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10-22 22:22 编辑
七、甲午战争中的三景舰
1、开战前后的三景舰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便逼近了朝鲜首都汉城。朝鲜政府被迫向清政府求讨援兵。而早就对朝鲜半岛垂涎三尺的日本,为了达到占领朝鲜,进而图谋中国的目的,日本政府施展外交手腕,百般引诱清政府出兵,以达到籍此为借口出兵的目的。当时,日本海军的“松岛”、“千代田”、“高雄”三舰于当年5月5日自神户起航,正在巡航本土、中国、朝鲜、俄国沿海的途中。6月2日当舰队到达马祖岛时,常备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急召三舰回航釜山,待机而动。这样,三景舰中的“松岛”在这场战争中率先登场。到达釜山后,因考虑到“千代田”、“松岛”所载兵员较多,遂留下“高雄”,“千代田”、“松岛”即刻驶往仁川,配合陆军行动。8日15时“千代田”、“松岛”驶入仁川港。与“大和”、“赤城”、“筑紫”、“八重山”组成400多人的六舰联合陆战队,护送大鸟圭介公使进入汉城。其中,“松岛”派出了以副长向山慎吉以下军官10人,士兵121人。10日凌晨,联合陆战队兵分两路,冒雨向汉城进发。步枪队沿陆路于18时45分赶在汉城南大门关闭之前到达日本领事馆。而野战炮队取水路,搭乘“顺明”号汽船于16时55分到达日本领事馆,顺利完成了护送任务。6月21日,“松岛”、“吉野”、“高雄”、“大和”返航佐世保。途中因大雾舰队走散,23日“吉野”、“高雄”、“大和”抵达佐世保,次日“松岛”方才抵达。
另一方面,新近服役的“桥立” 于7月4日在横须贺加入常备舰队。在吴港修理锅炉的“严岛”于7月8日加入常备舰队。7月10日,日本海军新设警备舰队,7月19日警备舰队改称西海舰队,常备舰队与西海舰队共同编成联合舰队。常备舰队又分为第一游击队与本队。“松岛”与“千代田”、“高千穗”被编入本队第一小队,“桥立”、“严岛”、“筑紫”组成本队第二小队。而新锐的四艘高速巡洋舰“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则组成了第一游击队。
7月23日11时,糜集于佐世保的联合舰队正式起航。第一游击队率先出港,随后出港的是本队五舰(“筑紫”已于20日与“赤城”先期派赴朝鲜西海岸的浅水湾执行侦察任务),一马当先的“松岛”舰樯头高悬着“坚决发扬帝国海军荣誉”的信号以激励士气,编队中高大威武的三景舰显得格外醒目,这型花费国家巨帑建造的军舰,承载着日本海军乃至整个日本的希望,终于踏上了征途。
日本舰队从佐世保出发后,根据预先制定的航路,向朝鲜全罗道西北端的群山浦海域航行。7月25日,前出侦察至丰岛海域的日本第一游击队三舰与护送清军登陆牙山的“济远”、“广乙”两舰遭遇,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海战结果,“广乙”与误入战场的“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与“高升”结伴航行的“操江”号运输船被俘,“济远”带伤逃回威海卫。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舰队都在寻找对方主力舰队,寻求决战机会。伊东祐亨判断北洋舰队必定集结在威海卫军港,于是电禀大本营,决定率领联合舰队全体舰艇直扑威海卫,妄图将北洋舰队诱出后加以歼灭。8月7日,日军率先派出第一游击队在瓮岛及大同江口、大东河口侦察。同日,包括三景舰在内的本队、第二、第三游击队、鱼雷艇队以及“磐城”、“万国丸”、“玄海丸”、“山城丸”拔锚向大同江方向出发,联合舰队几乎倾巢出动。8日,联合舰队到达小乳纛角附近海域。9月上午9时,由“小鹰”等 6艘鱼雷艇以及“山城丸”号鱼雷艇母应舰组成的艇队率先从大东河口锚地出发,沿着山东高角西北海岸向威海卫港东口高速疾进。舰队主力则在后从容跟进。同日执行侦察任务的第一游击队于午夜返回舰队时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威海卫港内发现敌舰十余艘!” 舰队上下顿时沉浸在一种激战前的莫名兴奋之中。然而,日军出师不利,先行的鱼雷艇队于10日凌晨2时35分在距离日岛约8链的地方被严阵以待的威海卫守军发现,顿时枪炮声大作,眼看偷袭无望,艇队只得折返隔音岛锚地。10日天明,日本舰队主力终于兵临威海卫,其中本队到达西口,第二、第三游击队到达东口。出人意料的是,日舰仅在港内发现两艘军舰和一艘商船。7时,威海西口炮台在八九千米的距离上向日舰本队猛烈射击。伊东遂命令本队加快速度为战斗航速。7时06分,本队“千代田”舰也在7000米距离上率先试射一炮,三景舰随后相继发炮还击。然而由于开炮距离过远,射击效果很不理想,所以于7时41分停止射击。与此同时,第一游击队在威海西口炮台背后、第二、第三游击队在威海东口百尺崖附近与炮台相继交手,双方相互炮击了一个小时左右,由于距离过远,均未取得值得一提的战果。伊东只得在旗舰“松岛”上挂出信号下令收队。9时30分,日本舰队以第三游击队为先导,本队及第二游击队随后跟进,悻悻而归。
此后,为了配合日军进攻平壤的战斗,联合舰队又多次护送日军在朝鲜海岸诸港口登陆。9月10日,联合舰队主力又一次从佐世保出发,护送陆军第一军在仁川登陆。9月14日,舰队驶至大同江口布防。16日下午17时,舰队从大同江口出发,航向海洋岛附近,企图截击中国运兵船。
2、宿命之战——黄海大海战
1894年9月17日晨,日本舰队主力到达了海洋岛附近。“赤城”号出列对周围海域进行一番侦查后,并没有发现北洋舰队的行踪,伊东祐亨于是命令本队和位于本队右侧的“赤城”、“西京丸”两舰编成“三舰群阵”进行战斗操演。10时23分,“吉野”的了望兵在东北海平线上发现了一缕煤烟,立刻报告了本队。紧接着,“吉野”又观察到了数簇煤烟,急忙挂出“东方发现敌舰队三艘以上!”的信号。“吉野”发现的正是在大东沟执行完运兵任务的北洋舰队主力!而让日本海军敬畏了多年的“定远”、“镇远”亦在其中。对于专以克制定镇为目的的三景舰来说,真正的宿命之战终于来到了!
接到报告的伊东祐亨命令全舰队改为单纵阵的战斗队形,以第一游击队为先导,本队在后跟进,“赤城”、“西京丸”则避入本队左侧的非战斗侧。12时05分,遵循着古老的风帆战舰时期的传统,一面面硕大的战斗旗升上了各艘日舰的桅顶,12艘日舰以10节的航速,杀气腾腾地向北洋舰队扑去。与此同时,北洋舰队也发现了远处驶来的日本舰队,各舰纷纷起锚,在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排成犄角雁行阵迎敌。
12时50分,“定远”舰右舷305mm主炮在5000米的距离上率先发炮,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12时52分,“松岛”命令右舷各炮做好准备,待逼近至3500米距离即向北洋舰队发炮还击。不料在12时55分,“松岛”的舰尾320mm主炮塔的装甲围壁上缘突被一枚150mm榴弹命中,一部分炸裂的弹片击中了上甲板舰长室的后障壁和后部探照灯,另一部分飞入了炮塔内,打坏了水压管,炮手一等水兵小川仙助受伤,在后部舰桥上指挥的“松岛”副长少佐向山慎吉亦被飞散的弹片击伤,被寄予厚望的320mm巨炮未经发射便被击伤。经紧急抢修后,12时58分,承载着日本海军巨大热望的320mm大炮终于在3500米距离上向“定远”射出了第一弹,但巨弹却不争气地在离“定远”舰首数百米的海面上激起了一股冲天的水柱。双方旗舰的炮击仿佛号令一般,中、日各舰纷纷互相开火,战场上顿时弹如飞蝗。13时20分,一枚150mm榴弹命中了“松岛”右舷中部的第七号47mm速射炮,将该炮炮身及炮盾炸飞,弹片还击毁了后部探照灯,桅杆下部的机舱天井盖也被击破。二等水兵玉村政太郎等2人毙命,三等信号兵小野初三等2人负伤。13时25分,一枚47mm榴弹又击穿了舰尾下甲板右舷司令长官室的洗面所,贯穿了参谋长室,打坏了衣帽箱,最后在后部弹药库口落下。与此同时,正在前舰桥指挥的常备舰队参谋岛村速雄亦被小弹片击中负伤。
本队三号舰“严岛”于12时55分在5000米距离上向“定远”开炮。13时,一枚210mm榴弹击中了“严岛”右舷前部鱼雷发射管口处的防雷网撑杆,爆炸将鱼雷发射管室炸开了一个1.2米大的破洞,并破坏了发射管旋回轨道,鱼雷发射管员三等兵曹菊池八次郎等8人毙命,二等水兵楠濑直太郎等3人负伤。舰员立刻找来了5个吊床紧急堵塞破洞。5分钟后,一枚150mm榴弹穿透了右舷中部的第五号煤库,钻入了前后轮机舱中间的隔壁,炸开了一个长3.3米,宽0.47米的大口子,炸飞了后轮机舱的梯子,前轮机舱的10吨泵用清水管,后轮机舱锅炉用通风机、排气管等皆被击伤,一等火夫松本要松毙命,少机关士松泽敬让等4人负伤。
本队四号舰“桥立”于12时58分在3000米距离上亦向“定远”开火。13时10分,一枚150mm榴弹击中了前部320mm主炮塔右侧上部,炮弹钻入炮塔内,在炮塔的炮罩中部爆炸,顿时弹片四散,炮塔内壁和炮罩内面皆弹痕累累,炮身、水压机、炮架等也受了一定的损伤,分队长大尉高桥义笃等3人陨命,一等兵曹蓧崎竹次郎等3人负伤。飞散的弹片还将上甲板前部左舷侧47mm速射炮炮手二等水兵大岛伊作等6人击伤。
开战至此仅半小时,三景舰已是纷纷挂彩,“松岛”和“桥立”的320mm主炮塔还被直接命中,除造成了相当伤亡,还大大影响了主炮的正常击发,露炮塔在防护上的弊端在此显露无疑。而此时的日本舰队也陷入了被动之中。当本队横过北洋舰队后转舵向左,准备用左舷炮攻击北洋舰队时,位于本队末尾的五号、六号舰“比睿”、“扶桑”由于舰龄偏大,航速缓慢,竟然脱离了队列,更要命的是开战后一直避在本队左侧的“赤城”、“西京丸”更是被本队先头四舰远远地甩在后面,北洋舰队的横阵恰似一把利斧将日军本队一斩为二!“定远”、“经远”、“来远”等舰一拥而上,利用凶猛的炮火对这几艘日舰痛下杀手,慌不择路的“比睿”甚至被逼得近乎自杀式从“定远”和“经远”中间穿过。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北洋舰队最终没能击沉这几艘弱舰,让它们幸运地挣脱了火网。相反,北洋舰队右翼末端的“超勇”、“扬威”两舰遭到了第一游击队的集中攻击,命悬一线。
激烈的海战进行到了下午14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方面,“超勇”已于14时22分带着周身烈火沉入海底,日本舰队方面,“比睿”、“赤城”也因为伤重先后推出了战场。但是,北洋舰队的队形因为追击日本弱舰已经显得散乱,而日舰却还保持着相对严整的阵形,其中,本队五舰已经绕到了北洋舰队的背后,开始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14时26分,“松岛”的320mm巨炮再次轰发,据《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等史料记载,炮弹命中了“镇远”前部,但事实上此弹仍是徒劳无功。感受到从背后而来的巨大威胁,北洋舰队开始还击,14时30分,一枚150mm炮弹将“松岛”烟囱右侧射穿。恰在此时,从大东沟紧急增援的“平远”、“广丙”两舰赶到了战场,两舰从斜刺里杀出,堵住了本队的去路。“松岛”舰两舷鱼雷发射管室立刻忙碌起来,准备用鱼雷攻击猛扑过来的“平远”。没想到“平远”先发制人,14时34分,“平远”主炮发射的一枚260mm炮弹命中了下甲板中部左舷(水线上3.6米处),贯穿了一间临时治疗所后又击穿了左舷的掌水雷长要具室,然后从中央鱼雷发射管底下穿过,再穿透了后部轮机舱入口处的铁板,最后在320mm主炮炮座下爆炸,打坏了驱动主炮的水压罐,使320mm主炮暂时陷于瘫痪。此外,测具库、油库、杂具库等处也受损严重。一等水兵河野三代吉等4人当即毙命,一等水兵武内道治等4人受伤,“死者的尸体寸断灭裂,腥肉飞散,鲜血迸发,或是全身焦黑,无法辨认面目,实在令人悲怆酸鼻至极”(“松岛”舰大军医草野复人,《黄海战时军舰松岛医务实况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这枚炮弹在飞入临时治疗所时摧毁了临时存放在此的半数以上的医疗用品,造成“松岛”舰上药品奇缺,这也是“松岛”最后人员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
14时42分,一枚37mm榴弹击穿了“松岛”下甲板中部左舷的大机关士室后在320mm炮炮座边爆炸,巨炮再遭损伤。15时,“平远”的一枚47mm榴弹击中了“严岛”的右舷中部的第五号煤库。15时10分,又一枚“平远”发射的47mm榴弹贯穿了“松岛”刚才受创的左舷中央鱼雷发射室后在桅杆底部爆炸,二等水兵吉冈镰太郎受伤。15时20分,“平远”的47mm炮弹又击中了“严岛”的前部中甲板左舷上部,爆炸还引燃了左舷的衣囊棚。
异军突起的“平远”虽然给“松岛”等舰造成了重大损伤,但是,三景舰侧舷的众多120mm速射炮却发挥了极大的威力,在密集的弹雨下,“平远”的主炮被连连击中,舰身也多处受创,只得带着周身浓烟暂时退避。
逐退了“平远”的攻击后,本队开始与第一游击队左右夹攻北洋舰队。本队的“扶桑”舰突发一炮,击中了“定远”,舰上顿时燃起了熊熊烈焰。眼见旗舰遭受重创,“定远”两侧的“致远”和“镇远”纷纷出列掩护“定远”灭火自救。其中“致远”在向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发起决死冲锋时不幸被击沉。战场的形势顿时急转直下。然而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当“松岛”于15时26分向定、镇两舰打出第3发320mm炮弹后的4分钟,“松岛”的厄运降临了!15时30分,“镇远”在1700米距离上用305mm主炮向“松岛”连发两弹。第一发打中了下甲板前部左舷的第四号120mm速射炮的炮位。炮弹擦着炮身上方穿过,斜向洞穿了右舷的主甲板。须臾之间第二发炮弹又呼啸而至,几乎在第一发炮弹的相同位置钻入,随即在第四号120mm速射炮的炮盾上炸响。由于这是一颗威力巨大的高爆弹,炮盾立刻被撕得粉碎,其后的炮身被整个炸飞了起来,炮管竟被扭曲成了“ヘ”形。巨大的爆炸还引燃了堆积在炮位后的大量炮弹和发射药,从而引发了更加猛烈的爆炸,涤荡了整个速射炮甲板,各门炮的炮具、器具箱、衣囊等被炸得粉碎,木屑、帆布等碎片四处飞散。爆炸引发的大火还破坏了发射用的电池和电缆。此外,前部鱼雷室两侧存放的物品大部损毁。水罐室两侧上部的下甲板也出现塌陷,水罐破裂。前部起锚机也被破坏。前部一号升降口的梯子被炸飞,保护前部锅炉室的铁板也被炸裂,蒸汽管、传话管被切断,准士官室、士官寝室、前部治疗所、前部探照灯等亦被破坏殆尽。“松岛”舰大军医草野复人在《黄海战时军舰松岛医务实况报告》记述道:“倏忽之间,硝烟暴腾,四边暗黑,咫尺莫辨,耳中充斥着物质破坏的巨大声响。正在治疗中的两名重伤员在激震中死去,本官亦因为此巨动而一时精神恍惚,似乎感觉本舰即将沉没。士官们也很惊恐,甚至产生了到后甲板集合整列,以求光荣赴死的臆想。硝烟密塞中,呼吸窘迫,几乎窒息……”“镇远”射出的这两发巨弹还造成了“松岛”上空前的人员伤亡,分队长大尉志摩清直等30人当即陨命,军医长河村丰洲等70人负伤,几乎占全体舰员的三分之一。此时的“松岛”舰内俨然已经成为了修罗场:“死者的头、手、脚、肠子到处散乱着,脸和脊背被炸得难以分辨了。那些断裂的骨头上,肌肉早已经被烧毁,就像火化后的白骨,粘乎乎的鲜血沿着舰体倾斜方向流去,滴着鲜血并且还在微微颤动的肉片粘在炮身上,还没有冷却……”(平田胜马,《黄海大海战》)。“松岛”的320mm主炮因为遭受巨震,造成炮闩脱落,大炮无法闭锁,而速射炮中仅五、六、七、八、九、十6门尚能使用。
同一时刻,“严岛”亦遭到了打击。一枚47mm榴弹击中了上甲板前部左舷,引发了火灾,四散的弹片还飞入了主炮塔以及前部锅炉室,三等兵曹太田久松等等4人毙命,三等主帐小野初太郎等6人受伤。
旗舰“松岛”的突遭重创大大动摇了伊东祐亨与北洋舰队决一死战的决心,16时07分,控制住火势的“松岛”挂出了“不管旗”,允许各舰自由运动,本队其他军舰遂一拥而上,对定、镇两舰展开围攻。日舰密如飞蝗的炮弹虽不断在两舰上炸响,但却始终无法穿透两艘铁甲舰厚重的装甲,更不要说击沉她们了。绝望的伊东祐亨于17时30分下令停止战斗,率领本队向东南方向返航,而后又召回了围攻“靖远”、“来远”的第一游击队,18时左右,两支编队会合后,很快便消失在茫茫的暮色中。至此,这场历时近5个小时的惊心动魄的大海战落下了帷幕。
9月18日凌晨1时50分,日本舰队驶抵位于朝鲜大东河口的小乳纛角临时锚地停泊。次日正午,修理船元山丸从渔隐洞锚地赶来,随即投入到对受伤各舰的紧急抢修之中。21日,鉴于“松岛”等舰损伤严重,需要回国修理,伊东祐亨将联合舰队进行了重新编组,将第一游击队的军舰并入本队,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小队(第一小队辖“桥立”、“扶桑”第一分队;“浪速”、“吉野” 第二分队;第二小队辖“严岛”、“千代田” 第三分队;“高千穗”、“秋津洲” 第四分队),“严岛”担任常备舰队旗舰,“桥立”则接替“松岛”正式成为联合舰队旗舰。22日夜,在小乳纛角临时锚地的各舰基本修复,23日早晨5时,本队及第二游击队等舰即驶离锚地,开赴海洋岛附近海域巡弋,日本舰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即恢复战力,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方面,踏上回国之路的“松岛”舰上却是哀鸿一片。舰长室被改成了治疗所,军医们将在舰上各处搜罗的药品集中在此,发现仍然不敷使用,甚至绷带都要交替使用。此外,舰上已不能按时供应食物,伤员只得以少量炼乳充饥。至19日,药品终于告罄,重伤员在哀号中相继死去。19日半夜,轮机又发生故障,航速损失了一半,再加上正遇到逆风,海水从舷侧的破洞汩汩而入,形势一度十分危急,所幸次日天明,海面趋于平静,“松岛”遂于当日17时35分挣扎着驶抵佐世保下锚。
黄海海战是检验三景舰战力的最佳舞台,海战中,三景舰赖以制胜的法宝——加奈特式320mm大炮表现拙劣,据统计,“松岛”共发射320mm炮弹4发 “严岛”发射5发,“桥立”发射4发,13枚巨弹无一命中,而发射速率竟缓慢至1发/小时。更为严重的是,在发射的过程中,320mm主炮故障频频。以“严岛”为例,第1发后炮闩即出现故障,第2发后炮闩二次故障,第3发正常,第4发后再次出现机械故障,第5发后击锤发条故障。而三景舰前部敞开式的露炮塔在海战中或被直接命中或被弹片所伤,炮塔内的人员伤亡惨重,这种炮塔在防护性上的缺陷暴露无遗。倒是三景舰侧舷密布的120mm速射炮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战果,凭借着填充下濑火药的新式爆破弹,这些速射炮给北洋舰队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可谓是起到了无心插柳的效果。
以下是三景舰在黄海海战中弹药的消耗表:(单位:发)
舰名
| 炮种
| 钢铁榴弹
| 通常榴弹
| 霰弹
| 总计
| 松岛
| 320mm加奈特
| 3
| 1
| 0
| 4
|
| 120mm阿姆斯特朗
| 400
| 10
| 0
| 410
|
| 47mm重哈乞开斯
| 280
| 14
| 0
| 294
|
| 47mm轻哈乞开斯
| 392
| 0
| 0
| 392
|
| 5管诺典菲尔德
| 200
| 0
| 0
| 200
| 严岛
| 320mm加奈特
| 5
| 0
| 0
| 5
|
| 120mm阿姆斯特朗
| 516
| 0
| 0
| 516
|
| 47mm重哈乞开斯
| 742
| 12
| 0
| 754
|
| 47mm轻哈乞开斯
| 385
| 9
| 0
| 394
|
| 5管诺典菲尔德
| 230
| 0
| 0
| 230
| 桥立
| 320mm加奈特
| 4
| 0
| 0
| 4
|
| 120mm阿姆斯特朗
| 731
| 0
| 0
| 731
|
| 47mm重哈乞开斯
| 280
| 0
| 0
| 280
|
| 47mm轻哈乞开斯
| 440
| 0
| 0
| 440
|
以下是三景舰各部位中弹数统计表:(单位:发)
|
| 松岛
| 严岛
| 桥立
| 前部
| 上甲板以上
|
|
| 2
|
| 上甲板
|
| 1
| 1
|
| 中、下甲板
| 2
| 2
|
| 中部
| 上甲板以上
| 5
| 2
| 4
|
| 上甲板
|
|
| 1
|
| 中、下甲板
| 4
| 2
| 2
| 后部
| 上甲板以上
|
|
|
|
| 上甲板
| 1
| 1
|
|
| 中、下甲板
| 1
|
| 1
| 以上合计
| 上甲板以上
| 5
|
|
|
| 上甲板
| 1
|
|
|
| 中、下甲板
| 7
|
|
| 总计
|
| 13
| 8
| 11
|
以下是三景舰伤亡人员表:
| 松岛
| 严岛
| 桥立
| 备注
| 即死
| 35(2) | 13 | 3(2) | 此表根据1894年11月17日调查报告制作,括号内为士官以上人数,数据与部分资料记载的“松岛”受伤人数78人,“桥立”受伤人数10人略有出入,录此备考。
| 受伤
| 76(5) | 18(1) | 9 | 收治前死亡
| 18(1) | 1 |
| 收治
| 42(2) | 11(1) | 3 | 收治后死亡
| 4 |
|
| 住院
| 21(1) | 6 | 3 | 已治愈
| 17(1) | 5(1) |
| 伤亡合计
| 111(7) | 31(1) | 12(2) |
3、金州、旅顺战役中的三景舰
黄海海战后,制海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日本大本营遂开始执行谋划已久的与清军主力在直隶平原决战,进而攻占北京的作战方针。为此,日本大本营决定先行占领金州半岛,打开通向京津的门户。9月21日,日本大本营组建了陆军第二军,并决定通过海路直接运往中国大陆进行登陆作战。经过日本海军的秘密侦察,最后将登陆地点选定在大连湾东北方向花园口。10月4日, 伊东祐亨在“桥立”舰上召集了各舰舰长,具体布置了掩护陆军运输船登陆的作战行动,此外重新将第一游击队划出本队。10月24日,本队及第一、第二游击队掩护着以“名古屋丸”为首的庞大的运输船队浩浩荡荡拥向了花园口海岸。在离海岸数公里处,运输船纷纷下锚,将船上的人员辎重过驳到小舢板内,而护航舰队则远远地在海上进行战斗操演,下午又以单纵阵在海面上往来逡巡。25日,舰队重复着昨日的警戒行动,但是到了下午18时30分,舰队突然接到派赴威海执行侦察任务的“浪速”、“秋津洲”两舰的飞报,称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靖远”、“济远”、“平远”、“广丙”六舰及两艘鱼雷艇已经驶离威海,向山东高角方向前进。伊东祐亨担心北洋舰队来突袭运输船队,急令本队及第一、第二游击队赶赴里长山列岛东面游弋,第三、第四游击队及特务舰留下警戒登陆场。然而直到11月5日登陆行动结束,北洋舰队终究没有出现,在此期间,联合舰队一直寸步不离地为运输船队担任掩护警戒任务。
联合舰队在完成掩护第二军花园口登陆行动后,开始着手配合陆军进行攻占大连湾和旅顺口的作战。11月4日,在本土完成修理的“松岛”舰经大同江与驻泊在里长山列岛锚地的舰队会合。11月5日,舰队紧急补充了煤水物资,6日黎明,本队、第一、第二游击队拔锚向大连湾进发。在与从盐大海赶到的第四游击队合兵一处后,全舰队于下午14时到达了大连湾口。“松岛”、“桥立”等6舰派出小艇,在“桥立”水雷长横尾纯正率领下,悄悄驶入大连湾进行扫雷作业。次日,“筑紫”等3舰大胆深入大连湾内,并试鸣几发空炮以探虚实,然而回答日舰的却是死一般的寂静。正当日舰狐疑之际,突然观察到和尚岛炮台上已升起了日章旗,原来第二军已经占领大连湾陆上各炮台。9日,大连湾内大部水雷已被扫除,日舰主力遂进入湾内,在和尚岛前下锚。13日,“松岛”重新成为联合舰队旗舰。15日,伊东祐亨接到情报称一度踪迹难觅的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出现,于是本队、第一、第二游击队于下午16时从大连湾出发直扑威海卫,于次日清晨驶抵威海卫,经侦查果然发现北洋舰队主力正在港内。伊东祐亨本打算到天黑时派鱼雷艇偷袭,然而终究由于天气恶劣而作罢。本队、第一、第二游击队在威海卫港外徘徊两日,慑于北洋舰队实力尚存,最终还是放弃了突入港内交战的打算。18日,舰队主力返回了大连湾。
11月21日凌晨1时,为配合第二军进攻旅顺的行动,本队、第一、第二、第四游击队从大连湾出发开赴旅顺口。天明时分,日舰已经到达高角海域,伊东祐亨命令第四游击队驶近清军的海岸炮台,牵制其炮火,主力则远远地从海岸炮台前通过,而后又转向外海游弋。由于天气转坏,迫使舰队于次日回到大连湾。23日,本队及第二游击队再次向旅顺口进发。此时,第二军已经占领了旅顺口各海岸炮台。舰队在派出人员接收旅顺水雷营等设施和扫除港湾内的水雷后于27日返回大连湾。
4、威海卫战役中的三景舰
在相继占领大连、旅顺等军事重镇后,为了配合日本大本营的直隶平原决战计划,日军决定以第二军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彻底消除从本土海运兵员到中国的后顾之忧。通过数次侦察,最终将登陆地点选定在山东省的荣成湾。1895年1月19日正午,本队及第二游击队护送着“远江丸”等19艘运兵船杀奔荣成湾,并于次日上午开始登陆,舰队则在附近下锚。21日伊东祐亨命“吉野”、“秋津洲”先行赶赴威海卫,本队及第二游击队,每队相隔两链,稍后跟进,以探北洋舰队的虚实。日本舰队在与威海卫炮台互相遥击数次后,退回了荣成湾。21日、23日,日军后续的两批登陆部队也乘坐运兵船先后赶到荣城湾进行登陆。舰队这次不进行直接护航,而是远远地在外海徘徊巡视,并时刻监视威海卫北洋舰队的动态。
日本第二军登陆后进军神速,很快便突破了威海卫的外围防御,联合舰队亦于1月30日凌晨2时再次倾巢出动,朝威海卫进发。当舰队到达威海卫港口外时,伊东祐亨命令本队、第一、第二游击队在清军海岸炮台射程之外盘桓,而由第三、第四游击队部分舰只组成的小队则向杨峰岭、谢家所炮台一线接近。下午3时10分,鱼雷艇来报称威海港西口煤烟滚滚,北洋舰队可能冲出口外,伊东急率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奔向西口,但在接近西口时,遭到北山嘴炮台的猛击,炮弹在本队周围激起巨大的水柱,舰队赶忙打右舵,避到炮台射程之外。当夜,本队在鸡鸣岛附近彻夜警戒,次日,因受风雪影响,本队只得回航荣成湾。2月3日、5日,第二、第三、第四游击队诸舰又与刘公岛、日岛等炮台反复交火,而本队及第一游击队的主力舰只则远远地在外海观战。此外,4日与5日,日本鱼雷艇两次趁暗夜摸入威海卫港内,偷袭锚泊中的北洋舰队,结果“定远”、“来远”、“威远”等舰惨遭毒手,或沉或伤。7日,日本舰队又大举进犯,本队和第一游击队驶往刘公岛,其余舰只则扑向日岛炮台。早晨7时,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以“松岛”为先导舰,各舰以十节航速,排成单纵阵,取西北航向,逐渐逼向刘公岛东炮台。在距炮台5800米时,清军率先向日舰发炮。7时39分,“松岛” 在5000米距离上用左舷炮开始向炮台射击。7时40分,刘公岛炮台发射的一发240mm口径炮弹在“松岛”左舷舰首200米处落下,炮弹遇海面反跳后掠过了“松岛”的前舰桥,击碎了海图盒后又洞穿了“松岛”的烟囱中部,联合舰队航海长高木英次郎等三人被击伤。编队二号舰“千代田”紧随“松岛”,于5600米距离开始炮击。三号舰“桥立”于7时45分开始射击,7时50分一发240mm口径炮弹在左舷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了舰首左舷的前部鱼雷发射口盖。紧跟“桥立”的“严岛”亦于7时48分在6000米距离上开始炮击。正当本队和第一游击队横过炮台完成第一轮炮击后右转准备下一轮射击时,突然发现从威海卫西口冲出了十多艘北洋舰队的鱼雷艇,伊东祐亨以为北洋舰队准备孤注一掷,与日舰决战,急命各舰做好防鱼雷的准备,却不料北洋的鱼雷艇冲出西口后沿着海岸向西疾驰,而北洋舰队主力却没有跟进,于是命令第一游击队追击逃跑的鱼雷艇,而本队则停止炮击驶向阴山口下锚。其后几天,日本舰队与清军岸上炮台激战依旧,双方互有损伤。而此时日本陆军经过连日激战,已经逐渐占领了拱卫威海卫港的诸座陆上炮台,并开始用缴获的岸炮向港内的北洋舰队轰击。11日夜,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在悲愤中自裁殉国。12日,“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乘坐炮舰“镇北”,携带降书,登上了“松岛”舰,向日军乞降。17日,日本全舰队开入威海卫港,随即俘虏了港内残存的北洋舰队的舰只。在被俘的军舰中,也包括了三景舰的死敌“镇远”舰,不过以克制定、镇两舰而专门设计建造的三景舰,却以这样一种方式战胜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啻为一种莫大的讽刺。
5、台湾战役中的三景舰
1895年2月14日,日本大本营将舰队一分为二,将三景舰与“千代田”、“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第四鱼雷艇队以及“西京丸”、“近江丸”、“相模丸”组成南遣舰队,由伊东祐亨统辖,南下赴台澎地区作战,而剩余的军舰则由西海舰队司令官代为指挥,并直属于大本营。接到命令后,三景舰即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出征准备之中。在结束了威海卫方面的战事后,“严岛”、“桥立”、“松岛”先后于22日、26日、27日返回吴港,进行紧急维修,而后陆续向佐世保军港集结。3月15日9时,南遣舰队(欠千代田)采用单纵队阵型,各舰间隔两链,浩浩荡荡地从佐世保出发南下。在舰队左侧相距6链处则是以“西京丸”为首的8艘运输舰搭载的陆军比志岛混成支队。舰队冒着狂风恶浪,艰难航行,于20日15时到达澎湖附近的仓岛锚地。伊东派出“吉野”、“浪速”两舰侦察登陆地点。经侦察里正角地域较适合登陆。伊东遂于21日凌晨在“松岛”舰上召开会议,拟定了作战方案。同日8时20分,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率先拔锚,执行压制陆上炮台的任务。不料片刻之后“吉野”就误触暗礁,搁坐在礁盘之上动弹不得,锅炉舱也受损进水,登陆计划由于这一变故也被迫延迟。23日早晨6时,日本舰队卷土重来,第一游击队先行压制拱北炮台,三景舰随即护送5艘运输船缓缓驶向登陆场,并在离里正角西南约两海里处下锚,“秋津洲”则受命与运输舰冲入里正角湾内,用舰上的轻型火炮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掩护。中午时分,日军乘坐小艇开始分批登陆,而拱北炮台也开始向登陆的日军倾泻炮弹。伊东于是率领各舰猛烈还击,于14时30分将拱北炮台的炮火彻底打哑。为配合陆军作战,三景舰还挑选出42名官兵,组成陆战炮队,在“松岛”炮术长井上保的指挥下,携带3门野炮上陆作战。这支陆战炮队先后在拱北炮台和金龟头炮台与清军交手,并于24日与陆军攻入马公城。26日又配合陆军占领了渔翁岛炮台和小智湾东角炮台。4月5日,该陆战炮队人员归回三舰建制。此后,南遣舰队又前往厦门等福建沿海巡弋。27日,舰队在乌坵屿与传达回国命令的“西京丸”相遇后遂返航小智湾。30日南遣舰队拔锚向佐世保返航,并于5月5日到达,结束了台湾方面的作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