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21-8-26 10:52 编辑
美国 16”/50 (40.6 cm) Mark7 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正式入役装备的舰炮中最优秀的舰炮。最初该火炮计划发射相对较轻的2,240磅(1,016.0千克)MARK 5穿甲弹。不过USS 衣阿华(BB-61)级战列舰在铺设龙骨之前就已经重新设计了火炮供弹机构用于发射2,700磅(1,224.7千克)Mark 8“超重”穿甲弹。 在使用了这种更重的炮弹后,这些火炮以不到日本炮3/4重量,拥有了几乎与日本大和号的46cm(18.1”)炮相近的穿甲能力, 在1980年的现代化改装后,每座炮塔装备了一个能够测量每门火炮初速的DR-810雷达,这使得预测下次射击的初速更加简便。再加上Mark 160 FCS(译注:Fire-control systems,火控系统)和更统一性能的发射药,该型火炮成为了史上最精准的战列舰级别舰炮。举例来说,在1987年克里特岛的测试射击中,每个炮塔的右炮各发射5发炮弹,总共15发炮弹,在34,000码(31,900m)距离上,散布样态达到了220码(200m),即全距离的0.64%,15发中有14发落在样态中心250码(230m)内,8发落在150码(140m)内。弹与弹之间的散布距离为123码(112m),即总距离的0.36%。 这些火炮发射的穿甲(AP)弹在合适的距离和弹着角下能够穿透近30英尺(9m)厚的混凝土。高能(HC)弹能够打出一个50英尺宽,20英尺深的弹坑(15X6m)。USS 新泽西(BB-62)号在被部署到越南执行任务旗舰曾向丛林中发射一发高能弹,清理出一片直径200码(180m)的直升机着陆场,并且爆炸冲击波将300码(270m)外的树木的树叶都吹飞了。 一个广为人知的轶事是,衣阿华级直到莱特湾战役后才遇到校准问题。知名美国海军武器专家威廉·鸠伦斯(William Jurens)与衣阿华的船员和达尔格伦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同为了调查这个特殊问题对官方文件的细节数据进行了搜索,不过发现任何文件中表明他们的校准并没有什么和正常情况不同的地方。鸠伦斯先生怀疑这能间接证明一些文件所说的校准问题可能是断章取义造成的的,也许他们只是在等待其他零件。 衣阿华级是现存的唯一还能再次入役服务的大炮巨舰时代的幸存者,尽管他们现在主要作为纪念馆使用。 该炮由衬管,基管,护套,三个炮箍,两个锁紧环,基管和衬管锁紧环,炮尾环和一个带有螺纹内衬的箱式炮尾构成。一些组件是自紧的。作为典型的美国海军20世纪40年代建造的火炮,为了获得更长的身管寿命,炮膛是镀铬的。使用一个向下打开的液压驱动的韦林(隔断螺纹)式炮栓。螺纹箱式内衬和炮尾闩塞被分段安排在15个24°的扇区里用螺纹锁紧。
USS 衣阿华号(BB-61)在1987年发射15炮全舷射。
美国海军照片 DN-ST-85-05379
火炮诸元 编号 | | | | | | | | | 267,904磅(121,519千克)(不含炮尾) 239,156磅(108,479千克)(含炮尾)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1) 底火药筒既可以电击击发也可以撞击击发,在开火后炮尾打开药筒会自动弹出,在药筒不能击发的情况下,药筒可以在不打开炮尾的情况下倍手动移除并更换。 2) 炮膛从炮口开始镀铬,镀铬长度690英寸(17.526m) 3) 炮弹行程为689.67英寸(17.518m)(新炮) 4) 这些火炮为了扑灭清扫一些慢燃颗粒使用了氮气清扫装置作为预防炮尾焰的措施,在一些电影或照片里,可以看出火炮发射几秒后,炮口冒出白色的烟雾,燃灰被氮气持续排出 |
弹药 类型 | | | 二战及韩战配备 AP Mark 8 Mods 0 ~ 8 - 2,700 磅. (1,225 千克) HC Mark 13 Mods 0 ~ 6 - 1,900 磅. (862 千克) HC Mark 14 Mod 0 - 1,900 磅. (862 千克) Target Mark 9 - 2,700磅. (1,225 千克) Target Mark 15 - 1,900磅. (861.8 千克) Target Mark 16 - 1,900磅. (861.8 千克)
20世纪50年代新增配备 Nuclear Mark 23 - 1,900磅. (862 千克)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新增配备 HE-CVT Mark 143 - 1,900磅. (862 千克) ICM Mark 144 - 1,900磅. (862 千克) HE-ET/PT Mark 145 - 1,900磅. (862 千克) | | AP Mark 8 - 40.9磅. (18.55千克) HC Mark 13 - 153.6磅. (69.67千克) HC Mark 14 - 153.6磅. (69.67千克) Nuclear Mark 23 - W23 战斗部, 约 15-20 千吨当量 | | AP Mark 8 - 72.0 英寸 (182.9 厘米) HC Mark 13 - 64.0英寸 (162.6厘米) HC Mark 14 - 64.0英寸 (162.6厘米) Nuclear Mark 23 - 64.0英寸 (162.6厘米) HE-CVT Mark 143 - 64.0英寸 (162.6厘米) ICM Mark 144 - 64.0英寸 (162.6厘米) HE-ET/PT Mark 145 - 64.0英寸 (162.6厘米) | | 二战全装药 - 660.0磅. (299.4千克) SPD 二战减装药 - 305.0磅. (138.3千克) SPD 或 SPDN 二战消焰减装药 - 325.0磅. (147.4千克) SPCG 二战后全装药 - 655.0磅. (297.1千克) D839 二战后减装药 - 305.0磅. (138.3千克) D840 二战后消焰减装药 - 325.0磅. (147.4千克) D845 | | AP - 2,500 英尺每秒 (762 米每秒) (新炮) AP - 2,425英尺每秒 (739米每秒) (普通炮) AP - 1,800英尺每秒 (549米每秒) (减装药) HC - 2,690英尺每秒 (820米每秒) (新炮) HC - 2,615英尺每秒 (797米每秒) (普通炮) HC - 2,075英尺每秒 (632米每秒) (减装药) | | 18.5 吨每平方英寸 (2,910 千克每平方厘米) | | | | | 附注: 1) AP Mark 8炮弹最初设计为一种类似科罗拉多级(BB-45)战列舰上装备的16”/45(40.6 厘米)炮所使用的AP Mark 5 炮弹的更长更重的大哥哥。与Mark 5 一样,Mark 8也被设计为一种由远程火炮发射以对抗日本战列舰的炮弹(橙色计划),因此他们将会以较慢的初速在较高的火炮仰角发射出去,这样的条件能够获得一个陡峭的弹着角从而增强它们对甲板装甲的穿透能力。1939年设计的Mark 8 mod 0型炮弹除了长度以外几乎在所有方面上都与Mark 5 差不多。不过,在1944年末推出的改进型Mark 8 mod 6 版炮弹采用了显著强化的硬化技术,大幅提升了弹着角35度时及对大厚度表面硬化装甲的侵彻能力。这样优异的性能以至于海军部推出的备忘录中阐明战列舰都要尽快在Mod 6 型可以装备于舰时将所有旧型炮弹换装为新型的 Mod 6 炮弹。Mod 6 有一个更钝更圆的穿甲弹体、弹头(无尖锐突出部)以进一步提高对大倾角甲板装甲的侵彻能力。Mod 8型在采用了改进的热处理技术后有了一个更重的被帽,更钝的弹头,更圆润的弹体。AP Mark 8有一个半径144 英寸(366 厘米)或9crh的风帽并以大约4000转每分的速度出膛。这种炮弹将在接近炮口处制造超过50 英磅每平方英寸(3.5 千克每平方厘米)的超压,并在距炮口50 英尺(15 米)处制造7 英磅每平方英寸(0.5 千克每平方厘米)的超压。Mark 21 弹底起爆引信(BDF)设置有0.033秒的起爆延迟。引信触发需要受到相当于0度倾角入射1.5 英寸(3.8 厘米)的装甲或65°倾角入射0.375 英寸(1 厘米)的装甲的阻力。AP 炮弹弹体被涂成黑色。弹头的涂色则表示装药类型,黄色的的弹头表示使用的是D型炸药(Explosive D)。在弹头下的一条有色窄带则表示这枚炮弹的溅出指示剂颜色。 2) HC Mark 13弹最初为炮弹输送系统最大能输送4倍径长的炮弹的科罗拉多级(BB-45)战列舰设计。为了标准化设计,Mark 13也能被装配于更新型的战列舰上,即使他们的弹药输送系统能够容纳一个更大更重的炮弹。这种被大量制造的炮弹于1942年末出产,最初编号为EX-1。Mark 13 的爆炸腔有一个相对厚的腔壁及一个较坚实的侧壁厚度,并且在弹尖处稍厚。由于它被要求在海岸炮击中拥有一定的对轻甲目标及重型混凝土目标的穿透能力,与二战时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炮弹甚至更早的美国海军高爆炮弹相比来说其高爆装药量稍稍有点少。Mark 13 既可以使用弹底延迟引信也可以使用弹头触爆引信来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过在一个需求下只能使用一种引信。在二战中海军部为这些火炮研发了将标准HC弹装配的通常的弹头触爆引信更换为机械定时引信的AA(译注:Anti-Aircraft 防空)炮弹。这意味着炮组可以在船上通过简单地更换HC弹的引信来变换他们的用途。这些AA炮弹并没有被分配新的Mark编号,似乎他们这是被简单地称作HC Mark 13 AA 弹。像AP Mark 8一样,HC Mark 13炮弹也有一个半径144 英寸(366 厘米)或9crh的风帽。Mark 14与Mark 13相同,只是简单地被编号用于区分非海军火炮工厂制造的炮弹。位于印第安纳州科内的海军水面战情中心-科内分部在1969年制造了一些HC弹,这些炮弹的编号就是Mark 14,但它们与Mark 13并没有什么区别。HC 弹的弹体被涂为绿色,弹头颜色表示爆炸装药颜色,黄色的表示使用的是D型炸药(Explosive D) 3) 总共有50发Mark 23 “凯蒂”(Katie) 核炮弹被于20世纪50年代制造,这种炮弹于1952年开始研发并在1956年10月首发炮弹交付入役。这种炮弹使用的W23核战斗部很可能被安装在一个未经更改的HC Mark 13 弹弹体内,尽管在下面的一个表格中指出这种炮弹比Mark 13弹略小。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和威斯康辛号的二号炮塔的弹药仓进行了一次改造以容纳一个安全区域储存这些弹药。密苏里号因为他已经在1955年除役进入预备序列。这些安全储存区能够存放10枚核弹加9枚Mark 24 训练弹。这些核弹一弹未发全部在1962年10月除役。有一发炮弹被用于犁头行动(Operation Plowshare)(核爆炸装置和平使用实验)中,其余的全部被封存。威斯康辛号在1957年的试射中发射了其中一发训练弹。至于是否有战列舰确实携带核弹执行任务。美国海军对哪条船是否携带核武器一直未作表态。至少还有一发Mark 23弹体如附页图片所示仍然保存于位于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市的国际原子能博物馆 4) 在1967年的春季或夏季当新泽西号(BB-62)正在越南活动时,印第安纳海军军械总部计划将陆军“原子大炮”计划中剩下的23,000发非核280 毫米(11 英寸)炮弹通过加装弹托和闭气带改装成16 英寸(40.6 cm)火炮使用的炮弹。这显然是“火炮战士”(Gunfighter)项目中对远程炮击弹药(Long Range Bombardment Ammunition “LRBA” Projectiles)的研发的一部分,或者是与之相配合的并行项目。这种炮弹在1968和1969年分别在尤马和巴巴多斯进行了试射,在后一次试射中海军将两门16”/45 (40.6厘米)炮首尾相接焊在一起并以4,550 英尺每秒(1,387 米每秒)的初速将745 英磅(338 千克)的炮弹发射到了83,850码(76,760 米)外。当新泽西号在1969年退役后这个项目显然也随之停止了。在图片附页中可以看到已拆解的次口径炮弹。 5) 在20世纪80年代,几种基于HC Mark 13弹的新炮弹被研发或处于计划中。其中的部分炮弹在海湾战争(1990)服役。 HE-CVT Mark 143 HE-CVT Mark 143 使用可控制的VT引信的HC弹。爆炸装药可能和Mark 13一样是153.5英磅。(69.6千克) 反人员改进型传统炮弹(Improved Conventional Munition “ICM”) Mark 144 改装Mark 13 的弹体以装配反人员次弹(submunitions,即子母弹中的子弹),以提高对人员,飞机等软目标的杀伤效果。每发炮弹携带400发定时引信的M43A1 反人员“活泼贝蒂”(Bouncing Betty)手榴弹。 HE-ET/PT Mark 145 与Mark 143相同,不过使用电子计时(Electronic-Time “ET”)弹头碰炸(Point-Detonating,“PD”)引信 反人员ICM Mark 146(计划) 与Mark 143相同,不过包含666枚装配定时引信的M42/M46/M77 SADARM(Senes and Destroy Armo猎歼装甲车辆)小炸弹,并未出现在服役序列。 改进型HC Mark 147?(计划) 在20世纪80年代战列舰再次入役活动,海军研发了一种和AP Mark 8(4.5倍径)一样长的新HC弹,弹重2,240 英磅(1,015 千克)。几发这种炮弹在达尔格伦试验场由衣阿华号进行了试射,使用新炮以2,825 英尺每秒(861 米每秒)的初速达到了超过51,000 码(46,600 米)的射程。不过这种炮弹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有战列舰再次退役前并未进入常规服役序列。“Mark 147”的编号是我个人的猜测,我对了解这种炮弹的确切编号和其他细节很感兴趣。(译注:此处“我”指原作者) HE-ER Mark 148(计划) 有弹托的13英寸(33 厘米)次口径(sub-caliber)增程(extended-range “ER“)弹。次弹装有ET(电子定时)引信及装药。这种炮弹的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不过在FY91(1991 Fiscal Year,1991财年)所有战列舰都退役后计划被取消。炮弹无托重量约1,100 英磅(500 千克)并且能以3,600 英尺每(1,097 米每秒)的初速发射到70,000 码(64,000 米)开外。 HE-ER Mark ?(计划) 另一种带弹托的次口径弹,不过这种炮弹的直径是11 英寸(28 厘米)。这种炮弹也在FY91被取消研制,在图片附页可以看到这种炮弹的草图及其他相关信息。 6) 所有全口径炮弹都有一个直径15.997 英寸(40.058 厘米)的定心带并且有一个后定心带提高炮弹出膛时的弹着居中性(shot centering)。 7) AP Mark 8 有一个标称重量为1.5 英磅(0.68 千克)的染色袋,不过这个染色袋可以被加大到3.0 英磅(1.36 千克)以将重量不足的炮弹提高到标准重量。衣阿华级各舰分别被分配为以下几种染色剂颜色: 衣阿华号 – 橙色 新泽西号 – 蓝色 密苏里号 – 红色 威斯康辛号 – 绿色 8) 发射药不管全装药还是减装药都在六个药包里,底火起动药衬垫位在药包一端(Primer patch),打格车缝以使药粒平均分布在底层。通常被染成红色。另一端则有一个搬运带。升降机有双车斗,每个车斗装三个药包,分两次将六个药包卸载到装填盘,
,之后所有六个药包都会被一击撞入炮尾。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服役时有些实验只使用了五个药包装填发射。为这门炮全装药使用的D839颗粒发射药为2 英寸(5.08 厘米)长,直径1 英寸(2.54 厘米),每颗药粒有7个直径为0.060 英寸(0.152 厘米)穿透上下两端的孔洞,孔洞分布成网状,间隔范围0.193 ~ 0.197英寸(0.499 ~ 0.500 厘米)。发射药包由生丝绸制造,然而20世纪80年代重新起用时已有应用人造丝质的。 9) 在该型炮在二战中首次服役时,身管寿命是290 实弹等量(ESR,下同),即上面给出两值中较低的值。在那时,无烟二苯胺射药(Smokeless Powder Diphenylamine “SPD”)是标准的发射药。HC 弹以2,690 英尺每秒(820 米每秒)发射时消耗寿命为0.43实弹等量,在1,900 英尺每秒 (579 米每秒)发射时则为0.03 实弹等量。打靶弹在1,800 英尺每秒(549 米每秒)发射时为0.08 实弹等量。二战后,一种冷燃配方的SPD发射药被采用并将身管寿命提升到了上面给出的第二个数值。在1967年和20世纪80年代的研发中,“瑞典添加剂”(二氧化钛和蜡)的应用大幅削减了身管的损耗。据估测使用这种添加剂发射4发AP炮弹对身管的损耗才相当于原来不用这种添加剂的发射一发AP弹的损耗(0.26 实弹等量),并且使用这种添加剂发射HC弹对身管的损耗更小(0.11 实弹等量)。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续研发中,一个聚氨基甲酸酯衬套被覆盖于药包上,进一步降低了对身管的磨损。这个衬套就是一个系在药包上的两端带布边的泡棉片。当火炮开火时衬套燃烧会在内管表面形成一层大幅减弱气体对内管烧蚀的保护层。这些损耗削减项目非常成功以至于内壁寿命不再以实弹等量作为计量单位,实弹等量也不再是限制因素。现在,身管寿命使用疲劳射弹等量(Fatigue Equivalent Rounds“FER”)作为单位,将火炮的机械疲劳寿命以机械周期数表示。现在16”/50 (40.6 厘米) Mark 7拥有1,500 FER的内管寿命。 10)有些与衣阿华携带炮弹数量相矛盾的报告。下面的数字来自于一位在1955年二月退役的密苏里号(BB-63)战列舰的最高火炮手的笔记和草图 16 英寸炮弹 一号炮塔:387 二号炮塔:456 三号炮塔:367 总数:1,210
16吋发射药外桶(每桶罐子能够容纳三个发射药包) Mark 4是全装药桶,Mark 8 是减装药桶 一号炮塔:843 Mark 4 或 989 Mark 8 二号炮塔:928 Mark 4 或 1,148 Mark 8 三号炮塔:743 Mark 4 或 874 Mark 8 总数:2,514 Mark 4 或 3,011 Mark 8 就像典型的美式设计,高位的二号炮塔比其他两个炮塔拥有更大的炮弹储存量。每个炮塔都能携带进行9次训练的炮弹,一些发射药弹药库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行了变更,不过似乎炮弹的储存量从未减少。 11) 在1981年海军弹药清单中显示弹药库中还备有15,500发HC弹,3,200发AP弹和2,300发训练弹。 12)Mark 15 和Mark 16 训练弹使用无装药无引信(blind loaded and plugged “BL&P”)的HC Mark 13 死弹。 |
射程 仰角 | 发射2,700 英磅(1,224.7 千克) AP Mark 8 (新炮) | 发射1,900英磅(861.8 千克) HC Mark 13 (新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注: 1) 使用减装药时,AP Mark 8的最大射程为24,180 码(22,110 米),HC Mark 13 的最大射程为27,350 码(25,010 米) 2) Mark 23 核弹拥有和HC Mark 13 弹相同的重量和弹道外形,如上文所述,核战斗部可能是被安装在一个未经改变的Mark 13 弹体中,由于这些原因,我认为Mark 23 的仰角/射程性能将会和Mark 13 相同。因为相同的原因,我认为Mark 143,Mark 144 和Mark 145 弹的弹道性能也将会和Mark 13相同 3) 以2,500 英尺每秒 (762 米每秒) 发射AP弹时的炮弹飞行时间 10,000 码 (9,140 米): 13.2 秒 20,000码 (18,290米): 29.6 秒 30,000码 (27,430米): 50.3 秒 36,000码 (32,920米): 66.1 秒 40,000码 (36,580米): 80.0 秒 4)以 2,615 英尺每秒 (797 米每秒) 发射HC弹时的炮弹飞行时间 10,000 码 (9,140米): 13.1 秒 20,000 码 (18,290米): 30.3 秒 30,000 码 (27,430米): 53.2 秒 35,000 码 (32,000米): 70.3 秒 39,500 码 (36,120米): 86.0 秒 5)在使用640 英磅(220 千克)SPD 发射药以2,700 英尺每秒(823 米每秒)初速发射原计划2,240 英磅(1,1016 千克)AP Mark 5 时,最大射程为47,000 码(42,980 米)。 6)使用普通炮在40°仰角以2,425 英尺每秒 (1,739 米每秒)初速发射AP Mark 8时,最大射程为40,185 码(36,745 米) |
防空射表 仰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注: 1) 上述信息来自为以2,615 英尺每秒(797 米每秒)初速发射1,900 英磅(861.8 千克)HC 弹配置的OP 1091“16吋50倍径火炮防空射表” 2) 飞行时间的单位是秒,在OP 1901射表中当仰角大于25°时炮弹重新落回表面(地面或水面)的时间长于一分钟,不过我相信表中给出的数据确实在二战中实际对空使用 3) 定时引信可能由装填手在装弹盘手动调整,VT引信在战争后期配发,不过这些应该在岸炮轰击中更为有用 |
二战中的精确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战争学院对衣阿华以桅顶观测修正(top spot)为手段射击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大小的目标进行了研究,预计将能达到以下的命中率。 | | | | | | | | | | | | | | | | |
2,700 英磅(1,224.5 千克)AP Mark 8 穿甲能力 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4 英寸 (509毫米) | | | | | 25,000码 (22,860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数据出自“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基于2,500 fps (762 mps)初速使用美国海军穿甲经验公式计算,这些数据与1942年出版的穿甲曲线基本一致。 |
2,700 英磅(1,224.5 千克)AP Mark 8 对钢筋混凝土[5,000 英磅每英寸 (352 千克每平方厘米)]的穿透能力 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注:以上数据出自OP 1172,发射初速为2,500 英尺每秒 (762 米每秒) (新炮). |
1,900英磅 (862 千克) HC Mark 13对钢筋混凝土[5,000 英磅每英寸 (352 千克每平方厘米)]的穿透能力 距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注:以上数据出自OP 1172,发射初速为2,690英尺每秒 (820 米每秒) (新炮). |
炮塔/炮座 目录 编号 | | | 衣阿华级:1,701 - 1,708 长吨 (1,728.4 - 1,735.4 公吨) 蒙大拿级:N/A | | 一号及三号炮塔:-2/+45° 二号炮塔:0/+45° | | | | | | | | | | | 附注: 1)衣阿华级最初计划使用与从未建造的南达科他级(BB-49)相同的16”/50(40.6 厘米) Mark 2型火炮,不过这个计划最终由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不畅而下马,一个为更轻的16”/50(40.6 厘米) Mark7 设计的新的小炮座应运而生。这个炮座并不比北卡罗来纳(BB-55)级和南达科他级(BB-57)的三联装16”/45(40.6 厘米)炮塔的炮座要大,这意味着回旋齿轮都挤作一堆且难以进接。这种炮座一样用于从未建造的蒙大拿级上,只是装甲防护更好。 2)建成时,衣阿华级的三个炮塔都有装放大倍率25倍的46英尺(14 米)基线光学测距仪,二号炮塔和三号炮塔装备的是Mark 52立体式,一号炮塔装备Mark 53重合式。Mark 52 测距仪重 10,500 英磅(4,763 千克)在二战期间约价值100,000美元。Mark 52的近焦为5000 码(4,570 米)最大范围为45,000码(41,150 米),Mark 53是一种带有特殊散光镜片的重合式测距仪,能够捕捉单独的点光源,例如一盏探照灯。在20世纪50年代,Mark 53重合式光学测距仪被从四条衣阿华级战列舰上移除,以空出重量给其他空间。随着火控雷达的日益复杂,这些测距仪就显得过于累赘了。一号炮塔离水面更低的高度意味着这个炮座的水平视距更短。一号炮塔的开口如图片附页中的照片所示被用装甲板封死。 3)每个炮塔需要94名操作人员操作,包括弹药库和弹药配送间的炮组人员 4)回旋机构由300 匹马力的电动机带动的液压机构驱动,每门炮分别需要需要电动机分出60匹马力给俯仰机构,60匹马力给撞击装填机构,75匹马力给弹药升降机,100匹马力给 药包升降机。每个炮弹储存环由40匹马力的电动机驱动。 5)这些炮座使用大约0.060秒(60 毫秒)延迟的延迟发射线圈,这种延迟发射再加上比老战列舰为大的火炮间距改善了散布样态。开火顺序为左炮,右炮,中炮。 6)根据海军部OP 769号文件,火炮轴线相距122 英寸(310 厘米),"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错误地将其写成与北卡罗来纳级(BB-55)和南达科他级(BB-57)战列舰的参考文献中相同的117 英寸(297 厘米) 7)上面给出的后座行程是标称数据,金属对金属的绝对后座行程为48 英寸(122 厘米)。当这门炮在15°仰角发射时,后座过程将持续0.43秒,而反冲(复进)过程将持续0.90 秒。在复进期间,火炮将会被自动降低到装填位置,从而缩短射击周期。 8)这些炮塔每个价值1,400,000 美元,还不包括他们的火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