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10 23:22 编辑
本贴试图探讨的内容,是本坛架空区版主STG44所设计之左舷战舰,在实际交战中可能遭遇的攻防战术
一,左舷战舰之优劣概述
众所周知,44牌左舷战舰,在面对吨位限制时,采取了装甲设计上的取舍,优势是左舷防护能力强大,劣势是右舷对火炮防护能力较差
因此,对付44牌左舷战舰,最佳方式便是绕到其右舷进行攻击。
二,攻方战术概述
西方中古时期,有一著名战术,叫做铁锤与铁砧战术。其特点,是当双方主力步兵胶着对峙时,攻方具有高度机动性之骑兵,迅速绕至另一方步兵阵线之侧后翼,与已方步兵形成夹击之势。
如今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战术思想。双方对峙之主力,便是攻方之主力舰编队,与44之左舷战列舰编队。此时攻方若有一支具备高速机动能力的,由巡洋舰及驱逐舰编成的机动部队,便可设法绕至44编队之右舷,对其较为薄弱的右舷装甲实施打击。
通过44画的图可以看出,若从44牌左舷战列舰的右舷向其发起炮击,则其水平装甲是不可能被巡洋舰与驱逐舰级别火炮击穿的,那条很窄的水线装甲带则要看44到底设置了多厚的装甲。但由于其右舷装甲带向下延伸段极短,故若能击中其水线以下部位,或者打出水中弹,则无疑可以造成一定伤害。
以下是44牌左舷战舰装甲布局示意图,STG44版权所有

以下是编队机动示意图,通过该图可见,44舰队可采取左转的方式(红色手绘梭型图案),避免将其薄弱的右舷暴露在攻方机动部队的火力下,但若攻方主力部队采取右转机动(蓝色手绘梭型图案),则双方距离会迅速接近,且会导致攻方占据T字横头的态势,对44舰队十分不利。
这一部分,我称之为战术进化Step 1。如果以古典战术来形容,就是在重步兵方阵对垒的格局下,一方为打破僵局,引入了具备高度机动性的轻骑兵。
三,守方战术概述
因此,44舰队迫切需要一支护卫舰队,以屏护其薄弱之右舷
故,44舰队配备了一支由巡洋舰与驱逐舰组成的护卫舰队。其中的巡洋舰,甚至有可能是同样以左舷战斗理论武装的左舷巡洋舰。如此,便可起到驱逐甚至歼灭敌机动部队的作用。
这一部分,我称之为战术进化Step 2。如果以古典战术来形容,则此时双方均配备了具备高度机动性的轻骑兵
四,攻方战术演化
为了达到消灭44舰队之护卫部队的目的,攻方设想了各类应对措施,其中包括:1,在机动部队中配备强火力战舰;2,集中主力舰队火力,集中射击44舰队之护卫部队
其中,措施1可以看做是对日本海军战术的模仿,类似于日本海军在其雷击部队中配备金刚级以及超甲巡的做法。如果以古典战术来形容,则是攻方的骑兵升级为重骑兵,能够在逐退敌方轻骑兵后,继续攻击敌方重步兵。
这一部分,我称之为战术进化Step 3。
而措施2的有效性则尚值得商榷。
五,守方战术演化
面对攻方措施1,守方所能采取的,只能是造舰竞争,好比美方制造了阿拉斯加级,以期对抗日方谣传中的新式甲巡。如果以古典战术来形容,就是双方均配备了重骑兵。
这一部分,我称之为战术进化Step 4。
而面对攻方措施2,守方所能采取的,一是集中左舷战列舰火力,射击敌方主力舰队;二是拉开左舷战列舰与护卫舰队之间的距离,避免护卫舰队遭到敌方主力舰队炮击。
六,攻方黔驴技穷
措施1只能导致造舰竞争,因此在战术推演层面,我们已经无法继续讨论。
而对于措施2,守方采取拉开主力舰队与护卫舰队之间距离的做法,攻方仍有最后一招可以使用。
那就是:板载冲锋!冲入敌主力舰队与护卫舰队中的空挡,对其主力舰队遂行决死鱼雷突击!
七,新的因素
重步兵,轻骑兵,重骑兵,逐一引入,那么,轻步兵呢?
各位看官,轻步兵如今也登场了,轻步兵就是航空母舰。但由于双方均可配备航空母舰,且其中变数太多,故目前暂不作深入讨论。
八,结论
44舰队在遂行编队作战时,若能配备有效的护卫舰队,并保持与主力舰队的默契配合,则并无明显的战术劣势与弱点可供攻方利用。
但若能有效驱逐其护卫舰队,或使其暂时丧失对主力舰队的保护作用,则以左舷战舰构成的主力舰队,存在腹背受敌的风险。此时的攻方机动部队,便能如盗贼施展背刺一般,对44牌左舷战舰的软肋痛下杀手。
结论:44牌左舷战舰在遂行编队作战时,需要强大而有效的护卫舰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