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610
主题38
精华10
积分5715
金钱3029
贡献100
阅读权限170
注册时间2010-11-13
最后登录2015-9-3
在线时间1365 小时

上尉
   
|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0-12-4 19:34 编辑
计划背景:一战没有爆发,但军备竞赛继续,各国自由设计和建造舰艇。
计划目的:在海军总吨位不超过英国60%的前提下能够压制英国海军。
计划内容:
17.1万吨大德意志级重型战列舰 1艘
3.27万吨沙恩霍斯特级多用途轻型战列舰 6艘
3.27万吨齐柏林级装甲航母 8艘
1.62万吨塞德利茨级多用途支援舰(兼水机母舰、登陆舰、补给舰)4艘
(以上舰体总吨位69.42万吨)
0.41万吨Z级远洋装甲驱逐舰 64艘
埃尔宾级小型驱逐舰 64艘
S100鱼雷艇 256艘
UJ系列猎潜艇 256艘
R系列扫雷艇 256艘
IXC潜艇 128艘
VIIC潜艇 256艘
计划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全貌:
可能性二,由两艘8.6万吨的新俾斯麦级代替1艘大德意志:
计划思想:
一、发挥自身技术特长。虽然世界一流强国的科技水平相同,但各自的技术运用状况却不同(即特长不同),在潜艇技术、导弹技术、重炮技术方面,德国领先或最具前景,所以海军建设应围绕这三个核心来进行。
二、立足于自身地理特点。德国殖民地稀少,战时将只保留少量海外部队,固守要塞或转入游击,由潜艇或运输机补充,因此水面护航运输只主要考虑在德国和北欧之间进行。根据这个特点,德国将不制造轻重巡洋舰、传统驱逐舰和护卫舰,而用承担远洋破袭或舰队护航任务的装甲驱逐舰 和 在近海反潜护航雷击扫雷的小型驱逐舰、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代替。
三、节约成本,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英国的60%。这使得德国的舰种和舰级必须减少,低效力的舰种和吨位相近任务重复的舰级将被取消。
四、基于以上判断,德国海军建设思想归纳为:多方向发展,联合作战。
1、潜艇方向。虽然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光靠潜艇永远无法获得制海权,但我要强调的是,在面对同样的优势对手时,水面舰艇部队不仅更加无法获得制海权,而且对对手的伤害能力远不如潜艇。实战证明,一二战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战果巨大,不仅包含了大量商船,也包含航母、战列舰在内的不少主力舰,这是在面对优势对手时,相同总吨位的水面舰艇部队根本无法获得的战绩。另外从地缘方面来说,德国可以用潜艇攻击对手,但对手却难以用相同的方法攻击德国,因为德国的海上运输线很短,海域狭小,反潜成本低廉(猎潜艇、鱼雷艇都行)。所以发展潜艇是德国的必然。
2、大舰巨炮方向。如果光有潜艇,对手就会将整个水面战斗舰艇(不含航母)部队小型化,潜艇将失去攻击力。所以拥有一些重型水面战舰对潜艇意义重大,它们可以使对手的小型水面舰艇无法处于安全状态,大大减弱其作战效率。对手就必须限制其反潜舰艇的活动场所,同时加入重型舰艇保护。3.27万吨轻型战列舰是这一任务的主力,另外还有17.1万吨重型战列舰。17.1万吨重型战列舰虽然只有一艘,但作为特种武器,在特殊环境中(夜晚、极夜、雨雪天、支援对岸登陆场)将是战场的主宰,具有重大意义。仅建造一艘并不消耗多少生产力,却可能使对手误判德国海军的发展方向,采取错误对应措施,收到意外奇效。
2、航母方向。这是获得制海权的真正中坚力量,但在二战时代,使用有很大限制(在夜晚、极夜、雨雪、严寒中将失效),所以须有其它力量与之配合。
3、导弹驱逐舰方向。德国在导弹技术上拥有美好的前景,因此驱逐舰应可作为发射平台,大吨位正是按照这个思想。远洋装甲驱逐舰有最多的数量,随着反舰导弹技术逐步成熟,这些驱逐舰又可能代替航母和战列舰成为制海权的中坚力量。
五、以上四个方向,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德国海上力量的中坚,对手很难应对。要对付德国潜艇和导弹驱逐舰需要将舰艇小型化,要对付德国装甲航母需要建设以航母为核心的多舰种联合编队,要对付德国轻重两型战列舰又需要建造更大的战列舰,这是相互矛盾的。本计划在四个方向同时发展,联合作战,以使对手难以判断形势和制定合适的对应措施。本计划希能对抗总吨位为其两倍以内的对手海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