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母舰“大凤”是昭和14年的④计划中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暂定舰名第130号舰,昭和16年7月10日在川崎重工开工。因为开工迟于基本计划开始的昭和14年末,预定昭和19年6月竣工。
本舰因中途加进了战训对策等,计划多少有些变更。昭和18年4月7日下水,19年3月7日竣工。
“大凤”是开战前的平时计划中所计划的最后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最早在飞行甲板上加上装甲的装甲航空母舰。本舰新造时的要目如下。
基准排水量=29300吨
公试排水量=34200吨
全长=260.60米
水线长(公试状态)=253.0米
水线宽(公试状态)=27.7米
吃水(平均)=9.59米
深(到飞行甲板)=22.10米
飞行甲板长=257.50米
飞行甲板宽(前端)=18.0米
〃 (中央)=30.0米
〃 (后端)=27.0米
公试吃水线上到飞行甲板为止的高度=12.51米
主机=舰本式汽轮机四座
主锅炉=ロ号舰本式专烧锅炉八座
轴数=四
输出(计划)=160000马力
速度(计划)=33.3节
续航力=18节10000海里
重油装载量=5700吨
搭载机=十七试舰战18架,备用1架
十六试舰攻36架
十七试舰侦 6架
共计60架,备用1架
兵装=65口径九八式10厘米联装高射炮六座
九六式25毫米三联装机枪一七座
电探=二一号二座
探照灯=110厘米四座
乘员数=1751名
“大凤”是日本航空母舰中具有许多新设计的军舰,采用了将飞行甲板包进去舰首的封闭式舰首就是那其中一个,又是最早有正式的岛构造的新造航空母舰。
由于在飞行甲板上加上了装甲的关系,为防止军舰的重心点上升,比翔鹤型减去一个甲板数,考虑舰首的乾舷高度决定采用封闭式舰首,由此,锚甲板被设置在内部。
飞行甲板的装甲范围在前后升降机之间,长150米、宽20米。在20毫米DS钢板铺设了75毫米CNC甲板,这个被认为是能承受500千克炸弹的俯冲轰炸。
出于防御上的考虑,升降机只设二座,前部升降机长13.6米,宽14米,后部升降机14米×14米,铺设二张25毫米DS钢板作为防御,各自重量达到了100吨,但升降速度还是象以前那样。
飞机库分上下二层,上部宽18米,下部宽17米,由防火板分成上部五区域,下部四区域,特别是面向前后升降机的板由7毫米的DS钢板制成。
在上部飞机库上面,支撑飞行甲板的甲板的吊带材料的下面铺设10毫米DS钢板,如果贯通飞行甲板的炸弹在飞机库内爆炸,防止直接掀起上部的甲板,飞机库的侧壁在肋骨间也设置了1.5米×9.7米的除爆风孔,外侧有25毫米DS板的盖子,用于释放飞机库内的爆风。
计划飞行甲板包括机械室和轻质油舱能承受800千克穿彻甲弹,弹药库和炸弹库能承受1000千克穿甲弹的水平轰炸。垂直防御,在12000~20000米的距离上,弹火药库和炸弹库能承受20厘米炮弹,机器室和轻质油舱能承受25厘米炮弹。这个缘故,弹药库和炸弹库的水平防御为75毫米甲板,垂直防御 165毫米甲板。
水中防御,能承受炸药量300千克的鱼雷。中央部的重要区域在外板的三米内侧设置了由二张22毫板重迭的防御纵墙,在其外侧配置厚1米的重油舱层,外板与这个重油舱层之间是空腔。
机关区域除这一层纵墙之外,还设五张四层作为多层防御,弹药库和轻质油库的舰底部为两层底,这充分考虑了舰底防御。
岛是烟囱与舰桥部真正一体化的,采用了先前的改造航空母舰隼鹰型得到着实际成果,不过,计划上本舰是在前。烟囱的高度是飞行甲板上17米,以26度的角度向舷外倾斜着,本舰中央部的乾舷比翔鹤型低,象以前一样的从船舷突出的弯曲烟囱对复原性不利,因害怕受损倾斜时海水侵入,就成了直立烟囱形式。
在采用时技术会议上认为是有问题的,一部分反对观点认为是复原性优先,经过在空技能厂的风洞实验后被采用了。飞行甲板为了取跟岛的重量平衡,船体中心线向左舷移动2米。
航空装备,前部升降机前本来要设置遮风栅,但因工程简化被省略,舰首部原本要设置的起飞促进装置也未装备就服役了。
着舰制动装置装备五座昭和17年采用的三式一○型,横索设置一四索,每一座制动装置展开四索。滑行阻拦装置装备二座空厂式三型,计划还预定装备一座移动式。
对空兵装,是日本航空母舰中唯一采用65口径九八式10厘米高射炮的,设置了六座联装。高射装置为九四式射击装置,两舷各放一座。机枪当初计划是八座25毫米三联装,不过中途增加一四座,最终完成是一七座,该射击装置设置了八座。
电探装备也是中途追加的,二座二一号装备在岛前后。一三号电探被装备在岛的信号桅上。
搭载机当初计划是九六式舰战18架+备用6架,九九式舰爆18架+备用16架,九七式舰攻27架+备用3架,共计64架+备用15架。不过中途有数次变更,最终改为先前表示的机数,十七试舰战(烈风)、十七试舰侦(彩云)、十六试舰攻(流星)中的13架(舰侦6架、舰攻7架)预定是露天搭载的。
可是实际上没有搭载这些新锐机,马里亚纳海战时搭载的是零战、九九式舰爆、天山舰攻、彗星舰爆等。
本舰由于是重装甲航空母舰,预计在前线中能比起其他军舰忍受损伤。包含向其他舰供给份额,航空燃料装载量1000吨,能装载炸弹800千克90颗、250 千克468颗、60千克468颗、30千克144颗,鱼雷(九一式改六型)45条(同时调整数九条),只有后来的“信浓”超过这个。
被看作日本海军新希望、担负全军期待登场的“大凤”,其最后结局是在太简单了。昭和19年6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潜水艇arubakoa施放的一条鱼雷命中,直接受害小,但在前部汽油库上部的防御甲板的接缝上产生裂缝,汽油开始流出到上部,飞机库内充满汽化瓦斯,虽然全力通气,但是六小时后瓦斯产生大爆炸,起火沉没了。
其次试着看改大凤型。改大凤型是中途岛海战后的改⑤计划中计划的五艘同型重防御大型航空母舰,计划大体上是“大凤”的同型舰。
改大凤型的公试排水量比“大凤”增大1600吨,为35800吨,水线长也增大4米,飞行甲板长为261.5米。基准排水量 30600吨,宽度和吃水也增大若干。主机与“大凤”不变,排水量增大是弥补水线长增大,速度是计划同样的33.3节。
防御力为能应对高性能化的鱼雷,计划改为能承受350千克的炸药,飞行甲板上的装甲范围也被扩大。除此以外,根据中途岛海战的战训,决定设置直接向飞行甲板送炸弹及鱼雷的电动吊桶式扬弹雷装置。
岛完全配置在飞行甲板外侧,岛桅的飞行甲板宽度31米,比“大凤”增大2米。
兵装增加10厘米联装高射炮二座,25毫机枪三联装增加二二座。搭载机烈风18架+备用2架、彩云6架、流星27架,共计51架+2架,比“大凤”减少。
改⑤计划的改大凤型的基本计划番号是G-15,企图建造5艘。
本型的详细设计于昭和18年秋天完成,这5艘暂定舰名5021~5025号舰,5021号舰在吴海军兵工厂,5022号舰在川崎重工舰船工厂,5023号舰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5024号舰在横须贺海军兵工厂,5025号舰在吴海军兵工厂建造。预定昭和21年一艘,22年和23年各完成二艘。
可是随着战况的推移,本舰型是工时多的高性能大型航空母舰,相比之下希望能批量生产性高、性能低、小型、工时少的舰型。
为此当局在改⑤计划中优先推进整备、建造改飞龙型中型航空母舰云龙型,本舰被推迟了。
此后,战局顺着恶化的一方前进,引起资材等的不足,连一艘都没能开工,最终被决定中止建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