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13
主题8
精华0
积分788
金钱559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10-10-18
最后登录2023-6-29
在线时间118 小时

下士

|
本帖最后由 栗林忠道 于 2013-5-27 13:56 编辑
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是强国之间大规模冲突常常上演的,其中海军对登陆部队的支援是重中之重。
风帆战列线时代,反登陆作战方会设置排炮组成的炮台,轰击靠近海岸的敌方战舰。
铁甲舰时代依然用近现代化的炮台在海岸威慑敌舰。
到了二战炮台的威慑力大大降低,不仅航空力量肆无忌惮,战列舰也开始轻易蹂躏海岸上的炮台。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太平洋上的岛屿还是大西洋壁垒,其岸炮的口径普遍都比对方战列舰的口径要小。
可二战中即便海岸炮台的火力与战列舰对等,在高强度、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中,掌握制海权的一方,还是会用压倒性的航空兵力攻击敌岸防据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数量优势的战列舰队依然不怕岸炮,可以爽快的将炮弹倾泻到敌阵中。
战列舰的火炮威力巨大,对登陆部队的支援快速有力,但是由于这种复杂庞大的武器数量不足,一些国家制造了替代品。
英国制造了大量用于对岸火力支援的重炮船,例如罗伯特、暗黑界。
美国则制造了大量对岸火力支援舰,即在登陆舰、货轮的甲板上安装密密麻麻的火箭炮。
这些东西都有效的打击了敌人。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美国启用了衣阿华级战列舰,修缮一新的战列舰又粉墨登场。
可是自冷战以来,世界各国的局部战争,多是美国苏联杀鸡给猴看。到海湾战争时,美国依然是以大欺小,所以衣阿华级的16寸巨炮的价值并未得到什么发挥,反沦为战斧的发射平台。
而我认为美国之所以一直保留了衣阿华级,就是考虑到大规模冲突中登陆作战的对岸火力支援,因为战列舰在超视距的海洋作战中的性价比是很可怜的。
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由于实力不济,都是抛弃了海岸线,任由联军登陆,然后试图在内陆上抗击侵入者,差不多是在学太平洋上的日军(不过伊拉克本身太弱了所以战绩可怜没办法)。
我想不通,假如未来某一天,不接壤的强国间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例如美国vs俄罗斯,美国vs中国,这里边不考虑合理性和背景,就是假如综合国力很强的大国之间打起来了),登陆和反登陆作战会是什么样子的?
假设一方已经基本掌握制海权,那么退守陆地的另一方还可以大量发射导弹对敌舰只进行攻击,这些反舰导弹有较好的命中率,本身还有很不错的隐蔽性、机动性。
如果掌握制海权的一方成功摧毁和消耗了另一方的导弹部队呢?那么另一方的反登陆作战还如何展开?
反登陆方,如果一开始就制造大量的永备工事、堡垒和地道系统,然后配合航空部队和导弹进行防御,那登陆作战的一方又怎么办呢?导弹是否足够摧毁面积如此巨大的防御系统呢。
我觉得,对火力支援这个问题上,论准确度,论及时性,论火力强度,导弹还远不能同大口径火炮相提并论。
在未来大规模冲突中的登陆作战中,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舰艇,是有复活的可能的。
思维有些乱,不知所云,还望见谅。希望能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大家就未来大规模冲突中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和相应的支援火力是什么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甚至是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