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固定类的海岸炮,即机动式海岸炮,其并非永久固定在某个炮位点,而是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机动方式辗转于需要它发挥作用的海岸线附近。
机动式海岸炮,按照机动方式,分公路机动与铁路机动两大类,本胡子就分别说说吧。
【公路机动式海岸炮】
公路机动式海岸炮,一般说来,基本上就是公路机动的野战类炮客串的,不过前提是这些野战类火炮具有充当海岸炮的潜质,毕竟不是所有野战类火炮都能来充当海岸炮的。并且,就公路机动的野战类火炮而言,还要进一步分成能够整炮牵引的野战压制火炮和做不到整炮牵引而须分体牵引的野战攻坚火炮。
适合担当海岸炮且能够整炮牵引的野战压制火炮,一般说来须具备这几个特点:
(1)口径适中,不是过小,但也不会过大。口径过小的话毫无威力可言且轻飘飘的弹丸容易失速造成射程不足,口径过大的话炮架势必增重而难以实现整炮牵引。
(2)身管较长,这样才能具备较大的射程。
(3)水平射角调节范围较大,不过却不一定非得是360度全向,毕竟对于海岸炮而言,其防御正面御敌角度还是有限的,除非是部署在海中一隅小岛上的海岸炮,具备360度全向水平射角方为最好。
(4)架炮时间相对较短。牵引车拖着炮到达指定阵位后与炮架脱钩,炮兵将炮架展开,进行射击准备。由于采用整炮牵引方式,对炮架的准备无需太多时间,就现在的大口径牵引式地炮来说,不带辅助动力的型号其架炮时间并不比哪怕一战二战时的同等级口径的地炮的架炮时间短在哪里。
下图为法国施耐德M-1917式155mm加农炮,此为收炮后的牵引状态
此为施耐德M-1917式155mm加农炮架炮后的状态,注意图上该炮已安置到混凝土结构炮坑中的旋转基座上
下图为美军装备的施耐德M-1917炮仿制型M-1918炮,图上这门炮被部署在靠近海岸由沙袋堆积而成的环形胸墙之中
下图为日军装备的96式150mm加农炮,其综合性能堪称二战列强6吋地炮中的魁首!射程远,弹丸重!更难能可贵的就是在该炮的设计中就引入了濒海对舰射击的理念,该炮可安置在配套的环射底座上,到达阵位后将环射底座固定在地面,将96式150mm加农炮的炮座架设其上,从而使该型加农炮具备了360度环向射击的能力,该炮虽然自重就6吋等级地炮而言是最重的,但还是处于整炮牵引的允许范围之内,所以日军的履带化牵引车单车即可实现对该炮的牵引,不过配套的环射底盘须另配车辆进行牵引。
96式150mm加农炮安置在环射底盘上
应该说,整炮牵引公路机动式野战压制火炮类海岸炮,其机动能力就胡子看来算是机动式海岸炮中最好的了!而且反应能力也是最快的!在有力的牵引车的拖曳下,这类海岸炮能辗转于各种濒海地区的海岸线附近,并且名为公路机动,事实上离开了公路这类海岸炮也能适应路况差或谈不上道路的地形,只不过牵引速度要比公路牵引慢上许多。对于野战压制火炮来说,转移阵地较为频繁,所以这类炮在设计上对架炮收炮的时间上都有相应的考虑,因此这类压制火炮充当海岸炮的话,到达指定阵位后架炮的时间比较令人满意。
公路机动的野战地炮中,除了整炮牵引的压制类火炮外,尚有口径更大,自重更大,因此丧失了整炮牵引的能力,而不得不采取分解后逐件牵引的攻坚类重炮!
胡子认为,能够用来客串海岸炮的公路机动分体牵引攻坚类重炮,一般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1)口径大!口径大,弹丸威力才大,也正是因为口径的增大,这类重炮才丧失了整炮牵引的能力,而不得不采取分解牵引的手段。胡子在一战二战各型攻坚类重炮中梳了一遍,注意到210mm口径可看作是这类重炮的口径下限。列强装备的203mm口径重炮尚能满足整炮牵引的要求,如美国的M-115(炮架即有8个轮子)和老毛子的BR-4(履带式牵引底盘),但似乎到了210mm口径,就基本上不得不采取分体牵引的方式了(不过毛子军队的BR-5式280mm臼炮是个特例,该炮采用和BR-4式203mm炮类似的履带底盘,在控制了身管的长度后,勉强实现了整炮牵引),包括意大利的Obice da 210-25/35式210mm榴弹炮,在行军时也不得不分解成两大块分别进行牵引。
(2)身管长!身管长,射程才能保证,毕竟海岸炮要打击的目标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水面舰艇,人家那是武装到牙齿的,其上配备的舰炮在射程上往往相对大部分地炮是占了优势的!海岸炮射程不远的话,难以够着海面上的敌舰,一来丧失战机,二来敌舰发现炮位之所在而进行火力压制的话己方毫无反制手段。所以要打算用来客串海岸炮的攻坚类重炮的身管一定要长,于是以斯柯达M-1908型305mm臼炮为代表的这类短身管攻坚重炮注定是不可能来客串一把海岸炮了........而身管更长的斯柯达M-1916式240mm加农炮却是极佳的客串型海岸炮!
(3)水平广角甚至环向射击能力!这类攻坚重炮到达阵位部署后,无一例外的都是一屁股坐到地上,稳稳当当,厚重的炮座托举着水平方向回转机构,由于后座力是由通过大型炮座传递给地面,而不必类似野战压制火炮那般须以炮架后的牵引架传递到地面,因此具备水平广角甚至环向射角调节的能力!而大部分野战压制火炮则因设计的先天性只具有在身管法线左右各一段范围内的水平射角调节能力(能够环向射击的野战压制火炮炮型很少,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架炮后炮架牵引轮离地,全炮由环形支座着地实现支撑的)
(4)架炮准备时间较长!没办法,还是其体型与自重闹的,由于全炮须分解后分别进行牵引,所以到达指定阵地后进行组装确实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炮兵们须用工兵锹在地表开挖炮座基坑,待炮座基坑挖好后再将箱形炮座用千斤顶放置下去(曾有某君说这类炮的炮座下要浇筑混凝土,胡子就是学建筑的,觉得此君应该是搞错了概念,他所指应该是在炮座基坑底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这其实是起到坑底找平作用的,等凝固后再将炮座安顿上去。其实胡子觉得并不是所有地质都要加垫层的,有些地段土质坚硬,且人工开挖的坑底修的比较平的话,大可直接安顿炮座。而此君的意思是在重炮的箱形炮座周围浇筑混凝土将炮座给固定住。试想,如果真要如后者这般操作的话,该炮预转移阵地时怎么将炮从地上启上来?总不能叫炮手们学着石匠一手拿锤一手拿錾在那儿剔凿包裹住炮座的混凝土吧?),然后再将包括了高低机以及身管套管在内的炮架安置在箱体炮座上,接着将单独运输的身管插进炮架的套管里,最后是安装那些小体积的附属零散件。
下图为斯柯达M-1916式240mm炮分散牵引的各部件:
箱形炮座部分1
箱形炮座部分2,可见葫芦吊是跟在这一块上的
带高低机与套管的炮架部分
身管
斯柯达M-1916式240mm炮组装完毕
一战后哈布斯堡大厦瓦解后,残存的6门斯柯达M-1916式240mm炮由新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继承,并重新定型为VZ-16型240mm炮,二战前这6门炮又流落入德军之手,并又按照德军装备序列命名为M-16型240mm炮。此6门炮组建成一个重炮营,辖三个连,各连两门炮。这个营最早正是作为海岸炮营而存在的,1940年法兰西战役结束后,对英国的攻略提上了日程,该营通过公路机动抵达加莱地区的格里内角,在此处构筑了简易阵地(用沙包堆积形成环形胸墙),充当起了海岸炮,且有过向过往的英国商船炮击的记录。而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该营先以铁路机动方式开拔,然后以公路机动方式辗转至列宁格勒,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对这座苏联重要城市的合围。该营最初在城市外围构筑了阵地,与前沿的炮兵观察所接通了电话线,在其目标指示下对城内目标进行远距离间瞄射击。由于德军进一步压缩列宁格勒城内苏联守军的活动范围,该营6门炮得以向前部署,居然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驻泊地喀琅施塔德锚地囊括入该营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内!于是这6门斯柯达M-16式240mm炮又扮演起了海岸炮的角色,参与到对喀琅施塔德锚地的苏军舰艇的炮击之中。只不过比较这6门炮所要对付的并非海面上移动中的水面舰艇,而是锚泊于港内静止不动的水面舰艇。
部署在列宁格勒的斯柯达M-16式240mm炮
斯柯达M-16式240mm重炮射程较远,胡子曾在N年前某期《突击》杂志上见到详细介绍该炮始末的长篇文章,文中提及到该炮的射程,由于年代久了,胡子记不得了,但勉强记得射程大约在25公里向上。此外,该炮弹丸重量较大,不少240mm炮的弹重只有140多公斤,比如德国的240mm“特奥多尔.布鲁诺”列车炮,但斯柯达M-16式240mm重炮的弹丸重量达到了215公斤,算是这个口径级别中最重的了!所以很明显的在该炮的炮座上设计有曲线形的葫芦吊,用以辅助装填弹丸。正因为该炮带有葫芦吊,所以胡子对这个弹重范畴比较相信。由于彈藥存放区与炮位尚有一截距离,这么重的弹丸,人挑肩扛进行搬运肯定不适合,于是配有搬运弹丸用的手推车, 下图上留神一下右下角的弹丸搬运小车。
下图此炮为二战时德国K-38式210mm重炮,全重25.3吨。该炮架炮后由炮架上的中央环状底盘及后部的方形板撑着地对该炮进行支撑,从而使该炮具备了360度环向射击的能力。该炮弹重120公斤,最大射程接近34公里!
组装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