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148
主题48
精华4
积分5360
金钱3716
贡献40
阅读权限170
注册时间2010-12-8
最后登录2025-4-28
在线时间1653 小时

上尉
  
|
本帖最后由 雅美蝶hoho 于 2011-11-12 23:36 编辑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初,土耳其海军就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戈本”号负伤而归,但土耳其本身工业薄弱,没有大型船台可供修理,甚至连舰用的283mm炮弹都要从德国通过秘密途径运送过来。两年之后,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当土耳其人兴冲冲地从德国盟友手中接管过虽然落伍但强大仍旧的俄国海军战列舰“亚历山大三世”号之后,他们无奈地发现,这艘战舰同样无法进坞检修!!此时国内经济几近崩溃,财政部根本拿不出钱来对这艘战利舰做最普通的维护,更不用说建造新船坞了;此后8年,改名为“自由”号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几乎一直停泊在港湾中。幸好这段时间地中海局势比较平稳,如果爆发战争,这艘主力舰究竟能发挥几成的战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改名为“自由”号的土耳其战列舰。该舰装有12门惊天动地的52倍径305mm重炮
缺乏大型船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早在1920年,土耳其海军总参谋长赫萨尔中将就曾提出建设5个大型干船坞,以满足国内3艘战列舰的正常维修工作。不过这个提议对于当时为恢复经济处处用钱的土耳其来说显然是不可能通过的,国内还有数十万伤残军人和数百万穷苦大众等着新政府为他们改善生活,政府裁军还来不及,哪有余钱去搞这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东西。为了安抚海军,凯末尔还是掘地三尺,凑了点款子让“亚沃士”号战巡去奥匈船厂稍作维修,避免日后留下后遗症;而基本完好的“自由”号和英国归还的“瑞斯萨迪赫”号则继续呆在港湾里,回忆当年在大洋上驰骋的场景。无论在任何时候,进出安塔利亚港的人,都能看到2个壮观巍峨但却一动不动的大家伙的萧瑟身影。
4年之后,土耳其海军的3个大家伙等到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通过5年半的充实和发展,土耳其国内经济已经步入正轨,凯末尔甚至可以拿出余钱来偿还苏丹政权疯狂发行的国债。在此有利的经济条件下,兴建大型干船坞和能生产战列舰主炮炮弹的军工厂的议案被一并提了出来;由于可以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这个提议得到了包括劳苦大众在内的土耳其各阶层的一致同意。1924年9月,凯末尔正式签发第217号总统令,批准在安塔利亚、安塔基亚、和萨姆松等3家造船厂共建造4个3万吨级的干船坞,并派代表团前往希尔达尼亚斯柯达兵工厂,全面引进大口径炮弹制造技术。一时间,古老的小西里西亚半岛上掀起了工业化的滚滚春潮,2200万土耳其人民在资本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谱写出了一曲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26年8月,安塔利亚的干船坞率先竣工,在海中泡了将近8年的“自由”号终于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在政客剪彩庆祝船台竣工的同时,“自由”号驶出军港,舒展久未活动的筋骨,顺便测试下船上8年没有使用的各种设备。谁料一番海试下来,把土耳其海军高层气了个半死:俄国造的20台亚罗式混燃锅炉由于久不使用,加上缺乏保养,产出功率居然连8年前的6成都不到,最高航速堪堪超过16节;就算土耳其海军的作战区域仅限于封闭的地中海和黑海,这种速度也令人无法接受。就在该舰面临沦为预备役的关键时候,土耳其宣布启动自主研发巡洋舰的项目,这让船老速慢的“自由”号看到了复出的希望。1年之后,轻巡洋舰“艾登”号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开工,成功的新式燃油锅炉使“自由”号有了改装的价值,1927年10月,海军部召集国内众多船舶设计师,商讨“自由”号战列舰的大规模改装方案。
轻巡洋舰“艾登”号(胡子图),14台布尔萨燃油水管锅炉可为之提供43500马力的强劲动力
战列舰的改装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选择,也关乎各大船厂能否争取到这项单子,以顺利养活雇佣的茫茫多的员工。由于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设计师们在完成“艾登”号后顾不得休息,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改装设计中去。1928年2月,设计师们就弄出了3个方案:A方案保留全部的主炮副炮,重新分割舰体内部空间,塞入24台布尔萨燃油锅炉,设计航速可超过27节;B方案拆除所有130mm炮廊副炮,装备与新“米利特”级驱逐舰相同的120mm速射炮,换用20台锅炉,剩下的重量用来强化炮塔等部位的护甲,设计航速25节;C方案选择从德国购进约克级战列舰的双联装45倍径380mm主炮4座,以取代原来的12门305mm主炮,航速24节。尽管C方案深得海军部大佬们的喜欢,但采购主炮的想法遭到了财政部长的强烈反对,十几年前1门380mm的造价是13—14万英镑,财政部打死都不会花这么多钱。
同年3月,关于3个方案可行性的讨论在首都安卡拉召开,土耳其海军总参谋长出席会议。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激烈争吵,与会人员总算勉强接受了“封闭海域内26节航速战列舰、主炮拆一座”的结论。4月中旬,设计师们又拿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由于主炮占据了太多的甲板空间,炮口风暴更是能焚山煮海,为弥补防空火力不足的缺陷,该案拉长舰体增加浮力,腾出来的重量全部用于加强水平装甲,使其变得更加能扛。这个方案得到了海军部和财政部的一致认可,具体细节的设计讨论一直持续到6月份。1928年7月,“自由”号战列舰在安塔利亚船厂入坞,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改造生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