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5382|回复: 44

【活动】光辉的40年及期间意大利战列舰的发展(修改)

[复制链接]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预知先期背景,请阅读维托.柯里昂1900年在罗马国会山的国情咨文(摘要)

自1898年由意大利国王支持下的“政府革命”成功后,首相维托·柯里昂凭借同美国政界和商界领袖的个人关系,使意大利全方位同美国拉近。在1899-1914年间,意大利年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达到17%,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亚平宁奇迹”。经过了十几年国家的全面的极速发展,意大利成为了世界政治上极为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意大利的社会文化生活也产了变革。

20世纪初发生的社会变化对意大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方偏远地区的传统天Z教会逐渐瓦解,原因很多:政府不再支持,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经济社会越来越繁荣;北方居民来到南部以及一些外来移民带来了外界的文化和思想;大众传媒方面的革命。一些意大利人生活富裕,买得起新款的小汽车。南北差距的缩小使得国家因而“变小了”,而且终于可以说“统一的意大利国建成了”。与这些变化一起出现的是人们日益觉醒、自信;工人,特别是年轻工人有了更大的抱负,GC主义思想也得到发展。

到1913年,意大利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335万吨。这些因素进一步促成了国家的进步:美国的技术与赞助,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的直接干预,便宜而温顺的劳动力(1905-1917年间菲亚特没有发生过一次罢工事件),廉价的原料和能源(利比亚巨量石油的的开发及拜美国所赐),进取精神。不管则么说,1898-1914年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5倍,而工业生产总值则增长了三倍多。经济繁荣主要是由出口带动的,意大利工业的“旗舰”起了先锋作用:安萨尔多,菲亚特,奥拓-梅莱拉,蒙特卡蒂尼,兰博基尼,雷贾尼,阿古斯塔,特尔尼,伯莱塔,奥利维蒂等公司。这一时期,意大利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也表现的非常突出: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工业仿佛从无形中出现,并控制了国际市场,如新式的摩托车、新式自动洗衣机。各种产品被倾销到亚洲(中国,日本,东南亚为主)、非洲(东北非和北非的意大利殖民地为主)、拉丁美洲(阿根廷、智利为主),而高品质的奢侈品则成为享誉世界的时髦玩意,在意大利的北方工业投资公司收购了沛纳海商标后,这个奢侈的腕表成了海军的标准配件,美国海军官兵在两军的联合演习中不无酸意的说:“你们的手表还没亮到能刺瞎敌人双眼的地步”。过去“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南方农业地区成了投资建厂的热门,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而此时北方和中部已经拥有了优越的近代化工业环境。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军事的加强。1909年6月意大利海军开工建造了第一级无畏舰“但丁”级战列舰两艘,分别是“但丁”号和“达·芬奇”号。虽然意大利比英国人更早的提出了“全重型火炮”战列舰的概念,但是最初由于技术原因,意大利海军第一艘无畏型战舰开工比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晚了近4年,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意大利人在该级舰上使用了三联装主炮。1911年“但丁”号战列舰服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联装主炮战舰,为日后各国所效法。为了追赶列强海军,1910年国会又批准了两艘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并于同年开工,次年再次追加建造两艘该级舰的改进型“卡约·杜里奥”级。该二级舰舰体艏艉方向各有两座炮塔,舯部一座炮塔位于两座烟囱之间,安装13门305毫米口径主炮,B、Y炮塔主炮采用双联装,另3座炮塔主炮采用三联装。两级四艘战列舰于1913-1914年间全部建成。

在这一期间意大利还发动了一次对外战争。1912年5月,意海军占领罗得岛和土耳其沿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的一些岛屿,进而进攻了整个利比亚地区。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屡屡败退,当意军部队开到黎波里时,受到了当地人民几乎是夹道的欢迎。1912年10月15日意、土两国在洛桑签订和约草案,18日正式签订《意土和约》,土耳其放弃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按照当地人民的意愿恢复两地的旧称“利比亚”,并承认意大利继续占有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这场战争中意大利首次组建了独立的空军,并在飞机上加装了机枪和炸弹。由此,意大利开创了使用飞机进行军事任务的首例,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和效法,从而大大促进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已施展了不寻常的高明和狠辣的外交。1914年初哈布斯堡王朝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杀害,斐迪南临终前对自己的爱妻说:“索菲,亲爱的!……不要死,为了孩子们,活下去……”老迈而德高望重的约瑟夫皇帝对此悲愤异常,决定出兵塞尔维亚,并照会欧洲各国称此举“是为了可怜的斐迪南而惩罚凶恶的塞尔维亚”,表示“不希望引发欧洲更大规模的冲突”,然而俄国对于奥匈帝国的出兵已经怒不可遏,欧洲两大阵营剑拔弩张。恰逢此时发生了“冰岛事件”:英国渔民在冰岛附近与冰岛渔政船发生了冲突,英国皇家海军派出军舰护航,但在冰岛首府雷克雅末克附近遭到德军驻守的克拉夫维克要塞的攻击,导致一艘护卫舰被击沉。最早在克里斯皮被赶下台的那一年,意大利和德国就不再走得那么近了,此时维托·柯里昂首相怂恿塞尔维亚对奥开战,并开出各种条件诱惑他们,这使得塞尔维亚加剧对奥匈帝国的挑衅。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以德国为首的汉萨同盟及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等协约国在欧洲大陆开始了激战。法、英两国同德国在西线展开较量,(在为期两年的战争中)三方在这一地区损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俄国在1915年初对奥匈帝国和汉萨同盟开展了猛烈的攻势,使得同盟国不断地抽调兵力疲于奔命;巴尔干半岛的联盟在意大利的暗中支持下一直顽强的利用狭小的根据地对奥匈帝国展开作战。1915年后期俄国爆发了赤色革命,导致了同盟国在东线的大溃败,到了1916年初整个东线的态势已经很明朗,奥匈帝国决定派遣大批的主力部队进入巴尔干半岛彻底肃清反抗地区,德国也发动了新一轮的西线攻势。

由于俄国的退出,维托·柯里昂认为初期的平衡已被打破。于是1916年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在惊讶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德奥联军猛烈进攻维托里奥·维内托地区,意大利前沿部队奋力防守,同盟国久攻不下。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的意大利主力部队随后开赴前线,兵分两路包围了德奥联军,经过顽强的战斗一举歼灭了德国一个精锐旅和奥匈帝国五万人的精锐,击溃了同盟国此时能快速调集的全部主力。在奥匈帝国匆忙调回远在希腊的部队之前,意大利陆空两军几乎已经快迫近到了布达佩斯。恼羞成怒的同盟国在柏林的报纸发表声明说“在奥匈帝国境内并没有团级以上编制的德国军队”,并刊登了所谓的“意军战俘在卢布尔雅那走过街道的照片”,不过意大利外交部发言人很快就戳破了这一谎言:“这些‘战俘’的臂章是上个世纪末的样式,意大利陆军早就不用了,而且这些身穿陆军服装的人戴着空军的风镜,穿着海军的皮鞋,这些人是德国人雇的货真价实的演员而已。”这场大战争中意大利使用了诸多的新式兵器。在陆地上,已在西线战场投入使用的法国坦克被引进,由火车运到前线付诸使用;意大利的海军封锁了亚得里亚海的出口,并用蛙人特种部队炸沉了帝国的一艘战列舰和诸多舰只。

柯里昂在此时开始寻求美国对欧洲战事出面调停。他认为,意大利已经获得胜利,欧洲其他各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而美国在欧洲大战期间一直在大发战争财,这对于意大利来说可能是一柄双刃剑。更何况此时愤怒的奥匈帝国正计划着全线反攻,意大利已经很难再把战线推进一步了。所以应该“见好就收”。显然,美国为了增加自己对欧洲的影响力,是非常乐于担任调停者的,最终各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宣布停战。

1916年末,所有参战国家在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会议商定德国从法国撤军,两国恢复至战前边境线,并允许德国占领的俄国土地上的当地民族独立(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建国),英法则归还德国海外殖民地,并从冰岛撤军。在这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除了美国,就是意大利。意大利获得了整个阿尔巴尼亚地区,并获得了奥匈帝国的一些战争赔款。本来意大利还想彻底夺光奥匈帝国的海港,但这一过于冷酷的要求没能获得支持。

就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和局告终。但德国同法国、英国空打了几年却没得到什么好处,还损失了大量金钱,所以并不安分,德国甚至准备打下一场仗了;法、英更是苦不堪言,全面衰退,特别是法国;俄国成为了GC主义国家,出于抵御日本的需要而与中国结盟,成为了一股新的潜力阵营;奥匈帝国国内长期积压的各种问题则全面爆发出来,面临着分裂的危机。

1918年匈牙利国王被国内独立派分子胁迫,宣布脱离二元帝国,但帝国军队内部意见不一,各地区均爆发不同程度的乱局,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寻求德国的援助。德国其实早就觊觎奥地利的主权,想借此机会让奥地利依赖德国,于是故意以“国内战后重建”为借口,出兵动作迟缓。维托·柯里昂识破了德国的诡计,于是意大利以此为契机再度出兵匈牙利镇压暴乱,并开进布达佩斯,解救了匈牙利国王,发表“坚决保护奥匈帝国的制度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的声明。德国见状也立即出兵奥地利。在意、德的协助下,奥、匈国内的分裂势力很快被军队和警察镇压,意大利虽“不请自来”,但在奥匈帝国的内乱初步平息后立即撤出了帝国的领土,光荣的返回国内,而且在协助政府军作战中纪律严明,这些都使得奥地利人对意大利好感倍增,但对德国的不信任却与日俱增。1919年德军也撤出奥地利境内,自此暴动结束,哈布斯堡皇朝得以安然延续。1920年,意大利同奥匈帝国建立“神圣同盟”。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周边国家里,法国的衰颓最为明显,这导致了法国同德国的和解。两国于1918年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达成了影响此后德法关系走向的《哥本哈根条约》,这使得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的扩大。衰退的英国在大西洋上和美国的潜在竞争很明显,美国只得把宝全押在了意大利身上。在法国靠拢汉萨同盟的所谓“新欧洲”后,为了抑制德国,意大利决定在欧洲寻找新的外交突破,而不断改善的意、奥关系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机遇。1920年,意大利王国与奥匈帝国共同发表《神圣欧洲同盟宣言》,宣布成立“神圣欧洲同盟”,后来亚洲和拉美也有新兴国家加入这一同盟,于是改成“新神圣同盟”,简称神圣同盟。神圣同盟的协议规定,成员国之间互为贸易最惠国,在外交上互相之间拥有最优厚的待遇;成员国之间建立最广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并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武器装备;成员国之间必须保证互相的政体和稳定,反对GC主义的颠覆……其中“成员国之间互为贸易最惠国”这一条显然对制造业发达的意大利最为有利。

战后的欧洲又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各国的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仍以意大利最为显著。由于新兴的意大利成功的征服了世界上大片的市场,制造业发展异常蓬勃。菲亚特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汽车和小飞机、安萨尔多的钢铁和军事重工业、兰博基尼的机械动力、雷贾尼的航空工业、特尔尼的火炮、伯莱塔的枪械、奥利维蒂的食品、日化用品、工具等等。这一时期意大利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奥利维蒂公司大肆并购外国的企业,其中还买断了一个瑞士小公司的电冰箱专利技术,开始生产奥利维蒂牌电冰箱,这种新奇的事物被质疑性价比较低,为此奥利维蒂公司的食品部门开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速冻冷藏食品,这样,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吃到口感新鲜的披萨了,当然前提是你有一台电冰箱。在历史上意大利一直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国,但现在受工人短缺的影响,来自利比亚的移民大量涌入,意大利境内的移民已达100万人。因此政府对社会福利加大投入,让更多的国民受益。到20年代中后期,意大利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以驾驶着菲亚特公司生产的、使用充气轮胎的A型经济小汽车,还可以有一台电冰箱,就算他们买不起电冰箱,隔壁的邻居也肯定有电冰箱,他们可以共同使用。

在这种经济极度繁荣、工业发展全盛的背景下,意大利又一次的进入了“文艺复兴”。威尔第的歌剧仍然非常流行,贾科莫·普契尼的作品这一时期也炙手可热,并由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圈内名家辈出,这一时期另外两部经久不衰的歌剧是彼得罗·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鲁杰罗·莱翁卡瓦洛的《丑角》。诗歌也广为流行,其中“黄昏派”(如科拉齐尼,戈扎诺)以忧伤的笔调描述出中产阶级的颓废生活;怪异的“未来主义派”(如马里内蒂)创作了一种新的诗体;但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的诗人无疑要数加布里埃莱·邓南遮,此人很有艺术天才,笔调华丽,追求盛世享乐主义,但也在很多方面令外国人反感。

由于政府对文化设施的大力投入,例如电影院、城市大体育场、赛车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大众文化和娱乐活动在意大利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罗马、都灵和米兰的电影制片厂都开始大量出品电影。早在1895年意大利就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世界首个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1917年维托·柯里昂成立了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电影完全的走入每个人的生活,1919年联合公司拍摄了浪漫主义的剧集冒险片《灰鼠》,在全民中大热,还出现了一批像莉迪亚·博雷利这样的电影明星。人民对体育运动也极为热衷(当然今天仍然如此),他们日常必备的项目主要有足球、自行车和赛车,这最后一项使得玛莎拉蒂和阿尔法·罗密欧等制造商在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由于富有阶层的大量增加,普通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期间意大利的奢侈品牌可谓登峰造极,普拉达、杰尼亚、芬迪、宝格丽等品牌享誉于世界的中上流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有的奢侈品牌散发着历史的浓郁,更加的为年轻的中产阶级所追捧;而新兴的奢侈品牌则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罗马、米兰和都灵不断冒出新的时尚品牌,如华伦天奴、阿玛尼、古驰等。这些公司用美观而富有活力的创新设计、不高的成本创造着极高的利润,为这一时期的世界文化生活写上了浓重的一笔,直至今日。

在维托·柯里昂“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政策引导下,这一时期的意大利在军事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安萨尔多开发出了新式的高厚度的复合装甲,这种复合设计可以和英国的渗碳装甲媲美,并最终在战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安萨尔多还提出了“军事装备模块系统化”的概念,例如自顶向下逐层把一艘战舰系统的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而这些子系统还可以快捷的拆分、再组合,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阿古斯塔公司很早便开始致力于“垂直升降飞行器”的研究,达·芬奇在1483年最早提出了这种设想并绘制了草图,在1929年阿古斯塔终于制造出一架可以稳定垂直升降的验证机,为同一领域中的佼佼者;主营农业机械的兰博基尼动力公司开发出了新式的燃气轮机,该发动机理论上可以被应用在重达40吨的履带式车辆上。贾雷尼公司专注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并尝试对飞机的外型做出最大程度的优化,改进飞机的气动外形,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萨伏亚-马切蒂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大飞机,作为轰炸机的时候载弹量可达到4吨,航程达到2500千米。马基公司根据马里奥·卡斯托蒂的设计,制造出一系列水上竞速飞机。这些飞机在“施奈德杯”竞速赛上获得1928年和31年的两次冠军,最高达到709.209km/h的速度纪录,这一纪录直到1984年才被打破。

这一时期由于教育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教育系统的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将范围扩大直至普及到每一处角落。可用的人才大量的进入到了意大利的工企业中,更诞生了一批出色的科学家,例如恩利克·费米。费米1901年生于罗马的一个工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在罗马度过,1918年考入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1922年以研究X射线的论文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24年在佛罗伦萨大学任教,从1926年起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29年任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1934年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现象,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1938年由于 “通过中子照射展示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通过慢中子核反应获得的新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1年,意大利决定开工建造三万两千吨级、装备八门十五英寸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奥古斯都”级,这级战列舰大量的引用了英国的军事技术,其主炮由奥拓-梅莱拉公司和安萨尔多公司在英国威克斯公司的授权下生产,舰体设计也带有英伦风格。该级舰一共有四艘,分别是“奥古斯都”、“安东尼”、“狄第乌斯·尤里安”、“君士坦丁四世”。为了给国人显示雄厚的工业和经济实力,四艘军舰同时在热那亚、那波利、卡坦扎罗和安科纳开工。

然而就在1922年,美国召集各海军强国在华盛顿开会,维托·柯里昂起初以为只是瞎折腾,没想到各方代表团真的谈妥并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然而意大利在这种经济翻番、歌舞升平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不幸、可能也无法避免的问题就是意大利民族主义的侵略倾向日渐增长。人们崇拜强权,认为意大利是优等民族,并且生活在阳光明媚的优等国家。推动意大利民族运动的有邓南遮的作品和生活方式,也有新兴的右翼新闻业,其典型代表是一些出版物如《三色报》、《大意大利报》和科拉迪尼主编的《国家理想报》等。他们鼓吹意大利种族的伟大与优越,提倡国家控制(可笑的是,意大利人原来一直都厌恶国家控制)、军国主义(除皮埃蒙特之外,意大利既没这个传统也从来没搞过)。在华盛顿条约签订前,意大利拥有一万九千吨级战列舰两艘(“但丁”、“达芬奇”)、两万二千吨级战列舰四艘(“加富尔公爵”、“凯撒”、“卡约·杜里奥”、“安德烈·多利亚”),共计约十三万余吨。华盛顿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在意大利民间出现了强烈的情绪反弹,认为“限制意大利的海军等于是扼住了意大利的脖子,而且把过了气的法国同意大利放在一个层次是对意大利的侮辱”,因此而爆发了从舆论一边倒到街头示威请愿的“人民反对条约”运动。

而维托·柯里昂就是要利用这个情绪来达成目的,虽然他对军国主义、法西斯深恶痛绝。但问题是四艘“奥古斯都”级战列舰已经开工,如果要履行条约,就要砍掉两艘,这种赔本的买卖让这个在美国生意场纵横多年的他感到不爽,而且这也不符合他“地中海霸主”的计划。1923年维托·柯里昂照会世界各国,声称“条约的内容激怒了从米兰到巴勒莫的所有人”(这两个城市分别是意大利最北部和最南部的首府),意大利对华盛顿条约的内容已经到了“难以为继、不能继续履行的地步”,为了“公平起见”,建议“所有人暂缓执行或废除条约”。

柯里昂当然知道,废除条约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需要靠这个条约来整日本人,而英法则视这个条约为拯救经济的稻草,只有日本口头的支持。此时各国都有自己的盘算,由于法国日渐靠近德国,美国需要新的欧洲代理人,政治上较为民主自由、经济极速发展、民间太平盛世的意大利显然是个好对象,而且维托·柯里昂本人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比在意大利生活的时间还要长,美国在意大利身上还花了大量的金钱和无私援助,同美国亲密无间的意大利完全可以成为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而且是民主的。(意大利理论上是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完善,但首相可以无限期连任)美国还认为,英法已经衰颓(特别是法国),在西欧唯一有潜力可与德国展开军事较量的国家只有快速崛起的意大利。而英国呢,本来约翰牛同意大利走的就比较近,他们显然是不太反对意大利在地中海造几艘拥有英国技术的战列舰的,这样就可以抑制法国海军;如果法国决心和意大利一较高下,还能给亲德的法国本来就不太乐观的财政拖后腿。在美国、英国初期虚假的“反对声”和后来“不得不让步”的默许下,维托·柯里昂宣布“意大利王国作为神圣同盟主导国是爱好和平的,是维护欧洲稳定的中坚力量”,于同年退出条约,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率先退出《华盛顿条约》的国家。而日本虽然也有类似的野心,美国却不可能对它放松。

1924年四艘“奥古斯都”级全部建成。由于其造型在地中海前所未有,巨大的英式炮管的威力之大,也是地中海地区所空前的,因而一诞生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纽约时报》不无谄意的吹捧说“意大利已经崛起成为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意大利皇家海军将成为地中海的最为强大的正义力量”。

到1926年,意大利的经济水平已超过了法国,钢铁产量达到了1280万吨,整个国家都欢呼雀跃。可是在1929年世界爆发了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让世界各国的经济都看起来岌岌可危,意大利此时也被搞得焦头烂额。这还使得GC主义开始在工人阶级中盛行,要求工人有更高的待遇;法西斯主义者也变本加厉的发出一些让人心跳加速的口号,于是在1929年的9月,意大利进入了“寒冷之秋”时期。这个时期工人阶级的工资不正常的过低,使得一些原本普通的商品因价格过低而乏利可图。利润暴跌,破产增加,投资骤降。通货膨胀超过10%,并通过指数化体系固定下来。政府为了维持国民的购买力,导致国家控股的企业损失惨重。最夸张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卖出一辆玛莎拉蒂轿车,菲塔利投资公司公司就损失500英镑。最终,维托·柯里昂决定动用政府强力干预的权利,宣布国家进入非常状态。

经济的乱局更加的导致了各种主义的盛行,民族主义也空前高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工人文化革M”也展开了。到1930年,维托·柯里昂已经不得不考虑发动一个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寄希望于掠夺和刺激生产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了。

1930年3月,意大利陆、海、空三军在维托·柯里昂的直接授意下,对法国开展了强大的攻势。维托·柯里昂认为,与自己毗邻的奥匈帝国和是盟友,巴尔干的其他地区也是其势力范围;北面的瑞士是中立国;利比亚东部是英国的地盘;奥斯曼帝国则是自己的大市场和大投资地。这几个国家都不能动。唯一可以动的就是法国,法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被意大利所超越,政局涣散,武备松弛;而且在1929年末还爆发了赤色暴动,政府刚刚迁回巴黎。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且,为了更快的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早对法国宣战就越好。

意大利的第一波攻势在意、法边境展开。意大利采用了苏联新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大量的Fiat BR.20 Cicogna型轰炸机对法军的营地展开了轰炸,然后是铺天盖地的特种士兵从天而降,破坏防御要塞,场面煞是壮观,然后是猛烈的炮火准备,最后是以M11/39型坦克(战斗全重11吨)为主力的装甲集团军穿越法军的防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陆、空军配合下迅速攻克了尼斯,在3天内有大量的意大利部队涌入了法国东南部大片地区,耀武扬威。随后是对法属北非殖民地的进攻,意大利出动了大量的7吨型L6/40坦克在北非一路狂飙,当地薄弱的守备部队很快便投降了。意军还登陆科西嘉岛,驱逐了当地的法国治安官,然后构筑防御工事,准备长期驻守。

法国也无愧是老牌的强国,整个国家在震惊过后便开始齐心协力的准备反攻——这大大出乎维托柯·里昂的预料:他以为法国人内乱都搞不完,不会这么快就能做出强有力的反击。然而一周后法国的大批愤怒的部队便从北面攻了过来,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这时意大利人又暴露了天性——一旦遭遇非常突然的状况或者一些失败便会变得非常的慌张,那些训练有素的步兵变得无组织无纪律的撤退,他们丢弃了大炮,坚持战斗的坦克则成了法国空军和火炮的活靶子。在圣艾蒂安和尚贝里,类似的闹剧在不断的上演,后边的军官听说前边的部队遭遇了突然的打击而溃败,首先想的不是做好战斗准备,而认为自己的部队“最好撤退到另一个地区确保安全”。每次己方的战斗机赶来时,战场的态势都已经非常明朗了,意大利空军只得无功而返。

这时候意军统帅部开始采取措施稳住不利的局势,处决了数名怯战的指挥官,沮丧的局面得到了控制。统帅部随即并着手计划大会战,希望能歼灭法军主力。在6月份爆发了格勒诺布尔战役,意、法军的陆军和空军在城市外围展开了厮杀,意军伤亡两万两千人,损失坦克80辆,火炮100多门,法国损失了两万四千人,损失了130多辆坦克,火炮80余门。这次战役以意大利的失败和撤退告终。

维托·柯里昂希望意大利至少能在法国领土上稳住一块战线,为此意军统帅部决定守住尼斯城。意大利在这个小城部署了众多的防御兵力:坦克200多辆,火炮1000余门,十万名士兵。海军更是出动了“但丁”号、“达芬奇”号、“凯撒”号、“安德烈·多利亚”号、“狄第乌斯·尤里安”号多达五艘战列舰和各种其他舰艇停靠尼斯对陆地支援。7月份法国发动了对意大利的总反攻,首当其中便是夺回尼斯,法国在全国集结了二十多万兵力,形成压倒性优势,排山倒海奔尼斯而来。在初期,意军粉碎了法国的前两轮攻势,然而更为凶猛的第三轮攻势彻底撕破了意军的防线。在岸炮的支援下,意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向城内撤退。法军在猛烈的压制炮火和意大利海军的305mm、381mm舰炮的轰击下损失惨重,然而他们继续冒着炮火继续前进,对城镇发动进攻,意军利用建筑物进行守卫。这期间空中战场的厮杀也非常的激烈,虽然法国战斗机的格斗性能完全不是意大利CR.42型战斗机的对手,但法军的防空炮火异常猛烈,而且法国庞大数量的部队包围了整个尼斯,意大利空军对陆军所能做出的支援更为有限。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意军伤亡3万余人,坦克和火炮几乎尽毁,然而此时意大利海军在空军的配合下仍然牢牢的把握着这一地区的制海权,维托·柯里昂决定让境外的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在八月初意陆军在海军的接济下开始了从海上的撤退,出港不就即遭遇法国海军的阻击,意大利海军发扬了他们无畏的品质,主力舰艇掩护运输船撤退,击沉法军5艘舰艇,包括一艘重巡洋舰和两艘轻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但航速较慢的“达·芬奇”号战列舰在追击法军主力舰时被法国潜艇所击沉,被击沉的还有一艘轻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法国付出了伤亡四万多人、损失坦克300多辆、火炮1000余门、飞机200架的代价(意大利损失的飞机为120多架)。

就这样,意军撤回了本土。法国也对意军的边境要塞发动过一些规模不小的攻势,但在双方都损失了很多资源后并无成果,于是僵持下来。

在北非,意军统帅部命令北非“十二星座军团”收紧防线。3月末在法国海军的掩护下法军开始登陆北非地区,意大利海军对他们开展了猛烈的攻击,“君士坦丁”号战列舰用381mm巨炮击沉了法国“丹东”号战列舰,法国在登陆作战中还损失了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两艘和其他登陆舰艇5艘,这其中包括法国4万吨级的豪华邮轮“方舟号”。由于意大利空军没能配合好海军,导致了海军经常独自面对法国鱼雷机和轰炸机的威胁,因此损失了航速较慢的“但丁”号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和两艘登陆支援炮舰(这种炮舰在里用来反登陆)。

在空中,法国空军和意大利空军誓要一决雌雄。起初意大利空军疯狂的轰炸格勒诺布尔、尼斯等城市,法国方面损失惨重,随后法军调集了更多的战斗机,多次打击了入侵的意大利空军。10月份法国空军决定反击,对热那亚的海军工厂进行了轰炸,意军大为震惊,加强了空中预警和战斗机的拦截戒备。双方互相轰炸、互相拦截,就这样直到停战。

到5月份,法国已经完成了其在北非的兵力部署,对阿尔及尔展开了攻势。意军并没有做过多战斗,在摧毁了城镇中的设施和抢光了物资并设置一些诡雷后,一般直接后撤。法军就这样不紧不忙的收复了整个阿尔及利亚。意大利把赌注押在了突尼斯上,在该地区集结了大批的海军力量和300多辆坦克、两千门各型火炮,构筑了坚固而致密的永备防御工事。还没等到他们发挥作用,到12月,精疲力竭的法军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任何攻势了。

见此状,意军统帅部建议立刻在北非开展反攻。然而维托·柯里昂明白,这是欧洲的内斗。意大利损失了数万的好小伙和数艘优美的战舰,士兵们万分痛苦,却也只给法国带去了无尽的痛苦和仇恨。意大利的经济刺激的目标也算达成了一部分,可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停战。当意大利对法国开刀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也包括美国,然而美国很快由震惊转为了默许。现在,美国人又出来调停了。

1931年2月,两国在波士顿签订《波士顿和约》,合约的内容主要有两条,一、法国承认意大利对突尼斯的占有和支配地位;二、科西嘉岛成为中立地区,法意两国不得在该岛上有任何军事力量。

这场战争持续了9个多月。意大利虽然没有击败法国,但终归说来还是占了些许的上风、获得了一些好处。首先是意大利在整场战争中都表现的比较自如,而法国在战争末期陷入了资金缺乏、补给不足的境地,无力继续战斗。而且意军装备新锐,特别是空军,因此法国的整体损失较意大利也大一些。再次,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能得到期望的赔款,但几百年来被法国控制的科西嘉岛上的说意大利语的人们终于获得了解放,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突尼斯这块面积虽小但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这意味着意大利皇家海军已经彻底控制了地中海中部的大海域,也意味着英国皇家海军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地中海的地位了——只要意大利愿意,意军可以不费什么力气攻占马耳他,到时候大英帝国就热闹了。

在这场场战争中意大利还总结了很多的经验。由于一些军士长官过度保守和怯懦的指挥,导致陆军在战争中除了初期以外,始终都非常被动,除了初期越过边境和撤回来的时候以外,其他的时候都没能很好的发挥以立体化思维所建立的武装部队的强大攻击力。这其中也有协同不当的原因,新锐的空军由于和陆、海军的协调不力,使其未能完全的发挥其威力。因此意大利在战争结束后马上把那些不够勇敢的军官撤职了,并着手撤销了空军的独立地位,将空军作为重要力量分给陆军和海军直接管理,建立了“陆基航空部队”和“海基航空部队”。这样空中力量就能更好的支援陆军和空军的作战行动。沉没的两艘“但丁”级战列舰的主炮被打捞上来,作为要塞炮部署在了北部的边境。

而且维托·柯里昂在这场战争还深切的意识到,经过了几十年极速发展、得到空前进步的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还是没能真正的击败法国,可见如果德国借道法国或者奥匈帝国同意大利开战,后果肯定会不堪设想。虽然美国希望靠支持意大利使其成为自己在欧洲的主导者和军事代理人,但意大利民族普遍爱好和平的天性却仍然如故。

这场战争刺激了意大利的经济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济的衰退,但在战争结束后又出现了反弹。维托·柯里昂的应对办法是仿效美国,修建新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地铁、加强各类公共设施的全面完善,还有构筑大量的边境及沿海的军事设施。这些也是德国正在做的,为了进一步刺激发展,保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维托·柯里昂还开始了有计划、成批次的扩军计划。

30年代初期和中期,各国实际上相继退出了华盛顿条约。在此之前,意大利海军的兵力在地中海拥有明显优势,可以确保击败法国或英国任一对手。然而在法国退出条约后,这一切就显得充满未知了。为了确保优势,财政宽裕的意大利于1934年开工建造四万两千吨级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四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佛罗伦萨”号、“都灵”号、“米兰”号),每艘装备9门由安萨尔多全新设计的更长身管的15英寸主炮,威力惊人。意大利的另外八艘战列舰中,四艘“奥古斯都”级将被根据普列赛在维内托级上的大量创新设计进行大改,战斗力将获得质的飞跃。根据专家的评估,由于质量和维护情况非常好(得益于意大利海军强壮的腰包),“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和“卡约·杜里奥”级战列舰的舰况也都“出乎寻常”的好,再服役几十年都不成问题,于是海军命令对这四艘战列舰也进行新式的大改。由于意大利还开工建造了其他的航母、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加富尔公爵”、“凯撒”、“卡约·杜里奥”、“安德烈·多利亚”号都满载人员开到了美国东海岸,并在美国完成了现代化改装,这也算是两国在经济危机中互相的福利了。改造完成后的“加富尔伯爵”和“卡约·杜里奥”级装配四座双联装320毫米主炮,装甲得到了适度加强,航速达到31节/时,成为全新的战列巡洋舰;“奥古斯都”、“安东尼”、“狄第乌斯·尤里安”、“君士坦丁四世”也在本土完成了大改,外观上同样以“维内托”为蓝本,船体被大大加长,防护、动力、吨位都直线上升,标排直逼“维内托”级。

“奥古斯都”级战列舰


1936年八艘战列舰的改造工作悉数完成,“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则在1937-1938年悉数完工。到1938年时,意大利海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对地中海的英、法力量构成了毋容置疑的、绝对的优势。意大利海军已不再是“地中海地头蛇”,而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中海霸主”,事实上,从这时起,意大利海军的力量已经完全超过英、法在地中海的力量之和了。

这一年的欧洲战云密布。以德国为首的汉萨同盟在NAZI的领导下军力过剩,摩拳擦掌;以苏联为首的红色国家也都跃跃欲试,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和平发展,民族自尊心被激发出来,已经敢于在美国支持下拒绝日本的威胁;英、法不再是当红炸子鸡,已经过气几十年了,颓势明显(特别是内政不稳的法国)。这一时期对意大利的主要威胁自然是汉萨同盟和GC主义者,汉萨同盟在北面磨刀霍霍,指向不明;维托·柯里昂还察觉到苏联在暗中操纵意大利境内的GCD,于是不加强了对意大利国内GCD的压制和监视。

1938年,为了进一步确保意大利海军十年内都能在地中海对英、法两国构成绝对优势,维托·柯里昂推动了海军建造两艘“维托里奥·维内托”的“增大加强型”——标准排水量达五万五千吨级的“崛起”级战列舰(The Rising Class,1941年完工后被更名为“维托·柯里昂”级),装备三联装15英寸炮塔四座,倾斜主装甲带厚度达380毫米,作为牺牲,虽然装备了兰博基尼公司的最新式蒸汽轮机,但理论航速还是降低为28.5节。

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争,争取战略纵深和资源,维托·柯里昂决心占领夹在意属北非(包括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中央的独立王国阿比西尼亚。1935年1月,意军统帅部在意属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集中10万兵力,分北、中、南三路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实施大纵深攻势,阿比西尼亚军队依靠一些各国混搭的装备顽强抵抗,然而徒劳无功。到当年的5月份意军即控制阿比西尼亚全境,阿比西尼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流亡英国。这次战争中意军的攻势之猛烈、突击速度之快,震惊了世界。

意大利在二十世纪成为强大的国家,建立了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时隔两千多年,亚平宁半岛再现了罗马帝国的灿烂光辉。
(待续)

意大利海军全盛时期的战列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军士长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情节有待敲定
感觉你写的太简单了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议~奥匈帝国打别人不行~捏吧捏吧意大利还是富裕的~@什么兵锋直指布达佩斯!!!!那皇帝还不早自戕以谢国人了!

@¥@%@%@……&@%@##!@#@&*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呆头雁 发表于 2010-12-13 21:40
有些情节有待敲定
感觉你写的太简单了


这只是意大利发展的大致年表而已,主要目的是供大家商讨,再做修改,为正式的剧情展开作大体的提纲……你以为是正式的剧情描写?咱没那么次吧。

中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0-12-13 21:44
抗议~奥匈帝国打别人不行~捏吧捏吧意大利还是富裕的~@什么兵锋直指布达佩斯!!!!那皇帝还不早自戕以谢国 ...

记得有一个描写一战奥地利军队的文章

“在意大利人面前,奥地利人第一次找到了势如破竹的感觉。”
佛性本清净,何处有尘埃?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表示鉴于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形成,将考虑向欧洲派遣20-50万陆军。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fridarx 发表于 2010-12-13 21:47
记得有一个描写一战奥地利军队的文章

“在意大利人面前,奥地利人第一次找到了势如破竹的感觉。” ...


意大利人打仗没经验,那只是初期而已。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破砖烂瓦 发表于 2010-12-13 21:56
我国表示鉴于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形成,将考虑向欧洲派遣20-50万陆军。

我们正在考虑T出两个涉嫌捣乱的人。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0-12-13 22:03
我们正在考虑T出两个涉嫌捣乱的人。

中苏结盟,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欧洲部署军队,以履行同盟义务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下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0-12-13 22:03
我们正在考虑T出两个涉嫌捣乱的人。

喂喂,一战后期中意是一伙的= =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1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0-12-13 22:02
意大利人打仗没经验,那只是初期而已。

自己搜索一下“皮亚韦河”战役和“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吧。 ...

文人应该知道那次著名的报纸事件吧~
意大利当时使用的山地少数民族部队确实强悍,德奥军队猛攻数次没有打下来,结果奥匈军人发现眼前的是意大利消息闭塞的少数民族部队,于是开始仿制意大利报纸,报纸上写着意大利政府欺压少数民族等故事,然后散发到意大利军队阵地上去,少数民族部队看完报纸后,都十分震惊,一个星期内居然有一半的少数民族士兵开小差,剩下的士兵也毫无斗志,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家人受到伤害,于是德奥军队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意大利军队兵败如山倒,整个威尼斯大区全部沦陷。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oOuOo 发表于 2010-12-13 22:11
喂喂,一战后期中意是一伙的= =

:sleepy:算了,到我那里去玩吧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砖烂瓦 发表于 2010-12-13 22:10
中苏结盟,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欧洲部署军队,以履行同盟义务

我觉得你把中国搞的太强大了……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0-12-13 22:12
文人应该知道那次著名的报纸事件吧~
意大利当时使用的山地少数民族部队确实强悍,德奥军队猛攻数次没有打 ...

我已做了一点修改,你看满意否?

别那么小气嘛。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0-12-13 22:15
我觉得你把中国搞的太强大了……

不强大,按照最慢的速度算,1940年也就1500万吨钢而已。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OuOo 于 2010-12-13 23:59 编辑

面条虽然很面,但至少向一个连里的士兵只需要用一种语言。至于某国,那根本就是个中世纪的政治。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元帅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纪律委员MP Team骑士团勋章装甲精英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砖烂瓦 发表于 2010-12-13 22:20
不强大,按照最慢的速度算,1940年也就1500万吨钢而已。

恐怕不能通过审核委员会(我并非该委员会成员)。要玩就好好玩,鉴定完毕。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1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OuOo 于 2010-12-13 23:57 编辑
破砖烂瓦 发表于 2010-12-13 22:22
面条虽然很面,但至少向一个连里的士兵只需要用一种语言。至于某国,那根本就是个中世纪的活化石,连民族国 ...


那也比手持大刀,阵前念咒拜佛,高喊刀枪不入冲向重机枪阵地的好多了~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OuOo 于 2010-12-13 23:58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0-12-13 22:31
那也比手持大刀,阵前念咒拜佛,高喊刀枪不入冲向重机枪阵地的好多了~ ...


:sleepy:咱好歹是民族国家,所以越战越强。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一等兵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13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御用文人 发表于 2010-12-13 22:25
恐怕不能通过审核委员会(我并非该委员会成员)。要玩就好好玩,鉴定完毕。 ...

已经通过
【提示:这个ID已经被网站的管理人员回收了】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4 01:16 , Processed in 0.0327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