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5160|回复: 27

战列舰论坛讨论群2012.12.28 纪要

[复制链接]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发表于 2012-12-2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2-12-28 23:06 编辑

关于被帽
没有被帽的穿甲弹容易跳蛋,日俄海战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了。




首尾装甲带的作用
首尾装甲带的意义在于防护小口径炮(二战之后威胁减小),保持线形,抵挡浮冰的侵袭,保持舰体首尾强度(首尾结构破损,可能会导致阻力增大航速降低)。

船壳是否会触发引信及其引信的动作方式
引信是通过G力开启的,并非压力积聚。

没有一定厚度的装甲,是无法触发引信的。按照美国海军的要求,在命中角度为0度时,若装甲厚度小于1英寸(2.54厘米),则穿甲弹引信不应起爆。鸟海号的炮塔被美制8寸穿甲弹命中,炮弹自一侧穿入后,从另一侧飞出,并未爆炸。鸟海号的炮塔装甲厚度,恰好是25毫米。

战列舰的船壳通常在10-20mm之间,衣阿华级部分船壳达到了60磅(37mm)。

在穿越多层薄装甲的情况下,如果隔得很近可能会开启,如果距离达到一定水平则不会开启。具体需要具体分析。

水线下中弹
炮弹命中海面有一定几率被帽脱离,风帽必然解体。

大口径炮弹一炮打穿首尾装甲带的水下部分依旧会造成进水。

德制引信可能在接触水面时就会开启(根据丹麦海峡之战POW被命中的水下弹的情况推断),英制引信在接触水面时可能不会开启引信(参考胡德命中布列塔尼的水中弹,在水下运动了18米之多,进入其弹药库才爆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上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2-12-28 23:39 编辑

当没有被帽时,5-6寸的表面硬化装甲即可抵挡12寸以上的炮弹——曾听44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一来求证此论,二来如果此论正确,那么出于防护无被帽水中弹考虑,是否可酌情增加首尾装甲至6寸以防击穿?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28 10:38
当没有被帽时,5-6寸的表面硬化装甲即可抵挡12寸以上的炮弹——曾听44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一来求证此论, ...


根据水中弹的原理,无背帽时无法打出水中弹。

至于6寸装甲抗12寸弹,只发生在日俄战争中:“在现在可以做出肯定的范围里,日本的12寸炮弹没能击穿俄国任何厚于6英寸的装甲。在黄海海战中,日本发射了279发(12英寸)穿甲弹,最少10发命中了俄国人的装甲,主要是炮塔,无一穿透(译者注:命中与很多年之后的日德兰惊人的相似,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果然是被帽的效果)。而对马海战中,俄国战舰鹰号在他5.75英寸的装甲上挨了一发日本的12寸炮弹(类型不明),没有穿透。”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12-28 23:43 编辑
Zichuan 发表于 2012-12-28 17:58
根据水中弹的原理,无背帽时无法打出水中弹。

至于6寸装甲抗12寸弹,只发生在日俄战争中:“在现在可以做出肯定的范围里,日本的12寸炮弹没能击穿俄国任何厚于6英寸的装甲。在黄海海战中,日本发射了279发(12英寸)穿甲弹,最少10发命中了俄国人的装甲,主要是炮塔,无一穿透(译者注:命中与很多年之后的日德兰惊人的相似,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果然是被帽的效果)。而对马海战中,俄国战舰鹰号在他5.75英寸的装甲上挨了一发日本的12寸炮弹(类型不明),没有穿透。” ...


日俄战争其实是两家土鳖的争斗。

实际上英德两国当时都有被帽穿甲弹,但不一定重视。日俄争夺最后被英国收走的前智利二级战列舰上就配了被帽穿甲弹(出自Norman Friedman《Naval Firepower》)。

德国APC


当然,美西战争更上不了台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2-28 16:29
日俄其实是两家土鳖的战争。

英德两国实际上当时都有被帽穿甲弹,日俄争夺最后被英国收走的前智利二级战 ...

嗯,不过6寸装甲那就连11寸APC都扛不住了啊。
至于俄国,倒是有马卡洛夫弹帽,可惜在战时没列装。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Zichuan 发表于 2012-12-28 22:38
嗯,不过6寸装甲那就连11寸APC都扛不住了啊。
至于俄国,倒是有马卡洛夫弹帽,可惜在战时没列装。 ...


我不认为被帽是马卡洛夫发明的,更像是毛子惯常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贴金,事实上这只是在中文资料提到,除非有权威证据佐证。

至于为什么只在中文中见到(当然毛文那是一定要有的),兔子和毛子之间的关系无需赘述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2-28 16:47
我不认为被帽是马卡洛夫发明的,更像是毛子惯常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贴金,事实上这只是在中文资料提到,除非 ...

倒不是说背帽是马卡洛夫发明的,我认为应该说马卡洛夫设计了俄国第一种背帽。
英国和德国应该早在马卡洛夫弹帽之前就有APC,然而,俄国没有,这两个国家也不卖,只好靠马卡洛夫研究。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12-28 23:33 编辑

被帽这东西很多人都在研究,比如这个专利申请










再比如说这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12-28 23:44 编辑

不能因为达芬奇画了张画,就认为直升机是达芬奇发明的,这是对科学的亵渎。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2-12-29 09:19 编辑

关于船壳是否会触发引信,我补充两点:

1.美国在二战几乎所有AP炮弹上和一些8英寸特制炮弹中使用的MK21型弹底引信。本站NW资源中有两处对它的引爆条件做了描述,第一个就是H在主贴给出的“按照美国海军的要求,在命中角度为0度时,若装甲厚度小于1英寸(25.4毫米),则穿甲弹引信不应起爆”。第二个则是“它的触发条件是1.5英寸(37毫米)钢板0度命中或者10毫米钢板65度命中。”
那么结合这两个描述可以认为,功能正常的美国的弹尾延时引信,在0度命中25.4毫米钢板时不会被触发,而在0度命中37毫米钢板时则应该被触发。

2.通过以上触发条件可知,当较大角度碰撞目标时,较小厚度的钢板也可以触发它的引信。通常舰船吨位越大,其船壳就越厚。重巡以上级别的战舰,船壳最薄的是敦刻尔克和黎塞留,10毫米;其余的大都在14毫米以上,如衣阿华、南达等美国战舰,除了中甲板以下、水线以上为37/32毫米之外,其别的位置则为16毫米;大和的船壳厚度为14局部16毫米;俾斯麦的船壳为22毫米(安装主装甲带的位置厚度为15毫米)。
炮战中几乎不可能发生0角度击中目标的情况,所以这样厚度的船壳是有很大概率触发美国这种引信的。别国的引信触发条件目前尚没有数据,但从一些实战结果来说,基本可以认定是被船壳触发的次数要比没有触发的次数更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几次水下命中弹,包括胡德击中布勒塔尼从主装甲带以下进入弹药库、威尔士亲王击中俾斯麦锅炉舱位置、俾斯麦击中威尔士亲王的,前两发都爆炸了,而后一发虽然没有爆炸,但事后英国人研究表明它的引信已经正常启动,而导火索却莫名其妙地熄灭了。

上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Zichuan 发表于 2012-12-29 00:58
根据水中弹的原理,无背帽时无法打出水中弹。

至于6寸装甲抗12寸弹,只发生在日俄战争中:“在现在可以 ...

为什么有被帽才能打出水中弹?是因为弹道吗?被帽如果入水时脱落,弹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被帽入水时什么情况下会脱落,什么情况下不会?概率各自有多少?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chuan 于 2012-12-28 21:31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28 20:37
为什么有被帽才能打出水中弹?是因为弹道吗?被帽如果入水时脱落,弹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被帽入水时什么 ...


是的,确实是因为弹道,因为我还没见过钝头的弹体。而在水下,弹头形状越钝,其弹道就会平稳(虽然有长度和配重等其他因素,不过暂时先不说这些)。如果在没有平头背帽的情况下,炮弹入水之后就会翻滚并迅速失速(100倍弹径距离),而钝头背帽可以将这个距离延长到超过220倍弹径,并保证弹头方向朝前。

至于第二问题,我实在回答不上来,我只知道美国背帽容易脱落,日本的结实,不容易。。。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被代表了?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2-28 21:19
我怎么被代表了?

44见过?求图

上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2-12-29 10:58 编辑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2-12-29 10:19
我怎么被代表了?


快来扒一扒被帽入水时的脱落概率问题~~~估计也就你知道了。

被帽入水时什么情况下会脱落,什么情况下不会?概率各自有多少?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9-9 18:24 编辑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2-29 08:56
关于船壳是否会触发引信,我补充两点:

1.美国在二战几乎所有AP炮弹上和一些8英寸特制炮弹中使用的MK21型 ...


依照日本人的理论,水中弹是有可能在入水后就启动引信的,否则91式穿甲弹的引信延迟也不会高达0.4秒,这显然就是考虑到入水后引信就已经启动的情况。

胡德命中布列塔尼那发炮弹,装药是Shellite,其中含70%的Lyddite,也就是苦味酸。炮弹引爆是否有苦味酸早炸的可能性?

POW击中俾斯麦那发,如果英国炮弹的引信启动条件与美国相似的话,考虑到炮弹的入射角度和俾斯麦的船壳厚度,引信是由船壳启动的可能性确实较高。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2-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太二,我拒绝回答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2-12-29 13:38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2-12-29 09:37
为什么有被帽才能打出水中弹?是因为弹道吗?被帽如果入水时脱落,弹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被帽入水时什么 ...


我和44持有相同的观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上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2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2-12-29 14:45 编辑
Henschel 发表于 2012-12-29 13:35
我和44持有相同的观点。


问44的不是入水弹道,而是各国不同时期炮弹入水被帽脱落的几率问题……被帽都能完全保存下来吗?还是如Z君所说,美国炮弹被帽容易脱落?还有没有其他被帽易脱落的?如果水中弹那么容易产生,如果各家的被帽穿甲弹入水都那么稳定,那么IJN下那么大力气研究干嘛。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尉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2-12-30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Zichuan 发表于 2012-12-29 10:08
是的,确实是因为弹道,因为我还没见过钝头的弹体。而在水下,弹头形状越钝,其弹道就会平稳(虽然有长度 ...

陸炮上確實有無被帽的平頭穿甲彈 外面是風帽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6 10:24 , Processed in 0.0268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