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535|回复: 66

第二帝国的新成员——L30战列巡洋舰

[复制链接]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6inch 于 2013-1-5 22:38 编辑

1914年6月1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直接返回了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不再存在,一战的导火索熄灭。尽管最终还是会爆发战争,但由于缺了这根导火索,欧洲帝国主义之间的风波被延缓掀起。

转眼到了1920年,德奥意三国仍然没有表现出发动大战的迹象,但是整个欧洲疯狂的军备竞赛反而还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进行得尤为激烈。

1920年,英国仍然拥有足以傲视全世界的海军,仅仅是装备15英寸巨炮的主力舰就有17艘之多(6条女王,5条复仇,2条声望,4条海军上将),而其他装备13.5英寸和12英寸主炮的主力舰就更多了。在海军上将级之后,英国提出了G3战列巡洋舰和N3战列舰的建造计划,G3战巡将装备新研制的MKI 16英寸主炮,而N3战列舰更是将装备惊世骇俗的MKII 18英寸主炮。一旦这些使用新思路的战舰建成,英国不仅将拥有吨位最大的海军,还将拥有战斗力最强的战舰。但是,当英国建造完安森号战巡之后,较为吃紧的财政不允许英国大批量建造这种超大吨位的战舰,再加上这些战舰使用过去从未使用过的"All or Nothing Armor Scheme"的装甲布置方式,英国自己也不确定这种装甲布置方式是否真的比先前的全面防护更好,所以英国在建造这些新式战舰时的进度比较缓慢。而且,优先开工的是G3战巡,因为MKI 16英寸主炮的研发进度比MKII 18英寸主炮快得多。

同时,美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于1920年完成了所有的田纳西级战列舰,并逐渐开工了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更强、更快的战舰的设计也已初步完成,即是南达科塔级战列舰和“梦一般”的高速战巡列克星敦级。如果建成,这两级战舰将装备当时最新的MK2 16英寸舰炮,威力更甚于科罗拉多级的MK1 16英寸舰炮。不过,美国对待这些计划并不太认真,在设计时总是修修改改,所以进度实际上也不快。

作为世界第五强的法国海军自然也不甘心闲着,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和实力的限制,当时法国海军最强的舰炮仅仅只是1912年设计的340 mm/45 Model 1912舰炮,与其他国家海军的舰炮威力相比,差距相当悬殊。也许是想弥补单门火炮威力上的差距吧,继布列塔尼级之后,法国设计出了装3座四联炮塔的诺曼底级;甚至装4座四联炮塔的里昂级!拥有16门主炮的里昂级无疑是战列舰发展史上主炮数量最多的一个级别,当然,实际战斗力又有几何,在此不作解释。

此时的意大利是站在德奥集团一边的,意大利政府希望自己可以控制地中海,所以也加紧了新战舰的设计。但当时的意大利海军拥有的是已经过时的无畏舰,装的还只是12英寸“小炮”,纵使与法国的一些老舰(如布列塔尼级)相比,也没有优势。新开工的弗朗西斯科·卡拉乔洛级虽将装备15英寸主炮,但真正打起来,还真是很难战胜法国的“多炮管圣物”。

让我们把目光放到远东吧。此时的日本正在尽全国之力扩建海军。依靠英国技术和英国火炮打造的金刚级战巡,扶桑级战列舰,伊势级战列舰问题多多,迫使日本开始进行新的“八八舰队”计划,包括2艘长门级,2艘加贺级,4艘天城级,4艘纪伊级,4艘“13号战舰”。这16艘战舰中的每一条,放到世界上都是相当强力的战舰。不过,日本想在短期内完成这16艘巨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直到30年代末,日本仍然没有全部完成这一宏伟的计划。

这时候,欧洲最大的二元帝国——奥匈帝国遇到了一些麻烦。在完成联合力量级之后,奥匈帝国又开工了新的摄政王级战列舰,装备“号称”350mm炮中威力最强的K14。但是,斯柯达公司研制新的更大口径的舰炮的速度却大幅度放慢。一是因为得到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少,二是因为难度大。因为奥匈帝国跳过了380mm这个口径,直接一步跳到了420mm。斯柯达不是没有造过420mm炮,但那只是短身管的陆军炮,要造长身管的海军炮,难度自然是成倍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奥匈帝国自摄政王级之后,再也没有提出新的造舰计划的原因。

同盟国中实力最强的德国此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威廉二世的野心,他不仅想让公海舰队称霸五大洋,连德国的商船队也是如此。由于在约克级战巡之后,海军部没有提出新的设计,所以此时德国的各大造船厂正拼了命的造商船和邮轮。1920年末,海军部提出了L20阿尔法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德皇大为赞赏,要求立马开工。但问题接踵而至。L20战列舰标排超过4万吨,拥有等同甚至强于拜仁级的防护,加上8门420mm舰炮,航速26节,无疑是相当理想的设计。但就是这个26节,使得这级战舰十分鸡肋。如果参加战列线炮战,这个速度快了,完全可以保持火力、防护不变,压缩吨位;或者保持吨位不变,适当加强防护或者火力。如果要作战巡,在海军部眼里,26节是不合格的(从马肯森级之后,海军部要求新的战巡航速不得低于28节)。于是,战舰派和战巡派就开始了“嘴炮”。后来甚至使用了投票的方式,最终,战巡派以一票的微弱优势获胜,同时也促成了L30战列巡洋舰。


为了加快新的420mm L/48炮的研制(原本为420mm L/45,后为提高初速,改为420mm L/48),克虏伯决定与斯柯达联手,并于1922年末年造出了5门重128吨样炮,其中3门送往克虏伯,2门斯柯达自己留着进行测试。在比尔森,即测试K10和K14的地方,斯柯达开始了第一门炮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发射1050kg的穿甲弹时,初速最高可达830m/s,此时的寿命为180发左右,也勉强合格了;最大仰角为30度,此时的射程达33千米。一个月后,斯柯达又对这门炮的穿甲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相当惊人:0距离穿深可达798毫米,5000米处穿深达704毫米,10000米处穿深为620毫米,15000米处穿深为530毫米,20000米处穿深为442毫米,25000米处穿深为360毫米,30000米处穿深为290毫米。由此看来,这门炮对上G3,威力是足够了。至于副炮,是经典的150mm配88mm,并且,将使用炮塔炮,而不是轮廓炮,主要原因是舰上的水兵抱怨轮廓炮射界太小。由于当时对飞机的不深入了解,刚刚完工的L30的防空火力=0。

对于舰体的整体防护,海军部也未作过多要求,总体要达到约克级的水平。后来甚至首次提出了使用倾斜主装甲带的设计,虽然一开始被拒绝,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对于水平防护和炮塔炮座的防护,本来还是准备照搬约克级,不过,最后的设计要比原先强得多,源于一个本使德国感觉惨痛的事件:1921年7月21日,公海舰队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赫尔戈兰级)在返航时触雷,舰体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进水近5000吨,在行至浅滩时又触礁,失去自航能力,舰长决定叫来公海舰队,把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拖回基地。公海舰队在抵达之后,对奥斯特弗里斯兰号进行了伤害评估,结果是除了架上船台,那么将无法修复如此严重的损伤。只是当时德国的船厂正满负荷工作,已经腾不出大型船台了。舰队司令果断决定放弃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正当司令准备派人去炸毁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时,拜仁号舰长提议(注:此时公海舰队的旗舰还是拜仁号),既然已经把公海舰队的拜仁号,萨克森号,大选帝侯号开了出来,不如作一次打靶练习,这样也不算白白浪费一条无畏舰。在把奥斯特弗里斯兰号上近1000水兵带走后,司令下令开火...........................1个小时后,三舰停火,一艘小艇开向浓烟肆起,已经坐沉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主装已被打得千疮百孔,司令塔被打了个对穿(初步估计是萨克森号在近距离上打穿的),炮塔炮座无一例外都被击穿,就连炮塔首上那一块也被击穿(初步估计是拜仁号在15000米左右的距离打穿的;三舰的开火距离为20000米~8000米),原先不受重视的水平防护在奥斯特弗里斯兰号上全面崩溃。这次打靶给了德国海军部极大的震撼,也使他们了解到了自己战舰的薄弱区域。所以,L30的防护再一次被修改,不仅加厚了炮塔以及炮座的装甲,水平防护也大大加强。由于沿用全面防护模式,L30的设计排水量被定在了50000吨。

既然是战巡,那么航速也是很重要的。在L30上,德国首次使用了全燃油锅炉,带动4台蒸汽轮机,设计功率为13万轴马力,比马肯森级多出一半,理论上航速可以达到28.5节。不过,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影响了L30动力系统的设计。某月某日,斯佩伯爵号(马肯森级)在北大西洋上进行例行的巡航任务,遭遇皇家海军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由于两国还未开战,两舰的舰长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声望号接到命令,要求赶快回港,舰长下令全速返航。斯佩伯爵号舰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声望号的烟囱里喷出滚滚黑烟,以为对方是要逃跑,于是也下令全速行驶,准备在追上之后,放几发礼花弹,以示“友好”。不幸的是,在苦苦“追击”了三个小时后,声望号从望远镜里消失了,斯佩伯爵号被甩掉了!当这一消息传回海军部时,所有人都震惊了。马肯森级已经是当时德国最快的大型战舰了,就这样还是被英国战舰甩开!因此,L30的动力系统被重新修改,最后通过的方案是15万轴马力,航速30节。

在这里,L30战巡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了。标准排水量大约52000吨,满载排水量大约58000吨。在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中,这是最大最重级别的。与之相比,英国的G3标排48400吨,满排约55000吨。日本的13号舰标排47500吨(楼主认为造出来肯定不止47500吨)。

L30战列巡洋舰计划建造4艘,1号舰命名为莱因哈特·舍尔号,2号舰命名为弗朗茨·冯·希佩尔号,3号舰命名为威廉·冯·特格霍夫号,4号舰命名为佩尔萨诺号。





基本数据
全长:266米(换用外飘型舰艏后全长272米)
水线长:264米
全宽:36米
水线宽:33米
吃水:9.5米(设计)、10.2米(标准)、11.2米(满载)
方形系数:0.582(标准)

重量分配
舰体:15000 吨
动力:5300 吨
辅助:1000 吨
武器:7200 吨(4座双联420mm火炮,每座炮塔重1500吨;10座双联150mm火炮,每座炮塔重90吨;10座双联88mm火炮,每座炮塔重20吨;其他武器100吨)
弹药: 2000吨(960发420mm炮弹,4000发150mm炮弹,8000发88mm炮弹)
装甲:20600 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装甲)
其它:600 吨
(以上构成标准排水量:51700 吨)

燃油:5500吨
其它:1000吨(以上构成满载排水量:58300吨)

动力:设计140000轴马力,实测156000轴马力(稳定),168000轴马力(过载);32具瓦尔特高压锅炉,4台蒸汽轮机,4轴4桨,3舵(1主舵+2副舵)
航速:实测30.6节(稳定),31.4节(过载);换用外飘型舰艏后实测31节(稳定),32节(过载)
航程:19节航速下行驶7000海里

火控系统
蔡司12.5米基线测距仪7部(前后每座主炮塔上各一部,前后司令塔顶各一部,主桅楼顶一部)
蔡司4.5米基线测距仪6部
探照灯6部

武器系统
双联420mm L/48×4 每炮120发弹
双联150mm L/50×10 每炮200发弹
双联88mm L/75×10 每炮400发弹






装甲防护
主装甲带长170米,占水线长度的64.4%
上舷装甲带长230米,占水线长度的87.1%
上舷装甲带:150mm/12°外倾(2.8米高)
主装甲带:350mm/12°外倾(5.4米高)
穹甲:50mm/50°内倾
内部横向装甲带:20mm
舯部露天水平装甲:50mm
首尾露天水平装甲:30mm
尾部主水平装甲:80mm
动力舱段主水平装甲:80mm
弹药库舱段主水平装甲:100mm
首尾水线装甲:60mm
司令塔:380mm/15°外倾
主炮塔:正面420mm,首上200mm,侧面280mm,,背面350mm,顶部(侧上)150mm(重量计入武器)
主炮座:420mm
副炮塔:正面80mm,侧面30mm,背面40mm,顶部30mm(重量计入武器)
副炮座:80m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一堆是背景,看着觉得扯淡的话就无视吧。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大英帝国勋章海武魂

发表于 2013-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schel 于 2013-1-2 17:15 编辑

除了个头略大,除了主装倾斜,防御手段依旧啊。

面对水下命中还是一盘菜。

布列塔尼发来贺电。


回楼下,装甲下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正视很少,屁事很多。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Henschel 发表于 2013-1-2 16:56
除了个头略大,除了主装倾斜,防御手段依旧啊。

面对水下命中还是一盘菜。

忘记画TDS了。不过这也是那个年代战舰的通病。

另外,水下弹不是没有办法完全抵御的吗?

少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se 于 2013-1-2 17:34 编辑

Y上舷装甲带比主装还长?4
个人意见:穹甲不够厚,防雷装甲至少2英寸(50.8mm),取消中部水平装甲强化下部水平装甲
首尾水线装甲1是不要,2就至少4英寸(101.6mm)

俾斯麦从小炸不怕,俾斯麦启航不怕炸
俾斯麦开战怕不炸,吊一串水雷碰陀掌

俾斯麦从来炸不怕,俾斯麦生性不怕炸
俾斯麦炮术夸啦啦,一轮半齐射会说话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lse 发表于 2013-1-2 17:23
Y上舷装甲带比主装还长?



当初看了这个就是感觉上舷装甲带短了一点才加长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楼主都做到这一步了,无装甲重量概算无真相。
武器系统重量并不是简单的炮塔加减,俾斯麦主炮塔旋转部分总重4208吨,武器系统重量却有近6000吨;该舰主炮塔旋转部分总重6000吨,武器只有7200吨似乎略有偏低。
“其他”重量略微偏低,标准排水量41700吨的俾斯麦级,该项重量为800—900吨
20mm的TDS我就不吐槽了,连德国初代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这一部位的装甲都有25mm
最后,比例尺啊比例尺.....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2 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战,估计不会有N3G3——而更可能是L3K3的组合,R会建造8艘,声望未必会出现。
八八舰队8年确实造不完,总不至于到三十年代末还造不完吧?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各位提出的意见。

PS:我这两天学业忙到脑子不断乱抽,一时疏忽就把这个还没修改过的原稿发上来了,实在是很抱歉啊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的炮塔脑门不够厚
280差不多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3-1-2 20:16
感谢楼上各位提出的意见。

PS:我这两天学业忙到脑子不断乱抽,一时疏忽就把这个还没修改过的原稿发上来了 ...

为什么装甲甲板设了3层?
我个人的意见,上层变成舯部60,主水平60,取消中间的一层甲板的装甲,主甲板放在第三层甲板,加厚到105~120mm,穹甲加厚到120mm,TDS80mm,9米高,上部装甲改到和主装一样长,空出的部分可以通过加高首尾装甲来填补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6inch 于 2013-1-2 21:54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 21:40
200的炮塔脑门不够厚
280差不多


就个人看来,200足够了。对于德系战舰炮塔脑门的防护,我一向认为倾角比厚度更重要。如果是首相那种倾角,我看加到300照样还是命门。对比一下我刚刚发的拜仁的装甲图,可以很明显得看到,我加大了倾角,差不多倾角已经和主教的炮塔脑门一样了。主教那一块的厚度为195(我相册里有图)。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RosaRubus 发表于 2013-1-2 21:46
为什么装甲甲板设了3层?
我个人的意见,上层变成舯部60,主水平60,取消中间的一层甲板的装甲,主甲板放 ...

关于这个,我是盯着主教那张图画的................从那张图上看,主教甚至有4层,直到我几分钟前去重温那张图的时候,才发现"装甲甲板"只有2层,最上面的估计是柚木甲板.............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RosaRubus 发表于 2013-1-2 21:46
为什么装甲甲板设了3层?
我个人的意见,上层变成舯部60,主水平60,取消中间的一层甲板的装甲,主甲板放 ...

第一,由于年代问题,穹甲似乎达不到120,因为当时对穹甲的普遍认识就是挡挡弹片罢了(我猜楼主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这点了)。

第二,楼主根本没给出有关TDS装甲的任何数据,图上也没标,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它的水下防护如何。至于那个"内部横向装甲带20mm",是舰体内部各个隔舱之间的装甲,不是TDS装甲。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装甲甲板+防护甲板(就是穹甲)+主装甲带+上部装甲带,有点浪费重量,而且还会造成重心上移。

单层大厚度水平装甲+单层大厚度主装甲,装甲后面各设一层防护崩裂碎片层,是王道。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3-1-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末日审判 于 2013-1-2 22:36 编辑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 22:28
装甲甲板+防护甲板(就是穹甲)+主装甲带+上部装甲带,有点浪费重量,而且还会造成重心上移。

单层大厚度 ...


我想,楼主应该是考虑了年代问题吧。

改变装甲设计的前提居然还是拿自家的船打靶!!!!
————本楼留言来自M-388自杀式核子火箭筒,此武器的杀伤半径大于射程,请LSLX注意规避。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日审判 发表于 2013-1-2 22:23
第一,由于年代问题,穹甲似乎达不到120,因为当时对穹甲的普遍认识就是挡挡弹片罢了(我猜楼主设计的时 ...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在船壳外加一层TDS·····
至于穹甲,我保守认为应该增加到80以上····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3-1-2 22:02
关于这个,我是盯着主教那张图画的................从那张图上看,主教甚至有4层,直到我几分钟前去重温 ...

好吧····那你最好尽快修过来····个人意见装甲甲板别超过两层····否则第一可能防护效果会下降,第二如77所说重心上移的问题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1-2 22:28
装甲甲板+防护甲板(就是穹甲)+主装甲带+上部装甲带,有点浪费重量,而且还会造成重心上移。

单层大厚度 ...

如你所说,水平装甲应该设置在那一层?上甲板吗?
其实按照传统的德式装甲设计,就是楼主这样,主装+上部装甲带+装甲甲板+穹甲····只不过装甲甲板是两层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6inch 发表于 2013-1-2 17:28
当初看了这个就是感觉上舷装甲带短了一点才加长的

拜恩首尾太厚了,个人觉得比主装略高或者同高,60~80mm足矣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19:40 , Processed in 0.0285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