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新式战列舰的一个特别之处便是特殊“弹性装填”系统,即任意角度装填系统。其实,类似的功能早在一战之前维克斯公司生产的许多舰炮上实现了。其原理并不困难,前提是使用英式扬弹法、一个跟得上火炮俯仰的上部扬弹机加上一个大力的装弹机。火炮俯仰到任意角度,提弹筐运动到炮尾处,炮弹层对准打开的炮闩,装弹机先将其撞入炮膛——这时候惯性会使炮弹在炮膛里停留一段时间——再移动提弹筐,以同样办法将药包上膛,随即炮闩闭合,一次装填就完成了。但随着海战技术的发展,交战距离越来越远,火炮仰角也越来越高。而这一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高仰角时,炮弹有可能因重力而在装填药包前的瞬间滑出炮膛。英国战列舰就出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一战后,这一功能普遍不再使用。但法国人开始热衷于此却是在一战结束后。笔者猜想有三个可能的原因:一,法国海军能够保障装弹机有足够大的力量使炮弹在膛中保持惯性;二,是法国舰炮追求高初速,而弹道平直——以1935型而言,接近二战最远命中距离的25km数据来看,仰角也只需要 14.9度;至于三,恐怕就是法国人爱想当然的浪漫品性作怪了——或许只有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需要大仰角射击的高平两用炮上法国海军仍使用着可能让炮弹滑落的“弹性装填”。但对于战舰主炮而言,该系统理论上确实可以大大增强实战射击速度,而设计指标也确实是循环射速要达到25秒每发。不幸的是,法国人的扬弹机却跟不上炮弹发射的速度,黎塞留号的平均射击速度只能达到1.33发/分,让·巴尔号到战后才改进扬弹机达到2.2发/分的射速。其实,从实战来看,这样的射速并没有多大劣势,却多少令人感到尴尬。尽管如此,“弹性装填”系统一直保留到让·巴尔号退役。……”
——摘自《最后的胸甲骑兵——正说黎塞留级战列舰》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 ... &extra=page%3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