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426
主题100
精华0
积分3859
金钱2233
贡献0
阅读权限150
注册时间2010-10-9
最后登录2015-1-14
在线时间393 小时

中尉

|
这篇文章投出后一年终于刊出。感谢兵器杂志大的努力和厚爱。但是今天看到杂志后不觉深感遗憾。与原稿相比刊出的文章删除了很多篇幅,有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也未能呈现出来。
这篇文章以Andrew Gordon的著作The Rules of The Game为蓝本,介绍了日德兰海战前卫战中两位英国指挥官的战术得失以及战前与战后两人及其支持者们的冲突。Gordon的著作是近三十年来有关一战英国海军史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08年兵器增刊维多利亚号事故的续篇,编译时也花了大量的心血。可能是由于篇幅缘故,兵器对文章作了大量的删减,特别是第一章和最后一章。这里我把删减最多的最后一章的完整篇幅贴出。
四、 荣誉与责任
海战结束后不久,贝蒂致信伊文-托马斯对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大加赞赏,“从我的心底感谢你的英勇和有力的支持”,并对5BS遭受的损失表示慰问。还有传言说贝蒂曾在BCF的军官会议上命令BCF的军官在路上遇到5BS的同僚时要致敬以示感谢。杰利科和伊文-托马斯的老上级,前地中海舰队司令卡尔姆-西默尔爵士给他的两位爱将写信,说整个海战中杰利科的指挥堪称“卓越”,同时为伊文-托马斯的表现感到骄傲。杰利科与贝蒂也相互致信恭维对方的表现。1916年8月,英国对日德兰海战中的将士论功行赏。伊文-托马斯和白金汉都被授予骑士二级勋章(KBC),胡德和阿布斯诺特也被追授KBC。古迪纳夫晋升少将。贝蒂被授予骑士大十字勋章(GCB),不过他对手下诸多将领未获奖励而忿忿不平。
实际上杰利科和贝蒂的矛盾在海战结束后不久就重新爆发。贝蒂仍坚持要将5BS归入BCF。他认为如果没有5BS的支持BCF可能已被德国舰队歼灭,更不可能将舍尔成功引向杰利科。而杰利科再次拒绝了,“第五战列舰中队的速度无法摆脱德国第三战列舰中队,因此不能作为战列巡洋舰队的支援力量远离主力舰队。”在6月25日杰利科、贝蒂和第一海军大臣出席的会议上,杰克逊站在了杰利科一方。虽然争执暂时停止了,但贝蒂知道自己的机会即将到来。1916年11月底,杰利科被任命为第一海军大臣,接替杰克逊。他推荐大舰队参谋长,也是自己的妹夫麦登(Charles Madden)中将接任大舰队司令。但海军大臣贝尔福(Arthur Balfour)还是将贝蒂推上了这个位置。大舰队上下将杰利科的离去和贝蒂的到来视为双重损失。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贝蒂来到斯卡帕湾的那天在副司令伯尔尼中将的命令下所有官兵才对新司令发出欢呼,更不用说其隆重程度根本不能和杰利科离开时得到的盛大欢送仪式相比。杰利科能做的是将一些亲信带走,伯尔尼也来到海军部担任第二海军大臣;“铁公爵”号舰长德雷尔和“厌战”号舰长菲利普茨也被调到海军部任职。杰利科还将BCF从fleet降格为force。但是这只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整个大舰队都已经是贝蒂的了。贝蒂任命麦登为他的副司令,斯特迪和伊文-托马斯都留任原职。他用达达尼尔战役指挥官德罗贝克代替杰拉姆担任第二战列舰中队司令;原1BCS司令布洛克担任大舰队参谋长;原2BCS司令白金汉担任BCF司令。伊文-托马斯在舰队中失去了给他最强支持的上司,不过他和斯特迪一样都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并表示对新司令充满信心。
对于伊文-托马斯的支持,贝蒂的回报证明他的感谢信完全只是一番客套,因为新的大舰队司令坚持要“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他的旗舰。“铁公爵”号的官兵从来都没有失去对杰利科的忠诚,贝蒂在他们眼中只是个令人讨厌的暴发户。贝蒂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要将将旗移到QE号上却遭到了包括他的一些亲信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贝蒂占用的资源过于宝贵,这将使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中队处于只有4艘甚至3艘战列舰可用的状态。有人劝贝蒂选一艘新服役的,火力防护与QE级相当,只是航速稍低的“复仇”级战列舰当旗舰,但被他拒绝了。1917年2月16日,贝蒂的将旗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升起,他还将原“狮”号舰长查特菲尔德带来替换了对伊文-托马斯忠心耿耿的舰长霍普(George Hope,他随即被杰利科调至海军部任作战处处长)。老实低调的伊文-托马斯对此没有提出任何抗议。但是新旗舰对贝蒂的冷谈气氛随处可见,就连从“狮”号一同调来的当时年仅16岁的路易斯王子(后来的蒙巴顿男爵)都能感到自己在5BS的官兵那里不受欢迎。
贝蒂改造大舰队的步伐没有因为他不受欢迎而减慢。首先他的一些亲信以及反对杰利科的部分军官如普伦基特、斯特迪等人写了一系列文章抨击杰利科的战术思想。GFBO中那些严格按司令意图和信号进行航渡、侦察、队形展开、齐射等内容受到严厉的指责。这些文章呼吁放弃死板的战术,在训练和作战中赋予中队指挥官和舰长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1917年3月,贝蒂将一份“大舰队作战指导”(GFBI)下发各级指挥官。GFBI实际上以BCFO为基础,突出了与BCFO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运用火力分散战术和鼓励指挥官可按对战斗态势的预判灵活执行命令,这些都是原来杰利科严令禁止的。贝蒂让各中队和分队指挥官单独带队出海训练,体会贯彻他的战术思想。同时贝蒂采取措施提高分队火力的集中性。首先是各舰随旗舰闪光灯信号同时齐射,后来使用低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指挥统一射击,大大提高了战列舰分队(4艘)齐射的命中率。1918年1月1日,贝蒂颁布了全新的GFBI和另一部“大舰队机动训令”(GBMO)全面代替了BCFO。虽然这两部训令并没有彻底颠覆杰利科总的战术思想,但的确大大强调了发挥各级指挥官的主动性,要求他们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做出自主决定,减少对旗舰信号的依赖性,同时增加无线电通讯的使用力度。在日德兰海战白天的战斗中,每隔61秒就会有一条命令性旗语从各级旗舰上升起,这其实代表着一种低效的指挥。在贝蒂的指挥下,大舰队在大战结束前的确发生了一些革新性的变化,贝蒂的威望也有很大提升。
贝蒂和伊文-托马斯的上下级关系在大战的剩余时间内还算正常。唯一不愉快的事件是1917年6月伊文-托马斯的老朋友国王乔治五世访问大舰队,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进行授勋仪式。当国王准备向伊文-托马斯授勋时贝蒂突然快步上前将自己的佩剑塞给了国王,在众人的惊愕当中,乔治五世只好用贝蒂的剑为伊文-托马斯完成了授勋仪式。一些人认为贝蒂此举是在向伊文-托马斯致敬,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冒犯和对伊文-托马斯的贬低。1917年底,杰利科因在反潜战中坚持不肯采用护航体制而被解职,1918年10月已成为中将的伊文-托马斯也离开了大舰队处于半薪离职状态。只有贝蒂作为现役军官和大舰队司令接受了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不过大战结束才意味着对日德兰海战争论的开始。
1919年4月3日,48岁的贝蒂成为皇家海军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元帅。杰利科也同时晋升海军元帅。不过贝蒂的元帅旗只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飘扬了四天,大舰队被解散了。随后贝蒂和家人一起来到法国,作为英雄与众多政客、将军和外交官会面。因为海军部拒绝为贝蒂夫人的女佣支付旅行费用,贝蒂接受了法国政府提供的专列。然后他乘坐自己的私人游艇“希拉”(Sheela)号畅游地中海。他的老旗尉官西默尔全程陪同,仿佛贝蒂家的一员。8月贝蒂和杰利科被加封贵族头衔。贝蒂被加封为“北海的贝蒂伯爵”,而杰利科是“斯卡帕的杰利科子爵”。这让杰利科的支持者忿忿不满,因为贝蒂的爵位比杰利科高一级,而且听起来好像他一直在海上拼杀而杰利科却整日在港内无所事事一样。贝蒂的名声不仅享誉欧洲,在遥远的美国他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这要归功于大战后期与皇家海军合作的美国海军将领对贝蒂的印象颇佳,当然他的美国妻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美国海军甚至按照贝蒂的穿着来改进自己的军服样式。
与此同时,第一海军大臣威姆斯(Rosslyn Wemyss)指定海军部航海处处长哈珀上校(John Harper)负责编写日德兰海战的官方报告。要求他只采用经证实的信息,只记述史实而不作评论和判断。哈珀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为了确定大舰队和BCF的导航准确性,他还派出一艘扫雷艇测量了“无敌”号残骸的精确位置以作参考。随后他收集分析了大量的官方报告、军舰日志和通讯记录。1919年10月,一份打印的哈珀报告被呈交海军部并被获准公开出版。但是11月1日贝蒂接替威姆斯担任第一海军大臣。随着和平的到来,人们对战争英雄崇拜的狂热渐渐消退,贝蒂也开始听到一些有关BCF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的议论。其实重新审视海战全过程,不难发现BCF的几个主要失误:一、未能向杰利科及时报告舍尔的确切方位;二、信号失误和布阵失当导致未能对劣势之敌取得胜利;三、火炮射击效能过低。
贝蒂当然阻止了哈珀报告的发表。他命令哈珀对报告做大量的修改,主要是删减有关大舰队战列舰队在海战中的作用并凸现BFC的功绩。贝蒂还指派他的亲信查特菲尔德(时任第四海军大臣,次年任海军助理参谋长)来“协助”哈珀进行修改工作,而西默尔再次承担了“信号”工作——担任哈珀和查特菲尔德之间的联络官。双方争执点很多,特别是BCF在战斗各个阶段的位置以及与德舰的距离,身为导航专家的哈珀自然不能容忍无视自己亲自勘查的数据而采信贝蒂提供的许多自相矛盾和明显错误的资料。特别是哈珀知道议会和媒体都已经知道了他是日德兰海战官方报告的编撰人,在皇家海军史上他将是这份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唯一负责人,因此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决不退让。读过报告的杰利科对哈珀表示了支持,另外海军大臣朗(Walter Lang)也站在哈珀一边,杰利科很快便前往新西兰任总督,鉴于身份他们都没有公开表态。公众和议会都对哈珀报告迟迟没有出台迷惑不解,一些报纸刊登文章攻击哈珀的能力,多方压力使他心力交瘁。不过哈珀此时还不是最痛苦的人。贝蒂听到越来越多的关于BCF信号收发失误的指责。他开始将矛头指向自己的旗尉官西默尔,对其越来越冷漠,甚至对人说西默尔使他“输掉了三场战斗”。1920年秋天西默尔中校不合时宜地向贝蒂提出希望娶海军元帅的侄女为妻遭到拒绝,据说贝蒂夫人还恶毒地侮辱了这位忠心耿耿地跟随贝蒂八年的军官。当年11月西默尔被打发到皇家游艇“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号上服役,他多年的上司、朋友和保护人已彻底抛弃了他。第二年五月他的精神崩溃了,在一年时间里他多次进出海军医院,终于在1922年9月因身体原因从海军退役。1922年10月7日凌晨4时,拉尔夫•西默尔独自离开在布里顿的住所,从离家不远的一处悬崖纵身跃入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海军部官方报告迟迟未能出台的情况下,英国帝国国防委员会开始组织编纂官方的大战史。著名海军历史学家考伯特(Julian Corbett)受命负责海战部分的编写。海军大臣朗将一份没有出版的哈珀报告提供给考伯特作参考。同时海军部终于想出了解决哈珀报告的方法,这就是将哈珀踢开另起炉灶。海军部历史部门的德沃尔兄弟(Alfred Dewar和Kenneth Dewar,均为上校)开始编写一部所谓的日德兰海战分析报告,或称作参谋部评价。这份报告几乎完全按照贝蒂的授意来编写,着重突出了BCF在战斗中的作用,对杰利科的指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1921年9月报告完成后海军部立即将它定为机密文件并封存。然后海军部训练与参谋委员会受命在此报告的基础上再编写一部公开发行的“海军部报告”(Admiralty Narrative)。考伯特爵士也被授权查阅德沃尔报告,他将其与哈珀报告作了对比,对前者的矛盾和错误大感迷惑,“越看越觉得怪异”。
远在新西兰的杰利科几个月后才收到海军部报告的草稿。他愤怒至极并写了二十多页的修改意见发回伦敦。不过此时海军大臣已连换两任,1922年10月上台的埃默里(Leopold Amery)不像朗那样了解贝蒂和杰利科两派人马的恩怨,对第一海军大臣的专断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杰利科向埃默里多次通过电报和信函提出对海军部报告的批评。1923年7月他以辞去新西兰总督返回伦敦与贝蒂对质相要挟要求正式出版的海军部报告必须加上他的评论和意见。不过伦敦的回应是只采纳他极少几条意见,驳回了其他大部分修改内容。1922年9月备受尊敬的考伯特爵士的去世使杰利科少了一位最重要的支持者。当考伯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史出版时,海军部专门在书内加入了不对其内容负责的声明,并声称许多内容与海军部的官方观点相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