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17
主题3
精华0
积分281
金钱158
贡献0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2-6-8
最后登录2012-6-24
在线时间50 小时

一等兵

|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3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完工时)
排水量:标准35502吨,满载39210吨
尺寸:长200.4米/水线长193米,宽27.8米 /吃水9.3米 武备:15英寸/42倍口径Mark I型主炮,二座四联、一座双联装共10门配置;该炮穿甲弹重879千克,为提高炮管使用寿命,在遭遇敌国巡洋舰及以下舰只时采用减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640米/秒,最大射程28公里;对地打击距离超过27公里时使用常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749米/秒,最大射程38.5公里;在遭遇敌方主力舰时使用强装药发射,此时炮口初速804米/秒,炮口穿深764毫米。
副炮为8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口径副炮,6门4.7英寸炮,4门3英寸高射炮。
动力
8台燃油锅炉,蒸汽压力1.8MPa,325摄氏度。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90000匹马力,设计最高航速为26节。载油量约4200吨,16节时续航力9000海里(理论值,实际6200海里)。
重量分配
舰体12420吨(因为对该级舰的舰体强度要求很高,所以这部分重量达到了标准排水量的35%)
装甲12610吨
主机2810吨
辅机650吨
武器4970吨(双联装主炮塔重880吨,四联装主炮塔重1520吨/座)
弹药1460吨(主炮备弹量100发/门)
其他530吨(续航力比较低,没有航空设施,尽量压缩小艇重量和数量,全舰只有3具充气橡皮艇,因此这部分重量降低到最小)
装甲防护及重量
主装甲带高5米,内倾20度,厚度320毫米,下端1.2米逐渐减薄至240毫米,长126.5米,重3060吨。
TDS装甲上衔接主装甲带,厚240毫米,下直通舰底,厚40毫米,重2420吨。
上甲板为1英寸厚的高强度轧制钢板,作为强度结构上甲板,计入结构重量。
主甲板厚度180毫米,面积3360平米,4720吨。
炮座装甲,四联装炮座内直径13.5米,正面/侧面厚度360毫米,面对上层建筑一侧厚度280毫米,高度3.5米,两个炮座总重810吨;双联装炮座内直径10.2米,侧面厚度360毫米,前后厚度280毫米,高6.5米,重540吨。
艏横舱壁装甲高10.5米,均宽18米,均厚320毫米,470吨,艉横舱壁装甲高3.2米,均宽17米,厚350毫米,重150吨。
艉水平装甲厚150毫米,440吨。 载员1350人
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大战是这些战舰们最光荣也是最黑暗的时刻,战列舰第6分舰队与第5分舰队一道跟随贝蒂上将的战列巡洋舰队与整个公海舰队交战。强大的火力使她们成为整场史诗对决中最强大的战舰。维多利亚女王的多发15英寸主炮弹重创了吕佐夫和塞德利茨,并且击沉了毛奇号战列巡洋舰。尼罗河与特拉法尔加号则命中了德芙林根的弹药库,后者立即发生大爆炸沉没。第六战列舰中队重创了公海舰队战列巡洋舰部队,下午5时30分,破坏可能被毛奇或者塞德利茨的11英寸主炮弹命中,这导致了当天皇家海军最惨重的悲剧,她的副炮可能被击中导致了连环爆炸,破坏的舰体断成两截,前半部分当场沉没,后半部分漂浮了几分钟后也沉入了北海。全舰有大约70名官兵幸存,但是包括舰长在内的1300人当场阵亡,是皇家海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单舰损失。破坏沉没的具体原因不详,但是在她身后战斗的马来亚号战列舰能够提供一些线索,马来亚的水兵们看到了破坏的6英寸副炮使用的柯达火药弹爆炸时的闪光和碎片,真实情况可能是副炮炮组们试图阻止爆炸拯救战舰的努力未能奏效,副炮弹药库的爆炸又引爆了Q主炮弹药库。这场悲剧再一次地证明了皇家海军战舰的弹药输送系统存在严重的隐患。 而剩余的四艘维多利亚女王级战列舰尽管也以受到重创但是仍然参加了随后的战斗,与杰里科的主力舰队一同行动。战斗中,抵抗号的齐射重创了国王号和皇储号战列舰,而尼罗河号,维多利亚女王号战列舰强大的副炮群在夜战中的射击也取得了一定战果,命中了多艘德国轻巡洋舰并且击沉了两艘。 然而尽管维多利亚女王级在整场海战中成为了大舰队的中坚,表现异常出色,但自身也损失惨重。第六战列舰中队除了战沉的破坏号之外,其余各舰也是伤痕累累。维多利亚女王号战列舰被13发11英寸主炮弹和7发12英寸主炮弹击中,进水2000吨72死110伤,尼罗河号被17发11英寸主炮弹和9发12英寸主炮弹击中,还被1枚18寸鱼雷击中舷侧,进水3600吨90死139伤,特拉法尔加号被10发11英寸主炮弹和6发12英寸主炮弹击中,进水2100吨45死62伤,抵抗号被14发11英寸主炮弹击中,进水1400吨,29死60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