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
主题2
精华0
积分44
金钱41
贡献0
阅读权限10
注册时间2012-11-13
最后登录2013-2-8
在线时间7 小时

列兵
|
有一天和人闲聊起猫狗为何不和,他说了几种推测,比如有一种说法,说猫狗语言不通,像搅动喉咙打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猫是在表示喜悦,狗是表现愤怒,于是打起来了。且不去研究它们俩到底怎么想的,我们还是可以用这种方法也来解释一些事情,就比如“占领华尔街”,无图无真相,我找了新闻照片,是一个写着"Occupy Wall ST"的横幅,说明翻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即便这样却也有部分国人产生了误解,在那部分人的世界里“占领”和“暴力”是孪生兄弟,一提到“占领”就脑补出一系列热血的场景——没有不暴力的占领,没有不革命的游行。或许脑子秀逗是他们的常态吧,面对明晃晃的事实官媒嘴里也不得不吐出象牙,这是一场非暴力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普通游行。
美国金融体制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税收制度的一些细枝末节(下文详述),这些都很自然会叫老百姓不满,上街游行又是美国民间情愿的传统方式。占领行动从9月17号开始已经时至冬季,华尔街下起雪,有雪、有“冤情”还有游行,三要都素凑齐了,也正是梳理脉络的好时候。
先说说在美国饱受争议的税收。在美国现行税制中,个人所得税适用的税率分为6个等级,即10%、15%、25%、28%、33%和35%。美国中产阶级纳税人一般按15%或25%的税率纳税,所得额越高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也是实行累进税率,这也告诉你累进税率不是某些人想的那样是我国原创,特别注意,这是针对劳动所得而言的。为鼓励投资美国政府将投资所得税的税率定为单一的15%的优惠税率,这样一来以投资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华尔街大鳄们在既得高额回报的情况下同时享受着很低的税率,说实话这使得即便重洋之外的我写到这里也发自内心的嫉妒了。[1]
最近巴菲特公开了个人所得税,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例甚至低于他的秘书。根据2006年的数据,巴菲特的收入为4600万美元,纳税率仅17.7%,而他的秘书年薪为6万美元,却要将其中30%上缴政府。(或许细心地人就发现了,投资收入不是按照固定的15%征税吗?怎么巴菲特最终上交了17.7%的税呢?很简单,因为巴菲特的个人收入不完全来自于投资收益,还有其他“劳动所得”)[2]
看起来很不公平——但是在经济学上这种税制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奥巴马政府早有对高收入人群征收相对更高的税来缓解财政赤字,但所谓“供给学派”一向鼓吹“通过减税刺激投资”,此间逻辑简单说就是——高收入人群是投资的主体,对高收入征收过对的税会使投资萎缩。 如果降低税率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地方企业和老百姓的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税收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供给学派还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虽然“供给学派”早就失宠,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华尔街与美国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我想到这儿脑子正常的都能看明白,在现在这个阶段,美国政府也和任何其他民主政府一样都不能说是完全纯洁的,有的政府甚至可以看成是邪恶的,但是我们先不去评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体如何,就单单从这个税收制度来说,美国税制并不是213们所脑补的那样是政府有意偏袒富人给高收入人群特别的税收优惠。这个税制结构是明确的且具有执行力,没有人可以例外也没有给某个人某些人开绿灯,又有专业的理论依据。如果某些大粪想要反驳点什么的话,我觉得他们不妨在学术上操死“供给学派”也顺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做些贡献,说实话这个我本人是支持的,但是这可难死他们了,什么“供给学派”“拉弗曲线”虽然不是什么生僻到可以装逼的词汇但对他们而言听都没听过吧。什么?为什么非得扯学术?不就是脑瘫神马的总吵吵不要放空炮,要提“建设性意见”吗?建设性意见有木有。
接下来把焦点落在美国金融监管体制上。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必然不是完美无瑕的,可以说现在任何体制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如果美国现行的制度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完全公平的那岂不是意味着人类政治社会发展到尽头了?(笑)但是,如果谁认为只要他不完美只要他存在问题那就是不能算是比某国优越、因此而产生可笑的优越感,那我有必要提醒ta该吃药了。举个例子,两个司机一个人因为酒后驾车而撞死一个路人,另一个司机因为刹车和转向失灵等机械故障原因撞死一路人,都是撞死人显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因此而坐牢后者是无罪的。所以如果我是后者我将会很害怕法官是个脑瘫,在他们看来只要致对方死亡那性质都是一样的,正如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在游行中因破坏他人正当利益被捕,被从私人公园驱逐,和在中国游行时因高压而被捕是完全一样的,因为被捕所以美国不民主,这样的逻辑我想在我患上老年痴呆之前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既然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是不完美的,是存在问题的,那么问题都处在什么地方、原因何在?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给事件定性,到底是“酒后驾车”还是“机械故障”抑或是恶劣的“故意杀人”。
有人说21世纪的金融危机其实是“金融衍生品危机”(Financial derivatives crisis)[3],我们都知道此次金融危机来自于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次级贷款”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的无节制地开发。这很直接的反映出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和美国金融行业发展相比是滞后的的。许多用于控制金融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对冲基金”如今也变成一种风险性极高的套利手段,从现在的金融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如何有效地控制系统性风险又不会起到极大地负面作用这是一个大课题。奥巴马政府也做了一系列努力来尽力修体制漏洞,如提出著名的“沃克尔法”(Volcker Rule)[4]。规定限制金融机构自营交易,以此来保护储户存款,也就是所谓“分业经营”。还有例如“限制金融机构规模”“反对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拥有对冲基金”等等,这也无疑是对华尔街金融大鳄利益的强力冲击。
对所谓华尔街的“大而不倒”美国政府和普通民众早就受够了委屈,此次占领行动为何剑指华尔街原因正在于此。“大而不倒”英文作“Too big to fail”,意思是指华尔街规模大到近乎于它就是美国金融业,他的兴衰就是美国金融业的兴衰,这意味着即便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为了个人利益而捅了天大的篓子导致巨额亏损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救他,他如同美国金融业,救他就是救美国金融业,置之不理会导致美国经济的崩溃,而所谓采取措施无非就是纳税人为华尔街的行为埋单,华尔街和美国经济的这种绑架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收拾他人便子的感觉相当不爽,美政府早就欲拆分华尔街,刚刚提到的“沃克尔法”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提出的。但每每要进行拆分时华尔街就会出面阻拦,华尔街要进行阻拦绝不会像孔庆东教授一样来一个“滚你妈,去你妈,操你妈”这种低俗又毫无信息排比句就了事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多数规模较小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金融行业往往伴随着“规模经济”规模大的金融机构竞争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要强于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如果将美国现有规模巨大的金融机构进行拆分成若干小的金融机构会不会导致美国金融行业盈利能力服务能力的下降和在国际竞争地位的下降,这是华尔街与在议会谈判的筹码。这也是个非专业人士难以解答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狗屁美帝强行拆分就万事大吉,不杀一儆百就是有意偏袒,那我不妨再次提醒你,怎么还没去吃药?
或许有人知道华尔街与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有人员重叠,便用简陋的世界观草率地得出结论华尔街和美帝是“结党殃民”的关系,于是美国政府又在不民主的罪状上再添上一笔“腐败横行”。我当然也可以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克林顿政府第一届财政部部长劳埃德·米拉德·小·本特森(Lloyd Millard Bentsen)[5],他来自华尔街,后是lincoln consolidated 控股公司的主席,克林顿政府第二任财长“罗伯特爱德华鲁宾”(Robert Edward Rubin)[6]同样来自华尔街,他1966年加入高盛、1987年任高盛副主席及共同营运总监、1990年—1992年任高盛主席及高级合伙人、1995年—1999年出任美国第70位财长,当其卸任后又回到华尔街担任花旗集团董事长。还有一个人,多数人或许对他相对比较熟悉,就是“小中国通”——亨利保尔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7],他是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小布什政府的第三位财长。既然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不是“结党殃民”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这个我要”归咎于“美国政府的廉政制度,越听越想吐槽了是不是,怎么个廉政制度扯上关系了。美国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严格按照级别制定的,收入非市场化,但是美国这种“优越”的公务员薪资制度也造成了一个问题。金融行业是个多金的行业,从事金融工作的公务员所能得到的薪水与在金融机构所能获得的收入差距甚远(又不能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那么优秀的金融人才干嘛要去政府工作而不去华尔街发财呢?事实的确如此,这使美国政府金融部门产生一定的人才真空。金融业又是专业性极强的领域,非高水平高智商的人才难以驾驭。此时不从华尔街请援兵,难道要上菜市场里找吗?
无论是汇率杠杆的娴熟应用,还是及时的的货币、财政政策等等,美国的经济手腕无不叫人折服这在学界是个不争的事实,华尔街和它的“外派”们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有很多的正面效应,面对逐渐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美帝政府从限制被监管方经营范围和改革监管体制两方面着手,也就是说一方面减轻监管难度,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例如通过扩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权限范围等手段。第一方面的表现就是上文多次提到的“沃克尔法”,第二方面主要体现在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的《金融改革框架》和早在2008年3月31日公布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等等。如果美帝如此仍旧无法减少某些人脑子里那套阴谋论的话,啊我想只剩类似“美帝对华尔街打是亲骂是爱”这种解释了吧,咱把床头的《白雪公主与七个操盘手阴谋大合集》这类书收收行吗?
满洲候选人 2011年11月
本文资料数据来源:
[1]TAX FOUNDATIN:《U.S. Federal Individual Income Tax Rates History, 1913-2011 (Nominal and Inflation-Adjusted Brackets)》http://www.taxfoundation.org/taxdata/show/151.html
[2]新华网:《巴菲特公布纳税单呼吁富人多缴税》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14/c_122156174.htm
[3]Toporowski J. (2000) The end of Finance: Capital market inflati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pension fund capitalism, Routledge: London, 2000
[4]华尔街见闻:《FDIC下周出台美国银行界沃克尔法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91
[5] Sen. Lloyd Millard Bentsen Jr. http://www.legistorm.com/person/ ... rd_Bentsen_Jr_.html
[6] THE NEW YORK TIMES :RobertEdward Rubin 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 ... _e_rubin/index.html
[7] THE NEW YORK TIMES : HenryPaulson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 ... 103_1865105,0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