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58
主题2
精华1
积分339
金钱177
贡献10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3-5-16
最后登录2022-11-8
在线时间58 小时

一等兵

|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罗马帝国的光辉(意大利番外篇)
第一章:一战后意大利政治与经济概况
意大利在20世纪20、30年代重新成为强大的国家,建立了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时隔两千多年,亚平宁半岛再现了罗马帝国的灿烂光辉(本文参见“战列舰论坛全球架空活动”之“真实与谎言——两次世界大战间意大利历史解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了,意大利保有了一战前取得的利益。1911年意大利发动了夺取土耳其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的战争,到1912年10月18日双方签订和约,土耳其把上述两地区割让给意大利。1912年,意大利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先后夺取了斯坦帕利亚岛和罗得岛,后来又占领了卡斯特洛里佐以外的多德卡尼斯群岛所有其他岛屿。这些岛屿包括:斯坦帕利亚岛、罗得岛、卡尔基岛、卡尔帕托斯岛、卡索斯岛、蒂洛斯岛、尼西罗斯岛、卡利姆诺斯岛、勒罗斯岛、佩特莫斯岛、利普索斯岛、西密岛、科斯岛,岛上的居民几乎全是希腊族人。根据协议,意大利本应撤出上列岛屿,可是到土耳其站在德奥同盟国方面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仍然占领着多德卡尼斯群岛。
按经济军事实力来说,意大利算不上强国,比英法差得多。意大利要求得到被“许诺”的领土,甚至提出独霸亚得里亚海。这种过分的野心不可避免地同英、法、美产生矛盾和冲突。意大利虽然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对英法没有完全履行1915年密约的诺言极为不满。在一战造成的社会动乱的历史背景下,意大利法西斯组织得以滋生。意大利在华盛顿和会上的“失败”,接二连三的短命内阁无法应付社会动乱的现实,最终导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综括一战前后意大利同欧洲大国的结盟、对抗分赃等关系,充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切以国家实力为后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法西斯政党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战争给它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深重的灾难。法西斯党及其党魁本尼托.墨索里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
墨索里尼,1883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乡村的一个铁匠家庭,1920年流亡瑞士并加入当地社会民主党,因为参加工人运动遭到瑞士政府的驱逐。一战期间,又由于他大肆鼓吹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被社会民主党开除。1914年,他组织了“革命法西斯党”,极力鼓吹战争。5年之后,又将“革命法西斯党”改组为“战斗法西斯党”。
意大利法西斯党也像德国的纳粹一样,最初由游民和退伍军人组成,是一个人数少、力量小、影响并不大的半军事性恐怖组织。为了壮大法西斯势力,墨索里尼几乎不择手段,采取了既讨好贵族、又讨好平民、左右逢源的政策。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墨索里尼的意料。1919年11月国会大选,法西斯党员竟然没有一个候选人当选为议员。1920年5月,法西斯党在米兰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将暴力手段作为这个党派的行动方针。在恐吓以及棍棒的威胁下,不少人屈服了,法西斯党的选票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不仅在米兰占有明显优势,而且在波伦亚、弗利也获得了很大支持。1919年11月,选举墨索里尼的票数才不过4000张,两年之后,竟骤然增加到了17.8万张。在国会535个席位中,法西斯党虽然只赢得了35席,但是已经成为了操纵国会、干预国事不可忽视的力量。不久,法西斯党便发展成为拥有15万党员的右翼政党。
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将“战斗法西斯党”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自任“领袖”。他很快又将全体法西斯党员组成了法西斯战斗队,使其成为纯粹的准军事性组织。在法西斯党暴力面前,软弱的意大利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1922年,刚组建不久的法克达政府也摇摇欲坠。接下来,已经武装起来的法西斯党,更加令人恐怖,他们等待着每一个机会,准备夺取国家政权。墨索里尼甚至公开表示:“不是罗马把政府拱手让出来,就是我们向罗马进军,把政府夺过来。”1922年10月27日,墨索里尼下令向罗马进军,得到了王室支持。两天之后,国王维克多.埃马纽尔派人到米兰邀请墨索里尼立即到罗马出任首相。不久,墨索里尼突然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废除议会制,最终在意大利建立起恐怖主义控制下的专政,他本人则成为了意大利的独裁者。
意大利的外交政策
(一)意大利与梵蒂冈:《拉特兰条约》(LateranTreaty)
意大利政府和罗马教廷在罗马城拉特兰宫签订的条约。1870年意大利王国政府军队占领罗马,消灭了教皇国。教皇宣布自己被囚禁。教廷与意大利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墨索里尼执政后,谋求与罗马教廷和解。经谈判,墨索里尼与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代表枢机主教P.加斯帕里于1926年2月11日签订该条约。条约共27条,规定了意大利国家与教皇教廷的相互关系。教廷承认意大利国家及其首都罗马的地位,意大利承认教皇的权威和教廷对梵蒂冈的主权,教皇拥有世俗统治权、外交权、与外国自由来往权,同时对拉特兰宫和十几座教会建筑有治外法权和免税权,意大利给予教廷一笔赔偿金。条约于1926年6月7日生效。从此,教皇治下的梵蒂冈正式确立。此条约还附有一个补充协定,规定天主教为意大利国教,罗马为天主教中心与朝觐地。意大利大主教、主教任命需意大利政府批准,大主教、主教须为意大利人,忠于意大利国家。意大利免除教士、修士服兵役与陪审义务。国家承认天主教结婚仪式合法,但应允许公民选择政府登记结婚。初级与中级学校开设宗教课,由教廷审定教师与教材。国家任用教士需教会批准。同时声明任何针对梵蒂冈的军事破坏行动都将被视为对主的背叛,教廷将呼吁全世界的教徒进行反抗,意大利政府有义务采取任何手段帮助梵蒂冈进行反击,代表教廷参战的意大利战士将受到主的荣光与庇护。意大利与梵蒂冈开展广泛的金融合作,梵蒂冈帮助墨索里尼政权振兴意大利经济,同时由意大利政府确保梵蒂冈投资安全。
(二)意大利与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是意大利内的一个国中国,位于意大利两个大区艾米利亚—罗马涅和马尔凯之间,1862年起,圣马力诺与意大利签署友好条约。圣马力诺为中立国,任何针对圣马力诺的军事行为,意大利均视为破坏国际法的敌对行为,将采取各种必要手段进行反击。
(三)意大利与马耳他骑士团
马耳他骑士团的全名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意大利政府承认其为合法独立主权国家,马耳他骑士团在罗马的两栋建筑享有治外法权,意大利承认马耳他岛、罗得岛、耶路撒冷为其合法领土,并帮助其代管罗得岛,支持其收复领土的一切主张。
(四)意大利不设防城市
意大利政府宣布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庞贝为不设防城市,将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部署,对上述城市的军事破坏行动,意大利均视为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将使用最为严厉的手段进行报复。同时米兰、都灵、维罗纳、热那亚、博洛尼亚等地的古迹如遭受军事破坏,意大利也将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
一战后经济发展
意大利立国较晚,工业化起步迟,在近代欧洲属于二流国家。一战的结束,给意大利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深重的灾难,意大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只取得微不足道的利益。正如墨索里尼所说的,意大利战争虽然没有失败,但外交却完全失败。无论怎样,墨索里尼上台之后,意大利与一战刚刚结束时相比,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国家了。墨索里尼扮演了一个无私领袖的角色,创造就业机会,把湖滩沼泽改良成农场,开展公共设施建设,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来说,意大利成立了强有力的政府,南方的黑手党也已经被镇压。
交通运输业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修建公路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建成高速公路的国家之一。公路担负客运量的2/3,货运量的70%。意大利公路网是由高速公路、国家一级公路、省级公路和城镇公路组成。早在1924年意大利就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最先建成一段高速公路是从威尼斯到都灵。一战后,高速公路又得到迅速发展,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居第2位,全国公路汽车所承担70%的食品运输和大量客运,尤其在山区公路运输所起的作用更大(高速公路也是战时应急机场)。
意大利第一条铁路建于1839年,从那不勒斯到波蒂奇,全长10公里。国家统一后,铁路事业发展很快,一战后开始电气化铁路与双轨复线铁路建设,加大铁路运输流量。最主要干线有沿着东西海岸线和亚平宁山脉的三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它几乎把半岛上主要城市和港口都连成一片。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中心,三面临海,东面通往中东,再经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可达印度洋,直至太平洋;西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直奔南北美洲大陆。意大利海岸线漫长,约8600公里,并有70多个天然良港和商港,其中较著名的港口有近40个。意大利在一战后,率先发展集装箱运输业(由墨索里尼的女婿、穿越者齐亚诺发明,已在各国注册专利。以下许多新发明均为穿越者带来,不一一说明),建立了快捷高效的新型海运系统,使意大利的海运进一步加强,主要港口:热那亚、威尼斯港、那不勒斯港、塔兰托、里窝那、锡拉库扎等港口。意大利约90%的进口货物和70%的出口货物是通过海运实现的。
农业发展
意大利农业生产以草本作物和木本作物为主。草本作物包括谷物、豆类、薯类、蔬菜和经济作物等,木本作物包括葡萄、橄榄、柑桔、柠檬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农业并不发达。战后,墨索里尼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用机械化设备大量采用(参考美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拖拉机(履带车辆的制造能力大幅提高)配备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其次,农业专业化程度高,95%的大米产在皮埃蒙特和伦巴第的两区,1/4的蕃茄和1/3的菜花产在坎帕尼亚一个区,89%的柑橘,69.3%桔子、93.5%柠檬产在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两个大区。专业化葡萄种植园占全国葡萄栽培面积75.2%,从而使产量大增。小麦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之一。意大利生产的小麦中,有34%是硬粒小麦,质量优异,是世界上生产硬粒小麦的主要国家之一。意大利也是欧洲生产大米的主要国家之一,水稻面积约占西欧水稻面积的3/5,是世界水稻高产国之一。意大利水稻全部为单季粳稻,米质优良,其稻米主要用于出口欧洲市场,国内食用仅占40%左右。意大利玉米生产也很大,年产在65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8%。
蔬菜在意大利农业生产和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园圃蔬菜生产国之一。年产新鲜蔬菜占西欧的40%左右,其中马铃薯250万吨,西红柿近500万吨,菜花、茄子、洋白菜、洋葱、青椒、菜豆等生产量为40-50万吨。在主要木本作物中有橄榄、葡萄,是意大利最有名的两大水果,其次还有柑、桔、柠檬、苹果、桃及著名的意大利李子等。意大利和西班牙、希腊一样,是世界三大橄榄生产国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有二三千年。目前种植面积占全国农用面积的18%。主要产地是南方和西西里岛,中部丘陵地带也有大量栽培,橄榄产量和橄榄油产量居世界首位。葡萄也是意大利重要木本作物,种植面积达130万公顷,还有45万公顷土地兼种,各省内都普遍种植,葡萄酒产量稳步提升,有大量葡萄酒出口。橘类水果种类很多,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柠檬70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尤其是西西里岛,那里的柑橘质量优异,久负盛誉。
意大利畜牧业不甚发达,但是一战后意大利十分重视发展畜牧业,采取许多措施,如设立专门发展畜牧业的贷款;对引进良种免征关税;保护畜产品价格,规定最低价格;政府对私人企业提供畜牧场的技术援助和指导等,从而促使意大利战后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肉类自给率达65-75%。
一战后意大利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有些农作物自给率很高,但总的来说,意大利农业还不能完全自给,主要农产品每年虽有出口,但总量是进口大大高于出口。当然这种大量进口与出口也表明意大利农业日益卷入国际分工,并成为意大利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条件。
经济巨头
(一)工业复兴公司。简称伊利公司(IRI。开玩笑,不是国产三聚氰胺的那个伊利),是意大利最大的国家持股公司,是世界十大工业公司之一,雇佣职工50多万人,销售额一直居意大利第1位。该公司是1931年建立的。它的成立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物,意大利政府为了资助和拯救面临倒闭的工业企业,由政府出面大量收购当时意大利最重要的3家大商业银行,即意大利商业银行、罗马银行、意大利信贷银行的股票,并接管了包括钢铁公司、造船公司、机械公司以及一些中小工商企业在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工业复兴公司。该公司成立后不久,为了适应法西斯政府扩军备战的需要,其业务活动不断发展,控制的企业日益增多。到1937年,工业复兴公司正式改组为国家持股公司,并建立钢铁工业投资公司,即芬西德公司。工业复兴公司是一家经营多样化的工业集团,经营范围极其广泛。它的工业活动主要包括钢铁、冶金、机械、电力、造船、汽车、交通运输、造纸、水泥、民航、高速公路等。其中的许多产品产量在意大利全国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又称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是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商,也是世界著名的十大汽车公司之一。为意大利第二大工业公司。总部设在都灵。菲亚特汽车公司创建于1899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微型汽车的厂家,1906年正式定名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以后在政府保护政策下,菲亚特生产发展很快,除继续生产小汽车外,还生产卡车、军用货车、筑路牵引机和农用拖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意大利和协约国军队制造战车、飞机、大炮、弹药和军用物资,巨大军事订货使其大获利润,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丰厚的资本。从1920年起,菲亚特公司专门生产价格便宜、实用和适合市场需要的汽车,使其业务迅速发展,菲亚特公司几乎完全垄断了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并开始在阿根廷和西班牙经营装配业务。
(三)国家碳化氢公司。简称埃尼公司(ENI),是意大利政府所有的一家最大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也是意大利第三大工业公司,总部设在罗马。国家碳化氢公司成立于1923年,是由五家国营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学公司合并组成的。公司成立的目的是解决国家能源问题。最初公司主要是在国内与殖民地寻找能源,发展生产,降低国内能源价格,并努力争取降低意大利进口石油价格(初期从苏联、巴尔干半岛、美国等进口石油)。到30年代,利比亚油田的发现,使公司取得巨大发展,同时向海外拓展业务,以便取得国外原油供应本国大型炼油厂的加工,开始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开发国外石油。
(四)蒙特卡蒂尼公司。创建于1888年,原是一家经营铜矿和硫磺的采矿企业。从1922年开始从事化学产品的生产活动。30年代,通过购买和兼并其他一些制药厂和化工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意大利生产硫酸、化肥和染料产品的大公司。并开始经营电力,银行和产品销售业务,实行多种经营。
(五)爱迪生公司。是1884年在米兰成立的,早期从事电气业务,通过多次对其他电气企业的兼并和购买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后其经营活动还逐渐扩大到化学和合成纤维领域,成为意大利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电力供应者,并从事钢铁,电子设备,家用器具等方面业务。
(六)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金融集团,总行设在罗马。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成立于1913年8月15日,原名国民合作信贷银行,属于金融合作社性质。1927年开始从事各种银行业务。30年代该行转归国家直接控制。长期以来,该行为意大利财政部的独资银行。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是全能银行,经营多种银行业务。该行从事各种贷款和存款业务,进行证券交易和证券投资。同时与教廷经济事务局保持密切的经贸投资关系。
对外经济贸易
意大利是工业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意大利经济发展,同它参加国际分工,深化国际专业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外贸易是意大利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领域,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意大利商品出口构成变化是很大的。一战后制造业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深加工产品在出口中占优势地位。在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中主要是机械产品和运输设备,其次是化学、纺织和冶金产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水果、蔬菜等食品。意大利对外贸易主要对象首先是西欧,其次是美国,再次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地区。意大利对外贸易是长期逆差,造成国际收支赤字扩大。但是,意大利的非商品贸易收入,特别是国际旅游收入和侨汇额都相当可观,这一方面使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增加,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部分国际收支差额。
对意大利来说,吸引外国投资十分重要,这是由意大利经济相对落后性决定的。从20年代末期起,意大利取消对外汇的限制和加入地中海经济共同体,为外国资本向意大利的渗透创造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国私人投资的大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其中美国占绝大部分,它们技术雄厚,主要集中在汽车、能源、化工、电子等先进工业部门,而且集中性的投资很高。据统计,外国资本参与的大股份公司只占国内股份公司的2%,但却控制了全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的60%。从而也大大缩小了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与意大利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来自外国资本最多的是美国,占首位,其次是德国、法国、奥斯特马克、瑞士。
通用汽车于1933年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结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引进生产与管理技术,菲亚特成为仅次于欧宝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同时为意大利带来最新含铅汽油生产技术,为汽车动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成立于1897年,是英国第一家专门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公司,1922年创建了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战中为协约国的通讯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1922墨索里尼执政后,特别关心无线电与电子领域的发展,在与爱国发明家、意大利终身参议员(1918年)伽利尔摩.马可尼侯爵先生(1929年)深刻交流后,马可尼先生决定将其余生献身祖国意大利,在政府资助下成立马可尼(意大利)公司和马可尼研究中心,为意大利在无线电与电子领域后来居上做出巨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