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文为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史司的日常言行(?)
在征服世界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装甲巡洋舰(Armored cruiser),而不是被甲巡洋舰(Belted Cruiser)
被甲巡洋舰,船中通过一个大厚度的低矮装甲盒扣在机舱和弹药库的之上来保护要害,而在装甲盒以外的舰首尾,依靠穹甲将进水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
理论上来讲,舰首尾一旦中弹进水,船只必然吃水加深,露出水线本就不多的大厚度低矮装甲带很快就没入水下继而引发连锁反应直至沉没。但在连6吋炮射速都要60秒一发的年代里,以这样低下的射速,在加上命中几率委实不高,同时要保证击中水线,概率乘概率之下,想靠进水击沉对手的概率更是低的吓人。战斗节奏被拉长的结果是敌方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损管堵漏,击沉敌舰不是件容易的事。被甲巡洋舰这种大厚度低矮装甲盒设计,将在半个世纪之后的美国条约巡洋舰上重现!
典型的被甲巡洋舰——“蛮横”级(HMS Imperieuse ),主装总高度8英尺(2.4米),露出水面仅1米。
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名义上)
名义上的世界第一艘装甲巡洋舰,法国人懒散的生活习性使其工期长达7年之久,竣工之时加里波第都发来贺电了。
黑火药的后效可以无视,然而苦味酸这类烈性炸药对钢壳舰体的杀伤,可以媲美Paixhans gun黑火药开花弹对木壳船的粉碎作用,而后者正是铁甲舰出现的原始动机,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法国作为最早将苦味酸作为军用炸药的国家,意识到苦味酸高爆弹的威胁之后才开建史上第一条装甲巡洋舰Dupuy de Lôme号,尽管设计并不出色并且建造极其磨叽。
该舰首次将装甲巡洋舰的特征——穹甲和水线装甲带结合到一起,由于设计时间较早,其弧形穹甲位于水线以下,在加上煤炭储存于穹甲之下,致其机舱空间异常逼仄,残留着不完善型穹甲巡洋舰遗风。
从这张横截面图上可以体会到机舱的局促程度,还有卧式蒸汽机
防护面积异常巨大的水线装甲带,不过材质却是连钢面铁甲都不如的白板配置——钢板
总而言之,这艘名义上的世界第一艘装甲巡洋舰,从穹甲巡洋舰的设计中发展,增设了水线装甲带,以防御当时业已入役的中口径速射炮击毁船壳导致舰只性能下降,保障破交战的持续展开。然而除了首次将穹甲和装甲带结合之外,其设计本身并不怎么高明,充斥着大量旧时代的陈腐气息。
黑历史一:
射速=命中
加里波第级254毫米,射速40秒一发。203毫米,射速30秒1发
而1890年代所有战列舰12英寸主炮都是华而不实的昂贵摆设、垃圾,实际效率无限趋近零。
洞悉了黑幕的费希尔完全迷上了所谓的二等战列舰,乃至期望建造254毫米全重炮战列舰。
黑历史二:
普通穿甲弹对表面硬化装甲无能为力,表面硬化层能破坏穿甲弹弹尖。
因为穿甲弹本身无法解决的缺陷,中等厚度(6到7英寸)以上的硬化装甲就能扛住12英寸穿甲弹,这个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有突出表现。
所以靠普通穿甲弹击沉敌舰是不可能的任务,小矮子和美国佬告诉我们,只有高爆蛋才是王道!
装甲至尊,表面渗碳!被帽不出,谁与争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