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0-12-10 10:13 编辑
先占个楼,说说架空的法国国家背景:
当1873年三皇同盟签署时,法国惊恐的发现,德国试图联合整个欧洲来反对它。从此,法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在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共和国政府决定与英国和解,试图通过陆强与海权的联合来重新获得光荣。法国在等待复仇的机会,同时也在努力地向海外扩张。
1885年,当中法战争以平局告终之后,茹费里内阁倒台。此时的法国刚刚从普法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却在远东受到了新的挫败。尽管法国远东舰队战果辉煌,但却无力挽回陆战成为僵局的尴尬。从这个时候起,法国人开始了对长距离由海向陆作战的探索,其海军也开始独立的发展自身的路上作战力量。而到了1944年,这种探索的成果将以惊人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1879年,法俄同盟。
1898年,德国开始了它的蓝色海洋梦,英国开始变得不安,而法国则在这种不安中看到了其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开始进一步的拉拢英国。
1904年,英法签署同盟条约。法国终于追到了英国。同年,日俄战争爆发。然而1905年俄国兵败,使得法国对俄国的真实实力产生了质疑。
1908年,反复无常的威廉二世呼吁进行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但是此时已处于白热化的军备竞赛并未因此而停滞。
1913年,英国代表以商讨大学建设为名带去了英德海军军控秘密条约,并许诺一旦条约达成将在欧洲战事爆发时严守中立。德方表示接受。
同年,法国报纸揭露了这一条约,法国舆论大哗,民众情绪激动,甚至有与英国决战的呼声,内阁倒台。克里蒙梭出手平定了国内局势,并向英国发出抗议。
1914年,德国调停了俄奥冲突。在欧洲爆发大战的危险和严重的后果为法国高层所望见,并开始试图与德国和解。
1916年,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进行进行归属公投,并以较为微弱的优势重回法兰西的怀抱。为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法国政府决定将这两地设为特区,允许人民自由之往来而不受边关与国境的阻挠,同时德法两国在此地边境纵深30公里内不设防。
1919年,沙俄革命爆发,红色警报响彻欧洲,欧洲各国纷纷出兵干涉,法国仅仅派遣了一支不足2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加强营,并对一些新概念的装备进行了秘密的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对法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未来30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正反双方面的都有)。
1920年,德国、法国、比利时的主要钢铁企业就煤钢联营事宜进行了商讨,但最终没能达成广泛共识,但各方约定今后的原料采买统一进行。德法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相约仿效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成例,在德法边境纵深30公里内不设防。
1920年至1929年间,法国获得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会,经济以每年百分之九的速度发展,后世称之为“黄金十年”。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法国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近200万人失业。法共乘机发动巴黎起义,史称第二次巴黎公社,由于承平日久,法国陆军镇压不力,第三共和国政府垮台,紧急成立的第四共和国政府迁往土伦,调集海外军团和海军陆战队镇压,于是年圣诞节发动了对巴黎的立体攻势,海军陆战队的独立空降营实施了世界上首次空降作战,对叛乱的法共头目实施了斩首行动。
1930年1月叛乱平定。第四共和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经济,开发殖民地,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并利用法国版的宅地法来调动国人对殖民地的建设热情,还完善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救济机制。同时,法国政府还意识到,单独的一国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脆弱,再次号召欧洲各国建立广泛的经济联合。
1932年,法国摆脱了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