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471|回复: 13

大厚度VH相对效能推测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1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VH装甲相对于VC装甲,最大的优势是工时短、成本低,而抗弹效能则没有太大差别。就平均表现上来说,测试表明,在大厚度(13寸到17寸)上,VH仅略优于VC;而在中小厚度上,VH与VC相当;甚至更差(如6寸厚度上)。而具体某块装甲的表现,日方称,VC与VH间的性能差异,并不会大过两块同类型装甲板之间的差异。

战后美国测试的日本VH装甲,336毫米板的得分为87,也就是击穿速度为击穿336毫米“经验式装甲”的87%。650毫米板的得分为90。380毫米那块得分过低,作为特例排除。

以大和的主装甲带(410毫米VH内倾20度)和日方自己的防护标准(侧防护在20公里抵御自身主炮)做对比,也可以估算出这一厚度上VH的相对得分:
94的炮弹在20公里上落角16.5度,则与主装甲带的法向夹角为36.5度;这种情况下要击穿410毫米的“经验式装甲”,需要的落速将为571米/秒。不考虑结构性钢板在其中所做的贡献,可知410毫米VH的质量得分大约是91.4%;而考虑到结构型钢板的影响,则410毫米VH的得分会稍低一点。比如,假设计入这些结构板之后的防护能力是420毫米装甲,则经验式速度将为583米/秒,得分将为89.5%。

再以日本自己对94式的测试(也许也是计算)结果推算VC装甲效能:
日本自己的数据是94式在20公里和30公里上对垂直的VC装甲穿透能力分别为566毫米和416毫米。
用经验式计算,94式炮弹在16.5度落角下击穿566毫米“经验式装甲”所需速度为583.5米/秒。用94在这一距离的真实速度除以上述数字,即可认为是日本测试装甲即VC在这一厚度上的质量得分,89.5%。
同样用经验式计算94炮弹在31.4度落角下击穿416毫米“经验式装甲”所需速度为534米/秒,用94在这一距离的真实速度除以上述数字,即可认为是日本测试装甲即VC在这一厚度上的质量得分,为89.0%。
大厚度上VH比VC有优势但极为有限,如前所述,并不会大过两同类型装甲板之间的差异,所以VC装甲的得分基本可以代表VH的表现。

可见,在410毫米以上直到650毫米级别,VH的平均质量均在90%左右;而在13英寸以下,则有可能稍低一点。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自己测试的Class A,在17英寸厚度上的平均得分也是90,最好的一块则是96。
德国14寸装甲得分95,15寸装甲得分97.5。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744-1-1.html

而以英国的测试数据计算,英国380毫米装甲平均得分为91.7,最好的一块为93.8;德国380毫米装甲得分为91.8。
但要注意,英国的测试标准与美国的稍有不同,它的击穿速度的计算标准更严苛些,也就是用英国测试的击穿速度去除以经验式算得的速度,得分将比美国的低些,这从德国15英寸装甲上有所体现。当然了不排除英国和美国测试时所用装甲存在个体差异的可能。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1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5-10 17:44 编辑

补充一组数据,出自"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46cm炮的数据,16.5度着角,555.8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560mm的VH。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78.39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6.1%。

41cm炮的数据,22度着角,490.1m/s的着速辖,能够击穿459mm的V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71.9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85.7%。

36cm炮的数据,16.5度着角,537.6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410mm的VH。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53.48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7.1%。

20cm炮的数据,30度着角,474.4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165mm的NVN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479.83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8.9%。

15.5cm炮的数据,60度着角,677.9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100mm的NVN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744.77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1%。

使用的炮弹均为91式穿甲弹。

这组数据的出处不明,但鉴于本书专业评价极高,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如果以上数据属实,且为实测数据的话,则两组VH的数据有可能出自性能极佳的装甲个体,而那组VC的数据则可能出自性能欠佳的装甲个体。20cm炮的那组NVNC的数据,与美国实测结果极为接近,而15.5cm炮的那组数据,由于着角高达60度,我尚未在美国报告中找到同等着角下的实测数据,因此我认为这组数据暂时不适宜同美国经验式的数据进行直接比较。

如果忽略日本炮弹与美国炮弹之间的性能差异的话,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国Class A与日本VH,在大厚度上是基本相当的,两者的性能极为接近。

但是,鉴于日本炮弹与美国炮弹间可能存在的性能差异,因此若将炮弹差异考虑进去的话,这组数据与经验式数据的比值,不宜同美国实测数据与经验式数据的比值进行直接对比。直接对比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有所偏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少将

外务总督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5-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剑桥的老铁匠 于 2013-5-10 17:31 编辑

とはいえ、九一式徹甲弾は、実戦での水中弾発生確率は通常弾と大差なく、また大遅動信管の装着により、非装甲部分での命中弾が炸裂せずに貫通するという問題を抱えていた。このことにより、砲弾命中時に爆煙が視認できないため、砲戦指揮上問題があるとの指摘もある。
さらに、弾体強度が不足しているため、命中時に砲弾が破砕されてしまうという欠陥があった。具体的には砲弾径の9割以上の厚みがある表面硬化装甲に対し、撃角25度以上で命中した場合に見られる欠点であった。こうしたことから、大和型戦艦ではこの原因である被帽の取り付け方法を是正している。
九一式徹甲弾の更新用として、1941年(昭和16年)に採用された一式徹甲弾では、上記の被帽取り付け方法の改善に加え、弾頭部への着色剤充填を行ったとされている。このほかに、一式徹甲弾では弾体強度を合わせて強化したという説もあるが、定かではない。

这里提到了91弹在25度落角以上表现欠佳,因此我对15.5cm炮的数据表示怀疑。

换而言之,即纸面表现优良的日制装甲实质是因为有性能缺陷的炮弹所致。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10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5-10 17:16
とはいえ、九一式徹甲弾は、実戦での水中弾発生確率は通常弾と大差なく、また大遅動信管の装着により、非装 ...

确实如此,不同的炮弹确实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那块著名的7.25寸VH,在面对Mark 21 Mod 3和Mark 21 Mod 5两种不同的炮弹时,弹道极限便有所不同。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5-1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VH和VC的做大差距就是可获得性
大厚度的VH板蝗国能做出来,还能批量生产
VC板大厚度蝗国能不能做20寸以上难说,更不可能批量生产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7-1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个坟,3楼那组数据的出处找到了

出处是USNTMJ Report O-19 Japanese Projectiles General Types



至于这组数字美国人是如何得到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原始文件记录,也可能是审讯对象的回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29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7-18 17:28
挖个坟,3楼那组数据的出处找到了

出处是USNTMJ Report O-19 Japanese Projectiles General Types

好资料
以前接受蝗国410在20000m455穿深的人不多……还有人说是NVNC打出来的
看来这个确实是对应的VC,折合美国装甲等效厚度也是420MM水平,在20000m上长门的炮还是很能对南达和北卡造成威胁的,不过就怕91式炮弹由于着角过大失灵了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2-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VH装甲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一等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2-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没看大懂,依旧是说日本410VH装甲防护效能是美国装甲的9成?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2-12 2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bkingfsf1 发表于 2014-2-8 16:04
VH装甲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战争史研究有一篇亚麻头的建造史的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过VH装甲的制造工艺,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2-1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yuewei19820617 发表于 2014-2-11 17:57
小白没看大懂,依旧是说日本410VH装甲防护效能是美国装甲的9成?

不能这么理解,美国用来测试蝗国装甲的同种炮弹,打美国自身的ClassA,也就经验式算出来弹道极限的9成左右,经验式很可能是战前美国用老式炮弹搞出来的,后期换了新式炮弹,就都偏低了,所以不能简单说是美国装甲的9成

一等兵

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4-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5-12 22:00
VH和VC的做大差距就是可获得性
大厚度的VH板蝗国能做出来,还能批量生产
VC板大厚度蝗国能不能做20寸以上难 ...

没错,像那块650mm,质量接近甚至超过了VC,而加工难度上VC要远大于同厚度VH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2:57 , Processed in 0.0231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