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月和坛子里的“社会良心在媒体”一起旅行。前些日子路过虎头要塞,觉得和本坛的主题贴边,就贴几张照片吧。
虎头要塞是关东军当年修筑的远东要塞群之一,规模巨大,目前仅开放很小的一部分。详情谷歌或man at army的书籍有详细介绍。我不会批量压缩图片,所以这里的照片只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
乌苏里江的江边,对面就是毛子的地盘(打过去吧~)
要塞的模型,可以想象是很庞大的,设施完备。
各种口径的炮弹、弹药
发射药筒,是铜制的,用料比想象的厚不少
“社会良心在媒体”和410mm榴弹
下面进入要塞。
要塞内部非常的漆黑,只有昏黄的灯光,很担心迷路。热靴把照片中的现场照得雪亮的,实际场景其实不是的,不要被迷惑。
这铁门很狰狞吧?
都破成这德行了
这条件还不忘洗澡呢
医疗室
……
宿舍,这样的房间并排有很多间
将佐的房间,待遇也就这样了
伙房
这是竖井,可以快速通到地上
从外面看这口竖井,一是通风,二是通道,估计下雨了还能接点水
这是蓄水池,结构类似以前公厕的化粪池……直通要塞外边的某个隐蔽入水孔。下雨的时候水会从外孔进入,然后日军在要塞内取用
弹药库
410mm榴弹炮炮台遗址,炮身长13.44m
提弹井。一场雨把整个下边的结构给淹了,否则能看到很深的吧
就贴这些吧。
不得不说里边实在难受得要死,就没进过这么恶劣的地方。小时候在60年代的防空洞“探险”也没这么难受。
怎么说呢,首先非常冷,冷的要死,像冬天;极度潮湿,超阴冷的。总之呆一分钟都难受。
因为虎头要塞号称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日军军事重地,一直抵抗到1945年8月22日,真的很难想象日军是如何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的。虽说看起来设施完备,但就算当年的状况比现在好上十倍,以今日之人类无法呆着的水平(无人管理这么多年后,现在人在里边呆几个小时估计就死了),恐怕当时也是很难受的。
我联想到了《硫磺岛的家书》和《漫长的婚约》中所描绘的前线。战争之残酷,根本不是一些英雄主义大片所表现的那般浪漫和具有暴力美感,更不是天朝抗战片那样一本正经的开玩笑,而是冗长无味、无比难熬和痛苦至极的。死一个人是一条命,死1000个人就成了数字了。而这1000个人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有美好的童年,浪漫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充实的人生,但你却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名字,他们的死亡,也只是在记录中几笔带过的“X军伤亡xxxx”而已。而这又如何?换来的是丘吉尔的“不惧风暴”,是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将功成万骨枯,中下层军人倒是连遗臭万年的资格都没有。这个世界,无论是独裁体制还是民主社会,永远分为极端少数、权力顶层的“统治阶级”和几乎属于每个人的“被统治阶级”,前者大手一挥,照样吃香喝辣,还能名垂千古,最不济也是遗臭万年。以为自己和权力寡头同心同体的自干五和无知者无畏的粪青之所以愚蠢,就是不明白这最基本的道理。那些整天叫嚣战争的、还活在象牙塔里的不懂事的人们,如果让你们去一战西线的泥浆战壕里泡上一周,或者在硫磺岛绝望的山体里饿上一个月,或者在虎头要塞湿冷的通道里生活几个月,你还有勇气“捐命”吗?
在网络上,甭管啥样的人都觉得自己可NB了。我不愿意扯淡。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可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请所有人想一想,如果让你在战火中受那么苦的罪,然后还死了,死了之后在历史上又连个名都不留,然后你的死成为数字之一成就了某个你不认识的人。你真的愿意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