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35
主题6
精华0
积分222
金钱175
贡献0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0-9-25
最后登录2013-3-17
在线时间15 小时

一等兵

|
我前年进了当地的一家效益不错的国企煤矿,在井下一线掘进,三班倒,业余时间有限,嘛也不想干,哪里也不想去,累的整天宅在家里打发时光,就在网上随便浏览些东西,书也看不下去,模型也被抛在一边,感觉真是荒废人生。现在终于调到井上来了,在二线的机修厂,没有三班倒,全白班,业余时间也丰富了,尽管工资低了两三倍,但是过着确实比下井时要快乐多了,至少累不着,没什么危险了。
井下一线工资确实高些,但是工作时出的力的强度之大确实也是不在煤矿的人难以想象的。我干的是掘进,就是在井下打巷道的。若是梯形截面的巷道,需要用工字钢加工的腿子和梁子支护,目前我们用的工字钢是11号,标准重量每米超过26公斤,一般用的是2米7的腿子和3米6的梁子。一般一根要求单人单挑,一个人挑起来后上肩扛着。我只能单人刷起来2米5长的,若是2米7的,得别人帮我上肩才行。有的力气大的矿工一个人能挑起3米6的梁子。我们是综合机械化掘进,用掘进机,速度比传统的打眼放炮快很多,所以每个班使用的腿子梁子数目很大,而且从几里路外往工作面迎头运输,先使用皮带机的底带送上去,再由人工转运。人工搬运个几百米的事情也是常有的。这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活,稍不注意,碰一下就得骨折,严重的话死人也有可能。此外还得用大量的木板,道木,木楔等。模板一般一次性得扛起十多块才不会被老工人嘲笑。木板经常把我的胳膊刮得处处是血迹,至于肩膀,已经磨破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虽比过去结实了很多,但比那些老工人仍有极大差距。
若是拱形顶的巷道,就不用工字钢支护了,而是锚网,打锚杆,挂网,上锚杆垫牌和螺丝,最后用混凝土喷上。喷混凝土的时候有喷浆机,速度很快,在后面填料时对耍大锨的速度要求极高且一刻不能停歇,稍微一慢喷浆机就会料不够了,严重耽误工作。一矿车料喷完,填料的人往往是从头顶到脚下大汗淋漓,大喘粗气。
很多人对井下不太了解,我就来简单说一下井下是个什么模样。井下主要就是一条一条的巷道。下井后首先是大巷,水平的。大巷的两侧有很多歌分岔路口,分别通往不同的地点。若是有风门的岔口,就说明风门里面和外面的风向不一样的——井下的风很大,都是风机送的风,为什么要有风乃们是能够想明白的。除了大巷一直是水平的外,其他巷道一般都是有上坡下坡,矿上称作上山或者下山。上山或者下山的坡度也不一定是一定的,很多巷道有很多处变坡。因为煤层是分为很多层的,埋藏深度不一,且煤层的走势也不是水平的,我们给采煤区放面时,必须按照煤层的走势来决定巷道的坡度变化。放面,简单的说,就是把决定开采的那一片煤的周围给划出来。放完面后采煤工区的才能进去开采。在上山或者下山上,矿车只能由绞车的钢丝绳拽着才能上下。
井下不光风大,湿气也很重,经常雾气缭绕的。井下生产用水量大,还有地下水,由于环境封闭,水汽很难排出去。井下的温度基本被通防系统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不过夏季和冬季在井下感觉还是不同的。冬天只要一干活就热,不干活很快就会觉得冷。
井下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危险和黑暗。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还真是发生不了什么严重事故。最经常出现的是碰伤撞伤擦伤这类。
关于掘进的介绍视频:
下井时是这么穿戴的,背后红色的是矿灯电池盒,比过去老式的小了很多,旁边那个大的是自救器,井下有害气体超标时逃命用的,脖子上挂着的,是防尘口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