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2-14 22:52 编辑
德国弹药,火炮,及炮座的定义
作者:Tony DiGiulian
原文链接:http://www.navweaps.com/Weapons/WNGER_projectiles.htm
站内镜像: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GER_projectiles.htm
弹药
Füllpulver - 装药。炮弹装药的命名词。通常搭配制造年份使用。举例: Füllpulver C/02(02型装药)。1902至1945年间的德国装药,主要采用TNT的混合物。
Geschoss - 射弹
Granate - 通常弹
Sprenggranate - 高爆弹
Leucht geschoss or Lg. - 照明弹
Leuchtspur - 曳光弹
Patrone - 药筒
Pfeilgeschoss - 箭型弹。一种带安定翼的高爆弹。
Psgr. - Panzersprenggranate - 穿甲弹(普通穿甲弹或被帽穿甲弹)
Spr.gr. Bdz. - Sprenggranate mit Bodenzünder - 配备弹底引信的高爆弹①。
①实际就是半穿甲弹。
Spr.gr. Kz - Sprenggranate mit Kopfzünder - 配备弹头引信的高爆弹。
Spr.gr. Bdz u. Kz - Sprenggranate mit Bodenzünder und Kopfzünder - 配备弹头及弹底两个引信的高爆弹。
L - Lange - 同英文“Length”。将炮弹长度折算为其口径之倍数的计算方法。举例:L4,2,表示炮弹长度为4.2倍口径。
(mh) 或 (mhb) 或 (m.Hb) - mit haube – 字面意思为“带帽”。配有风帽的射弹,命名词中带有该缀词。
Ad.gr. - Adolph granate - 阿道夫通常弹。40厘米 SK C/34型海岸炮配用的特殊弹药,外号“阿道夫”。
Si.gr. - Siegfried granate - 齐格飞通常弹。38厘米 SK C/34型海岸炮配用的特殊弹药,外号“齐格飞”。
Sprengladung - 炮弹装药
Hauptkartusche - 主发射药。绝大部分8英寸(20.3厘米)及更大口径的德国火炮,所配用的发射药均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发射药装在丝质药包中,而主发射药装在黄铜药筒中。这两部分装药通常是一同推入药室的。战争时期德国曾用钢制药筒替代过黄铜药筒。
Vorkartusche - 前部发射药。采用双层丝质的药包结构,提供了一定的防闪燃效果。在一战时期,使用两个铜环箍紧药包是惯常做法。但这种做法在二战前夕取消了,原因是认为炮膛内残留的铜金属沉积可能会造成衬管开裂。
RP - Rohr-Pulver - 管状火药。德国火炮所用的发射药。形如其名,这些火药被制造成空心的管状结构,并按照年份型号及管体的内外径(以毫米为单位)命名。举例:RP C/38(14/4.9),即38型管状火药(14/4.9),表示这是一种在1938年投入使用的管状火药,其管体外径为14毫米(0.551英寸),内径则为4.9毫米(0.193英寸)。自1912年至1945年间,此类火药的配方有过多次改变。早期配用的是硝化甘油,而晚期则使用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其燃烧温度更低,对炮膛烧蚀较轻。无论哪种配方,均有一定的抗爆能力,即便暴露在明火中,亦是如此。举例:1942年时格奈森瑙号战列舰曾在基尔港遭到轰炸,前部弹药库中有超过23长吨(24公吨)的发射药受燃。尽管膨胀的燃气顶起了A炮塔,使其沿着炮座上升了至少20英寸(50厘米),但发射药爆炸的情况并未发生。一战之后,英国方面对RP C/12(12型管状火药)进行了大量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开发出了SC火药(无溶剂柯达火药)。
Wolfram - 钨
World War I Muzzle Velocities - 一战时期的炮口初速。一战时期的德国射表,是按照发射药温度为15摄氏度(59华氏度)时的炮口初速计算的。在我的网页上,引用的就是这些初速数据。由于在绝大部分战舰上,发射药的实际温度都在25摄氏度以上,因此对于28厘米至38厘米的德国舰炮,实际初速会比网页上的数据高出10米/秒(33英尺/秒)左右。
————————————————————
火炮
C - Construktionsjahr - 制造年份。表示设计或制造的起始年份。通常搭配数字使用。举例:C/38表示设计始于1938年。该词另一种拼法为Konstruktionsjahr,19世纪时奥匈帝国购买的一些克虏伯(Krupp)火炮,便使用K这个字母代替C作为命名词。
FLAK - FliegerAbwehrKanone - 德文“防空火炮”。德国用于防空武器的命名词。字面意思为“飞行器防御火炮”。因一战时期的盟军飞行员使用该词描述此类火炮射出的炮弹,目前业界公认的定义遂由此而来。
FLAK M - FLAK Marine - 德文“海军防空火炮”。
Gerät - 设备。在二战时期,实验性武器采用该词命名。通常搭配数字使用,数字起到辨识作用。
K - Kanone - 德文“火炮”。1890年代时,克虏伯(Krupp)公司使用该词命名其设计的后装药包式火炮。
KM - 德文“海军火炮”。通常与设计年份一同列出。举例:KM42,指设计于1942年的海军火炮。1940年至1945年间设计的部分火炮,使用该方式命名。
L - Lange - 同英文“Length”,将身管长度折算为其口径之倍数的计算方法。举例:L/45,表示身管长度为45倍口径。
na - Neue Art - 德文“新设计”
nT - Neue Technologie - 德文“新技术”
SK - 在1920年前,该词用于命名甲板炮,是”Schnelladekanone“或”Schnellfeurkanone“的缩写,意为“速射炮”,等同于“QF”或“RF”。此后则是“Schiffskanone”即“舰用火炮”的缩写。举例:SK C/34,表示这是一种海军火炮,于1934年开始设计。1920至1940年间的绝大部分火炮,均按这个规则命名。
TBK - Torpedoboots Kanone - 德文“鱼雷艇炮”。它还有另一种缩写方式“Tbts K”。
UBK - Untersee-Boots Kanone - 德文“潜艇炮”。它还有另一种缩写方式“Ubts K”。
————————————————————
炮座
BSG - Bettungschiess-Gerüst - 德文“轨架射击平台”。这是大口径海岸炮所采用的一种炮座。它的结构与列车炮的炮座相似,区别在于没有列车底盘①。此种炮座由混凝土平台支撑,采用中轴式炮座的设计,并在后侧设有一个在圆弧轨道上滑动的滚柱滑车或转向架②。
①不少列车炮均会在预定射击阵位架设环形铁轨,以列车前方轮组为轴心,后方轮组在环形铁轨上移动,来达成火炮的旋回,做到全方位的射界。这种做法与此类火炮近似。
②以中轴为支点,通过后侧的转向架在轨道上滑动,完成火炮的旋回。
Lafette① - 炮座
①疑似拼写错误,应为Lafettierung。
Laffetierung - 炮座
Geschützlafette - 炮座
Ein - Einheitslafette - 通用炮座。表示该武器既能应对地面/水面目标,亦可应对空中目标,与DP(双用途)同意。
Drehscheibenlafette - 炮塔式可旋回炮座
Dopp MPL - Doppelt Mittel-Pivot-Lafette - 德文“联装中轴式炮座”。
Dop L - Doppellafette - 联装炮座
DrhL - Drehscheiben-Lafette - 德文“可旋回炮座”,通常用于表述炮塔。
Drh Tr - Drehturm - 炮塔
Kst.Drh.L - Küsten-Drehscheiben-Lafette - 德文“岸炮可旋回炮座”(即炮塔)。一种海岸炮采用的炮座。
MPL - Mittel-Pivot-Lafette - 德文“中轴式炮座”。
ML - Marine-Lafette - 德文”海军炮座“。
Schiessgerät - 射击设备。一些海岸炮炮座所用的称谓。
Turm - 炮塔,其复数形式拼写为Türme。
Doppelturm - 联装炮塔,其复数形式拼写为Doppeltürme。
Dreifachturm - 三联装炮塔,其复数形式拼写为Dreifachtürme。
FLAK L - FLAK-Lafette - 防空炮炮座
Tbts L - Torpedoboots-Lafette - 鱼雷艇炮座
Ubts L - U-boots-Lafette - 潜艇炮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