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12-10 14:33 编辑
我也是架空设计爱好者。平时比较忙,加上对历史架空、战局架空兴趣不大能力不足,所以没有参加论坛活动。
终于抽空完成了设想已久的架空案,发上来请大家拍砖。
好了进入正题。
381主炮战列舰 海军上将级
架空历史背景、技术路径
从1905到1917年短短12年期间,战列舰主炮主流口径急剧地从12英寸增加到16英寸,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美国和日本都已经开建了新式装备16英寸大炮的战列舰,甚至正在着手进行18寸口径大炮的研制和试验。 战后英国的经济形式每况愈下,糟糕的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让英国保持能同时打赢两个敌国的舰队。为了保持尽量强大的舰队规模,皇家海军必须用好自己的每一便士军费。众所周知,新式大口径舰炮的研制试验定型,花销极大,为此皇家海军在战后没有向更大口径舰炮的研制上投入哪怕一英镑资金。 日德兰海战,使皇家海军认识到自己的战列巡洋舰是多么的脆弱。因此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英国终止了所有四艘海军上将级(包括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在伦敦条约上关于各强国的实力平衡一事上,依照总吨位限制和美日保有16寸主炮战列舰的事实,英国有充分理由强迫美国日本允许自己建造同样装备16寸主炮的3艘战舰,但这一次英国却没有这样做,主动提出用15寸主炮装备自己的战舰。 对于与会的美国日本代表来说,英国主动放弃拥有16寸主炮战舰的权利,岂不是会让他自己的战舰没等服役就要落伍?岂不是白白浪费海军军费?美国和日本代表团心中窃喜,爽快地答应了英国代表的要求。
设计背景:
在伦敦条约上,对应美日已经开始建造的16英寸主炮战列舰,英国主动提出在限制军备竞赛条约期限内自己将不建造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但作为军力平衡措施,美国和日本必须允许英国新建3艘3.5万吨以内、装备现有15寸主炮的战列舰。 实际上之所以决定沿用15寸主炮,除了节省资金方面的考虑之外,还因为皇家海军研究结果表明,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15寸主炮足以给3.5-4.5万吨以内的战列舰以沉重打击。 该项目于1922年立项,但一直拖到1924年才开始正式设计,1925年开工建造,1927年下水,1928年服役,共3艘:胡德、安森、豪。 皇家海军战略团队充分研究了以往战例,从而确定新建战舰的技术参数。 对于最高航速,皇家海军参谋部对未来战术需要进行了推演,认为高速性是发展趋势,将来的海战必定越来越重视快速反应、快速到达;设计院则对现在及将来锅炉、汽轮机技术水平做了合理预测,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新式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不能低于25节(至少与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实际最高航速相同)。实际上,事后方知皇家海军对于航速发展趋势的判断倒是正确的,但设计院对未来航速需求的预测还是过于保守——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确定了航速要求,剩下的就要在火力和防护设计上取舍了。此时皇家海军设计院分成了老一辈以传统设计思想为主的进攻派,和年轻设计师为主的新兴保守派。两派在具体设计参数的取舍方面有很大分歧。进攻派按照以往的传统,最强大的火力是必须优先考虑的,为了面对美国日本的8门16寸主炮时能够占据火力优势,该舰希望拥有12门主炮,提出了六座双联装、三座四联装、四座三联装等方案。 但保守派则认为,日德兰海战中,单舰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国战舰,尤其是战列巡洋舰,却不是同等级甚至更小的德国战舰的对手,其原因是英国战舰为了火力而牺牲了防护,更有甚者是为了发挥火力,不顾弹药安全操作规程,这是极为可怕的。新式战舰首先必须有良好的防护能力,必要时应该不惜降低火力要求。 最终,海军高层采纳了保守派的设计思想,认为强大的火力虽然有助于在战斗中暂时获取主动,但为此牺牲防护能力是本末倒置。强大的皇家海军不一定要在一次战斗中依靠强大的火力消灭对手(实际上也不可能在一次战斗中击沉所有敌舰),只要打赢这场战斗并保住自己的战舰,以后总有机会消灭敌人,而且也更有机会最终战败敌人。 保守派设计团提出了几种主炮配置方案,包括四座双联装、五座双联装、三座三联装,两座三联两座双联的混合配置等,布局位置也各有不同,比如三座三联装方案就有前二后一的常规布置,也有全部置于舰艏的极端设计。 最终,一种新的方案中选,它是从前二后一的三座四联装主炮配置方案衍生出来的,将第二座炮塔减少两门主炮,以节省重量。这样做的好处是,它算上防护装甲的系统总重量与常规三座三联前2后1的9门主炮基本相同,但却多了一门主炮,增强了火力;这得益于其位置较高、需要更多炮座装甲的第二座炮塔仅仅是双联装而不是三联装。 因武器系统重量较轻,因而该舰得以设置更多的装甲。初步估算表明,该舰可以拥有12600吨重量用于敷设装甲——多出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50%以上。 特点: 1.虽然主炮口径是15英寸而不是16英寸,但英国一贯采取遇敌方主力舰使用强装药的战术措施,在强装药发射时该炮的穿甲能力并不逊于美日同时期的16寸主炮;精心设计的总体布局,使得该级舰在保持良好防护能力的同时,主炮数量达到10门,拥有与美日8门16寸主炮的五大舰相同甚至更加强悍的火力。 2.较高的航速,但燃油储备量较少。这虽然导致续航力较小,但好处是可以减小舰体尺寸,从而节省舰体结构重量,用以增加防护装甲重量而提高防护水平。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都有港口,到哪里都能补给燃料,因此续航力小其实算不得缺点。 3.对该级舰的定位是气候和海况适应性极强,能够在任何天气下出海,因此对舰体强度的要求很高(但这导致了该级舰舰体结构重量过大,达到了标准排水量的35%),同时要求必须保证较大的干舷高度(该级舰满载干舷高达5.9米)。 总体数据 标准排水量35490吨,满载排水量40580吨。 全长227.08米,水线长225.56米,宽31.46米,标准排水量吃水8.8米,满载排水量9.8米。 武备:15英寸/42倍口径Mark I型主炮,二座四联、一座双联装共10门配置;该炮穿甲弹重879千克,为提高炮管使用寿命,在遭遇敌国巡洋舰及以下舰只时采用减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640米/秒,最大射程28公里;对地打击距离超过27公里时使用常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749米/秒,最大射程38.5公里;在遭遇敌方主力舰时使用强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804米/秒,炮口穿深764毫米。 副炮为6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口径副炮,6门4.7英寸炮,8门40毫米炮。 动力 8台燃油锅炉,蒸汽压力1.8MPa,325摄氏度。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9万马力,设计最高航速为26.5节。载油量约4200吨,16节时续航力9000海里(理论值,实际6200海里)。 重量分配 舰体12420吨(因为对该级舰的舰体强度要求很高,所以这部分重量达到了标准排水量的35%) 装甲12610吨 主机2810吨 辅机650吨 武器4970吨(双联装主炮塔重880吨,四联装主炮塔重1520吨/座) 弹药1460吨(主炮备弹量100发/门) 其他530吨(续航力比较低,没有航空设施,尽量压缩小艇重量和数量,全舰只有3具充气橡皮艇,因此这部分重量降低到最小) 装甲防护及重量 主装甲带高5米,内倾20度,厚度320毫米,下端1.2米逐渐减薄至240毫米,长126.5米,重3060吨。 TDS装甲上衔接主装甲带,厚240毫米,下直通舰底,厚40毫米,重2420吨。 上甲板为1英寸厚的高强度轧制钢板,作为强度结构上甲板,计入结构重量。 主甲板厚度180毫米,面积3360平米,4720吨。 炮座装甲,四联装炮座内直径13.5米,正面/侧面厚度360毫米,面对上层建筑一侧厚度280毫米,高度3.5米,两个炮座总重810吨;双联装炮座内直径10.2米,侧面厚度360毫米,前后厚度280毫米,高6.5米,重540吨。 艏横舱壁装甲高10.5米,均宽18米,均厚320毫米,470吨,艉横舱壁装甲高3.2米,均宽17米,厚350毫米,重150吨。 艉水平装甲厚150毫米,44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