲后的穿甲弹。  

     在我看来,俾斯麦的装甲防护主要问题并不是采用了全面防护和穹甲设计,而是主甲板装甲过分薄弱,穹甲的厚度只有80-110mm,弹药库厚度也只有100-120mm,这个装甲厚度在新型战列舰中居于下流,特别是穹甲担负有阻挡穿过上层舷侧装甲BB炮弹的任务,面对BB主炮级别的炮弹确实是过薄了。
     至于俾斯麦改为采用重点防护思想和装甲盒结构,实际没必要,因为不符合德国的实际情况。因为在Z计划完成前,德国水面舰队完全不具备挑战英国舰队的实力,更多的战役形势是日德兰还战前的德国侦查舰队的那种游击战,或者是到大洋游猎,保持舰体的完整性极为重要。如果采用重点防护,像南达和武藏那样非防护部分被击伤,随便就导致航速降低,对德国军舰意味着就是死亡。
     俾斯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消减舷侧装甲,直接加大主甲板装甲的厚度,既然穹甲以上空间是可以牺牲的,BB炮弹可以从上部舷侧装甲进入,那不如干脆消减舷侧主装甲的厚度或者面积。其实这与H级的改进思路颇为一致。

     我设计了三种种改装方案;共同点是上层甲板装甲保持50mm不变,2.6米高上部侧装甲145mm的厚度不变,0.6米的170mm下部测装甲不变;不同点在于,消减舷侧主装甲的厚度,加强穹甲的厚度不同。
     方案一、保持俾斯麦的2段式舷侧装甲,俾斯麦的5.2米高的主装甲带,将主装甲消减到300mm厚度,而将穹甲家厚到100-130mm。
     方案二、将俾斯麦的2段式装甲改为3段式装甲,将俾斯麦的320mm的主装甲带从5.2米减到2.6米,将中部2.6米的侧装甲改为220mm,形成上部145mm、中部220mm、下部320mm的三段式结构,从而能将穹甲加厚到120-150mm。
     方案三、保持俾斯麦的2段式舷侧装甲结构,将俾斯麦的舷侧主装甲从5.2米压缩到2.6米高,将俾斯麦的上部舷侧装甲高度从2.6米加大到5.2米高,这样,穹甲就能加厚到150-180mm。
    这三个方案中,方案一比较保守,而且延续了德国的思路,保持较大面积的主装甲,H级战列舰的的设计就是这样的;而方案二比较中庸;方案三最激进,彻底抛弃了依托舷侧防御思想,将防御集中到了水平面上,装甲结构类似于德国的O级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布局。

    我个人比较欣赏方案三。因为方案三最大限度加大了水平面的防护能力,又兼顾了垂直面的防御,同时面对美国的低速重弹时,150-180mm的穹甲比较保险,生存机会较大。

     如果增加水平装甲导致排水量超重,为节省装甲重量,取消俾斯麦穹甲以上部分的多道20-60mmWH装甲的横向隔壁以及30mmWH装甲构成的纵向隔壁,改为用8-10mm的ST结构钢代替。原因很简单,既然穹甲以上部分是可以牺牲的,那么增设这些纵向隔壁的用处不大,面对BB级别的炮弹,这种厚度的装甲基本无视,而俾斯麦的实战证明145mm的上部侧装甲抵挡住了203mmCA炮弹。以此,203mm以下级别的炮弹基本无法进入穹甲以上空间。
     同时尽可能的增加穹甲以下空间的防御,仿照H级战列舰的TDS设计,在防雷舱中增设一道20/45/30mm装甲,分割出过滤舱,过滤舱后的装甲从45mm消减为30mm,这样就解决了俾斯麦TDS系统缺乏过滤舱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水下防护,应该能把抗鱼雷标准从原始的300kg海西尔增加到450kg的标准。当然这种改装只能在装甲重量富裕的情况下,如果重量不够分配,还是优先保证加厚穹甲的厚度,毕竟俾斯麦的水平防护问题较大,穹甲的厚度才是俾斯麦生死攸关的问题。而且俾斯麦的防雷能力在实战中的表现还是基本合格的,水下防御的问题还不是第一问题。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2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44突击步枪 于 2010-10-22 23:16 编辑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48米/宽36米/最大吃水10.6米。

动力:12台高温高压锅炉,3套齿轮减速蒸汽轮机组,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150170马力,过载最大功率163026马力。

航速:30.8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65倍径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 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垂直装甲380毫米;双层水平装甲,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80-100毫米,穹甲倾斜部分110-12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420毫米,顶部180毫米,侧面220毫米,屁股220毫米,炮座40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水下防鱼雷装甲45毫米。

水上飞机4到6架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俾斯麦的装甲防护主要问题并不是采用了全面防护和穹甲设计,而是主甲板装甲过分薄弱,穹甲的厚度只有80-110mm,弹药库厚度也只有100-120mm,这个装甲厚度在新型战列舰中居于下流,特别是穹甲担负有阻挡穿过上层舷侧装甲BB炮弹的任务,面对BB主炮级别的炮弹确实是过薄了。
-----------------------------------------------------------------------------------------------------------------------------------
从二楼的图来看,俾斯麦除了80——120的穹甲外,还有50——80的上甲板装甲,这在新式战列舰中并不薄。BB的炮弹能穿透俾斯麦145的上舷装甲,也能穿透80——120的穹顶,但这两者结合不容易穿透。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13号驱逐舰 于 2010-10-23 23:10 编辑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垂直装甲380毫米;双层水平装甲,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80-100毫米,穹甲倾斜部分110-120毫米;主炮炮塔正面420毫米,顶部180毫米,侧面220毫米,屁股220毫米,炮座40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水下防鱼雷装甲45毫米。
---------------------------------------------------------------------------------------------------------------------------------------------
:funk::funk::funk: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BSM的装甲防护以经足够优秀,应该把有限的吨位用于提高火力,是否可以将满排提高到55000吨,保持防护水平不变,在防护细节上微调,然后换装420MM炮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420MM炮 太恐怖了吧~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钢铁洪流 发表于 2010-10-26 13:20
420MM炮 太恐怖了吧~

以俾斯麦的船体和稳性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 经过了改装  应该经受的住420MM主炮的齐射!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0-10-23 23:08
装甲:水线主装甲带垂直装甲380毫米;双层水平装甲,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80-100毫米,穹甲倾 ...

380MM的垂直装甲   应该也抗不了其他战列舰几炮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7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BSM的装甲防护以经足够优秀,应该把有限的吨位用于提高火力,是否可以将满排提高到55000吨,保持防护水平不变,在防护细节上微调,然后换装420MM炮
----------------------------------------------------------------------------------------------------------------
55000噸滿排應該吃不下4座雙聯裝420的,君不見H41做到這一點都69000了,雖然設計不同,但我個人不支持55000可以8x420+全面防護...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8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窃以为俾斯麦级的舷侧防护已足够优秀,320毫米的主装甲带在同时代虽不算厚,但算上其内的穹甲,再加上炮弹击上穹甲时因为大倾角而产生的弹道改变,防御力绝对是1+1大于2,大于单单穹甲+主装甲带的。而其上的舷侧上装甲虽相对薄弱,但击中那个位置的机会也不会大,就算从此内穿入,在穿过数层结构后也未必能在此倾角下击穿穹甲。

至于水平防御之缺点,我个人以为俾斯麦级设计定型较早,对飞机对战舰的威胁估计不足,故未多加注意。

“ 如果增加水平装甲导致排水量超重,为节省装甲重量,取消俾斯麦穹甲以上部分的多道20-60mmWH装甲的横向隔壁以及30mmWH装甲构成的纵向隔壁,改为用8-10mm的ST结构钢代替。”关于此节,我觉得这几道20-60mmWh装甲虽然不能抵挡BB炮弹,但也能防止弹片在舰内扩散,对保护人员和结构完整有其一定作用。

我认为在俾斯麦级防御上,主炮是其极大的一个缺憾,无论是那一面,这防御力都是不足的。

站在5L的基础上,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提高一定之满排,将火炮换成4x双联装403毫米,也就是H39用的那个,相信对速度和适航性等方面的影响不会太大。

个人见解,海涵莫怪。

中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厚主水平装甲是正途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8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俾斯麦的水平装甲除了80——120的穹顶外,还有50——80的上甲板装甲,总厚度为130-200,这在新式战列舰中并不薄。逊色于大和和主教,但并不逊于衣阿华。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中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0-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号驱逐舰 的帖子

实际上没有多厚。
200mm没有6,7Wt是装不上的。

得益于水平装甲按的比较低,BSM可能会厚点。

150mmROMA被人一弹搞掉了。
:D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发表于 2010-10-29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号驱逐舰 的帖子

看看能不能加装个防鱼雷突出部以加强稳定性和水下防护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1-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0-11-13 19:46 编辑

我认为二战时代的主力舰已经不能主要考虑炮战任务了,而应该身兼航母保镖、破袭舰、战列舰、对岸压制舰四重角色,防护设计也应该按照这四个任务要求进行。

这对重点防护思想产生了新的考验,因为除了战列线炮战中重点防护可能优于全面防护外,其它三个任务都是全面防护由于重点。全面防护的战舰拥有更好的抗沉性、抗爆性、抗小口径火炮性能,因此在面对鱼雷、航弹、和小口径舰炮时优于重点防护军舰。

例如德国主力舰普遍设有50-80mm露天甲板装甲,这为很多人诟病。但50mm水平装甲的防御性能其实并不低,从一些航母的设计文件中我发现,这种厚度的装甲已经可以防御俯冲投掷或从3000米空中自由落下(两者着靶速度相近)的250kg炸弹贯穿(炸弹能够在装甲上炸一个窟窿,但是不会进入舰体内部爆炸),从而大幅度的保护船体上部结构。对比主教级和俾斯麦级中航弹后的照片,就会发现两种防护设计的大不同。

抗沉性对防雷性的意义,这里就不再累述了,说说对岸压制任务。主力舰其实永远不可能去和同级别的重型海岸要塞炮对射,所以在执行对岸火力压制任务时,对手永远只会是比自己主炮口径小得多的火力。这样一来,防护面积就是具有最大意义的了。按照我的设想,俾斯麦级的正确用法根本不是去和盟军战列舰决战,而是初期放在挪威,在岸基空军保护下威胁盟军运输船队,后期撤到波罗的海,不断炮击波罗的海沿岸的毛子,参与如塔林、里加、科尼斯堡、但泽、斯德丁那样的保卫战。这样的用法才是对敌人伤害最大的战术,而俾斯麦的历史防护设计,恰恰与之符合。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1-1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沉性与全面防护还是重点防护无关。两艘大和级所表现出来的抗沉性相当不俗。
实际上,影响抗沉性的关键是TDS和隔舱设计,尤其是水密性是影响抗沉性的最关键因素。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BSM的副炮和105mm高炮统一了,火力不是强大得多,个人认为380mm的主炮可以了——能够击沉英国的bb人——bsm的主要任务是生存下来,不是歼灭敌人——英国的海军太强了,不是几条BSM类型的战列舰所能够打到的——同时期,欧洲大陆大战正酣,资源不可能全部向海军倾斜——不过,希特勒的眼光太差劲了——选个盟友居然是意大利——太可惜了——意大利在二战的表现太给罗马人丢脸了。
以上个人之见,勿喷。谢谢!!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1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yifei4 发表于 2013-7-18 12:35
把BSM的副炮和105mm高炮统一了,火力不是强大得多,个人认为380mm的主炮可以了——能够击沉英国的bb人——b ...

假如一打败法国就把二敦刻尔克和2主教据为德国海军所有?

二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7-1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0-10-22 23:15
标准排水量:俾斯麦号41700吨/提尔皮茨号42300吨;满载排水量:最大52900吨。

尺度:长248米/宽36米/最 ...

恐怕吨位不止这个了,还得加大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3:52 , Processed in 0.0235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