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ke1 于 2011-7-27 20:48 编辑
注:本文为原创架空文,其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为借用性质,不代表真实历史。本文作者为Xike1,首发地为本人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0hcw/blog,次发地为战列线论坛。尊重劳动成果,支持论坛建设,如需转发,敬请注明作者或出处。由于行文较长,请勿插楼。
冲击巡洋舰 --象国海军A-191工程发展始末
--The project A-191 of HICMS
象国著名海军画家游-爱洋笔下有那么一副油画:战场如灭世般昏暗,飞艇用雪亮的探照灯点亮天际;远方主力舰队万炮齐鸣,而画面中心的战舰正调转船头,顶着重型炮弹激起的巨大水柱,淌过浴火的海面对敌舰发动进攻,正是海之男儿气魄的绝好写照!这究竟是一条什么军舰?它有着怎样的过去?一切,都要从20世纪初那头几年开始说起……
追求高速的20世纪初
1906年,一艘大型战舰在英国克莱德本(Clydebank)的布朗(Brown)船厂下水,这艘外形独特的战舰船身修长、优雅,令世人无不称奇。但是,衬托其秀色可餐外形的却是让人侧目的强大实力:该舰拥有8门305毫米炮和三个高耸烟囱,拥有同战列舰相等火力前提下却能跑比巡洋舰还快的25节高速!这艘恐怖的巨舰就是英国“无敌”号(HMS Inflexible)战列巡洋舰,海军天才约翰·费希尔(John Fisher)上将用以打破世界海军平衡格局的又一力作。众所周知,航速是海战中最重要的制胜因素之一,在巡洋舰普遍速度只有19~26节的当时,25节的航速足以使“无敌”号无敌于世界各国巡洋舰之上,尤其因为使当时的准主力舰--装甲巡洋舰一夜间全部成为过时的废铁,引起各大海军强国的恐慌。而且,拥有如此高速的战舰不但可轻而易举地伤歼杀小型战舰,还能在主力舰对阵中迅速占领阵位、包抄或截断对方阵型,以及消灭撤退的对手残部。这种被称为“巡洋舰杀手”的新式战舰出现对传统线列对战冲击巨大,而对以装甲巡洋舰为主力的游击-破交舰队更是无解的威胁。英伦彼岸的德国海军奋起直追,在1908年完成“冯·德·坦恩”号(Von der Tann)战列巡洋舰,两岸间气锤敲击、液钢倾泻,一场围绕着战列巡洋舰的追赶大潮骤然而起。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该舰是高速战舰--战列巡洋舰的开山之祖。
虽然远在东方,但高速战舰的问世极大震撼着象国海军,影响对参加过日本海大海战的将领而言更为明显。象国海军总司令高伊-甸大将(1845~1911)在1906年呈上给本宗帝的《对马海战奏折》中写道:“……当俄军用15节的慢速悠悠驶来时,日本军以20节的高速回转,虽然前者加到18节力求扭转不利……俄军最终败在了两节的关键航速下。……未来必然还会继续趋向高速化,不是一、两条战舰高速,而是整支舰队,超越敌军的快速、压倒性的高速……速度必将成为海军追逐的主流。”
但高伊-甸也知道,让当时的象国军工水平去建造这种战舰等同于天方夜谭,而刚刚从1905年的对俄战争中解脱出来的国力、民生也都不允许国家去追求这些时髦玩意。辅政王德·耀继续维持着从1896年开始的休生养息路线,缩减军费,全力支持民生建设,依靠东北的农、矿业等资源换取与日本方面的“和平”。对俄战争过后,象国逐步着手在东北修建三条针对俄军的要塞化防线(“本宗之墙”),两手空空的象国海军(1906年时只剩下两条铁甲舰和30多艘其他战舰)在短暂和平和陆军需要强化的时期近乎零消耗地飘渺存在着,不过庆幸的是,象国人没有索要虏获的俄国战舰,不像日本那样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去修复这些过时的玩意,而且德·耀非常明白海军对国家的价值,1906年与本宗帝的对话正是这位辅政王目光长远的写照:
帝问曰:“铁马、钢枪恒坏民生,战船、重炮劳命伤财,可否去之,只留其一以利国民?” 王答:“当下态势,无马、枪而断国家;无船、炮而绝未来。去之一可暂然安下,却终不得残喘。” --(《皇纪·本宗十三年》)
海军的价值在辅政王心中早已非常明确,他也已经勾勒好了海陆权衡的发展,只是还未到时机罢了。1908年末,历时三年的东北要塞化防线主体修建进入尾声,国家元气也通过数年休养逐渐恢复,德·耀开始为海军筹谋新时代的发展,这个“发展”即是现代化的高速舰队。
随波逐浪的象国海军
不过,虽然象国从19世纪末就开始对英、德等国遣送军事、工业、铁路等方面的留洋精英,但这个时期国家工业还远未到自建现代化战舰的水平,不可避免地需要向外寻求技术支持。象国外相先后会见了拥有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几个国家大使--英、德、美国以及日本,商讨引进或购买事宜。就地缘和外交关系上看,日本具备的优势无疑最大,但工业实力也最为薄弱,很难提供什么实际性的东西;英国、德国工业底子最雄厚,但开价高,各部系统也最昂贵;美国则地处边缘,技术脱节于主流之外,设计建造的东西较为另类,但价格低廉,非常吸引人。经反复对比后,海军技术部长伏-碧云最终挑选了与美国人商讨购进,这主要是出自经费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但为保持与世界第一强国的关系,象国人特别要求这艘在美国建造的无畏舰必须安装4座双联英制305毫米炮,否则不干。然而这个顾全到国家关系的简单举动却带来了几乎不可调和的不便,毕竟当时跨国度和工业习惯去整合一个系统不像当今模块化组件那样便捷,接着出现的困难将远远超出预计。1909年4月26日,象国第一艘无畏舰“德·源”号于费城克兰普船厂(Philadelphia Cramp)开工,该舰以美国特拉华级(Delaware Class)为蓝本,拉长舰体,增加了锅炉数量,使航速达到23节,装备8门305毫米炮。美国方面虽全力照顾这位重要客人,但该舰工时还是在单位差和组件尺寸的切合中不可避免地被大大延长,建造费也一路狂飙,最后已经接近直接购买一艘英制无畏舰的价格了。而且,该舰在完工后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调试各种兼容性带来的问题,到服役时已经是火力、技术都落后于时代的1913年4月了。
虽然这艘无畏舰的速度达23节(实测22.42节,一般无畏舰21节),但还无法满足象国海军的胃口,对高速的探求也不可能止步。1909年7月的海军技术发展会议上,史-恩诺海军上校提出了进一步探求高速战舰的议案,将矛头直接指向更为符合海军要求的战列巡洋舰上。当时,划时代的英国狮级(Lion Class)战列巡洋舰已经下水,其火力配置更为合理、舰型更为修长、速度更是据称达到30节!一家英国报纸以赞美的口吻描述道:“强大的火力、修长的舰身……这些巨舰不正像猫一样完美、优雅吗?”英国人对技术的创新已经到了一日三更的地步,狮级更可能使世界海军的追赶脚步再一次沦为徒劳。对此情况,当年的技术会议上总体分为紧追派和观望派两大系,辩论非常激烈,不过会议基本确定了继续追求速度的大方向,只是手法上进行调整,军备采购以应对眼前局势为主。当时太平洋沿岸地区暂时还没有此类超级战舰出现--包括潜在强敌日本在内,冒然拥有此类尖端军备不但会加重现阶段财政负担,还很容易引起目前联盟内部的不安。在1910年的采购案上,象国人走出了折中的一步,他们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战列巡洋舰--“阿勒特·圣心”号与“喀·阿厄恩”号。两舰为无敌级的发展型,拥有8门305毫米炮和25节航速,这才是海军所心仪的战舰。象方购买两艘,要求第二艘由英方提供材料,运抵本土自行组装。英国船厂效率很高,新舰开工后仅11个月就告下水,舾装也只持续了7个月。1913年4月22日,完成调试的“阿勒特·圣心”号主桅上旌旗高高扬起,在英国传统欢送乐曲中缓缓离开布朗船厂码头向祖国返航,所有象国舰员都神情振奋、意气风发,因为在他们手中驾驭的,是当时亚洲的第一巨舰!
英国战列巡洋舰“狮”号,该舰是高速战舰划时代的产物。
当然,这个“第一”并没有维持多久--准确地说只有157天。1913年8月16日,以狮级战列巡洋舰为蓝本的日本“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在巴罗因弗内斯(Barrow-in-Furness)的维克斯(Vickers)造船厂竣工,这艘威力强大的战舰装备8门356毫米巨炮,航速高达30.5节!但是之前所有报导都声称该舰是一艘“装甲巡洋舰”,象国外交官被日本盟友结结实实地涮了一记!象国驻英大使穆-列惊闻此消息时“浑身颤抖,电报在手中唰唰滑落”,当他赶到维克斯船厂时这艘巨舰已经完成下水,穆-列回忆当时情景道:“我站在岸边,两眼冒星,脑袋一片空白……船上一个日本人向我们嬉笑招手,那是成功的喜悦,还是胜利后对败者的讽刺?”
在外交战场上,刚走出国门不久的年轻外交官显然未能与老道的日本人相比--在“金刚”号整个建造过程的大局中,象国人被盟友狠狠唰了一顿。
尽管如此,德·耀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堪忧,他一边鼓励在外交战场上落败的年轻外交官“无需气馁”,另一方面则接受海军部建议,加紧对高速化战舰的购入和国产化进程--离自己最近的假想对手已经拥有足可称霸远东的超级战舰了。之后,象国确定以高速为核心的远景海军建设方针,从1909到1916年之间,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高速作为海军发展的大方针从未改变。而经过多年的话语权解放,下层民众对国家动向也开始有所了解,在舆论烘托下,“海军”成为国家实力代表,“战列巡洋舰”则是海军战力之核心;民众因此将之奉若至宝,一时间相关的著作和周边产物纷然出现,引发了一股追求战列巡洋舰的强大风潮,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黄发孩童都知道战列巡洋舰的存在。这股风潮被形象地称之为“猫热”--虽然大部分人并不确定“战列巡洋舰”是什么。
战列巡洋舰--快速战舰在人们心中逐渐发展成衡量国家实力的要素,以至之后十多年间,象国人对快速性追求的热情从未改变过。由于本土资源丰厚、对本国工业扶持力度加大和中央高层支持,后进的象国海军在1913年后逐渐赶超强盟日本,象国主力舰以每年两艘的速度递增,本就相互较劲的两个盟友间摩擦慢慢加剧,亚洲局势也越来越呈现扑朔迷离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