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3-4-2 23:38 编辑
初,独人克鹿卜创横楔炮闩之法,稍稍以黄铜药筒辅益大炮气密,创更古未有之举,其法用于该国水陆军大炮,几用百年。及独逸再战败,米利坚强以为北约联合,武器一致,遂失其传统。而露西亚习此,特言其陆军6吋大炮亦用之,再传诸土鳖,土鳖秉制山寨,流传至今。——《GO制武备志》
黄铜药筒的使用,使得冷战早期的毛子国陆军炮兵针对北约炮兵取得了性能优势,赤军的D20-30系列152毫米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都优于北约的师属炮兵的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迫使西方研究新式的155毫米榴弹炮。奈何德棍自从二战被打趴下之后,一分为二,西半边的陆军装备已经彻底美分化了,东半边嘛 ,好吧,不提也罢 ,总之,把原来喜闻乐见的黄铜药筒传统都丢掉了,改习米利坚国坑爹之药包了。于是德国人就艰难的走上了让高膛压的155毫米陆军压制火炮使用楔形炮闩发射药包的血泪之路,在经历多年的研究,花了无数钱之后,终于在FH70上实现了这一没事儿找事儿带来的悲催目标,又在此之后若干年,开发出了模块化发射药。现在,德棍家的Pzh2000已经可以欢乐的打开楔形炮闩,装填模块化发射药了,至少就目前而言,在这个领域,德棍是首屈一指的。
冷战时候有个笑话,大概是这么说的:
为了实现在无重力环境下书写,美国人耗时XX年,花费XX钱,终于研制成了太空笔,——俄国人用铅笔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具体到黄铜药筒这个事儿上,这个故事应该这么说:
为了快速装填,德国人耗时XX年,花费XX钱,终于研制出了模块化发射药——俄国人用黄铜药筒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为了让高膛压的陆军155毫米主流压制火炮使用药包,德国人耗时XX年,花费XX钱,终于研制出了可以让这货使用药包的楔形炮闩——俄国人用黄铜药筒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为了让发射药的组合捆扎更简便,德国人耗时XX年,花费XX钱,终于研制出了模块化发射药——俄国人用黄铜药筒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很多事儿上,低技术不等于不好使,在高科技术道路上走的”弯路“,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