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的希腊,农工商都在地中海地区处于尴尬的境地,工业基础薄弱, 国内外危机严重。面对严酷的现实,1925年希腊新政府决定开展新经济计划(其中部分在20年代伊始就已开始试行)。 一、重整金融市场,逐渐果断至国家垄断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即国家控制经济代替自由放任。希腊政府向盟友荷兰借鉴思路而改进的新金融政策包括三方面:政府控制金融系统、政府控制利率、通过金融机构向特定产业以优惠条件贷出资金。加强希腊政府的权力,使之控制了政策制定权及金融监管权,并在实际上控制了大部分的储蓄存款,于是政府在实施金融政策时具备了更雄厚的物质实力。希腊政府将利率作为调节金融政策的有力杠杆去刺激经济的开发。在金融政策运作过程中,政府与民间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商机制,并且对贷款对象进行密切的监督与管理。政府每月都要主持召开经济发展会议,参加人员包括政府部门高级官员、产业界领导、银行家以及工会领导。这样,在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便建立了一个紧密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促成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者共担风险,互相支持。金融政策支持那些完成国家产业政策目标出色、出口多、效益好的企业,加强了企业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并实现了优胜劣汰,逼近了市场机制所能达到的效果。政府所依据的标准是市场化的。出口工业市场在国外,经营实绩由国际市场的竞争决定,因此反馈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同时政府加强了对这些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贷款使用的监督,增强了政策贷款的有效性,使之更有效的为国家战略服务。同时高效、廉洁的发展型政府也有力保障了希腊金融政策的成功。其中政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腊的自古以来传承的民主政治使得政府反腐措施非常有力,机构精简、运转高效,满足了成功的政策金融对政府的苛刻要求,保障了政策金融在逼近市场的轨道上运行良好,使得希腊金融稳定,经济平稳而高效的发展。直到30年代中叶希腊经济已经基本平稳后,希腊政府逐渐放宽经济政策 二、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这种调整已在上届政府展开)。其策略方针为:主抓第一、三产业,并建立强大的军民两用的重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第一产业上大力投入,与农业发达的荷兰密切合作,投入大力、量人力物力发展新农业。至30年代初,希腊农业已经逐渐走向发达水平,占全国经济重要部分。尽管国土面积不大,希腊也成为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第三产业方面希腊凭借优越的旅游资源,以及一战后世界的和平期,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以此为契机发展全面的第三产业。鉴于资源的稀缺,轻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加工业。商业、航运业也依附地理优势开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重工业的发展坚持少而精的发展策略,在盟友荷兰的帮助下,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针对希腊的现有资源重点发展以下几项。凭借铝、褐煤、铁、镁、石油等矿物资源大力发展炼铝、钢铁、石油化工产业,至30年代初,希腊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铝材产地和出口国,为整个欧洲的航空业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钢铁煤炭石油产量的快速增长也足以满足希腊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民用、商用航空业,成立了希腊地中海地区航运公司;建立大规模的商船队,其商船队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覆盖全球大部分的航线,在各国军备竞赛的同时加强希腊航空制造业、造船工业。更重要的是为希腊赚取了巨额的商业利益,成为希腊国家经济支柱之一。 三、军事的力量重点分明的发展:一战后的希腊,尽管在海洋方面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尽管民用造船业非常发达,但是其军用造船业极其薄弱,仅具备建造百吨鱼雷艇、轻型炮艇,最高也仅能建造炮舰的工业水平。海军在一战中发挥很不明显,除了轻巡“赫拉”号及部分小型舰艇在法国海军的指挥下作战勇猛外,两艘前无畏舰都因设计缺陷而不得不留在港内。于是,大舰国外造,小艇国内造的希腊海军在一战的地中海发挥作用很小。鉴于这种现实,希腊战后的新政府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开始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大海军之路。首先将意大利政府赠与的两艘“加富尔”级战列舰交给意大利进行大改装,并在支付资金的同时派遣数批技术人员前往意大利海军造船厂学习其军用造船技术。同时投入重金对有着巨大设计缺陷的两艘美国密西西比级前无畏舰进行持续3年的全面的大改装,其目的在于熟悉主力舰的架构,为日后自主研制主力舰奠定基础。同时着力发展以数艘轻重巡洋舰为主力的水面舰队,大力建造鱼雷艇和大型鱼雷艇。还有在轻型舰艇方面由民用厂商建造了几批远洋护航舰、远洋炮舰,为国际航运的护航队提供舰艇,出口到各国的航运企业中。几艘中型潜艇则引进自盟友荷兰,还发展了一只小型潜艇部队。古希腊空军(维基百科的说法)于1926年正式成立(最早成立于1911年),在一战中曾经创造了世界第一个海空军合作战斗记录——驱逐舰拖带水上飞机用4枚炸弹袭击了土耳其舰队。由于希腊在铝材上的突破,一战时及战后的航空力量储备以及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从1929年起,希腊开始装备本国生产的战斗机,攻击机,轻型轰炸机也于1930年投入量产。同时希腊海军航空兵作为在希腊与空军同级的作战单位也得到了第一批本国的水上侦察机、水上战斗机、水上攻击机,以及岸基双引擎反舰轰炸机。于是希腊的空中力量有了在地中海东部发言的权利。希腊陆军并没有模仿战后各国大力发展庞大的装甲部队,仅从波兰购进了120辆轻型侦查坦克,用于装甲兵训练及兵源储备。装甲部队仅限于少量的轻型装甲侦查车,轻型自走反战车炮等轻型战车,这是由希腊的国情决定的。在一战后,希腊陆军重武器方面只研制了几款山地火炮如150mm山地榴弹炮、75山地反坦克炮、75mm山地榴弹炮,以及150mm120mm重型迫击炮、山地20x4高炮和山地40高炮。陆军的发展重点放在轻武器上。首先便是与荷兰合作研发的7.62mm半自动步枪、轻型冲锋枪和7.62mm轻机枪和13mm的重机枪(值得一提的是,希腊陆军的机枪连等机枪编制装备的皆是13mm的大口径机枪,并装备穿甲弹……)这批轻武器已于1929年底完成了在希腊5个精锐山地战斗师的列装。30年代初,希腊陆军正在积极开展新武器的列装、改装工作,并将栓式步枪装备光学瞄具改装为高精度步枪(算不上狙击步枪的精度,但是列装到大量的步兵班中……)。同时希腊和荷兰的枪械厂商也在两国的统筹下也在积极共同筹划一种新型单兵武器装备,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不停地提出新方案……一个合乎希腊国情的强大陆军部队就这样站上了历史舞台。(希腊陆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山地部队,还是相当强悍的,和面条打起来六万破十多万,再加上这个架空时代的新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