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7 18:19 编辑
火炮的定义
AA - Anti-Aircraft - 防空/对空。
AAA - Anti-Aircraft Artillery - 防空火炮,即高射炮。指用作防空武器的大口径火炮。高射炮中,大口径的定义一般为口径大于2.5英寸/6.4厘米。
AA/Su - Anti-aircraft/Surface - 对空/对面,即高平两用。英国用于双用途武器或火控系统的命名词。1947年时开始使用,取代了先前的“HA/LA”(高角/低角)。
Autofrettage - 身管自紧。在制造火炮身管的过程中,对其施加既定程度的初始/残存压力的工序。其字面意思为:“自我箍紧”。工艺流程:对已经过部分加工的身管或衬管内壁,施加液压力。在挤压之下,炮膛内侧的金属会首先达到其弹性极限,随后身管外侧的金属也达到了其弹性极限。此时需立即停止对炮膛施加液压力,片刻过后压力降低至零。由于炮膛内侧的金属产生了部分塑性形变,因此压力解除后,仍会保持这一形态。然而身管外侧的金属受到的压力尚在其弹性极限之内,并未发生永久性的形变,因此会重新恢复其原有的形态。至于夹在中间之间的那部分金属,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形变,但不及内侧部分明显。内侧部分向外挤压,试图恢复到承受最大液压力时的状态;而外侧部分则向内收缩,试图恢复原有内径;最终呈现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态。于是炮膛便如同层紧式身管一般,受到了一定的切向张力。其区别在于,自紧工艺相当于将身管分隔成了无数层,每一层的厚度无限小,各自受压程度不一,最终使成品身管的强度达到了其最大限度。该种工艺允许使用合金成分较低的钢铁制造火炮身管。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间,美国海军将这种工艺称作“径向扩张制法”(manufacture by radial expansion)。
Bag Guns - 药包式火炮。此类火炮使用药包,而非药筒来容纳发射药。20世纪中,6英寸(152毫米)及更大口径的火炮中,使用药包式发射药的最为常见。美国海军将使用药包发射药的火炮称为“弹药分离装填式火炮”,因该类火炮的正常装填方式为先装填炮弹,再装填发射药,两者分开进行。较小口径的火炮通常只用一个发射药药包,而大口径火炮的药包则最多可达六个。更多内容可参见弹药资料页面中的“药包式弹药”条目。
Bayonet Joint - 插销接合。一种采用隔断螺纹结构,将炮管安装至炮尾匣上的方式,该结构便于迅速更换炮管。美国海军另有许多采用药筒式发射药的火炮,采用炮尾匣结构替代了药包式火炮上的衬管隔螺段与炮尾套。插销接合的出现,使部分火炮上的滑筒得以取消。
Barrel Length / Bore Length - 身管长度 / 炮膛长度。由于各国测量标准不同,火炮身管长度的标定,向来容易引起混淆。按照美国标准,无论药包式火炮还是药筒式火炮,均为从炮闩前端开始计算。奥匈帝国(斯柯达),德国及俄国,则按照整根身管的长度计算。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以及瑞典(博福斯)的标准,药包式火炮从炮闩上的蘑菇头(孔轴)前端开始计算,药筒式火炮则从炮闩前端表面开始计算。这些不同的标准常造成各类著作中的错误标注。举例:俾斯麦(Bismarck)级战列舰所配备的38厘米 SK C/34型火炮经常被标注为47倍口径。但按照德国标准,既计算整根炮管长度,该火炮应为51.66倍口径。而按照英国/美国标准,即从炮闩前端开始计算,则为48.3倍口径。由于我所见过的每一份德国文献对该炮的标注均保持一致,即51.66倍口径或缩写的52倍口径,因此实在不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作者将其标注为47倍口径。在此感谢M.J. Whitley先生,先生所著的一系列二战德国战舰书籍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了德国计算方式异于他国之处。在我的网页上,“炮管全长”指的是整根炮管的长度。“炮膛长度”则按照所属国的标准计算,另有标注者除外。
译者配图:身管倍经的计算方式。红色箭头所指即计算起始点。此为药包式火炮,采取的是日本标准;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瑞典的标准与之相同。
BL - 后装。英国用于后装炮(Breech Loading cannon)的命名词。18世纪时,英国使用的命名词原为BLR,R指线膛(Rifle),及至1890年前后启用的新命名词上,R被削去。自20世纪初起,BL仅用于药包式火炮的命名。
BM - Breech Mechanism - 炮尾机构。
BMG - Browning Machine Gun - 勃朗宁机枪。指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生卒年为1855 - 1926)所设计的一系列机枪,其自动方式均为枪管后坐式,有多种口径。最著名的为“50口径”,其现代化版本,全称0.50英寸(12.7毫米)BMG M2HB,M2HB意为马克2型,重型枪管。该武器的昵称Ma Deuce,既源自其型号M2。
Bolt - 枪栓。在后装枪械中用于固定弹壳的机械结构,具有封闭枪膛,并在发射后抽出弹壳之作用。
Bolt Open 或 Open Bolt - 开膛待击。自动/半自动武器的一种类型,这种设计的武器,枪击组件平时停在后方,弹膛呈开启状态。只有在扣下扳机后,待发的子弹才会被推入弹膛,枪机才会闭锁。这种设计降低了意外走火的风险,因为除非扣下扳机,否则弹膛内并无子弹可供击发。
Bolt Closed 或 Closed Bolt - 闭膛待击。与上述相反,子弹已预先推入弹膛,扣下扳机直接击发。
Bore - 炮膛。炮膛口径,即炮管的内径,测量标准为阳膛线两端正对处之间的距离。举例:美国海军衣阿华级战列舰上装备的16英寸(40.64厘米)火炮,全新炮管的阳膛线直径为16.00英寸(40.64厘米),而阴膛线直径则为16.30英寸(41.40厘米)。“口径”亦被用作“倍口径”的缩写,详见上文“身管长度/炮膛长度”部分。
Bore, Squeeze - 炮膛收缩。接近炮口处的身管,其口径略微收缩,意在避免射弹偏斜。同时,收缩的身管还将压紧炮弹上的弹带,赋予其更佳的气动外形。此外另有一种近似的设计,参见“膛口滑膛”条目。
Breech - 炮尾,即炮管的尾端。20世纪中的绝大多数的火炮,炮弹均由此处装入炮膛, 因此得名为“后装炮”。
Breech Block / Breech Mechanism / Breech Plug - 炮闩 / 炮尾机构 / 闩塞。火炮尾端用于封闭炮膛,吸收发射时火药冲击力的机械结构。在大型火炮,如战列舰主炮上,通常使用隔断螺纹式的结构(隔螺式炮闩)。该结构的闭锁效果非常强。在速射火炮上,通常使用滑动式的炮闩(滑楔式炮闩),其中部分火炮射击时,炮闩具有自动开闭功能。
Breech, Four-Motion - 四步骤炮闩。一种早期的隔螺式炮闩设计,由法国人发明,所有的螺纹都位于同一个面上。通常会有五到六道螺纹,互相之间由同等宽度的无螺纹区域隔开。由于螺纹块上的半数螺纹需被切除,以便炮闩向后退出,因此采用这种设计的炮闩长度相对较大,并且抵御火炮发射压力的能力也较弱。在进行装填之前,需先将炮闩径直向后退一段,然后才能完全开启炮膛。部分设计中炮闩甚至需要完全从火炮上移除,才能进行装填。关闭炮膛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含四个步骤:移动托架以便螺纹块嵌入炮尾;将螺纹块向前滑动,直到炮膛封闭;转动炮闩,使螺纹与炮尾内的螺纹啮合;最后进行锁止,完成闭锁。
Breech, Holmstrom - 霍姆斯托姆式炮闩。一种药包式火炮使用的炮尾机构。在炮闩后连有曲轴,与炮闩共同运动,以便于螺纹块的操作。发明者为卡尔·霍姆斯托姆(Carl Holmström),由此得名。
Breech, Pure-Couple - 简单力偶式炮闩。20世纪早期的英制韦林式炮闩,螺纹块的操作通过一支很长的手动杠杆完成。力偶包含了两股对应的力,其运动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异。力偶不产生任何平移力,只产生旋转力。一个“简单力偶”总是包含两股力度相同的力。所以,简单力偶式炮闩,是通过产生并利用旋转力来操作闩塞的。另请参见下文“韦林式炮闩”。
Breech, Single-Motion - 单步骤炮闩。详见下文“史密斯-阿什博瑞式炮尾机构”。
Breech, Three-Motion - 三步骤炮闩。结构与四步骤炮闩类似,区别在于炮闩会被退入一个铰链连接的托环上。由此,动作步骤被减为三步:解除锁止,退出炮闩,移开炮闩。
Breech, Welin - 韦林式炮闩,一种配有阶梯式螺纹的炮闩。于1890年代,由当时居住在伦敦的瑞典弹药工程师阿克塞·韦林(Axel Welin)发明,并由此得名。依据韦林式炮闩的设计,螺纹块上的螺纹仅有1/3或1/4需被切除。因此它只需更短的炮闩长度,便能达到与四步骤炮闩同等的闭锁强度。请参见上方炮闩词条下的插图,以明了韦林式炮闩的典型设计。与四步骤的炮闩不同,韦林式炮闩无需从炮管中拉出炮闩。它将开锁步骤简化为:旋开螺纹;移开炮闩。20世纪中,大部分的药包式火炮都采用了韦林式炮闩或其变体形式。
Breech Block, Vertical Sliding-Wedge - 纵移滑楔式炮闩。此类炮闩通过在炮尾匣中的纵向沟槽内滑动,完成开闭动作。它被广泛运用于诸多药筒式火炮上。当药筒装填完毕后,炮闩向上滑动,其前端的倾斜部分会挤压药筒,将其推入药室中完成固定。而火炮发射之后,炮闩向下滑动,同时抽筒机构会勾住药筒底部的凸缘,将其抽出炮膛。另有部分火炮采用的是与此近似,但炮闩采取横向运动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名称,自然是“横移滑楔式炮闩”了。
Breech Mechanism, Smith-Asbury - 史密斯-阿什博瑞式炮尾机构。该设计出现于1916年,由美国海军少校乔治·莱昂纳多·史密斯(George Leonard Smith),与制图员多西·福斯特·阿什博瑞(Dorsey Frost Asbury)共同发明,并由此得名。这两位均就职于华盛顿海军工厂下属的海军枪炮工厂。该设计引入的传动装置,使韦林式炮闩的旋开螺纹,退出炮膛,移开炮闩等动作,得以结合为一个连贯的动作。因此,该设计有时也被称为“单步骤炮尾机构”。螺纹的起始段被削去了部分,以便于炮闩能顺利移入闭锁位置。
Built-up Construction - 层紧结构。将多件箍管或基管,通过锁环的固定与结构上的重叠,组合成更长及/或更厚的整体身管的一种制造方式。在1920年代以前,层紧结构可谓是最为常见的火炮制造方式。在此之后,随着单肉结构制造技术的引入,口径在6英寸(152毫米)左右或更小的火炮开始采用单肉结构制造。另请参见下文“单肉结构”与“丝紧结构”。
Caliber / Calibers - 口径 / 倍口径。口径指火炮的炮管内径,或其射弹的直径。倍口径,计算的则是炮管长度与射弹直径间成多少倍数。
Cartridge Guns - 药筒式火炮。此类火炮使用金属(通常为铜或钢)容器容纳发射药。速射炮与自动武器通常都是药筒式火炮。
Chamber - 药室。火炮内用于放置发射药的部分。对于药包式火炮,药室指炮闩或闭气机构与坡膛间的空间。对于定装药或半定装药的火炮,药室则指药筒所占据的空间。
Chamber, Fluted - 药室凹槽。药室内壁上的纵向凹槽,诸多半自动/自动武器上均可见。弹药被击发时,少量发射药气体会通过这些凹槽,进入药筒与药室之间。其目的是避免药筒粘连在药室内壁,使抽壳动作更为便利可靠。
Chamber Size - 药室容积。射弹装填到位后,可供发射药气体膨胀的空间。测量标准为:完成闭锁后,自炮闩前端,经射弹底部,至射弹尾部的弹带(或起到闭气作用之部分)的这段空间。对定装药弹药而言,药室容积即药筒容积中除射弹所占部分之外的空间。
Chrome Plating - 镀铬。从1930年代起,美国海军的大部分火炮都会作镀铬处理,镀铬层厚度为0.005英寸(0.013毫米)。此镀铬为硬铬,可不是你父亲的老爷车上的那种镀铬装饰条。该镀铬层能够起到延长身管寿命的作用,至多可达25%之多。一般而言镀铬处理会完整覆盖膛线部分。另外镀铬层还能起到降低铜碎屑的作用。
CIGS - Close In Gun System - 近程火炮。一种用于在近距离上抵御小艇的武器系统,即对所谓的“博格哈默” ①威胁的应对措施。
①伊朗于1984年向瑞典博格哈默(Boghammer)公司订购了一批快艇,数量未知。伊朗海军为其配备了无后坐力炮,无制导火箭,便携式火箭筒,机枪等各类轻重型武器。这批快艇曾与美国海军有过多次交手。因此该词亦被用作对小型快速攻击艇的泛指。
CIWS - Close In Weapons System - 近防武器。一种用于在近距离上抵御反舰导弹或飞机的武器系统。
Cup Obturation - 杯型闭气机构①。请参见Ruffell先生的描述,这已是我所见最佳。(网站地址:Royal New Zealand Artillery Comrades Association)。
①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的早期(1850至1860年代)后装炮上采用的闭气机构。
cwt - Hundredweight - 英担。英国用于小口径武器的命名词,以火炮及炮座的重量为单位进行命名。1英担等于112英镑(50.8024千克)。
De Bange Obturator System - 德浜式闭气机构,见下文“闭气机构”。
DEF - Direct Electric Firing - 直接电击发。通常缩写为“E”。英国火炮命名词中的缀词,指直接由电弧放电完成击发的火炮。
DP - Dual Purpose - 双用途。此类火炮被设计为既能应对地面/水面目标,亦可应对空中目标。此类火炮的最大仰角通常大于50度。
EMF - Electro Mechanical Firing - 电动机械击发。通常缩写为“F”。指由电力驱动的机械结构完成击发的火炮。结构举例:由电磁线圈带动的击针。
EFC / ESR - 全装药等量 / 实弹等量。这是一种估算火炮剩余精度寿命的方式。火炮的精度寿命,通常使用“EFC”或“ESR”表述;EFC即Equivalent Full Charges,全装药等量;ESR则为Equivalent Service Rounds,实弹等量。在我的网页上,所标出的寿命特指全装药等量寿命或实弹等量寿命。当身管或衬管达到精度寿命的上限时,在指定射弹与发射药下,射程散布样态会超过一个临界值,从具体数字上看,通常为相比新炮扩大10%左右。于大口径火炮而言,火炮在不更换身管前提下,所能完成的全装药穿甲弹射数,基本等同于身管寿命。相比以全装药发射的射弹,练习弹及以减装药发射的射弹对身管造成的损耗要小得多。而验证装药及强装药则会造成更大的损耗。决定剩余寿命的各项因素中,膛线起始段的损耗情况最为重要。导致炮膛烧蚀的三大主要因素为:热应力,机械磨损,化学烧蚀。其中发射药气体产生的高热与化学作用对膛线的侵蚀,是导致身管损耗的首要因素。
FER - Fatigue Equivalent Rounds - 疲劳射弹等量。身管或衬管的机械疲劳寿命,以不作更换的前提下能够完成的射击循环数来表示。在部分现代武器中,该算法替代了全装药等量或实弹等量。
Firing Lock / Primer Chamber - 点火室 / 底火室。药包式火炮的炮尾机构中的一部分,用于放置点火器或底火药。请参见下文“底火孔或孔轴”。
FLAK - FliegerAbwehrKanone - 德国用于防空武器的命名词。字面意思为“飞行器防御火炮”。因一战时期的盟军飞行员使用该词描述此类火炮射出的炮弹,目前业界公认的定义遂由此而来。
Forcing Cone 或 Seat - 坡膛。火炮身管中有一个收缩的部分,前承膛线段,后启药室段。射弹装填时由坡膛负责引导。
GAU - 美军用于空基枪炮或枪炮系统的命名词。
Grooves - 阴膛线。线膛炮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炮膛内侧刻有螺旋状的凹槽。其作用为,当射弹经由炮膛射出时,迫使软金属制的弹带沿着膛线的轨迹运动。参见下文的“膛线”及“缠距”。
Grooves, Plain-Section - 平直截面膛线。一种膛线模式,每一条膛线的底部均与炮膛同轴,且边缘倒角呈圆弧状。
Grooves, Hook-Section - 钩状截面膛线。一种膛线模式。凸起的部分名为“引导带”,会对射弹的弹带施加一股很高的压力。而其余部分则为平缓的坡状结构,对弹带施加的压力较小。在膛线右旋的身管中,引导带位于右方。
GWS - Gun Weapon System - 枪炮武器系统
HA - High Angle - 高角,即高射。英国用于防空火炮或双用途火炮,及其射击指挥仪的命名词。意指仰角能够达到50度以上的火炮,或用于对空目的的射击指挥仪。1947年时被“AA”(对空)取代。
HA/LA - High Angle/Low Angle - 高角/低角,即高平两用。英国于二战时期使用之词,与"DP"(双用途)同意。意指即能应对地面/水面目标,亦可应对空中目标的火炮或射击指挥仪。1947年时被“AA/Su”( 对空/对面)取代。
Hoop / Tube - 箍管 / 基管。身管的组成部件。详见“层紧结构”,“单肉结构”及“丝紧结构”。
Hornrings - 角环。箍套在德国重型火炮身管上的环状体,用于连接驻退复进机上的活塞连杆。
IV - Initial Velocity - 初速。射弹脱离火炮身管瞬间时的速度。与“Muzzle Velocity”(炮口初速)同意。
KM - 德文“海军火炮”。通常与设计年份一同列出。举例:KM42,指设计于1942年的海军火炮。1940年至1945年间设计的部分火炮,使用该方式命名。
LA - Low Angle - 低角,即平射。英国用于单用途①火炮或射击指挥仪的命名词。意指该武器的设计目的,仅为应对地面/水面目标。1947年时被“Su”取代。
①单用途的定义,请参见下文。
Lands - 阳膛线。身管内侧,夹在两段阴膛线间的部分。请参见下文“膛线”。
Life - 寿命,请参见上文“全装药等量或实弹等量”。
Liner - 衬管。炮管内部可更换的部分。火炮的使用寿命是以膛线的剩余程度来计算的。如果将膛线铣削至可更换的衬管上,则火炮身管的寿命便可大幅延长。“活动衬管”或“活动身管结构”,是指制造火炮时,在内层衬管的外径与外层基管的内径间留有些许间隙。火炮发射时,气体压力迫使具有金属弹性的衬管向外扩张。而其余时间内这层间隙依然存在。这种设计方式便于衬管的更换,仅需移除锁止装置便可进行。而普通衬管的更换方式则要复杂许多。美国海军使用名为“火炮井”的装置来进行衬管的更换。首先将身管置于其中,并加热外层身管,使其扩张;另将冷空气泵入衬管内,使其收缩。通过这种方式,使衬管与外层基管之间产生些许间隙,以便将衬管从基管中抽出。衬管外层通常覆有石墨,以便组装与拆卸。
Locking Ring - 锁环。一种用于接合身管各段的短环状结构。请参见上文“箍套”。
MG - Machine Gun - 机枪
MK 或 Mk - Mark - 马克
MLR - 英国用于前装线膛炮的命名词。
Monobloc Construction - 单肉结构。由单一管体构成身管,并结合炮尾环及炮尾机构组成整门火炮的制造方式。在1920年代,旋转离心铸造技术实用后,遂能在保证不出现裂缝的前提下,实现精确的管壁厚度控制与均匀的密度分布,单肉结构由此付诸实用。这种铸造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内管的直径,而无需动用大量后期加工来确保其精确度。在通常采用的制造方式下,身管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即身管本身,衬管,以及炮尾环。完成组合的过程中,通常需运用到身管自紧的技术,其中炮尾环被安置于身管的末端最厚处,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后期又出现了更为简易的方式,对于口径在6英寸(152毫米)左右或更小的火炮,连衬管亦可取消不用。相比层紧结构,单肉结构的身管更为平直,强度更大,并且还能客服一些技术难题。在老式的铸造过程中,管壁厚度不同会造成冷却速度不均,进而导致裂纹的出现,而在新式技术下,即便制造炮尾处加厚的单肉结构炮管,也不再会受到该问题困扰了。
Mushroom head - 蘑菇头。韦林式炮闩中的一个部件,构成炮闩的前端,位于药室与闭气结构之间。请参见“炮闩”与“闭气结构”的插图。
Muzzle - 炮口。火炮身管的最前端。射弹由此出膛。
Muzzle Bell 或 Muzzle Swell - 炮口外扩。许多火炮的炮口都设计成了加厚的形式。其目的是加强炮口处的结构,避免身管炸裂。英文中还有"Muzzle tulip","Muzzle lilly",以及"Muzzle flare"这些称呼,均表示炮口外扩。现代武器由于采用了高质量的钢材制造,因此通常没有炮口外扩。部分现代火炮采用了另一种凸起结构,但其目的则是为了便于更换衬管。(在抽出衬管时,这类凸起结构起到固定抽取工具的作用)。
Muzzle Brake - 炮口制退器。位于炮口上的一个装置,通过将部分发射药气体导向侧方或后方,起到降低火炮后坐力的效果。
Muzzle Droop - 炮口下垂。火炮,与任何无支撑结构一样,均会因地心引力的影响而向下弯曲。火炮炮口的理论位置与其实际位置间的垂直距离,称为“下垂距离”。炮座上的火炮,通常会将指向调整至最不容易导致炮口下垂的方向。
MV - Muzzle Velocity - 炮口初速。射弹脱离火炮身管瞬间时的速度。与“Initial Velocity”(初速)同意。
Nendo Shiki - 日文“年式”,参见前述“日本火炮命名标准”。
Obturator - 闭气结构。后装炮中,用于保证火炮闭锁后发射药气体不会外泄的机械结构。配备韦林式炮闩的药包式火炮,常用德浜式闭气机构。这种装置由法国陆军上尉德浜(de Bange)于1872年发明,由此得名。德浜式闭气机构中有一个环状垫圈,又名“气密垫圈”,位于蘑菇头与炮闩之间。细节请参见插图中的“炮闩”。当炮闩关闭后,随着螺纹的旋转,垫圈受到挤压,随之贴合在身管尾部的锥形段上。当火炮发射时,发射药气体推动蘑菇头向后运动,继续挤压垫圈,使它与锥形段之间贴的更紧,以达到封闭炮膛的效果。对于药筒式火炮,药筒本身即是闭气机构的一部分。通常来讲,药筒的前部开口和底部凸缘都起到了闭气的功能。炮膛关闭后,底部凸缘紧紧贴在炮闩之前,而前部开口部分,则正好嵌入药室之中。当火炮发射时,发射药气体迫使开口向外扩张,开口紧贴药室内壁,达到闭气的效果。另请参见射弹定义下的“闭气带”条目。
Pdr. - 磅。以射弹重量为基准的一种命名方式。举例:英国2磅防空炮,所发射的炮弹重约2磅(0.9千克)。在所有现代国家中,只有英国在进入20世纪后依然沿用了该命名方式,其原因,大概只能解释为遵循传统。而其他国家早就该用以口径命名了。
Pom-pom - 砰砰炮。该词源自布尔战争中英国使用的1磅炮。后来亦用于一战及二战时的2磅炮。据报道说砰砰这个声音,就是大口径自动武器射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Primer Channel - 底火通道。请参见上文“点火室或底火室”
Primer Vent / Vent Axial -底火孔 / 孔轴。药包式火炮的炮尾机构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贯通塞柄内部的空心管道结构,自点火室 / 底火室的底部起,一直延伸到蘑菇头的前端。当点火器或底火被击发后,产生的火焰沿着该结构向前蔓延,最终点燃药室内的发射药。请参见“闭气机构”的插图。
Probertised - 膛口滑膛。一种火炮身管的形式。膛线在趋向炮口的同时逐渐变浅,直到接近炮口处时,最后一段膛线彻底消失,变为滑膛形式。当射弹穿过这一段炮膛时,弹带会被逐渐削平,与弹身融为一体。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赋予射弹更为平滑的外形,以改善其气动性能。其发明者,是一位就职于伍里奇兵工厂(Woolwich Arsenal)的英国陆军上校,姓普罗伯特(Probert);该设计的名称,便源自于这位发明者的姓氏。
QF - 速射。英国用于速射火炮的命名词。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该词的定义为任何射速大于等于每分钟两发①的火炮,而无论其形制是药筒式还是药包式。自1920年代起,该词仅用于使用金属药筒的火炮。
①原文为could be fired several times per minute。我对several的理解,自然数中,只要不是single,便都属于several的范畴。因此译作射速大于等于每分钟两发。如果直译为射速为每分钟数发,实在过于含糊。
QFC - Quick Firing, Converted - 速射(改造)。英国早期的药包式火炮,经过改造,转为使用药筒,此类火炮得此命名。
Receiver - 机匣。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枪管与其它运作机构都安置在机匣上。
Rib-Rifling - 拱式膛线。一种膛线形式,阳膛线非常窄,阴膛线非常宽。这类膛线中,阳膛线也被成为拱线。
Rifling - 膛线。在大部分的枪炮中,身管上都铣削出了螺旋状的膛线。在射弹飞离身管的过程中,这些膛线会与弹带互相啮合,赋予射弹旋转力。旋转力使射弹在飞行过程更为稳定,造就更高的精度和更大的射程。另外,它还能尽可能确保射弹的前端首先与目标发生接触,这对于穿甲弹来说至为重要。这些膛线的有许多不同的铣削方式。有些制造方偏好统一的模式,另一些则会根据武器的不同,采用不同深度与宽度的膛线。请参见下文“缠距”。
RF - Rapid Fire - 速射。美国海军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上半叶使用的命名词,与QF同意。在二战末期,该词用于描述具有自动装填功能的大口径火炮,如得梅因级(USS Des Moines,CA-134)重巡洋舰装备的主炮。
ROF - Rate of Fire - 射速。通常以RPM(Rounds per Minute),即每分钟射速来表示。能够对射速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数众多,既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无法一一例举。在我的网页上,所列出的手动装填火炮的射速,均为其标称值。请勿理解为在所有场合下均能保有字面上的正确性。而自动装填火炮的射速,则通常为其理论值,如有实际射速也会一同列出。需要注意到是,气冷自动武器或半自动武器,只能以其理论射速值进行较短时间的持续射击,否则其身管便会软化甚至熔解。配备水冷外罩的自动武器,尤其是那些配备了散热装置,能够循环使用冷却液的型号,则能够以其理论射速值保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射击。冷却液的功用,便是避免枪管温度上升至熔点。
rpgpm - Rounds per gun per minute - 单炮每分钟射速。多联装形式的炮座中,每一门火炮的射速。
RPM - Rounds per Minute - 每分钟射速。在我的网页上,对于多联装形式的炮座,列出的数字均为单炮每分钟射速。
Screw box liner - 衬管隔螺段。身管中的一段。当隔螺式炮闩关闭时,隔螺部分即与该段互相啮合。在英国武器系统中,称之为“breech bush”。
Sear - 撞针阻铁。抑制击针簧的压力,将击针限制在待击位置的机构。当扣下扳机后,扣机解除,击针簧驱动击针向前运动,击发底火。
Separate Loading - 弹药分离装填①。请参见上文“药包式火炮”。
①mathewwu先生的注释:不译为分装式是因为药筒式发射有药筒与弹丸分离但同时装填的SEPARATE的分装式。与弹丸药筒出厂即为一体的整装式FIXED。与弹丸药筒出厂时分装,但装填前先结合一体的半整装式SEMI-FIXED。
SF - Slow Firing 慢射 该词并非官方所用,但可用于同那些“QF”或“RF”火炮作出区分。
SK - 在1920年前,该词用于命名甲板炮,是”Schnelladekanone“或”Schnellfeurkanone“的缩写,意为“速射炮”,等同于“QF”或“RF”。此后则是“Schiffskanone”即“舰用火炮”的缩写。举例:SK C/34,表示这是一种海军火炮,于1934年开始设计。1920至1940年间的绝大部分火炮,均按这个规则命名。
Slide cylinder - 滑筒。火炮末端的一个部件,套在滑套内。当火炮后坐时,滑筒会沿着滑套向后移动。滑筒与滑套间通常设有限制结构,以避免火炮身管受膛线内自转的射弹影响,产生转动。请参见下文“滑套”。
Smoothbore - 滑膛。没有任何膛线的炮管,或炮管中没有膛线的部分。
SP - Single Purpose - 单用途。意指该武器仅被设计为应对地面/水面目标。此类火炮最大仰角通常不超过45度。
STAAG - Stabilized Tachymetric Anti-Aircraft Gun - 带稳定系统和速率式火控系统的防空火炮。
Su - Surface - 对面(即对地面/水面)。英国用于对面火炮的命名词,同“SP”(单用途)。1947年时开始使用,取代了先前的“LA”(低角)。
Stabilized - 稳定系统。船舶的纵摇与横摇,会导致甲板产生倾斜。在火炮炮座描述中,若提及“稳定”一词,便意味着该炮座具有修正甲板倾斜的功能。通常来说,稳定系统需要配备陀螺仪,并包括至少两个轴向(旋回,俯仰)上的稳定功能。
Striker Gear - 击发装置。指击针,以及其他在击发过程所动用的机械结构。
Tampion 或 Tompion - 炮口塞。用于填入炮口的一个塞子。能够避免海水溅入炮管。在美国海军中,其读音为“tom-kin”。
Taper wound 或 Taper winding - 渐细丝紧。英国采用的一种丝紧结构,所用缠丝的长度一致,而非由多种不同长度的缠丝组成。自一战起开始启用。详见下文“丝紧结构”。
TBK - Torpedoboots Kanone - 德文“鱼雷艇炮”。它还有另一种缩写方式“Tbts K”。
Trunnion - 炮耳。完成火炮上下俯仰动作所需的支轴机构,外形为圆筒状。
Tube - 身管的组成部分。详见“层紧结构”,“单肉结构”及“丝紧结构”。
Twist - 缠距。身管内的膛线呈螺旋状,从炮尾向炮口推进。膛线绕完一整圈所需的炮膛长度,称为“缠距”。缠距通常用口径来表示,但偶尔也会采用计量单位(英寸或米)表示。在我的网页上,缠距一律以口径表示。举例:右旋/25倍口径,意指视线穿过炮尾末端向前看时,膛线沿右手方向①螺旋,绕完一整圈需要25倍口径的炮膛长度。根据内弹道性能要求的不同,膛线可能采用等齐的模式,即膛线与炮膛间的倾斜角始终保持一致;也可能采取渐变的模式,即越靠近炮口,缠距越大。采取何种缠距与所配射弹的长度与重量有所关联。缠距的设计目的,是在射弹飞离炮膛的过程中,赋予其一个稳定的旋转速率。通常而言,相比短而轻的射弹,长而重的射弹需要更高的旋转速度,以保证稳定的飞行轨迹。我们将炮口初速除以缠距长度,得到的数值作为标杆,统计结果表明,小口径火炮发射的射弹,其旋转速度接近标杆的100%,而大口径火炮的射弹旋转速度,则只有标杆的90%左右。这是由于惯性造成的滑动引起的。举例:等齐/25倍口径缠距的16英寸(40.64厘米)火炮,膛线绕完一整圈需要的长度为16 x 25 = 400英寸或33.33英尺(10.16米)。名义上来讲,对于初速为2,500英尺/秒(762米/秒)的射弹,这样的缠距会赋予其约75转/秒或4,500转/分的旋转速度。但由于滑动的缘故,其实际旋转速度约为67.5转/秒或4,050转/分。由于陀螺效应和科氏力②的作用,从膛线右旋的火炮中发射的射弹,倾向于向右偏斜,而从膛线左旋的火炮中发射的射弹,倾向于向左偏斜。科氏力造成的偏斜在赤道处接近于无,而在两极处达到最大。此外偏斜程度还受到射击方向的影响。射控系统中包含了舰船所处纬度及射击方向这两个设定参数,目的就是纠正这些效应造成的偏斜。请注意:我从未见过膛线左旋的海军火炮,它们全都是右旋的。然而我见过一些膛线左旋的轻武器,其中包括19世纪中期著名的柯尔特黑火药手枪。但绝大部分轻武器还是膛线右旋的。
①即顺时针方向
②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
UBK - Untersee-Boots Kanone - 德文“潜艇炮”。它还有另一种缩写方式“Ubts K”。
Water-cooled - 水冷。在身管外侧配置了水冷外罩的武器。通常配置在机枪和速射火炮等武器上,避免其身管软化或熔解,以保证武器能够持续射击。近年来,随着高性能合金的不断发展,新型武器对水冷系统的需求已经有所降低,有些已经完全不必装备水冷系统了。
Wire-wound Construction - 丝紧结构。通过在内管外侧缠绕大长度金属丝,对层紧式身管进行加强的一种模式。这种制造模式,英国方面曾于1880年至1925年间广泛运用。由于该模式会使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大幅增加,因此鲜少有其他国家采用,日本例外。所使用的缠丝,约0.1英寸(2.5毫米)厚,横截面通常为矩形,另外也有带状的。缠丝具有非常强的抗拉伸能力,并且具有很大的长度。它们最高能抵御200,000磅/平方英寸(14,000千克/平方厘米)的拉力。举例:英制15-in Mark I(15英寸/马克1型)火炮,其“A”基管外缠绕了总长约170英里(274公里)的缠丝。在这层缠丝层外,还有另一层向内压迫缠丝的“B”基管。需要注意的是,丝紧结构只能加强火炮身管对发射药气体膨胀力的抵御能力。对于这种结构是否会减弱身管的整体强度,以及是否会加大身管下垂的程度,尚有争论存在。英国逐渐用单肉结构和层紧结构代替了丝紧结构,并于1930年代后停止了该技术的使用。最后一种使用丝紧结构的日本火炮,为大和级战列舰上配备的46厘米94式火炮。
Working Pressure - 膛压。发射药燃烧后,在身管内产生的压力。压力数值的测量在炮尾处完成。根据炮膛压力曲线,射弹底部受到的峰值压力值并非数值最大之值。根据合理的经验法则,炮尾处所受的压力,约为射弹底部所受压力的1.16倍到1.2倍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中老式火炮的膛压数据并非特别精确。膛压的测量是由火炮发射时,铜质圆筒的受挤压程度完成的。铜质圆筒的受挤压程度,会被换算为铜单位压力①。历史上,美国海军火炮的药室压力,以铜长吨/每平方英尺②来计算。在换算为真正的压力单位时,铜长吨/平方英尺(tsi)需乘以2.688,所得数字的单位为磅/平方英尺(psi)。随着压电式应变仪的发明,压力测量的精确度得到了提高,而铜质圆筒则立刻被淘汰了。但当仅需测量峰值压力,如做身管验收测试或弹药批量验收时,美国陆军与海军依然会使用铜管。现代小口径枪炮的膛压,通常以磅/平方英尺(psi)或兆帕(MPa)作为测量单位。
①原文为copper units of pressure(CUP)
②原文为long tons copper per square inch(tsi)
译者配图:膛压曲线。
Yoke - 炮尾套。环绕在身管后膛末端的大型环状结构,起到了连接身管与固定制退复进系统的作用。在药筒式火炮上,该结构被炮尾匣所替代。
译者配图:火炮各部位英文名称,各位可对照词条查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