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2-12-29 09:19 编辑
关于船壳是否会触发引信,我补充两点:
1.美国在二战几乎所有AP炮弹上和一些8英寸特制炮弹中使用的MK21型弹底引信。本站NW资源中有两处对它的引爆条件做了描述,第一个就是H在主贴给出的“按照美国海军的要求,在命中角度为0度时,若装甲厚度小于1英寸(25.4毫米),则穿甲弹引信不应起爆”。第二个则是“它的触发条件是1.5英寸(37毫米)钢板0度命中或者10毫米钢板65度命中。”
那么结合这两个描述可以认为,功能正常的美国的弹尾延时引信,在0度命中25.4毫米钢板时不会被触发,而在0度命中37毫米钢板时则应该被触发。
2.通过以上触发条件可知,当较大角度碰撞目标时,较小厚度的钢板也可以触发它的引信。通常舰船吨位越大,其船壳就越厚。重巡以上级别的战舰,船壳最薄的是敦刻尔克和黎塞留,10毫米;其余的大都在14毫米以上,如衣阿华、南达等美国战舰,除了中甲板以下、水线以上为37/32毫米之外,其别的位置则为16毫米;大和的船壳厚度为14局部16毫米;俾斯麦的船壳为22毫米(安装主装甲带的位置厚度为15毫米)。
炮战中几乎不可能发生0角度击中目标的情况,所以这样厚度的船壳是有很大概率触发美国这种引信的。别国的引信触发条件目前尚没有数据,但从一些实战结果来说,基本可以认定是被船壳触发的次数要比没有触发的次数更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几次水下命中弹,包括胡德击中布勒塔尼从主装甲带以下进入弹药库、威尔士亲王击中俾斯麦锅炉舱位置、俾斯麦击中威尔士亲王的,前两发都爆炸了,而后一发虽然没有爆炸,但事后英国人研究表明它的引信已经正常启动,而导火索却莫名其妙地熄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