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1085|回复: 14

【IJN主力舰队伴随航母构想的演变及实战】

[复制链接]

少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6-3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平阳公主o 于 2013-6-3 04:41 编辑

旧日本海军
主力舰队伴随航母
构想的演变及实战


一、30年代主力舰的「决战」主力与「机动战」佐力地位

(一)、联合舰队的依赖提案

①、决战作战的掩护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日本海军对美渐减迎击作战构想中,航母的运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机动航空部队对美军航空母舰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瘫痪其航空能力,接着展开战列舰之间的炮战。在炮战开始之前,属于决战夜战部队的航母群以敌之战列舰为目标展开航空攻击,力争击沉、击伤敌主力舰,缩小联合舰队战列舰部队在数量上的差距。上述设想产生于1937~1939年间,这一时期建造的航母也基本按照这种构想加以配置(如1934年开始着手设计的翔鹤级航母),而为战列舰部队配属直卫航母的意见则是在1939年夏提出的。

1939年6月19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吉田善吾海军中将向军令部和海军省提交了≪关于主力部队配属航空母舰的意见≫,认为有必要为战列舰部队配属一定数量的航母,提供空中支援,并说明了理由。

②、实施对敌舰的观测与对敌军观测机的抗击
首先,在3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的对战列舰实施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使其火炮射程均达到了30000米以上,而正在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其主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00米,联合舰队预想未来的舰队决战将演变成远距离炮战,就像日德兰海战一样,所以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先发制人是取胜的关键。但是,随着炮战距离的延长,超出了军舰测距观瞄设备的有效范围,即使是大和级的15米测距仪也对位于海平面以外的着弹点无可奈何,因此必须利用飞机实施航空观测和弹着校正,要实现对敌之舰队的全方位观察首先必须排除敌战斗机的干扰,考虑到美军拥有大量航母(1939年美军已有大中型舰队航母近6艘),日军航空兵很难占据优势(1939年日军可用以舰队决战的大型航母以及中型航母仅4艘、小型航母2艘),为了确保决战战场的制空权,必须配置强大的战斗机直掩部队为战列舰部队提供支援,击落敌军战斗机,进而驱逐敌观测机,保证己方观测机的自由行动。

③、代替水上观测机
其次,联合舰队认为执行炮战观测任务的飞机以航母舰载机为佳。以往战列舰都利用各自搭载的水上飞机进行炮战观测,但是历年来作战演习的结果表明,在主炮射击时产生的爆风会对水上飞机产生极大的破坏,随着战况的推移,在决战时很有可能出现飞机无法使用的局面。虽然也设想派出水上飞机母舰伴随行动,但由于水上飞机的回收较为麻烦,受天气、海况影响极大,难以连续使用,而且在遇到敌战斗机拦截时水上飞机也难以招架,因此,联合舰队要求由航母舰载机承担部分观测任务,而舰载机最好是具有优秀空战能力或长距离航程的双座机,就此机种,日本各厂家在竞争中分别拿出了97舰载攻击机的观测机型、彗星舰载爆击机的观测型以及观测机的最强型号集大成者-彩云舰载观测机(C6N)。

④、对主力舰队之直卫
再次,考虑到美军航母也会对日军战列舰发起航空攻击,从防空作战的角度配备直卫航母也是十分必要的。当时日本海军对水面舰艇防空武器效能还没有完全的自信,认为在遭遇大规模空袭(达到理论最大规模即为「饱和空袭」)时,仅凭自身防空炮火进行防御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这是二战前后海战中所有水面舰艇的死穴),而战斗机能够在远距离发现敌攻击机群并实施拦截,扼杀对手的攻击,确保己方战列舰安全,这一点对于由高速战列舰(即金刚级四舰)组成的率先发起决战突击的的「前进部队」尤为重要。此外主力部队也需要相当数量的舰载机实施反潜警戒、航空侦察等其他任务。

⑤、对战列舰队的空中直卫勤务理论
基于上述理由,联合舰队司令部主张为战列舰部队配置航母伴随作战,同时对此类直卫航母的性能也提出过要求,包括搭载滞空时间5小时以上的新型舰载战斗机27架(计划采用零战)和具备空战能力的双座舰载观测机12架(1939年预定开发新机种,航空本部计划采用彗星),最高航速30节以上(说实话伴随缓慢的主力舰队,27节速已经足够,个人猜测舰队派预想将其投入决战后重巡洋舰的追击作战并执行对后者的直掩任务),具有强大的对空和水下防御能力。关于舰载机的作战配置,在伴随由长门、陆奥、伊势、日向、扶桑、山城共6艘战列舰组成的主力部队行动时,27架舰载战斗机以9架为一组分为三组(9乘以3),轮流实施警戒,而每艘战列舰可以配属2架舰载观测机(2乘以6);在伴随4艘金刚级高速战列舰组成的「前进部队」行动时,27架舰战以三班轮流执行掩护警戒,每次12架(为了使4艘战列舰每艘得到3架舰战的掩护),但是此时等式便不对等了(12乘以3大于27),似乎舰战数量不敷使用,但是航空本部的人才们岂是徒有虚名,他们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数和统计学数学:把27架舰战拆成5组,其中2组每组(称大组)各9架舰战,剩下的3组(称小组)每组各3架(9乘以2+3乘以3);第一轮警戒时,第一大组与第一小组组成12架;第二轮时,第二大组与第二小组组成12架;第三轮时,第一大组与第三小组组成12架。。。以此类推,到了第六轮警戒结束后,每个大组都值勤了三次,而每个小组都执勤了两次(恍然大悟,なるほどね,航本真天才)。这样,「前进部队」的4艘战列舰每艘都得到了3架舰战的掩护,而12架舰载观测机由于可以整除,没有必要那么复杂,依然是每艘战列舰配属3架(3乘以4)。

⑥、航空本部的难处与妥协
航空本部对联合舰队的要求十分重视并进行了研究,而他们在做完那道简单的数学题后发现能够达到联合舰队要求为战列舰担任掩护任务的航母并不多,只有飞龙级以上级别的大中型舰队航母才能够搭载足够数量的舰载机,而小型航母凤翔、龙骧和预订改造为航母的大鲸(龙凤)、剑崎(祥凤)等舰都无法满足载机39架(27舰战+12舰侦)的要求,防御力和最高航速(28节上下)也达不到舰队的要求。而在当时,航空本部内部的主流看法是应该将航母集中运用,同时发起攻击并夺取制空权进而试图攻击敌方舰只,虽然对联合舰队的要求表示理解,但是把宝贵的大中型舰队航母束缚于战列舰部队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将凤翔、龙骧、大鲸(龙凤)三艘小型航母配属于主力舰队,到1940年时则已经着手开始改装的瑞凤级配属于主力舰队(后来这一计划作废),此外还计划在战时使用部分商船改造航母充当主力舰队直卫航母。



(二)、对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航母的建造影响

①、对翔鹤级设计的影响
日海军的渐减作战战略在20世纪30年代被细化为「九段作战」,即将渐减截击行动和最终决战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预想兵力部署展开作战,其中在第四阶段日军预想美军会以强大兵力占领马绍尔群岛一线,此时联合舰队将派出以2~4艘超级战列舰(后来的大和级及超大和级)与2~4艘大型高速航母(后来的翔鹤级、大凤级、改大凤级)为核心的机动部队,对美军舰队展开先发制人的航空袭击。而设计翔鹤级时,由于在「九段作战」的第四阶段设想中,翔鹤级将和大和级搭档,因此水面炮战自然完全交由后者的18寸460毫米巨炮来应付了,所以翔鹤级也就不必要像赤城和加贺那样装备大口径舰炮了,从而实现了全舰火力的轻型化和高射化。

②、对大凤级设计的影响
193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决定再次对美国海军舰艇实力再次扩充20%,大洋彼岸的日本海军很快作出反应,在1939年制定了第四次军备充实计划(即「丸四计划」),准备建造包括大和级战列舰三、四号舰在内的80艘舰船,总吨位321000吨。受预算限制,在丸四计划中只有一艘正规航母,建造番号为130号舰。130号舰后来被命名为「大凤」,日本海军赋予该舰的任务与苍龙级、翔鹤级一样,即作为机动舰队主力在「九段作战」的第四阶段对美军舰队实施先发制人的航空攻击。在1939年日本海军航母用兵构想中,大凤、翔鹤、瑞鹤、苍龙、飞龙以及瑞凤、祥凤共7艘大中小型航母以及超级战列舰组成机动航空舰队在「第四段作战」中攻击美军舰队。由于当时舰载爆击机(舰载俯冲轰炸机)战斗能力的大程度进步,其对航母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在某些人眼里其威胁超过了舰载攻击机的鱼雷。况且日军航母还要在机动作战中执行对超战舰的直卫掩护,己方的舰载飞机防御变得更加困难,如果美军航母舰载机部队或陆基航空兵兵部队对航母发动攻击,薄弱的防空火力难以招架,航空鱼雷的规避也许并不太麻烦,但是舰爆的俯冲轰炸的命中率是远远大于雷击的(尤其是美军的雷击),万一航空作业飞行甲板被俯冲命中一弹,也许并不会导致航母的沉没,但是以当时日本航母飞行甲板几乎为零的水平防御(飞行甲板与机库上层均未铺设装甲)根本无法抵挡航弹命中,且不论454kg航弹,就是一颗250kg航弹也可以造成飞行甲板的损毁从而导致航母舰载机起降能力被彻底封杀(参见后来的珊瑚海海战、南太平洋大海战中日本海军航母的表现)。因此在己方舰载航空兵悉数出动、剩余直掩机仍要兼顾整个舰队空中防务的情况下,航母必须依靠自身的防御能力”自力更生”,而加强航母自身防御无非两种:加强防空火力,另一个就是增强抗俯冲轰炸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增加航母水平装甲,尤其是飞行甲板水平装甲。再加上当时「飞石战法」的盛行与航空本部估测未来航母的发展趋势将是以装甲航母为主流。于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日本新一代突破传统的重装甲航母-大凤便开始了萌生。



二、战争爆发前后的高速战列舰伴随构想与主力舰队分离理论


(一)、高速战列舰配属

由于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的航母集中运用理论的盛行,原本配属用于与低速战列舰组成炮击部队的拥有大口径舰炮的赤城、加贺被航空派要走用于机动作战,而1941年12月的突袭珍珠港,正是将日本六艘主力航母集中使用的最好例证。但是以航母自身的防空实力难以招架大规模空袭,而航空本部与舰队对当时用于为其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防空能力也有所顾虑。因此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0节可以跟上航母编队速度的高速战列舰金刚级成为了保护航母的中坚力量。后来航空战队、水雷战队与金刚级组成的第三战队一起合成的航空舰队,正是这个理论的产物。


(二)、低速主力舰的独自作战

而由于航母集中运用理论的盛行,低速主力舰队失去了仅有的航母掩护,而1941年完工的瑞凤级小型航母(1941.12)和隶属第五航空战队的小型航母龙骧号也都被主张航空作战的山本五十六与他在舰队中的拥护者索要走,能用于保护主力舰队的航母仅剩下1922年竣工的老旧的凤翔号小型航母,而主力舰队在1941年有6艘战列舰,一个载机量不到20架的小型航母根本无法担任保护整整6艘目标巨大的战列舰,加上凤翔号在1936年再次改装完毕后,由于飞行甲板的过分加长与复原性以及续航力的问题,根本无法参加大规模远洋作战。因此主力舰队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主张舰炮决战的舰队派索性丢弃航空舰载机保护,自信地将主力战列舰独立使用,将他们组成了第一舰队,也就是日后的柱岛舰队。「横纲」与「大关」分离了开来。



三、战局影响导致的战列舰护卫系统与机动部队的最终覆灭

(一)、战事初期局势对战略的扭曲

战事的进行超出了日本海军的预料范围,山本开战之初的突袭珍珠港,消灭了美国的主力舰队,但是敌军的航母却依旧完好,于是在军令部仍然顽固地坚信这是一场巨舰大炮的战争的情况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开始利用自己所坚信的航空作战不断地诠释现代海战的新理念。珍珠港第一航空舰队歼灭敌之主力舰队,日本海军战列舰队未出动;回师夺取威克岛、马绍尔、吉尔伯特、加罗林、拉包尔,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南下夺取马来亚、荷属印度、空袭达尔文,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西进击退英军远东Z舰队,肃清东印度洋,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在以上一系列作战中,日海军引以为豪的主力战列舰编队均未出动,只是停泊在日本内海,被戏称为无所作为的「柱岛舰队」。在这些影响下,山本五十六与舰队内部越来越相信航空作战的重要性,不少人纷纷抛弃了巨舰大炮决战思想,开始倒向航空派,认为战列舰队的战略理论虽十分重要但是在灵活机动的航母编队作战系统面前显得臃肿迂腐,这最终在某种层面上导致了在中途岛作战中山本的肆意分兵。


(二)、中途岛后的思考与阿号作战中的最终概念

①、日海军的航母紧急增势
中途岛一战,日军损失4艘主力航母,航空作战的理论出现了危机,但是这同时也让海军高层再次认识到航母的巨大威力,从而在航母紧急增势计划中取消了大和级四号舰的建造而且决定将大和级三号舰改造为航母,也就是日后的信浓号,同时还下令舰政本部建造和改装大量航母,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只达成了计划中的39%的目标,而其中真正对战局起到影响的只有5艘,可以说是在日本海军的新造航母还未成批服役组成战斗力美军就已经实力大幅超越日军,重兵压境逼迫对方决战并乾定胜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1942年航母增势计划-正规航母)


(1942年航母增势计划-改造航母)



②、1942年下半年航母作战体系的小幅度调整
中途岛战役后,由于第一航空舰队四艘主力航母被击沉,原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覆灭,原来的一航舰只剩下第五航空战队的两艘大型航母(翔鹤、瑞鹤)。在改编下,第一航空舰队这一番号被撤消,第五航空战队改编为新第一航空战队划归第三舰队,在南云忠一与草鹿龙之介的恳求下(要求雪耻),山本五十六将他们平调到第三舰队出任舰队司令长官与参谋长,而这一次颇富人情味的调任也被流传下来。1942年8月南太平洋大海战前:第三舰队以新第一航空战队(瑞鹤、翔鹤、瑞凤)、新第二航空战队(隼鹰、飞鹰)为主干,第一水雷战队(长良)、第三战队(金刚级)、第七战队(铃谷、熊野)、第八战队(利根、筑摩)负责对航母编队的护航直卫。这是中途岛之后,阿号作战马里亚纳战役之前日军所组成的最大规模的机动部队。

③、1943年后的作战形势
在瓜岛一系列海空战中,日本损兵折将,一艘小型航母被击沉,两艘战列舰被击沉,数艘重巡洋舰被击沉,用于护航的驱逐舰也损失惨重,最要命的是被打散到西南太平洋战线各陆基航空队的舰载航空兵被屡次拆编,打光打残,而海军航空兵的末日是在1943年初随之而来的伊号作战。1943年2月瓜岛被美军完全占领,日本海军再无多余力量在所罗门群岛发动大规模行动。日军将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从伤亡殆尽的航母航空队转到陆基海军航空兵部队身上。在拼凑了389架飞机之后,日军再次将最后的蓝筹投入了赌博中,4月5日-16日,日海航损失飞机59架,其中九九式舰载轰炸机16架,还有17架九九式被击伤。损失的九九式占全部参战九九式的30%,如果算上击伤的,损伤总数占全部的60%。这样的消耗是日军难以承受的,因此第三舰队返回特鲁克后,由于飞机和飞行员得不到补充,第一航空战队只好将部分飞机、器材和飞行员移交给第二航空战队,然后于5月3日离开特鲁克返回本土补充,而4月18日山本五十六的殒命更给联合舰队的航空作战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过很快水雷战术出身的小泽治三郎与军令部的大西泷治郎将继续他的航空作战理论。此后近一年多,日美在太平洋战场上未有大规模海战,双方都在战争初中阶段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和兵力,都需要养精蓄锐为接下来的更大的作战而准备,而双方关注的重点就是航母的建造和航空兵的培养练习,日本丸四计划中的大凤号在不断赶工下将于1944年春竣工,而丸二计划中的千岁型水机母舰改造航母和船舶助成计划中的海鹰型(阿根廷丸、巴西丸)商船改造航母以及战时征用计划中的神鹰型(沙恩霍斯特)商船改造航母也将在1944年之前竣工服役。然而美国的工业潜力已经彻底被激发唤醒,在文森第二次法案和斯塔克两洋舰队法案的指导下已经在本土的各大造船厂的船坞中铺下一根根龙骨,1943年初美国二战最主力之航母---埃塞克斯级航母一号舰埃塞克斯号竣工服役,而后续舰也将于1944年6月前竣工5艘,其最强大之战列舰---衣阿华级战列舰也将在1944前年纷纷建成,巴尔的摩级和俄勒冈城级、得梅因级超条约型重巡洋舰与克利夫兰级大型轻巡洋舰也纷纷开工、竣工,而美国“自由轮”的建造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在1943年末几乎达到了数日建成一艘的建造速度。美日工业实力差距开始彻底地展现出来。

④、阿号作战前的态势-主力舰队与机动舰队的最终融合
时至1944年春末,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最后希望已经破灭,联合舰队在盟军持续的空袭下,不得不撤出素有“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日军的珍珠港”之称的锚地特鲁克。日军在将主力撤出西南太平洋后将舰队锚地定在菲律宾的林加和塔威塔威。1944年5月3日,被山本称为“绝不可用的两丰田”之一的丰田副武海军大将被起用为联合舰队司令。上任后,丰田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重组联合舰队的编番,尽可能地拼凑出强力的海军部队,用于稳固“绝对国防圈(1943-1944年日本战略守势的防线1944年春末时最西边界为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海一线)”并应对接下来的一切军事行动,很快日军获悉美军将大举进犯马里亚纳群岛防御线,在持续数年的等待中,最后的决战时刻终于到来,但是由于历次海战的洗礼,二战太平洋地区的主宰者已经换成了航空母舰,战列舰舰炮交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清醒了头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战局之后,军令部与舰队内部决定以己方航母群组成机动部队,与来袭的美军航母特混舰队进行航母决战,决战地点原来定在马绍尔群岛海域,但是后来由于舰队给油不足只好在菲律宾海海域作战。联合舰队整合兵力,编成了第一机动舰队,下辖9艘航母,包括旗舰-大凤以及大型航母翔鹤、瑞鹤;中型商船改造准主力航母隼鹰、飞鹰;小型改造航母千岁、千代田、龙凤、瑞凤。但是现在又一难题摆在了联合舰队面前,由于瓜岛历次海战,日本海军专门用于为航母护航的高速战列舰金刚级中的比睿号和雾岛号都已沉没,航母编队护航主要力量削减了一半。猛然醒悟过来,舰队内部发现这正是个将主力舰队与航母机动部队融合在一起的绝好时机。虽然海战形式已大为改变,但是主力舰运用思想仍然占据着很多人的头脑,然而航母决战是定下的计划,不能更改。于是将主力舰队混编到航母机动部队中去成为了最好的方案。加之在战争期间,各个主力舰的防空能力已大大加强,每个战列舰都加装了至少30门以上的25mm机炮,而海军更是利用大和号战列舰庞大吨位的优势,拆除了原来的两舷的两座三联装155mm副炮,加装了6六座双联装八九式127mm高射炮,这样大和的大口径防空炮各有24门(武藏未加装),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10座双联装127mm高炮,共计20门)。另外一点就是,当时适用于战列舰大口径主炮击发的三式通常弹(实为白磷烧散弹,之所以采用通常弹的名称是为了欺骗各国情报部门)已在战列舰中普遍使用,该弹专门在远程范围用主炮射击,并在高空爆炸产生大量烟幕,拆散敌军之大机群,使其分离,便于中小口径防空炮瞄准,这也为战列舰的防空能力平添一彩。但是由于主力舰队中的扶桑级与伊势级战列舰航速过于缓慢(23节),难以跟上航母的脚步,因此被排除在护航的行列外。主力舰中被选中编入航母机动部队的有大和号(27节)、武藏号(27节)和长门号(25节),加上原来就属于机动部队的金刚和榛名,一共5艘。而整个机动舰队下辖的重视炮战和水雷战的重巡洋舰则有11艘,几乎是当时重巡洋舰的全部数量,这也大大增强了机动舰队的防空火力。最终令日军盼望已久的事关“皇国兴废”的阿号决战(史称马里亚纳海战或菲律宾海海战)还是失败了,而失败的关键之一正是美军拥有更强大的特混航母编队作战能力,尤其是在先进的对空雷达的引导下的外围战斗机群拦截技术与内层防空炮VT近炸引信技术。

⑤、最后的绝望-恩加诺岬角海战
阿号作战失败后的台湾航空战更是将帝国海航的最后家底榨得干干净净,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未对美军造成大损伤,但是由于航空兵的谎报战功(“战果”极其夸大,导致天皇下令全国举国欢庆),导致军令部与联合舰队上层产生误判,以为接下来进攻菲律宾的美军只是残兵败将。于是在错误的战报误导下,又出现了陆海军为击退美军的“扫荡作战计划(日语中“扫荡”一次专用于指追歼敌方残兵的作战)”---捷一号作战。虽然后来又发现了美军航母特混舰队,海军醒悟过来美军主力并没有被歼灭,但是碍于面子,怕被陆军省责难与笑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计划中的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曾经盛极一时威风八面的机动部队已经日暮西山,此次作战第三舰队仅作为引开美军哈尔西第三特混舰队的诱饵棋子,不可谓不可悲!10月24日,光辉不再的机动舰队最后一次放飞舰载机共58架攻击美军舰队,小泽自知凶多吉少,无奈地指示无需返回母舰,可在临近各个机场降落,很快他们就几乎被全歼,而小泽也将迎来最后的“机动”作战。在最终的海战中,小泽采用传统的轮形阵,航母位于中央,驱逐舰、巡洋舰与伊势级航空战列舰在外围防御。由于敌军TF38的航母编队位于己方南面海域,因此小泽把防空火力最强的伊势级航空战列舰置于最南端并命其向南索敌,很快美军哈尔西舰队便盯上了小泽。10月25日清晨,伊势日向隶属的松田千秋分队与小泽本队重新会合。0739,伊势的21号电探发现美军大机群,0830,100余架美机汹涌而来,开始了当天六轮大空袭的第一轮,伊势日向两舰立即报以最猛烈的炮火,运用战役前研究的“弹幕射击法”,以抵御从天而降的死神:首先356mm主炮向敌机群发射三式弹,大乱敌机编队,然后各种口径的防空武器按照实现标定好的射角、射距一起开火,组成密集的弹幕,击退来袭敌机,一时间两舰之上到处喷吐出火舌,美军认为这是整个战争期间遭遇的最可怕的防空炮火。即使护航舰艇殊死抵抗,但是此战无法逆转局势。

在日本海军最后一战-----恩加诺岬角海战中,日军最后的机动舰队中的航母全军覆没: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




这支曾经叱咤太平洋的海军航空舰队至此彻底覆亡,而其中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隼鹰、飞鹰、大凤、云龙这些主力航母以及各类中小型改造航母、航空战列舰一同伴随这支部队走向辉煌、经历磨难、饱尝败绩,最后一起迎接死亡,见证了日本帝国海军舰载机航空兵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也为后人留下足以称道的话题与谈资,更为极东的日本人带来了曾经与世界第一强国交战对抗的自豪与荣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There, only there,
in the annihilation of hate and anger, and ego,
is our salvation.

中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到尾都是在赌。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沒有把美帝的珍珠港徹底破壞, 已經注定要輸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6-4 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飞机校射技术的兴起,航母早在间战时期就已经主宰了海战的胜负了

拥有战术制空权的一方,即便水面炮舰的性能较差,也可以完全无伤完爆对手(只要备弹量和身管寿命足够)。二战地中海战场,反复重现了这种战前设计的经典场景。

这是因为,火炮的命中率取决于确定炮弹落点的能力,而这又取决于对偏弹所激起的水柱进行观测的条件。弹着观测员不仅要能够看见目标舰的桅杆和舰体,更重要的是要能看见水面。如果无法测量目标舰舰体与偏弹激起的弹着水柱之间的距离,就不可能精确地调整火控参数。

若无校射飞机的帮助,所有的水面炮舰的极限有效射程也不过如此罢了。

桅顶海拔(米)目标海拔(米)最大可视距离(米)
40
0
24362
35
0
22789
30
0
21098
25
0
19260
20
0
17227
15
0
14919
10
0
12181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对使用空中观测的命中率设定。

表1:战列舰炮击命中率

距离(码) 命中率(桅顶观测/空中观测)
12000 12.3/――
14000 8.9/――
16000 6.2/――
18000 4.2/――
20000 2.6/4.3
22000 1.5/3.4
24000 0.7/2.7
26000 0.1/2.2
28000 ――/1.8
30000 ――/1.5

得制空权者得天下,哪怕是间战时期,所谓战列舰,也不过是航母的附庸罢了。

少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6-6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 膜拜中
"truly a fighting admiral who never lost a battle, nothing was forgiven and very little applauded."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6-6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6-15 12:02 编辑

言谈常教大神服,干货每被网友妒,200分送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禁止访问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2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子服役了很多瑞凤这样的廉价航母,实力介于主力航母和护航航母之间。在战争中期作用不小,不知道为嘛美国人没有这么做。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patrik 发表于 2015-5-2 09:16
本子服役了很多瑞凤这样的廉价航母,实力介于主力航母和护航航母之间。在战争中期作用不小,不知道为嘛美国 ...

因为米帝不缺钱= - =卡萨布兰卡级就是50+,埃塞克斯这种大型舰队航母也是24+,还有各种商船改,美国的经济实力没必要去造类似龙骧这类介于主战和护航之间的奇怪东西【当然突击者是实验性质的= - =】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patrik 发表于 2015-5-2 09:16
本子服役了很多瑞凤这样的廉价航母,实力介于主力航母和护航航母之间。在战争中期作用不小,不知道为嘛美国 ...

美国人多的是···········轻巡舰体改的独立级有9艘,载机40,能跑30节,瑞凤?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訁十月 发表于 2015-5-2 10:03
因为米帝不缺钱= - =卡萨布兰卡级就是50+,埃塞克斯这种大型舰队航母也是24+,还有各种商船改,美国的经 ...

和钱无关,独立级这种应急的还有改了一堆,而且工期短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訁十月 发表于 2015-5-2 10:03
因为米帝不缺钱= - =卡萨布兰卡级就是50+,埃塞克斯这种大型舰队航母也是24+,还有各种商船改,美国的经 ...

美国有克利夫兰轻巡船体改的独立级轻型航母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神厉害啊,受教了!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失前爪 发表于 2015-5-2 13:42
和钱无关,独立级这种应急的还有改了一堆,而且工期短

确实= - =初期缺航妈不是一点半点的,而且这算是废物利用嗯?

禁止访问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已经算是正规的主战航母了。
众所周知,美国有装了衣阿华的主机的超级邮轮。如果改造两艘这样的军舰投放到瓜岛和南太平洋的那一年的航母空窗期,说不定本子43年就要丢了新几内亚。44年初就可以攻略菲律宾。

一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5-5-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patrik 发表于 2015-5-3 20:21
独立已经算是正规的主战航母了。
众所周知,美国有装了衣阿华的主机的超级邮轮。如果改造两艘这样的军舰投 ...

赶不上,那玩意用的战后用不造了的两艘衣阿华主机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1:24 , Processed in 0.0246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