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23231|回复: 162

上部装甲带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2-10-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部装甲带出现的历史并不长,据说上部装甲带出现的早期主要是为了防御中口径速射炮和大口径炮的榴弹。到了无畏舰时代以后,按照某些观点,中等厚度的上部装甲带(比如6寸级别的)是鸡肋,更有激进的观点认为设置上部装甲带是脑残。但是,在鄙人最近翻译日德兰战斗分析一文的时候,却发现中等厚度的上部装甲带并不是向某些观点所称的那么不堪。综合战史中的记载来看,中等厚度上部装甲带在面对大口径弹的情况下,有如下作用:
1,        开启大口径穿甲弹引信,使得其在接触主水平装甲或炮座烟道等要害位置之前爆炸;
2,        肢解大口径穿甲弹(撕裂其被帽或导致蛋碎),使得其丧失部分穿甲威力;
3,        在命中角度较大或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顶住或弹开大口径炮弹。
对于观点1的支持案例:日德兰海战,厌战号,其原文如下:
From starboard side. Angle of descent 5-10°. This shell struck the 6in side armour, a little below the upper deck and just forward of the foremost 6in gun, at an angle of 10-12° to the plate normal. It pierced the armour, making a clean hole of cl2in diameter, though the framing held, and burst 6ft from impact with considerable damage to light structure. The 1.25in upper deck was holed in two places, and the 3/8in main deck riddled below the burst. One large fragment was driven down through the main deck, and another came to rest in the magazine flooding cabinet 30ft from the explosion. The effect of the burst and fragments went right across an athwartships gangway to the port side of the ship, wrecking the foremost magazine flooding cabinet (1/4in sides) and all ventilation trunks in the vicinity, as well as cutting voice pipes and fire-control cables.
我们看到一发落角在5-10度的12寸德国穿甲弹在穿透6寸上部装甲带之后又击穿了若干层壁板之后爆炸,显然是6寸上部装甲带引起引信动作。此时炮弹的杀伤就只能依靠爆炸之后所产生的碎片和冲击波本身了,换句话说,只要上部装甲带以后的装甲能够防护住炮弹爆炸时产生的弹片,这枚炮弹的杀伤力就被降到了最低。不过,从上述记录看来,区区30-40毫米的装甲不足以抵挡12寸炮弹爆炸后的弹片冲击。
上部装甲带引爆大口径炮弹并非孤例,仅日德兰海战中上部装甲带引爆大口径穿甲弹的事件就有N起,且交战双方都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对于观点2的支持案例:日德兰海战,厌战号,其原文如下:
Probably coming from forward, port side. Angle of descent 5-10°. This shell struck the 6in side armour at an angle of 15-20° to the plate normal, 4ft below the upper deck and about 5ft forward of `X' barbette. It pierced the armour making a l2in diameter hole and broke into two pieces without exploding. The larger part passed through 2-1/4In bulkheads and the ventilation trunk from the middle engine room and struck the 4in armour of `X' barbette, flaking off the surface to a maximum depth of 2-1/4in. It then holed the 3/8in main deck and came to rest well on the starboard side of the midships line in the engineer's workshop. The other piece passed through the 2-1/4in bulkheads and then through the main deck over the ventilation fan flat, also finishing in the engineers' workshop, where a disk of armour, supposed to be from the 6in side, was found. The main deck was badly damaged and as it was by then awash, the large hole over the ventilation fan flat allowed water to enter the flat and thence the middle engine-room.
这里我们看到,一发12寸弹在击穿6寸装甲之后发生解体,弹体分裂为两部分,却没有爆炸。但是由于上部装甲带其后水平装甲和垂直装甲厚度都过薄以至于不能抵挡分裂的弹体,所以还是造成了可观的损失。
对于这一事件,在宝剑前辈刊载于《战争史研究22期》的《从胡德的俊美到纳尔逊的憨壮》一文中也有提及,内容在此书88页之右下角,截图如下:

对于观点3的支持案例:多格尔沙洲,狮号,原文如下:
An 11 in shell burst on the Lion's 8in barbette armour with little damage, but 5-11 in struck Lion's 5-7in armour at 16-18,000yds and of these, four had pierced causing much damage, while the other had driven in 6in armour by up to 2.5 ft.
我们看到,一发11寸弹可能是由于角度和 距离的关系,并没能击穿6英寸的装甲而仅仅是让装甲变形,根据描述这是一个2.5英尺的坑。而在理论上,在较大偏角的情况下即使中等厚度装甲带也能抵挡住大口径炮弹已经为各种穿甲公式所证明,而舰炮的水平穿深较小也是对其从事实上的证明。
综上,中等厚度上部装甲带的存在即使在面对大口径炮弹也是颇有意义的,绝非鸡肋或是脑残之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部装甲带当然不是鸡肋,只是到了二战不太合适罢了。





以此来看,设置上部装甲带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会损失部分内舱区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0-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性价比太低,浪费重量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0-4 14:13
性价比太低,浪费重量

费吨位是肯定,更好的防护自然需要更大的吨位。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2-10-4 13:57
上部装甲带当然不是鸡肋,只是到了二战不太合适罢了。

不设置更会损失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 发表于 2012-10-4 14:41
不设置更会损失

我只是针对那图说的,如有错误,还请多多指教。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2-10-4 13:57
上部装甲带当然不是鸡肋,只是到了二战不太合适罢了。

为什么我觉得这图有点问题呢?维内托和黎塞留不可能一点儿损失区域都没有吧。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2-10-4 14:45
为什么我觉得这图有点问题呢?维内托和黎塞留不可能一点儿损失区域都没有吧。 ...

这个图确实有点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是很早期做的图(貌似是文人做的),有点问题也可以理解。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 发表于 2012-10-4 14:51
这个图确实有点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是很早期做的图(貌似是文人做的),有点问题也可以理解。 ...

呵呵,为什么不模拟一下其他三舰被炮弹击中时的样子呢,维内托和主教我持保留态度,但KGV一定会被炸得很惨~~~~~~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0-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厚度的上装甲带还是有防护效果的,起码也得6寸级的吧。条约舰最大程度控制吨位,只好舍弃了,不是不想要。苏联级及其后续改型排水量充足,就拥有150到200的上部装甲带了。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0-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2-10-4 14:54
呵呵,为什么不模拟一下其他三舰被炮弹击中时的样子呢,维内托和主教我持保留态度,但KGV一定会被炸得很 ...

主教KGV那20毫米级的防护程度只能防点弹片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mszlj 发表于 2012-10-4 15:21
一定厚度的上装甲带还是有防护效果的,起码也得6寸级的吧。条约舰最大程度控制吨位,只好舍弃了,不是不想 ...

苏联级不是排水量充足,而是过剩,装个9门406吨位却和大和差不多(虽然这406非常之强悍)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mszlj 发表于 2012-10-4 15:25
主教KGV那20毫米级的防护程度只能防点弹片

20mm在哪儿????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0-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级是继承意大利设计思路的产物,而意大利法国德国这三国的新锐主力舰设计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一战时期防护设计思路的残留痕迹,比如穹甲,比如上部及首尾装甲带

而在集中防护上走的最彻底的美国人和日本人,在没有吨位限制的大和与蒙大拿的设计上,依然没用上部或首尾装甲带这类多余的设计

追求全方位防护意味着吨位无限制增长,德国人的鸡肋超重型坦克,鼠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2-10-4 15:30
苏联级是继承意大利设计思路的产物,而意大利法国德国这三国的新锐主力舰设计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一战时 ...















苏联级的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2-10-4 15:38
苏联级的图

话说苏联级的最终方案是哪个来着?????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2-10-4 15:52 编辑

战舰吨位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尺寸的增长幅度,吨位巨大的战舰的防护区域未必会比吨位只有他三分之二的战舰大多少,拼命为了在最小的吨位上装更大的火炮,获得更快的速度的战舰大多数使用单纯的装甲盒设计,至于那单层的装甲板是否能保证水密,或者退一步讲,是否能防住对手的炮弹反倒成了次要问题。至于吨位膨胀,无论使用哪种设计思想,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就是:自从蒸汽装甲战列舰出现以来,他们就在一直向着大型化发展,各国都是如此,概莫能外。这是技术发展逻辑使然,与全面防护还是重点防护无关。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0-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2-10-4 15:28
20mm在哪儿????

主装甲带上方位置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0-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2-10-4 15:38
苏联级的图

这个4X3的方案第一次见,苏联级也有12门主炮的方案啊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2-10-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mszlj 发表于 2012-10-4 16:01
这个4X3的方案第一次见,苏联级也有12门主炮的方案啊

这就是传说中的“23型比斯”。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1:45 , Processed in 0.0236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