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4932|回复: 10

[资料文献] [转]浅析风帆时代的海军战术

[复制链接]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4-2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碧海青天站,作者fantasyday)

     所谓海军的“风帆时代”,是指舰船的移动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于风吹船帆所带来的动力。这个时代船只的主要特点是船身较高,出现多层甲板,船上桅杆密布,风帆猎猎。满帆时,一艘大型帆船最多可挂36面帆,并且由于直帆和横帆的结合,使得舰船可以通过迂回路线逆风航行。“风帆时代”是介于人力划桨动力与蒸汽动力之间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是航海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大航海时代之后,便是遍布全球的殖民时代,在这一时期,大海上,到处都漂泊着挂着雪白风帆的大型战舰,大西洋、印度洋上更是海战频发。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殖民者们带着自己的舰船利炮,轰开了他国的国门,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与风帆海战时代失之交臂,在西方大航海时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我们却在闭关自守,以至于直到今天仍落后于西方世界,令人扼腕叹息。今天笔者将从风帆时代的海军技术入手,浅析风帆时代的海军战术。  
  
这一时期的海军与蒸汽时代普遍装备后装钢制线膛炮不同,海军长期使用青铜或生铁铸成的前装滑膛炮,基本分为穿透力较强,射程较远的舰炮和射程较近但破坏力很大的臼炮。 弹药主要有三种:用于破坏敌方船体的实心弹;用于杀伤敌方人员的霰弹,也就是常说的葡萄弹;用于破坏敌方船只的桅杆使其失去活动能力以便俘获的链弹(对于看过加勒比海盗3的人来说,应该会对这种弹药有印象,开海盗公会的时候,船长巴布萨跳上会议桌,手里拿着的就是这种弹药)。这里先解释“战列线”这一词,在整个风帆时代乃至后来蒸汽时代的一段时期,进行海战时,交战双方舰队各自排成单列纵队进如作战区域,达到射程之后进行炮火对射,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你会看到海上出现两条帆船首尾相连而成的平行线,两条线内侧硝烟弥漫(当然是在无风的状态下)。而这由战舰组成的直线,就叫“战列线”,“战列舰”的名称也来源于此。18世纪50年代,50门炮成为战列舰的最低火力标准;到18世纪80年代,64门炮就是最小的战列舰了。1805年以后,74 门炮是最小的战列舰,结果到了1830年,装备80 门大口径火炮才有资格编入战列舰队。  
  
风向对作战战术的影响:  
  
帆船肯定离不开风,无风将寸步难行,相信玩过“大航海时代”的朋友都深明这个道理。依据风向而定的两艘帆船或者两支舰队的相对位置,涉及到最重要的战术问题,也是当时的海军将领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需要认真比较一下上风和下风的相对位置对于舰队作战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此处所说的“上风”和“下风”是指垂直于战列线的方向,而不是舰队的纵向)。舰队作战和单舰交战都受到与风向相关船位的极大影响。上风的舰船,由于风的作用使其船身向下风方向倾斜,这样,下层的跑门由于位置低,要么就会进水(风浪大的情况下),要么炮口指向海面,而下风的舰船,开炮位置将会比较好一点。但是,下风的舰船由于对敌方舰队而言是上仰的,那么它上层甲板位置射出的炮弹极有可能打到的是地方舰队的索具。因此,实战时要根据作战目的的不同(歼灭还是俘获),抢占不同的战斗位置。这在舰队的作战机动中至关重要。舰船占据上风位置的显著优点是能随意投入战斗和撤出战斗,也能在选择攻击方法时形成有利得进攻态势。占据下风的舰船无法进攻,其战斗形势局限于防御,并且只能按照敌人的意图进行战斗。上风进攻的船只,由于在机动,玩玩会因为自身的协调性和指挥不当(虽然这种状况不是很可能出现)和敌军的打击而打乱战斗队形,暴露在敌军以逸待劳的炮火之下,并可能使得攻击的部分舰船的舰炮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作用(因为舰炮主要安装在舰船侧面,进攻时纵向向敌军靠近的)。而占据下风的舰船,如能镇定自若,以逸待劳,就能保持良好的战斗队形,而且能在敌人因为机动而无法还击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舰炮攻击,这样就能弥补上述不利条件。  
  
英国和法国是风帆时代的两大海军强国,虽然荷兰也曾和他们三足鼎立过,但后来没落了,这不是本文讨论范围,姑且不谈。在当时,只要挂着“英吉利”或者“法兰西”的战船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岸边,就足以使得当地的统治者闻风丧胆。英法两国也为争夺海洋霸主的地位而在海上交战无数。英国人常常喜欢占领上风位置,因为英国的一贯政策是袭击消灭他们的敌人;而法国人通常习惯于占领下风位置,这样做通常能使他们在敌人逼近时,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而且可以避免决定性的交战而使自己保存实力。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纵火船的年代:  
  
在风帆时代,纵火船的合理运用往往对战斗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它只是舰队的附属。对于当时的舰船来说,纵火船相似于现代的鱼雷。风帆时代的船体都是木头制成的,纵火船的威力就在于一旦撞上敌方舰船,就会使敌舰告诉燃烧起来,直至烧毁。历史上,纵火船参加并起决定作用的海战有很多,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在弗兰芒海域展开一场大战。乘着有利的风向,英国纵火船冲向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便是在这一战中覆灭的,而最大功臣显然就是纵火船。虽然如此,纵火船并不像鱼雷那样适合于应用在混战中,如果用了,极有可能伤到己方舰船。  
  
总之,“风帆时代”是海洋开发的大进步时代,研究这一时期的海军战略战术,对于了解海军的发展历程,研究各国现代海军的发展战略和历史传承都有极大的意义。
  
补充:
应该说在考虑风向因素的情况下,“抢占T字横头射击阵位”是一名舰队指挥官最重要的任务。 从***联合舰队与阿拉伯舰队的战斗,到特拉法尔加海战,到日德兰海战,一直到二战后,都是海军战术的宗旨。 当然,在进入蒸汽时代后,舰船的机动能力提升,大胆冷静地进行U行转向也是一名优秀指挥官的杰出之处,最好的战例,比如日德兰海战和对马海战。
  
最成功的T字横头战例“苏里高海峡之战”  
美军利用地形,首先使用鱼雷艇和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掩护战列舰、巡洋舰编队排成两列T字横队(战列舰在后,距离20000米,巡洋舰在前,距离14000米),使用全正面交叉火力战果:击沉日军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伤1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  
美军损失:一艘鱼雷艇(船舷号PT-493,原因触礁沉没)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实心弹和开花弹以外,链弹、棒弹和葡萄弹也被大量使用,水兵还大量装备了手榴弹(我对此有点怀疑,那个时候有这东西么?不过书上确实是这么写的)。  
  
棒弹和葡萄弹上面没有提到,我就补充下。棒弹是大量的金属棍集束,它的作用也链弹相似,也是用于破坏对方的帆具和索具,不同的是,链弹可以重创对方的桅竿,缠绕对方的索具,另其难以操纵,而棒弹则用高速旋转的金属条破坏对方的船帆,切断索具。葡萄弹就是当时的火枪子弹,炮兵把它装进火炮,用与近距离密集杀伤步兵,据说法国海军率先使用它作为海战弹药,它可以有效杀伤对方甲板上暴露的操帆人员,并且打烂对方的帆具。  
  
于是英法的海战里有段时间出现这种局面,英国人抢占了上风头开始攻击,可法国人在远距离就大量发射了链弹、棒弹和葡萄弹,把英国人的桅索帆具打个稀烂,于是英国人操船能力大减,占着上风头却眼看着法国人扬长而去,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让英国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T字横切战术”也是风帆时代的主要战术之一,能使纵向行动靠近的敌方舰队暴露在我方横射炮火之下。这种战术归根到底也是建立在对战场风向的合理运用之上,横头若在上风,则处于明显优势。但若一味追求以己方侧炮攻击敌方舰队,而敌方舰队处于上风的话,处于横头的我方战列线将会受到敌方纵队的切断而包围歼灭。特别是在风帆时代,火力密度不够,横队处于下风,若不能使得纵向运动的舰队前队失去机动能力,横向舰队将极有可能被纵向舰队切断。另外,在“纵火船”运用相当普遍的年代,如若横队处于下风,纵队可以通过释放“纵火船”来实施攻击,抵消横队的火力优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4-2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靠谱处甚多……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4-2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风下风不是与船帆抢风力机动有关?炮口高低不是可以靠三角形木楔垫在炮尾来预先调整大致俯仰角?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4-2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2-4-22 18:38
上风下风不是与船帆抢风力机动有关?炮口高低不是可以靠三角形木楔垫在炮尾来预先调整大致俯仰角? ...

恩。上风阵位在射击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在高海况下不敢打开下层炮口,俯仰角什么都可以解决的。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4-2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4-22 21:33 编辑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文中的所谓棒弹其实就是杆弹,杆弹不是集束的金属棍而是两个铸铁半球之间用铁棍联接起来的特殊炮弹,其作用与链弹类似。葡萄弹是霰弹的一种,但霰弹不等于葡萄弹。葡萄弹内装的是多个小铁球,其直径比当时的步枪口径大的多,而且当时的步枪使用的是铅弹而不是铁弹。杆弹,链弹,葡萄弹和霰弹射程都不远,所以只可能在近距离上使用。那时候的确有手榴弹,跟开花弹类似,空心铁球里装有火药,有引线从弹内伸出,使用时先点燃引线然后抛向敌船,用于杀伤人员。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4-22 20:34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文中的所谓棒弹其实就是杆弹,杆弹不是集束的金属棍而是两个铸铁半球之间用铁棍联接起来的 ...

学习了,谢谢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L'Soleil 发表于 2012-4-22 18:59
恩。上风阵位在射击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在高海况下不敢打开下层炮口,俯仰角什么都可以解决的。 ...

抢占上风位对追击和切换战位比较有利,特别是海况较好情况下更明显。至于火炮,我好想没听说过有调整仰俯角的装置,当时主要依靠加农炮尽可能抵近直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4-2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鲁门之猫 发表于 2012-4-22 21:47
抢占上风位对追击和切换战位比较有利,特别是海况较好情况下更明显。至于火炮,我好想没听说过有调整仰俯 ...

1-追击是下风有利。圣徒岛海战后英国海军内部有对罗德尼的战术批评,即从下风穿插到上风后,让法军得以从下风撤退。如果保持下风,那么法军就会在上风被射碎。

2-上面已经说过炮尾垫木。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L'Soleil 发表于 2012-4-22 22:34
1-追击是下风有利。圣徒岛海战后英国海军内部有对罗德尼的战术批评,即从下风穿插到上风后,让法军得以从 ...

学习了,谢谢。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以后再发出来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1:32 , Processed in 0.0197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