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6247|回复: 20

德国公海舰队启示录

[复制链接]

大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3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8年11月15日夜晚,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停于英国福斯湾港外,天色漆黑浓雾弥漫,不过港内还是可以看到停泊有一列列英国无畏舰巨大的姿影。
晚上19点,一名身着德意志帝国海军少将黑色制服的瘦高个在四名幕僚的伴随下,由交通艇带到了一艘巨大的战列舰边。当他们一行刚刚登上这艘战列舰的柚木甲板之际,随着一阵声响,几束刺眼的光柱猛然将他们照得惨白,这几名德国军官不由得发出了一些震颤。
这些光束以外依然是一片漆黑,这些人还是可以看到有两名佩剑的英国海军军官默默给他们发出了跟上的手势,而在甲板的前方,一整列海军陆战队军人肃立不动,只有他们枪上的刺刀闪烁着寒光。
这艘战列舰便是英国大舰队总司令官贝蒂海军上将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
五名德国军官被带到了灯火通明的军官餐厅,这张餐桌的首席坐着一位年轻的海军将领,一顶军帽依然漂亮地歪戴在他的头上,他背后的墙上赫然挂着描绘纳尔逊子爵在尼罗河以及特拉法尔加胜利的油画,而餐桌上则放置着一个青铜的雄狮雕像。这似乎在暗示这位将领从开战伊始到赫尔戈兰湾,从多格尔沙洲再到日德兰海战,直到他担任目前职务为止所乘坐的旗舰之名。他就是年方47岁的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总司令官,海军上将戴维•贝蒂爵士。
看到德国人站立在门口,他站起身来注视片刻,眼光直逼着为首的那名海军少将,而后开口问道:“你是何人?”
“海军少将胡戈•莫伊雷尔。”
“你是被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派遣,为了商谈有关交出德国舰队以履行停战协议而来的?”
“是。”
“你的凭据何在?”
当来者递上一些公文后,贝蒂看后才让他们落座,来人是德国公海舰队原第四战列舰分舰队代理司令官,曾经指挥过攻占芬兰的德国海军少将莫伊雷尔(Hugo Meurer),他根据英方的要求,受希佩尔的委托前来商讨德国舰队的停战细节。于是,一次决定德国舰队命运的谈判开始了。
这场会议一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贝蒂上将提出了让德国人交出舰队的严苛要求,而莫伊雷尔少将则无可奈何地表示,他担心水兵会不服从,他们首先要填饱肚子……
最后,德国人终于接受了在21日将舰队主力带到福斯湾的要求。临行之前,贝蒂让这几名德国军官吃了顿饭。根据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号舰长查特菲尔德上校的回忆,一整条羊腿被这五位吃得只剩骨头。而有一名军官临走时还环顾四周,顺手将什么东西迅速放进了大衣口袋,他离开船舱时一位值勤的海军陆战队员将其喝止,在那大衣口袋里发现的是一块切达干酪。


德皇威廉二世是海权论的虔诚信徒,他即位后不久,德国便摒弃了原首相俾斯麦审慎的外交政策。认为当时的德国国民产值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英国,而且技术力量雄厚,因此狂妄地认为英国已经衰弱而可以取而代之,因此不惜大力扩张海军以挑战英国的海权,其海上力量急遽膨胀,此举使得其传统盟邦英国化友为敌,双方展开了炽烈的造舰竞赛。
无畏舰诞生之后,英国还建造了新一代装甲巡洋舰,也就是所谓的战列巡洋舰。德国随之也迅速地作出反应,停止继续建造布吕歇尔级装甲巡洋舰,很快推出了其自己的新一代:冯·德·塔恩级,而且还不断改进,其性能要优于同类英舰,这种军舰的出现使得德国民众狂热不已。
大战爆发之际,德国海军雄踞世界第二位,然而却被英国海军完全封锁于北海之内,虽然一度在日德兰与英国舰队交战,双方的战列巡洋舰中,英舰三艘爆炸沉没,而德方有一艘即便带着五千吨进水还能返回港口。英国海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然而却没有达成粉碎英国封锁的战略企图。
在这种严密的封锁之下,德国陷于深重的粮食危机,只得以萝卜充饥。在战争末期,希佩尔企图让近乎完整的德国公海舰队出击与英国海军进行决战,但却引发了水兵起义,嗜好海权的威廉二世最终却由于水兵起义而逊位出逃,这是实在历史的讽刺。
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体系与英法等国根本不同者,在其皇权至高无上也,故威廉二世之冒险无法被有效遏制。于是短短几年内,德国便从欧洲大陆的外交中心以及同盟网络的枢纽沦落到了自我孤立和自我“围困”境地,威廉二世愈发力图强行毁坏这一咎由自取的“包围圈”,结果却愈发被动,愈发孤立。德国虽然工业技术实力强盛,但在错误的战略指导下,宛如南辕北辙之故事,步伐越快,离胜利却越远。建造的军舰越强大,越优秀,却只能引起更大的敌意,加速对手的军备节奏,直到最终仓促坠入战争的深渊。
在几名饥肠辘辘的德国军官乞降之后,强大的公海舰队如同由牧羊犬驱使的绵羊般被押赴英国本土,其中便有五艘战列巡洋舰,虽然这些舰艇在战时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战绩,到头来还是无可奈何地在斯卡帕湾随着自沉的信号而找到了归宿。
耐人寻味的是,当时另一新兴工业大国美国却并未公然与英国争夺海权或者殖民地,他们提出的是门户开放的口号。在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无智名,无勇功”反而获得了与英国海军同等的地位。
孙子有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5-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条微博可作注脚:

一 ——
在独裁者们眼中,英武而昂贵的战列舰堪称炫耀权势的完美奢侈品。故其略有余力者,常常追求远超国家实际需求的庞大舰队。然而轻者虚掷巨帑、祸国残民,重者宗庙颓隳、身死国灭。如法王路易十四、法皇拿破仑三世、俄皇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希特勒、斯大林等,皆此类败家子也。

二 ——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海军达至19世纪的巅峰。借助初成的工业体系,法皇竟试图赶超皇家海军,下令大量建造法军的革命性发明:大型铁甲舰。但英国的工业实力使这场挑战在1860年代后期已然失败。而普法战争时,昂贵的舰队竟因廉价的水雷防御毫无作为,这成为新学派崛起的直接原因。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大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的开始其实是拙著《无畏之海》尾声中开头的部分内容。拙著的大致感觉诸位也可以有点感性认识,希望拙著不使诸位失望。敬请期待。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5-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海舰队的失败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国家如果点错科技书,会是灾难性的……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大作啊,今天在微博上也看到了。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2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就买,德国公海舰队实力这么强,除了日德兰那次,没有和皇家舰队正儿八经干一次,太可惜了!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由有多远 于 2013-6-3 21:49 编辑

     建议宝剑大大,多多研究一下德国的近代史。下面随便拿出一段批驳一下。“德皇威廉二世是海权论的虔诚信徒,他即位后不久,德国便摒弃了原首相俾斯麦审慎的外交政策。认为当时的德国国民产值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英国,而且技术力量雄厚,因此狂妄地认为英国已经衰弱而可以取而代之,因此不惜大力扩张海军以挑战英国的海权,其海上力量急遽膨胀,此举使得其传统盟邦英国化友为敌,双方展开了炽烈的造舰竞赛。”
    这种教科书上的泛泛的观点实在是空洞而又漏洞百出的。首先,德国摒弃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是因为那个政策已经玩不下去了,关于此点可以详细研究一下《再保险条约》,且务必要了解德国和俄国的学者对此条约的观点;其次,德国国民产值超越英国是在一战前不久,而非威廉刚刚继位时,1888年的德国农业产值高于工业;第三,英德的盟友关系是建立在德国甘愿做英国马仔的基础上,当这个基础不存在,无论德国是否爆舰队,英国都会给于打击,但是,就算威廉同意,可骄傲的日耳曼人愿意永世做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小弟吗?近代欧洲只有葡萄牙和比利时算是英国的传统盟友。
    关于帝德时代海军的研究,我还是觉得刘怡的理解是最深刻的,虽然他的文章不是很多,但比代鹏分析问题要客观和全面。

二等兵

发表于 2013-6-4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常期待啊,现在又有一些肤浅的家伙不顾现实,四处叫嚣海权争霸,思想还停滞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年代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8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anrancd 发表于 2013-6-4 16:47
灰常期待啊,现在又有一些肤浅的家伙不顾现实,四处叫嚣海权争霸,思想还停滞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年代 ...

此话怎么讲?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衣公子 发表于 2013-6-2 14:58
出来就买,德国公海舰队实力这么强,除了日德兰那次,没有和皇家舰队正儿八经干一次,太可惜了! ...

德皇显然不懂地缘政治学(虽然当时没有),比俾斯麦政治才能差远了。他就是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企图推翻长辈的观点。帝国的失败证明了民主体制的重要性,至少不会使得国家因为统治者个人的喜好走向覆亡的深渊。顺便思考一下,如果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延续下去,德国在不刺激英国和结盟奥匈帝国的矛盾中如何抉择呢?这应该很有意思。

二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funk1999 发表于 2013-6-8 10:06
德皇显然不懂地缘政治学(虽然当时没有),比俾斯麦政治才能差远了。他就是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企图推翻 ...

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威廉如何,其实恰恰是因为德国高层的不稳定导致了俾斯麦之后外交路线一再更迭。有一段时间,德国国内是打算发动政变,实行立宪制度的。威廉对于德国在外交层面的失败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不大。德国只要甘心做小弟,不发展海军就可以不刺激英国,但这可能吗?俾斯麦在1887-1890年前对俄政策的反复导致后来德国在对俄态度上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这是帝国失败的根源。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和模糊主义外交在当时起到了十分不好的作用。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9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衣公子 于 2013-6-9 23:19 编辑
funk1999 发表于 2013-6-8 10:06
德皇显然不懂地缘政治学(虽然当时没有),比俾斯麦政治才能差远了。他就是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企图推翻 ...


我个人觉得俾斯麦是对的。德国陆上强,陆军可以向西征服法兰西,向南分化奥匈,扩大帝国版图与东方的俄国熊分庭抗礼完全存在可能,而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比没有前期优势,等于从底层爬起想超越难度很大,干脆让英国人孤悬海外,自己大陆称王称霸不是挺好吗?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大作问世,持续关注中。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1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廉的问题,在于急于求成,树敌太多,不分主次。如果能够不战获得最大利益是最好的。
两次大战,德国疆域越打越小:54W-48W-35W,(原本可是比法国大的)
即使避免不了和英国摊牌,起码也要和沙俄结盟,两线作战没有前途。
就我来看,公海舰队有点鸡肋,要打败英帝国MS弱了点,但是世界第二大规模烧起钱来可不含糊。
不如索性缩小规模,但是要增强单舰战力。多出钱来完善一流的陆军,只要短时间彻底打败法国才是要着,“切勿削弱右翼”正确。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有多远 发表于 2013-6-9 13:32
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威廉如何,其实恰恰是因为德国高层的不稳定导致了俾斯麦之后外交路线一再更迭。有一段时 ...

对俄外交的失败确实是俾斯麦政治生涯的一个败笔。但是这个是帝国高层的集体意志,根源于容克集团对于奥匈帝国的天然好感,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荣耀幻想。而地缘因素决定了奥匈与沙俄的矛盾显然是不可调和的。也就是说,德国统治集团的集体意志决定了德国终究会走向沙俄的对立面,战争是迟早的问题。这不是哪一个个人可以改变的。俾斯麦的阶级出身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至少他看到了以德国的地理条件,发展海军除了激怒英国外,并不可能有好的出路。然而对于海外殖民地巨大利润的贪婪使得德国不可避免地走上与英法对抗的道路。应该说,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决策。但是德皇显然过于急躁了,对于彼得大帝的仰慕和生理心理的不健全使得他无法等待更合适的争霸时机。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1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有多远 发表于 2013-6-9 13:32
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威廉如何,其实恰恰是因为德国高层的不稳定导致了俾斯麦之后外交路线一再更迭。有一段时 ...

德法之间矛盾显然不可调和,而帝俄终将成为敌手。这也是英国想看到的,大陆均衡局面。然而正是德皇的大海军策略逼迫英国人放弃了中立,与传统敌人法国走向联手,注定了德国失败的命运。远交近攻才是王道。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衣公子 发表于 2013-6-9 23:18
我个人觉得俾斯麦是对的。德国陆上强,陆军可以向西征服法兰西,向南分化奥匈,扩大帝国版图与东方的俄国 ...

然后,英国人就坐着,看着你吞并欧洲大陆?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1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友宗麟 于 2014-5-21 15:12 编辑
funk1999 发表于 2013-6-8 10:06
德皇显然不懂地缘政治学(虽然当时没有),比俾斯麦政治才能差远了。他就是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企图推翻 ...
得了吧又是这套体制决定论,敢问英国打布尔战争又有何正义可言?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有多远 发表于 2013-6-9 13:32
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威廉如何,其实恰恰是因为德国高层的不稳定导致了俾斯麦之后外交路线一再更迭。有一段时 ...

发展海军只是提前、更加直接的刺激了英国~即使德国不发展海军而在欧陆做大的话,英国也容不下他~几百年来英国一贯如此,只要谁在欧陆做大就联合其他的国家围而攻之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9-1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公海舰队都是个悲剧。
不管用不用俾斯麦的战略,公海舰队都不应该出现,因为不能发挥作用。

唯一的历史作用就是让人看到了一支几乎可以挑战大英帝国的舰队,然后留给后人无数遗憾。

如果没有公海舰队,历史会怎样发展?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3:22 , Processed in 0.050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