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姚開陽先生的<中國軍艦博物館>:
----------------------------------------------------------------------------------------------
部份本級艦有重覆命名與編號和接收順序不符的情況,如"221 中權"與"202 中權". 雖然"221 中權"的編號較後,但事實上接收的時間卻要比"202 中權"早得多,因為第一艘"中權"艦於1946年在青島接收時中國海軍尚無艦艏編號習慣,到了1952年國共之間進行浙海外島攻防戰時,國府海軍艦艇戰損嚴重,駛回基隆修理費時又危險,所以將這艘"中權"艦改裝為修理艦重新命名為"衡山"賦予勤務艦艇的編號"ARL-335",長期駐泊戰地就近維修. "
1954年九月,國府海軍在台灣南部海域自法國人手中接收了另一艘LST頂替"衡山"讓出的位置而編為"LST-202 中權". 1955年一月十日中午,接收不過四個月的新"中權"艦在大陳島被中共海軍航空隊俯衝轟炸機擊中焚燬於沙灘水域,傷亡數十人(當時艦長為許江興少校) ;恰巧當時"衡山"艦亦在旁並曾中彈三枚,所以很多人弄不清到底是那一艘"中權"艦被擊燬而混淆多年. 當1958年"衡山"艦再度改回 "中權"艦列籍登陸艦隊時,編號卻不能再用"202"(因此時已有數字相加不能等於"4"的迷信),只好比照新艦編號接在"LST-219 中熙" 之後成為"LST-221"了.
----------------------------------------------------------------------------------------------
"太和"艦在大陳島被擊中左舷整個腰部炸開,幸賴修理艦"衡山"就近連夜搶修才沒有步上"太平"艦的後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