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OuOo 于 2011-4-30 00:13 编辑
4.4. 最终数据总量 由于本次活动是基于海军迷,海军军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对母国战略,甚至对世界演变存在的影响,因此最终数据总量的涵盖面将覆盖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全局资料,将作为活动的硬性数据限制。 一方面,顾名思义,所谓“最终”数据总量,指的是结局时才构成的数据限制,既架空内容的上限。以往的活动没有定置结局点,是松散而高度自由的架空,如果现在仍只给出一个起始限制,恐怕整个架空过程都可能造成不可测算的蝴蝶效应,因为理想化的起始限制与争夺历史沿革的主导权,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现在给出一个最终数据总量,从而将不确定因素明朗化、既定化;再一方面,由于不得不考虑活动的参与者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不可能具备完全相等的各领域专业知识层面,也更不用说彻底了解、熟悉某国包括公开和非公开的详细历史资料,一旦对资料收集的来源、换算方式产生争议和疑惑,都是不宜在结局中出现与诸如需要换算国家整体实力或者钢产量等背景细节的相关提议挂钩的最终数据总量,这能够极大简化架空流程。 综上,为了让所有参与者和观众体验公正的架空历史、装备设计,尤其是海军装备创作和战争推演乐趣,站在全球制高点的角度,现根据征询各方意见获得的信息汇总,公布如下最终数据总量:
4.4.1. 海军主力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
根据“艘”为单位,包含开工未建成,以实际动工型数据为准;转让舰不得重复计算,转让吨位划予施获哪一方由双方协商决定,可拆分;任何国家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不足55500吨的,则提升至55500吨。
一. 绝对海权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8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50%;对于史实中截止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没有任何新主力舰开工或服役的,无论列强还是大国/潜在大国,在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同一时间内服役的主力舰总吨位,不得高于史实中1915年在役主力舰总吨位的180%。
二. 重视海权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5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30%;对于史实中截止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没有任何新主力舰开工或服役的,无论列强还是大国/潜在大国,在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同一时间内服役的主力舰总吨位,不得高于史实中1915年在役主力舰总吨位的150%。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3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10%;对于史实中截止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没有任何新主力舰开工或服役的,无论列强还是大国/潜在大国,在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同一时间内服役的主力舰总吨位,不得高于史实中1915年在役主力舰总吨位的130%。
四. 标准大陆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1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00%;对于史实中截止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没有任何新主力舰开工或服役的,无论列强还是大国/潜在大国,在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之后,同一时间内服役的主力舰总吨位,不得高于史实中1915年在役主力舰总吨位的110%。
五. 普通国家-
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100%。
六. 特例,中国-
由于情况特殊,总吨位依据史实中1910年背景设定起始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日本】拥有过的主力舰吨位总和的44%。
若扮演者认为架空中达不到完全使用的那一部分吨位或用不掉、不想用,则可根据自愿原则将最多总份额30%割予结局点时同阵营的其他扮演者,仍剩余的吨位则作废。
4.4.2. 单舰最高吨位(标准排水量)
根据“级”为单位,包含开工未建成,以实际动工型数据为准;转让舰施获双方同时计算
一. 绝对海权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200%,如计算结果不足史实最大吨位的150%,则提升至史实最大吨位的15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50%,如计算结果不足33300吨,则提升至33300吨。
二. 重视海权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80%,如计算结果不足史实最大吨位的140%,则提升至史实最大吨位的14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40%,如计算结果不足32200吨,则提升至32200吨。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60%,如计算结果不足史实最大吨位的130%,则提升至史实最大吨位的13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30%,如计算结果不足31100吨,则提升至31100吨。
四. 标准大陆国家-
列强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50%,如计算结果不足史实最大吨位的120%,则提升至史实最大吨位的120%;大国/潜在强国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20%,如计算结果不足30000吨,则提升至30000吨。
五. 普通国家-
依据史实中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主力舰平均吨位的110%,如计算结果不足28800吨的,则提升至28800吨。
六. 特例,中国-
由于情况特殊,允许出现最多4艘单舰最高45000吨的主力舰,其余主力舰单舰吨位不得高于36000吨位,剩余吨位可依照海防型大陆大国/潜在强国单舰数据使用。
4.4.3. 重型非主力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
主力舰定义包含准无畏舰、无畏舰、战列舰(超无畏舰)、战列巡洋舰,不包含前无畏、袖珍战列舰等“绰号主力舰”= =,按照各国史实定义的舰级数据区分。除此以外所有3800吨以上的作战用舰艇,均为重型非主力舰。
一. 绝对海权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重型非主力舰吨位总合,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的70%。
二. 重视海权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重型非主力舰吨位总合,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的60%。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标准大陆国家/普通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所有重型非主力舰吨位总合,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的50%。
4.4.4. 重型非主力舰单舰最高吨位(标准排水量)
一. 绝对海权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重型非主力舰单舰最高吨位,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最大海军主力舰吨位的70%。
二. 重视海权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重型非主力舰单舰最高吨位,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最大海军主力舰吨位的60%。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标准大陆国家/普通国家-
架空时间线1919年全局束缚点至结局点1947年为止,这段虚构历史中拥有过的重型非主力舰单舰最高吨位,低于架空时间线中本国最大海军主力舰吨位的50%。
4.4.5. 整体军工技术水平(含航空领域、工业生产、军工子系统及土木工程)
一. 绝对海权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扮演国家,军工技术为史实上1950年第一季度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存在过的验证内容酌情实现相同年代水平。
二. 重视海权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扮演国家,军工技术为史实上1950年第三季度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存在过的验证内容酌情实现相同年代水平。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扮演国家,军工技术为史实上1951年第一季度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存在过的验证内容酌情实现相同年代水平。
四. 标准大陆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扮演国家,军工技术为史实上1951年第三季度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存在过的验证内容酌情实现相同年代水平。
五. 普通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扮演国家,军工技术为史实上1952年第一季度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存在过的验证内容酌情实现相同年代水平。
4.4.6. 陆上军事实力
一. 绝对海权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出现陆上军事实力均处于所扮演国家史实上1951年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架空内容酌情描述相同年代水平。
二. 重视海权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出现陆上军事实力均处于所扮演国家史实上1952年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架空内容酌情描述相同年代水平。
三. 海防型大陆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出现陆上军事实力均处于所扮演国家史实上1953年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架空内容酌情描述相同年代水平。
四. 标准大陆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出现陆上军事实力均处于所扮演国家史实上1954年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架空内容酌情描述相同年代水平。
五. 普通国家-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架空时间线中所出现陆上军事实力均处于所扮演国家史实上1955年水平,史实战败国和战争中本土受害国可根据架空内容酌情描述相同年代水平。
4.4.7. 超常规武器
截止结局点,既1947年为止,所有国家掌握的超常规武器技术均与史实处于相同水平。三大阵营平分150000吨TNT核武器当量总和(包含核试验),每枚核武器当量上限不得高于33300吨TNT当量,三大阵营扮演者可自行协商分配,并依据自身整体军工技术水平予以架空描述开发过程,任何超常规武器架空时间线1946年之前不得用作实战(个人希望全部不用做实战= =)。
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以及单舰最高吨位计算过程中,如涉及史实上改造过的主力舰,则按实际最重时的吨位计算;史实中被占领、缴获等非双方自愿方式转手的主力舰,则吨位划归原拥有方(转让性质优先计算,不得与转让舰重复计算)。
再次重申,上述数据上限为结局点时,各位参与者可用的、在架空过程中已经达到或曾达到过的数据总量,其中包含战争的必然耗损和正在建造的部分,而非架空活动中发起的某虚构条约的数据限制。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活动重心在于过程,有创作欲望才会产生过程,因此将不会强行剥夺拒不履行终点公平宗旨,抛开最终数据总量原则创作的作品,而是有限度容忍每位参与者创作一定额度以下的超数据作品,并使其对架空历史产生影响,其资格将由裁决委员会本着终点公平原则裁定。 各位参加者现阶段公布的自己所扮演国家的数据总量暂时以自查自算为主,在裁决委员会组建过程中将逐步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