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2 09:09 编辑
背景资料: “奥蕾莉亚”号战列舰以奎尔萨拉斯的英雄人物奥蕾莉亚•风行者的名字命名,建造计划始于“末日的回响”时期,为了响应大酋长萨尔关于“向巫妖王的最后堡垒发起进攻”的指示,经奎尔萨拉斯王国摄政王洛瑟玛·塞隆批准,于远征军组建之际在奎尔萨拉斯王国的海军基地阳帆港开工建造,建造过程历时2年。“奥蕾莉亚”号建成后既成为部落远征军的旗舰,由原奎尔萨拉斯王国的游侠将军、现任被遗忘者的领袖、女妖王希尔瓦娜斯•风行者任舰队司令,游侠将军哈杜伦·明翼任舰长,舰员大多为辛多雷族,也有部分被遗忘者的黑暗游侠部队负责防空,现驻于嚎风峡湾复仇港基地 以上为个人YY,言归正传,此贴旨在讨论在不存在技术壁垒的情况下建造现代化战列舰的可能性 基本数据
全 长:330米
水线长:308米
全 宽:48米
型 深:20米
吃 水:12米(设计)、12.9米(满载)
方形系数:0.563(正常吃水时)
排水量:108000吨(设计)/121000吨(满载)
舰体采用HY100型高强度钢建造 重量分配:由于核子反应堆、复合装甲两部分没有数据,重量未知,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重量分配。但基于吨位相近的尼米兹级航母采用同样的动力系统推断,核子反应堆装舰不成问题;同时基于钛合金密度仅为钢的0.6倍,凯芙拉的密度虽然未知,但应小于钛合金,装甲装舰也不成问题。
动力:核动力,2座A1G压水反应堆,4台汽轮机,总功率为195兆瓦;4台应急燃气轮机,功率为8兆瓦,4轴,独立双舵纵向排列,舰首两侧的圆形盖板下装有侧向推进器,可在没有拖船帮助的情况下正常进出港口,或在操舵系统损坏时辅助控制方向
航速:30节
航空设备:全潜式机库,载机6架,2架EH101多用途反潜直升机,2架卡31预警直升机,2架“火力侦察兵”无人侦查机
雷达:“桑普森”有源相控阵雷达1部(前舰桥顶部球形结构内),E/F波段 ,最 大 探测距 离
250千米
SMART远程对空、对海搜索和导航雷达1部(后主桅顶部) 730型CIWS系统的火控雷达8部 SPQ-9型火控雷达3部(前、后舰桥球形结构内),用于为舰炮指示目标 声纳:AN/SQR-19型被动拖曳线列阵声呐1部 ATAS主动拖曳线列阵声呐1部
武器系统:
火炮:双联装403mm主炮3座(每炮备弹200发,其中:403mm战术核炮弹14发,远程对陆攻击炮弹76发,半穿甲高爆弹56发,穿甲弹54发)
730型30mmCIWS系统8座,每座备弹10000发
导弹系统: 舰体前部、中部设有共528单元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前甲板288单元,中部甲板240单元),全部采用7.67米的打击型模块,可搭载战斧核对地型、战斧Block4常规对地型、标准III型、标准II型、改进型海麻雀、阿斯洛克VLS及鱼叉垂直发射型等多种型号导弹,各种导弹的比例由任务决定 舰体两侧装有4座4联装导弹旋转发射管,用于搭载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核常兼备,搭载核弹头和搭载常规弹头的P700花岗岩导弹比例为3:1 舰体后部为16单元“大型垂直发射系统”,向两侧倾斜12°布置,该系统直径2.4米,长15米,采用冷发射方式,用来搭载“三叉戟II/D5型”海基洲际导弹和DF-21D型反航母弹道导弹,两种导弹的比例由任务决定,三叉戟II/D5最低搭载2枚,DF-21D最低搭载4枚,未来可能增加搭载“常规三叉戟”导弹的能力
21联装“拉姆”导弹系统三座,前中后各一座 舷侧分布有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可在舰体一侧制造水幕墙,作为最后一道防御手段
装甲:采用“全面防护、重点加强”的防护策略,除了必须承力的露天甲板装甲、隔舱装甲和炮塔座圈采用装甲钢外,其他装甲全部采用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
主装甲带长210米,占水线长度的68%
非重点部位舷侧装甲带厚320mm,为四层结构的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 重点部位(核子反应堆、轮机、弹药库、机库)舷侧装甲带加厚至415mm,为五层结构的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
横向装甲带 420mm,同样为五层结构的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
非重点部位主水平装甲 120mm,三层结构的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
重点部位水平装甲加厚至220mm,四层结构的钛合金-凯芙拉复合装甲,与舷侧装甲带连结成箱型防护结构 露天甲板水平装甲 50mm(装甲钢)
TDS装甲 100mm,凯芙拉装甲
内部纵向隔舱装甲:30mm(装甲钢)
内部横向隔舱装甲:30mm(装甲钢) 主炮塔:正面装甲415mm、侧面装甲285mm、顶部装甲300mm、背面装甲210mm
炮塔座圈上部:550mm(装甲钢) 炮塔座圈下部:200mm(装甲钢) 由于复合装甲部分采用的凯芙拉装甲密度未知,加之核子反应堆部分需要计算屏蔽层重量,因此未能做装甲重量的有效计算 全舰具有完善的三防能力,所有电子设备均经过抗核电子脉冲加固,所有外部舱室均装有含铅的橡胶衬层,可在核大战的条件下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