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5-10 17:44 编辑
补充一组数据,出自"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46cm炮的数据,16.5度着角,555.8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560mm的VH。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78.39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6.1%。
41cm炮的数据,22度着角,490.1m/s的着速辖,能够击穿459mm的V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71.9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85.7%。
36cm炮的数据,16.5度着角,537.6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410mm的VH。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553.48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7.1%。
20cm炮的数据,30度着角,474.4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165mm的NVN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479.83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8.9%。
15.5cm炮的数据,60度着角,677.9m/s的着速下,能够击穿100mm的NVNC。在同样条件下,击穿同等厚度的经验式装甲,则需要744.77m/s。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1%。
使用的炮弹均为91式穿甲弹。
这组数据的出处不明,但鉴于本书专业评价极高,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如果以上数据属实,且为实测数据的话,则两组VH的数据有可能出自性能极佳的装甲个体,而那组VC的数据则可能出自性能欠佳的装甲个体。20cm炮的那组NVNC的数据,与美国实测结果极为接近,而15.5cm炮的那组数据,由于着角高达60度,我尚未在美国报告中找到同等着角下的实测数据,因此我认为这组数据暂时不适宜同美国经验式的数据进行直接比较。
如果忽略日本炮弹与美国炮弹之间的性能差异的话,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国Class A与日本VH,在大厚度上是基本相当的,两者的性能极为接近。
但是,鉴于日本炮弹与美国炮弹间可能存在的性能差异,因此若将炮弹差异考虑进去的话,这组数据与经验式数据的比值,不宜同美国实测数据与经验式数据的比值进行直接对比。直接对比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有所偏差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