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42
主题14
精华0
积分152
金钱82
贡献0
阅读权限20
注册时间2010-12-21
最后登录2016-6-6
在线时间27 小时

二等兵

|
“穹甲”与“装甲”之辩
曾纪泽很快与阿姆斯特朗公司商定了合同,共订造2艘“致远”级军舰,后来被李鸿章分别命名为“致远”、“靖远”,英文名称ChihYuen、ChingYuen,总价364110英镑(包含部分火炮及鱼雷、探照灯的费用在内),第一笔造价9万5千英镑随后从国内通过汇丰银行汇出。应曾纪泽要求,福州船政也派出了技术人员黄戴、张启正等前往英国监造。深得父亲曾国藩的真传,曾纪泽办事处世非常小心谨慎,为防止重蹈李凤苞的覆辙,预先电报总理衙门打了一针预防针,详细说明了穹甲巡洋舰没有用水线带装甲的原因:“快船加厚甲则钝,薄甲反不如无甲,缘炮子遇无甲处穿圆孔而出,其孔易堵。遇薄甲则并甲送入,孔大伤多也。恐将来有不明此理者,讥此二船无甲,故先电闻”,颇有一番恐后无凭立此为据的意思。
对穹甲、竖甲一头雾水的总理衙门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便直接把选型的皮球踢给了李鸿章,要李鸿章去“详细酌议”。此时李鸿章受德国人以及许景澄的影响,对德式的装甲巡洋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笔一挥给了曾纪泽一封电报,竟然要求给“致远”级军舰加上8-10英寸厚的水线带装甲。此后,曾纪泽开始了和李鸿章的费力辩争,反复向李鸿章解释穹甲军舰的设计原理,那段时间里曾纪泽发给李鸿章的一系列电报,简直可以用作穹甲巡洋舰设计的启蒙读物了。早在订造“济远”时就已接触过穹甲的李鸿章,对这种设计不可谓不熟悉,此时和曾纪泽大装糊涂,自然有其原因,对赫德的满腹怨气,使得北洋大臣还是不想采用英国设计的军舰,而一心只要英国仿造德国的设计了事。
经过旷日持久的辩争,结果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有英国设计师在幕后指点的曾纪泽,在军舰设计问题上讲得头头是道,异常雄辩。被长时间的辩论磨得没了脾气,最后李鸿章只能一碗水端平,同意在德国英国分别订造装甲、穹甲巡洋舰。1885年11月4日,清廷下旨正式确定订造2艘“致远”级穹甲巡洋舰,谕令中严词提醒曾纪泽“务期适用,毋得虚靡帑银!”,结尾处则对这位中兴功臣的后代用了两个意味深长的字:“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