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御用文人 于 2011-12-17 21:05 编辑
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大成本还是小制作,我对这些都没什么概念。俺对电影的评价就两种,好看的片,不好看的片。如果非要把好看与否量化说明,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实在没这个必要,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就得了呗。《金陵十三钗》在煽情的时候能充分调动观者的情绪,能让人忘我的观影,这就不算失败。
至于是否能成功,只有拭目以待了。
===============简陋分隔线===============
战争片最高的高度是什么?窃以为,最伟大的战争片,是那种在你看完了之后,心里能骂出“战争,我日你奶奶个嘴”,或者受影片影响,当你看到打鸡血的汉子喊着开战的时候心里轻蔑的说一声“臭傻X”。远有《西线无战事》,近有《硫磺岛家书》,还有本不是战争片的《漫长的婚约》。这些都算。
就这一点来说,《金陵十三钗》显然没怎么做到。
所以如果纯作为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来看,导演显然不地道。南京大屠杀作为爱国主义题材,其价值得到了中国人广泛认可(虽然我不赞同现在所谓的“爱国主义”)。但《金》这部影片的似乎只是在探讨危难之中的人性,如果你只是想探讨人性,那不一定非要用南京大屠杀来做背景。怎么拍不行啊。
相比之下《南京!南京!》作为该题材的的影片,反战的倾向非常的明显,即,战争只有受害者,战争是操蛋的,而不是单纯的对抗和仇恨——抛开“日本兵自杀是杜撰”之类的单细胞问题,导演所站的高度在近些年少有。顶着被单细胞生物骂成汉奸的压力,精神可嘉。如果说陆川拍片总是想用力过猛,老谋子就是干脆缩卵子不敢用力。(还是谦虚点吧,所以不去贬低老谋子的艺术造诣和思想高度了)
===============简陋分隔线===============
《金》其实更有点像是《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的混合体。但不是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更好像是把二者其中平庸的部分给吸收进来了。但是好说歹说没什么大毛病。
作为典型的商业片,张艺谋似乎想把各个群体的心理都照顾到,谁都讨好。洋大人就甭说了,该有的全有了。国军钢盔上的国徽故意用泥巴给糊上了,很和谐。排纵队炸坦克的桥段,虽然不可思议,但却把观众的情绪给煽动起来了,对士兵的勇气和人格的崇敬油然而生,可引发“民族主义”,妓女和小正太救人,够人文主义了吧。
不过中心思想也太不明确了。整个影片中都有非常压抑、绝望的情绪,《硫磺岛家书》也是这样的,但你光压抑了,再加上那个《英雄本色》式的片尾定格,您到底想说啥呢?主要就是战争之中人性的伟大喽?这也太老套了点,人家西方十年前玩剩的。
===============简陋分隔线===============
剪辑好像不很对劲,日本兵第一次进教堂闹事,贝尔吓得屁滚尿流,然后后来举着红十字旗出来正义的呐喊,这其中缺乏一个顺滑的衔接,有点突兀。还有一处也是类似的突兀,不过忘了……
满分100,如果将这部电影作为一部院线上映、给观众看的电影,可给90分;如果要是严谨一点,从剧情和细节等诸多角度去审视这部电影先,可得70分。先说这些吧……总之还是值得一看的,不会让你觉得浪费了2个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