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8060|回复: 49

滥强神教总纲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3-28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4-5 00:14 编辑

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滥强的设计,白白赐给众人。

——滥强神教启示录,21:6



滥强神教,战无不胜,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滥强神教颂词





滥强神教,顾名思义,以追求滥强为最高宗旨。神教的产品设计集各国亮点于一身,具体制造则由美国负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滥强神教的防护设计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5-19 13:00 编辑

太初,神创造装甲与炮弹。

神又派下两位先知,指引装甲与炮弹。

炮弹先知拔得头筹,装甲一党丢盔弃甲。

神出面说,要有硬化,于是就有了表面硬化装甲。

装甲先知反击得手,炮弹一党步履维艰。

神又出面说,要有被帽,于是又有了被帽穿甲弹。

攻守之势复归均等,双方厮杀,惨烈异常。

某装甲党曰:斩白狗放血,以洋葱汁搅拌,可破被帽。

先知曰:不可,需以堂堂之阵对敌。

忽然大地震动.因为有神的使者,从天上下来。

他的像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

神使赠书一册,文曰:炮弹之利,全仗被帽,若以隔板破之,可保装甲无虞矣。

教主看着这是好的,事就这样成了。

——滥强神教,剥被帽福音。



神教的防护设计

神教的防护设计,采用了剥被帽等先进思想,综合考虑垂直防护,水平防护,水中弹防护,鱼雷防护,以及抗损设计这五大要求,以达成完美而平衡的防护为目的。

垂直防护,以剥被帽设计为主导思想。

水平防护,采用单层大厚度水平装甲的设计。未选择多层结构,是顾及到GM值的缘故;且在水平防护中,剥被帽的价值确实不如垂直防护中来得大。

水中弹防护,主要采取延伸至舰底的渐变厚度防护装甲。

鱼雷防护,主要特点是引入了水密橡胶这一材质。

抗损设计,主要是引入了全方位的防崩落设计,并采取单元布局或交错布局等方式,提高动力机组的生存性。



剥被帽设计的历史典范


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



剥被帽层厚70mm,主装甲厚280mm。


意大利的阿布鲁齐公爵级轻巡洋舰



剥被帽层厚30mm,主装甲厚100mm。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滥强神教的子系统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5-24 18:37 编辑

火炮系统


大口径火炮

神教的大口径火炮,采用高速重弹的设计,融合了法意两国火炮的特点,并采用了美国的镀铬工艺以提高身管寿命。基准弹重,可按照火炮口径(单位为cm)的三次方除以62.15求得(单位为kg)。

神教的18英寸/50倍经火炮,穿甲弹重量为1540kg,全装药初速为830m/s,减装药初速为700m/s,身管寿命为200EFC。相比46cm Type 94,该炮的垂直穿深优势显著,水平穿深则有所不如。

神教的8英寸/60倍经火炮,穿甲弹重量为135kg,全装药初速为870m/s,减装药初速为740m/s,身管寿命为600EFC。相比20.3cm SK C/34,该炮的垂直穿深基本相当,水平穿深则颇有优势。

神教的大口径火炮配备全装药和减装药两种不同的药包,具备两种不同的射击模式。远距离交战时可采取减装药射击,以提升水平穿深。


高平两用炮

神教的高平两用炮,采用的是史实的美国5"/54 Mark 16。


机关炮

神教的机关炮有两种,分别是史实的博福斯40mm,与厄利空20mm。



火控系统

神教的火控系统,全盘照搬史实的美国火控系统。



防护系统


表面硬化装甲

神教所采用的表面硬化装甲,采纳了意大利的背板厚度渐变设计,并融合了美国Class A与英国CA的各自优势;在表面硬度、基材性能、以及背板厚度比例上达成了完美平衡,性能冠绝各国。


均质装甲

神教所采用的均质装甲,即史实中的美国Class B,性能与英国NCA相当,是当时最好的均质装甲。


STS

神教所采用的STS,即史实中的美国STS。


水密橡胶

神教采用的水密橡胶,即史实中的法国产品,其比重在0.07-0.1之间。


填充水泥

神教采用的填充水泥,即史实中的意大利产品,为轻质的发泡水泥。



动力系统

神教的动力系统,参考了史实中美国与法国的动力系统技术。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教战列舰模板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5 23:02 编辑

武器布局

18英寸主炮,三联装,3座,共计9门,前2后1的布局。

5英寸副炮,联装,10座,共计20门,分布于舰体中段,两舷布局。

40mm博福斯炮,四联装,20座,共计80门,分布于全舰各处。

20mm厄利空炮,联装,20座,共计40门,分布于全舰各处。


火控系统

主炮指挥仪2座,前后各1座;副炮指挥仪4座,前后各1座,两舷各1座。


防护设计

核心舱的垂直防护,由装甲模块构成,外侧为100mm厚的均质装甲,中间为300mm的空隙,由发泡水泥填充,内侧为300mm厚的表面硬化装甲,装甲模块带有20度倾角。

本舰无艏艉装甲带。

核心舱的水平防护,由单层200mm厚的均质装甲构成。

舰艏处设有用于抵挡弹片的水平装甲,厚50mm,位于水线以下。

舰艉处设有用于保护驱动轴与舵机的水平装甲,内侧部分厚100mm,外侧部分厚150mm,带有30度倾角,内侧部分高于水线,外侧部分下沿低于水线。

水中弹防护由均质装甲提供,厚度自300mm渐减至75mm。

垂直向防崩落层厚30mm,水平向防崩落层厚20mm。

本舰防护设计,可在15-30km内免疫46cm Type 94。


动力系统

8锅炉,4主机,采取单元布局,可输出180,000轴马力,并能达到225,000轴马力的过载功率。

在180,000轴马力下,本舰可达到30节的航速。

在225,000轴马力下,本舰可达到32节的航速。


布局示意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教巡洋舰模板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5 23:03 编辑

武器布局

8英寸主炮,三联装,3座,共计9门,前2后1的布局。

5英寸副炮,联装,6座,共计12门,分布于舰体中段,菱形布局。

40mm博福斯炮,四联装,12座,共计48门,分布于全舰各处。

20mm厄利空炮,联装,12座,共计24门,分布于全舰各处。


火控系统

主炮指挥仪2座,前后各1座;副炮指挥仪2座,前后各1座。


防护设计

垂直防护由装甲模块构成,外侧为50mm厚的均质装甲,中间由水密橡胶填充,内侧为125mm厚的表面硬化装甲,内侧装甲带有20度倾角。

水平防护由单层75mm厚的均质装甲构成。

舰艉处设有用于保护驱动轴与舵机的水平装甲,内侧部分厚50mm,外侧部分厚75mm,带有30度倾角,内侧部分高于水线,外侧部分下沿低于水线。

水中弹防护由均质装甲提供,厚度自125mm渐减至50mm。

垂直向防崩落层厚15mm,水平向防崩落层厚10mm。

本舰防护设计,可在10-25km上免疫20.3cm SK C/34。


动力系统

4锅炉,4主机,交错布局。可输出120,000轴马力,并能达到150,000轴马力的过载功率。

在120,000轴马力下,本舰可达到33.5节的航速。

在150,000轴马力下,本舰可达到35.5节的航速。


布局示意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se 于 2013-3-28 06:07 编辑

这年头,神教满天飞,奇论日日新
俾斯麦从小炸不怕,俾斯麦启航不怕炸
俾斯麦开战怕不炸,吊一串水雷碰陀掌

俾斯麦从来炸不怕,俾斯麦生性不怕炸
俾斯麦炮术夸啦啦,一轮半齐射会说话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3-2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6寸炮弹打出850的初速这个让人震惊啊。话说神教炮弹先知完全可以开出两个支派。一是高速中弹打垂直支派,另一个是低速超重弹打水平支派。话说以后会不会有聚能装药通吃支派就不好说了~~~。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列舰案中,个人以为一层甲板高3米略略显高,完全可以高2.6米,以提升轮机舱空间,而在20mm防崩落装甲两侧,完全可以将30mm垂直装甲改为穹甲,同主装甲带下部接合,以提升防御能力。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关于水下防护,这样的防护类型近似于大和及衣阿华,防水中弹可矣,但若是鱼雷,虽有水密橡胶及大纵深防护,TDS装甲刚性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因垂直、水平装甲重量皆都不小,欲再加布置水下装甲也不现实,故我先前才有那一设想。

窃见,如果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是否可将防雷装甲稍稍外移,油箱容积必受影响,但亦可增加过滤舱间隙,又若削弱TDS为180mm-35mm,再外侧添一层20/30mm装甲,是否可行?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诚心请教,“基准弹重,可按照火炮口径(单位为cm)的三次方除以62.15求得(单位为kg)”是依何而来?谢谢~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3-28 10:45
另诚心请教,“基准弹重,可按照火炮口径(单位为cm)的三次方除以62.15求得(单位为kg)”是依何而来?谢 ...

舱室高度:美国快速BB差不多都是3米左右。

——————————————————————————————————————

改成穹甲会缩小缓冲空间。那个空间里可以随便丢点杂物,综合效果半斤八两。

——————————————————————————————————————

大厚度装甲放在最内侧,我觉得已经是最好的做法了。这个算是综合结合了蒙大拿与衣阿华的设计。装甲以外的隔舱差不多有6米,防雷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防雷装甲一般都是单层的,我不知道你用双层,是出于什么设想和目的。一般来说,外侧的多层舱壁都是10-20mm的HTS或STS等材质,内侧有一道防雷装甲。再往里的舱室可以走电线什么的。

——————————————————————————————————————

基准弹重么,算是个经验法则吧。

美国超重弹的弹重,大致可以用口径(单位为英寸)的三次方除以1.52求得(单位是磅)。

16寸,16的三次方=4096,除1.52,等于2694磅。16寸超重弹的弹重是2700磅。

12寸,12的三次方=1728,除1.52,等于1136磅。12寸超重弹的弹重是1140磅。

8寸,8的三次方=512,除1.52,等于337磅。8寸超重弹的弹重是335磅。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8 11:07
舱室高度:美国快速BB差不多都是3米左右。

———————————————————————————— ...

是这样子的,之前的讨论当中也指出,类似这样的大厚度防雷装甲,更适合防御水中弹,而因其刚性较大,受到鱼雷冲击时更容易受到连接结构处的损伤,从而导致进水,故在防雷能力上比不上同重量的双层40-50mm装甲。

我先前设计,并没有考虑水中弹的因素,六万吨级是单层90mm防雷装甲,依托大纵深防御鱼雷,但我后来认为,防御鱼雷,主要是用装甲的弹性,均匀吸收/化去被吞噬舱、吸收舱削弱过的鱼雷冲击波,既然多层舱壁设计,历史上便有之,装甲分层,亦无不可。我目的上,是想让每一层装甲都处于一个相对适中的厚度,也即40-60mm这样,如这样两层,层层吸收降低鱼雷能量,前薄后厚,兼为油舱提供一定防护,亦是一种思路。

再加入水中弹的考量,我认为这样相对轻薄的双层装甲,在防御水中弹上肯定同上厚下薄的大厚度设计相去甚远,但若二者兼取,重量上会变得不可接受,故我先前才有那个极度削减垂直装甲,以穹甲遇敌,而达到这样水下防护的想法。

以上,谢谢。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3-28 11:33 编辑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3-28 11:23
是这样子的,之前的讨论当中也指出,类似这样的大厚度防雷装甲,更适合防御水中弹,而因其刚性较大,受到 ...


大厚度防雷装甲的连接处受到结构损伤的问题,一看固定结构,二看外侧隔舱纵深。

固定结构,别像大和那样出现结构问题,那就不是大问题。

纵深,以美国快速BB的设计为例,一般都认为蒙大拿的水下防护设计是最优的。其防雷装甲布置靠内,纵深大。衣阿华吃亏在防雷装甲以外的纵深小。

————————————————————————————————————————————————

40-60mm左右的防雷装甲,如果布置在外侧,会直接被鱼雷炸成破片。这些装甲破片会像炮弹弹片一样撕裂内侧的薄舱壁。这个是历史经验。所以后世一般都把防雷装甲放在最内侧。

多层中等厚度的历史上好像没有。我不打算采用历史上不存在的新花样。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8 11:32
大厚度防雷装甲的连接处受到结构损伤的问题,一看固定结构,二看外侧隔舱纵深。

固定结构,别像大和那样 ...

大厚度防雷装甲的连接处受到结构损伤的问题,一看固定结构,二看外侧隔舱纵深。

这个确实如此,比如大和,防雷纵深本来就浅,连接结构又有问题,这样的大厚度TDS,虽然刚性过大,但因纵深也大,受到的冲击不能等论。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3-28 11:32
大厚度防雷装甲的连接处受到结构损伤的问题,一看固定结构,二看外侧隔舱纵深。

固定结构,别像大和那样 ...

另鱼雷爆炸,必然是在船壳,经过最外层吞噬舱,也即此设计中水密橡胶一层降低能量,才会碰撞在外层防雷装甲上,窃见虽挡不住也不至于会被炸碎,并且破片伤害内层防护。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3-28 11:51
另鱼雷爆炸,必然是在船壳,经过最外层吞噬舱,也即此设计中水密橡胶一层降低能量,才会碰撞在外层防雷装 ...

破片伤害主要看布局。如果是外侧单层中等厚度,那么破片会造成严重破坏。

如果是内侧有多层中等厚度的,那应该问题不大。同样厚度的装甲应该能挡住外侧装甲破裂造成的破片。

只是历史上似乎没先例,没法证明是否有效。

我偏向于沿用成熟设计。

——————————————————————————————————————————

至于理论上到底是靠空间带来的扩散效果来吸收鱼雷爆炸威力好,还是靠装甲弹性去吸收好,我不评论。

Friedman有本书专讲战列舰设计,里面有好几页的篇幅讲鱼雷防护,或许兄台可以看下,作为参考。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3-2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教战列舰采用的16英寸主炮,穿甲弹重量为1080kg,初速为850m/s,身管寿命为200EFC。
----------------------------------------
我很想了解一下这东西的可行性。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owaii 发表于 2013-3-28 22:17
神教战列舰采用的16英寸主炮,穿甲弹重量为1080kg,初速为850m/s,身管寿命为200EFC。
------------------- ...

可行性问题应该不大。

法国M1935,弹重是890kg,等比放大到16寸,就是1080kg。

M1935的初速是830m/s,如果M1935有50倍经的身管,想来也能将初速提至850m/s。

M1935的身管寿命是200EFC,提高初速和口径后会略有下降。但改用燃烧温度较低,身管烧蚀较小的发射药,再配合镀铬内膛,应该可以维持200EFC不变。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3-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主力舰反鱼雷能不能使用改进版的刺猬弹?就像现在毛子和TG部分战舰还实用的反潜火箭一样,这东西也可以用来拦截鱼雷,在一定区域中密集投弹然后引爆鱼雷。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3-2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300毫米厚的水泥,重量相当于100毫米的钢材,防护远远不如。
建议加大间隔距离,用轻质防水材料替换。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8 , Processed in 0.0236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