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721|回复: 30

日本海军舰艇杂谈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7-1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海防舰和御纹章

 日本海军赋予「海防舰」这个舰种名,始于甲午战争时的三景舰。但正式成为舰种名,是在明治31年制定舰艇类别标准后。
 以后,海防舰作为继战列舰、巡洋舰之后的一种军舰,旧式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等被转籍到这个舰种。
 然而从昭和12年度开始起草的第三次补充计划,所谓③计划中,决定建造四艘海防舰。这样就诞生了占守型。
 这个类型和以前的海防舰的形象完全不同,是把保护在北洋的渔船作为主要任务的基准排水量860吨的小军舰,如果用现在时新地说法就是渔业保护舰。忽然被分类为海防舰,所以话就变得复杂。
 顺便说,日本海军的舰种类别,从属于海军的舰船被大致区分为舰艇和特殊舰艇,舰艇分类为五种:军舰、驱逐舰、潜水艇、鱼雷艇、扫雷艇,驱潜艇,占守型完成后的军舰分为十个舰种: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潜水母舰、布雷舰、海防舰、炮舰、练习战列舰、练习巡洋舰。
 占守型竣工以后,昭和17年7月1日实施了舰种类别的修改。作为军舰待遇,舰首装有军舰的象征——御纹章,在军舰内安置着天皇伉俪的相片。
 即使军舰小,舰长也有管辖长的资格,军衔大佐或者中佐。舰长室的装备相当于大型舰的等级,由公室和卧室二间构成。
 在设计时与炮舰同样,从外交上的考虑,不用说内部,外表也准备的堂堂仪表。
 舰首的御纹章直径450毫米,材质是木材,而且贴着金箔。这个正是被唱为「船首菊」的御纹章,是大日本帝国军舰的象征。
 另一方面,天皇、皇后两陛下的天皇伉俪照片,被悬挂在船首楼内右舷侧设立的舰长公室尽头的1号12厘米炮支筒的横壁上。
 占看守型在领受这个「船首菊」也是含着泪水。因为像前面说的,海防舰这个舰首名,迄今为止是被赋予旧式的大型军舰,新来的小海防舰的登场,多多少少在海军里投下了涟漪。
 第一是海军省公布的舰艇一览表印错(基准排水量成了8,600吨),第二是尽管军舰小,但是有大佐舰长,中佐或者少佐为舰长(正式驱逐舰长)的驱逐舰,还是有失礼这样的不能笑的偶发事件。尽管如此,海防舰的水手们也骄傲军舰有御纹章,特别是四大节的时候等,对没有天皇伉俪照片的驱逐舰的水手来奉拜天皇伉俪照片的时候,夸张地挺着胸膛。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海防舰装备的对空兵装

 第一次大战后,飞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担负海军作战的重要一面,并成为了舰船的一大威胁。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大量整备了以海上护卫作为主要任务的海防舰,这里试着简单地介绍这些海防舰有怎样的对空兵装。
 日本的海防舰由六型式组成,第一阵容的占守型,战前计划是作为北洋警备用,主炮旧式的12厘米单装平射炮3座,对空兵装25毫米联装机枪2座,力量微薄。
 接着计划的是择捉型,计划主要任务是商船护卫,,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占守型一部分加以修改,对空兵装与类型船一样。
 在择捉型开始建造时,因为同舰型对空兵装过分贫弱,计划了主炮改成12厘米高射炮的型式。这样御藏型就登场了。主炮前部装备了单装炮1座,后部装备联装炮1座,但机枪与前两型式一样。
 其次计划的是作为御藏型的改型——鹈来型,主炮与类型船一样,但机枪为25毫米三联装2座。
 以上4型式被称为甲型的大型海防舰,但试着将这些投入实战的话,还是痛感对空兵装贫弱,伴随着战局的恶化,单舰的近距离防御兵器同时被加强。
 昭和19年7月以后,各型都增强了25毫米机枪,占守型25挺,择捉型21挺,鹈来型16挺(御藏型大体上也一样)。
 另一方面,为了凑齐海防舰的数量,战争中期以后建造了比甲型小一圈的丙型及丁型海防舰,这两型式的对空兵装标准是12厘米单装高射炮2座和25毫米三联装机枪2座。后期服役的军舰,根据战训,新造时就增加装备了机枪。
 以昭和20年1月20日竣工的丁型之一的海防舰第102号为例,25毫米机枪装备着三联装2座、联装2座、单装2座。
 海防舰装载的12厘米高射炮,型式名45口径一○年式12厘米高射炮、多少有些旧式的炮,不过因为批量生产性高,使用相当便利。
 此炮的要目如下。初速每秒830米,最大射程15,600米,最大射量10,000米,最大俯仰角度负10度到正75度,俯仰速度每秒约6·5度,发射速度每分钟10发。
 25毫米机枪,是取得法国的哈齐开斯公司的许可证制造的,型式名九六式25毫米机枪,是日本海军的舰载标准机枪。
 要目如下,初速每秒900米,最大射程7,500米,最大射量5,250米,最大俯仰角度负15度到正80度,发射速度每分钟220发。
 一般认为日本的海防舰比较米,英两国的护卫舰,炮战斗指挥装置粗糙,不能充分地发挥能有的对空火力。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3.海防舰鹈来型的爆雷(深水炸弹)兵装

 在日本海军舰艇中,鹈来型海防舰具有程度最高的爆雷兵装。
 爆雷兵装作为系统被汇集到舰尾,由爆雷120颗、电动扬爆雷筒一座、三式爆雷投射机16座、爆雷投放轨1座构成。
 这个对潜攻击兵装是划时代的产品,对敌人潜水艇能1次投射25颗爆雷,电动扬爆雷筒的扬雷能力是1分种6颗。
 设计这个系统的并不是造兵官和兵科将校,而被认为是造船官,但详细不清楚。
 以下简单地试着介绍其机构。
 在爆雷库里收藏的爆雷,由电动扬爆雷筒移送到爆雷装填台,接着通过滚筒通往中心线上的装填台轨装入爆雷投射机。另一方面,投放轨用的爆雷通过装填台轨被移送到舰尾方向,进入投放轨内。
 经过上述的过程,通常就能攻击了,但据说这个系统,特别是电动扬爆雷筒也有哭的地方。
 因为使用了机械,时不时也有故障,一旦发生麻烦的话,水手们修理时,爆雷只能依靠人力,不一定能充分掌握这个文明的锐利武器。
 三式深水炸弹投射机是为海防舰用特别开发的K炮(一舷用爆雷投射机),每座重量570公斤,炮身仰角50度,投射性能根据不同的爆雷型式,好象大概是100米左右。
 装备法的特长,由于装填姿势极为低,本体的约一半被收藏到甲板下。
 这样做的话,虽然装备工程变得复杂,但是舰的重心变低,有能轻松装填爆雷这样的优点。
 另一方面,爆雷投放轨与以前没有很大的差别,但为了保护爆雷免遭飞机的机枪扫射,安装了厚10毫米的防弹罩。
 使用的爆雷是二式及三式爆雷。二式爆雷是九五式爆雷的改良,形状是铁桶型。
 三式爆雷是炸弹式的新型爆雷,在水中的雷道良好且下降速度也快。
 前者重量160公斤,炸药量100公斤,最大调定深度150米,下降速度每秒2米。后者重量180公斤,炸药量100公斤,最大调定深度200米,下降速度每秒5米。
 这个出色的爆雷兵装为世界之冠,但十分遗憾的是侦察手段,即伴随的声纳的性能不行。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4.海防舰的急速建造记录

 对于建造一艘海防舰所需要的时间,战前制造的类式和战争中制造的类式不同,战争中制造的,初战期的和末期的也不同。
 到太平洋战争后半期,战局逐渐恶化,海上护卫兵力的不足成为大问题,必须急速大量建造海防舰。当时已经整备了相当数量的海防舰,但属量还是不足。
 计划将迄今为止建造的甲型海防舰小型化,设计大幅度简易化的类式。这就是采油机2轴推进的丙型。
 但因为估计采油机的供应不顺畅,预计赶不上船体的建造,又计划了比丙型更加简易化的汽轮机1轴推进的丁型。
 丁型基准排水量740吨,兵装与丙型同样装备。主机那时候采用了比较有制造能力的二A型战标船用的单式汽轮机,速度虽然多少快了点,,但续航力不可避免下降。但是1轴推进方式和工程非常简易化的优点,作为日本海军是大的英明决断。
 计划于昭和18年6月14日着手,约1个月后的7月10日批准建造这样的超速度推进。1号舰——海防舰第2号,18年10月5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同年12月30日下水,翌年2月28日竣工。从开工到竣工147天的紧急建造。
 太平洋战争中,最短时间完成的海防舰是哪艘? 就是作为丁型之一的海防舰第198号,该舰于昭和20年1月17日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开工,从开工到41天后的2月26日下水,从下水到约1个月后的3月31日,完成这个突击工程。建造需要时间是74天。
 顺便一提,海防舰第198号辉煌的急速建造记录,根据福井静夫先生说是「军舰建造时间的世界记录」。
 这样战时下的急速建造工程,尽管有材料和辅机类的获得困难,更有熟练员工的人手不足等各种困难情况,但是大幅度采用电焊和模块施工法,使其成为可能。
 当然,关于模块施工法的情况下,虽说是开工,但不是像以前一样安装龙骨,标志该舰工程开始。而是各部分的模块已预先做完了相当的工程量,开始装配这些模块称为所谓开工。
 这样批量生产同型舰的话,工程效率多少提高,工程时间缩短,最终能像海防舰第198号一样,仅仅74天就使之完成。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心惊胆颤的“友鹤事件”

 友鹤事件,与此后发生的第四舰队事件和临机调事件,都是令昭和日本海军心惊胆颤的大事件。以下,随后试着再现事件当时的情况。
 新锐的第21水雷队编入佐世保警备战队后,昭和9年3月12日黎明,以旗舰轻巡洋舰“龙田”和第21水雷队所属的鱼雷艇“千鸟”及“友鹤”,在大立岛南方7海里附近夜间训练中。
 当时附近海上吹着南东南风,记录风速15至20米。视野2-3千米,有时有雨,浪高3至4米。
 二艘鱼雷艇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以“龙田”作为目标全力作袭击运动。第21水雷队除了“千鸟”、“友鹤”以外,还有“真鹤”,不过“真鹤”因为机械故障,没加入到这次训练。
 “千鸟”是司令鱼雷艇,司令桥本信太郎中佐乘坐该艇。“千鸟”艇长是山田勇助少佐,“友鹤”是岩濑奥一少佐,同是海兵48期生(“真鹤”艇长筱原弘少佐也是同期)。
 训练海面是在九州北西岸和平户、五岛列岛等包围的海湾,南部面向南中国海拓展。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风浪从南方入侵,受地形和水深等影响产生大小各种海浪,而且地方的不同,好象还起了大的巨浪。
 上午3点25分,鉴于海上情况,训练中止,“龙田”、“千鸟”、“友鹤”按顺序成纵阵列驶向佐世保。一般认为当时的船体摇摆状态,“龙田”达到了最大左右30度,“千鸟”到了最大左舷39度。
 鱼雷艇处于前甲板和1号炮塔被海浪盖住,中甲板被海浪冲刷这样的样子。“友鹤”在“千鸟”后方约500米航行着,到3点58分时,该艇的通信机由于摇摆掉到地板上,不能收听了。以后,事件发生通过发光信号进行了联络,4点12分左右,“千鸟”的值班信号员看不见“友鹤”的灯光了。
 友鹤倾覆了。该艇那时以14节的速度,航向取北30度,在右130度方向上遭受风浪,指望舵能左舵约18度一直前进中。
 “龙田”和千鸟反转,用探照灯一边照射浪高的海上一边搜索,但没能抓住线索。拂晓同时,佐世保镇守府所属的舰船、飞机从海空开始搜索,下午2点05分,在御神岛灯塔的190度、2·5海里附近发现了倾覆漂流中的“友鹤”。
 “龙田”煞费苦心将该艇拖航前往佐世保,翌13日上午7点到达,在水中切断了船桅等之后,进了佐世保工厂的船坞,途中,救出了包含靠自身力量逃出的3名在内的13名幸存者。可是,岩濑艇长以下100人牺牲。关于倾覆的原因和性能改善,别有详细记述,请参照。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6.鱼雷艇的鱼雷发射管

 昭和的鱼雷艇是作为「辅助驱逐舰」登场的。当然重视鱼雷兵装,计划的千鸟型与以前的二等驱逐舰相同,53厘米联装发射管2座。
 发射管的制式名为六年式53厘米联装水上发射管,在烟囱到后桅之间的中心线上2座被串联配置。使用的鱼雷是六年式鱼雷,鱼雷装载数包含后备4条共8条,后备鱼雷的存放所设在烟道的两舷。鱼雷装填需要60秒时间。
 发射管是旋转式,没有动力装置,靠人力旋转。旋转360度所需时间70秒,发射管重量5·5吨。
 发射可以气发、药发,但好像后者几乎没被使用。所谓气发,是使用压缩空气发射鱼雷,药发使用火药进行。
 气发用得多的理由,根据需要能调整发射空气量,也能隐秘完成夜间发射。
 而药发的缺点,在任意发射时不能调整膛压,而且管内有水分的话发射压力下降。而且发射管的药发时的发射药是黑色火药,夜间发射的话从管口有红的火焰出现,发射时间有被敌人察觉的危险性。
 基于“友鹤事件”的性能改善,撤去2号连管,发射管只有1号连管。由此鱼雷装载数也只是管内的2条,使用鱼雷为八九式鱼雷。
 继千鸟型计划的鸿型,把发射管从六年式53厘米联装发射管改成新式的九四式53厘米3联装发射管。这个发射管是为本舰型特别制造的,在船体中部的中心线上装备了1座,不过没有后备鱼雷,鱼雷装载数只是管内的3条,使用鱼雷为六年式或者八九式鱼雷。
 不过,旋转发射管不是像六年式一样由人力旋转,是用7马力的空气旋转机旋转,旋转360度所需时间24秒。当然,设计上非常时候也可以人力旋转的(用人力旋转,盘旋360度所需的时间与六年式一样)。发射管的重量9·65吨。
 与六年式比较的长处,除了前面说的。还有发射管盾从六年式胸盾变成九四式真式的盾,药发可用无焰火药。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7.鱼雷艇装载的动力装置

 第一次大战后,列国海军对开发高温高压蒸汽条件的高性能舰艇动力装置的寄予了关心。作为先驱,英海军在昭和2年度计划的A级驱逐舰中的“冥河”上采用了500磅(35公斤)、摄氏400度(华氏750度)的蒸汽条件。以后,列国海军竞相谋求舰艇动力装置的高温高压化。
 日本海军也不例外,昭和6年度计划的千鸟型鱼雷艇首次采用了高温高压的蒸汽条件。千鸟型是30公斤、摄氏350度,翌年计划的鸿型鱼雷艇也是同样的蒸汽条件。
 两类型装载的锅炉是三体水管型的ロ号舰本式锅炉,装备有将供给炉子的空气预热的空气预热器。汽轮机全都是舰本式,千鸟型具有高低压汽轮机2座,2轴输出11,000马力;鸿型具有高中低压三筒汽轮机2座,2轴输出19,000马力。新造时的速度千鸟型30·0节,鸿型30·5节。性能改善后的千鸟型的速度是28·0节。
 千鸟装载的1号机,因为是日本海军最早的高温高压动力装置的缘故,在舞鹤工作部的工厂内进行了过载全力的各种性能试验,除了收集宝贵的数据以外,还调整了舰本式汽轮机的高温高压蒸汽的计算式。
 开发使用高温高压蒸汽动力装置的意图,通过由高温高压蒸汽的效率提高,动力装置小型化和燃料消耗率变小。再试着稍微详细叙述的话,就如下。
 以前,舰艇动力装置使用的蒸气是饱和蒸汽,是含有湿气的蒸气,为千鸟型和鸿型装载的锅炉装备蒸气过热器,将饱和蒸汽加热产生过热蒸气。
 因为过热蒸气中没有湿气,不用担心凝结在汽轮机叶片上的水滴作用,不再害怕水滴粘着叶片增加摩擦阻力。
 而且因为在蒸汽管内不发生冷凝水,蒸气没有损失,饱和蒸汽容量大,少的蒸气量能够大的功。
 如果每匹马力的耗汽量减少,相应对的燃料使用量也减少,达到计划续航距离的燃料装载量少也能完成。
 顺便一提,千鸟型的燃料装载量是117吨(只是“友鹤”115吨),续航距离14节3,000海里。鸿型是245吨,14节4,000海里。
 为了减少燃料耗量,另一个方法就是装备空气预热器。这是个将送往炉子的空气接近燃料温度的装置,优点是这样做,消耗的热量少就能完成。ロ号舰本式锅炉的空气预热器是蒸汽式空气预热器,管中的蒸气通过在管外面接触空气加热的方式。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8.鱼雷艇装备的主炮

 众所周知,千鸟型鱼雷艇是伦敦海军裁军条约的结果,对美、英两国海军被迫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作为「辅助驱逐舰」计划、建造。
 用兵方面的要求,条约限制外的舰艇规模,包含给予胜过以前二等驱逐舰的攻击力。主炮的口径和装备数也不例外。
 计划12·7厘米联装炮1座,单装炮1座,计3门。比较枞型二等驱逐舰的主炮12厘米单装炮3座同样3门,尽管口径游0·7厘米的不同,但威力格外地强有力。
 而且枞型的基准排水量是770吨,千鸟型不过是535吨。
 千鸟型装备的主炮,制式名50口径三年式12.7厘米炮,是特型以后的日本驱逐舰的标准主炮。炮架的型式是联装炮为B型,单装炮为A型,炮塔收在类似的炮室里。
 主炮配置是前部单装炮,后部联装炮;联装炮是右炮、左炮独立俯仰的方式。炮室重量联装炮31吨,单装炮17吨,盾厚3·2毫米。
 50口径三年式12·7厘米联装B型炮和单装A型的性能,口径127毫米,炮身长50口径,初速850米/秒,弹丸重量23公斤,装药量7·28公斤,俯仰范围负8度至正75度,最大射程18,400米,发射速度每分钟20发,旋转速度6度/秒,俯仰速度12度。可是千鸟型中的“友鹤”引发了所谓友鹤事件,结果这个等级实施了大规模的性能改善工程,主炮被改为12厘米单装炮3座。
 新装备的12厘米炮,被称为45口径三年式12厘米炮,安装在被称为G型的炮架上。
 此炮是睦月型以前的驱逐舰的标准主炮,千鸟型装载的是再用品。
 炮架简单,是只安装盾的支柱炮室,重量也非常轻7吨。先前装备的12·7厘米炮的旋转、俯仰都是动力操纵,而这全都是人力操纵。
 45口径三年式12厘米G型炮的性能,口径120毫米,炮身长45口径,初速780米/秒,弹丸重量20·4公斤,装药量5公斤,俯仰旋转负5度至正33度,最大射程14,280米。
 继千鸟型计划的鸿型,从最初就以12厘米单装炮3座作为主炮服役,但这个12厘米炮是比性能改善后千鸟型装备的更加新型,制式名45口径十一年式12厘米M型炮。
 此炮的特长,是提高仰角可以对地间接射击,虽然是支柱炮架,但安装了相当于真式的防波盾。
 考虑是对地间接射击,本舰型使用在扬子江方面,隔着对岸的丘陵射击也发挥了威力。炮的重量是8吨,旋转、俯仰也依靠人力。
 45口径十一年式12厘米M型炮的性能,口径120毫米,炮身长45口径,初速780米/秒,弹丸重量20·4公斤,装药量5公斤,俯仰旋转负10度至正55度,最大射程15,100米。
 尾栓的型式,三年式12·7厘米B型炮和三年式12厘米G型炮是螺式,十一年式12厘米M型炮是水平锁栓式,比较前二者,后者弹丸装填更加迅速。
 但遗憾的是两12厘米炮的发射速度不清楚。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9.日本海军使用的机雷(水雷)

 我海军的机雷历史,是从明治11年军舰扶桑(第一代)从英国购买了重量约420公斤的2枚海底水雷开始。
 不久,明治15年,由赤羽工作分局开始制造840公斤水雷缶;明治19年,旧1号水雷制式化。
 此后继续进行研究和试制,机雷改良进步,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型式。
 这期间,明治37年6月,以“台中丸”的机雷爆炸为首,好几次舰上爆炸事故,昭和2年8月,“常磐”上3枚机雷爆炸,死亡35人等,出现了大量的牺牲者,机雷处理上是极为危险的兵器。
 开战时,储备的机雷的种类和数量如下。
 普通机雷(触角式)=29,250枚
  防潜用机雷=7,200枚
  管制机雷(九二式)=21族
  潜水艇用机雷(八八式)=320枚
  除此之外,飞机用机雷正试制中。战争时期制造的机雷总量达到,普通机雷46,014枚,防潜网用机雷70,000枚,管制机雷36族,水滨机雷70,000枚,这其中布雷舰装载的是普通机雷(触角式),急设网舰装备的是防潜网用机雷,敷设艇和电缆敷设艇装备的是管制机雷。
 以普通机雷为代表(系维式、触角式)介绍几个。
 (1)五号机雷改1=鉴于昭和8年“常磐”的事故爆炸,改良以前的五号机雷,把起爆方式从原有电池式改成形成电池式,强化安全性,外径830毫米,高度853毫米,炸药量83公斤,敷设最大海深240米。
 (2)六号机雷2型=六号机雷是以从英维克斯公司购买的H式机雷为基础,大正14年制式化,炸药量大。为防止误发,昭和8年有了改良了导火线、导火药、安全装置的2型、3型和深海敷设用的2型改1。外径1,050毫米,高度1,021毫米,炸药量200公斤,敷设最大海深375米。
 (3)八九式机雷(七号机雷)=五号机雷的批量生产型一般用机雷,昭和4年被采用。有深海敷设用的改1。外径860毫米,高度850毫米,炸药量70公斤,敷设最大海深425米。
 (4)九三式机雷=改良了八九式机雷,机构简易化,廉价批量生产性有代表性的机雷,昭和9年采用。有改造了触角、结构板,提高反潜起爆率的1、2、3、4型。大战中,作为防备用水雷坝敷设,总数达到了55,646枚。外径860毫米,高度860毫米,炸药量100公斤,敷设最大海深1,071米。
 急设网舰用的防潜网用机雷,有九○式(砝码倾斜式)和九六式(张力式)。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常磐”的机雷爆炸事故

 日俄战争中驰名的装甲巡洋舰“常磐”,经海防舰后于大正11年9月30日类别被变更为布雷舰,以后,到太平洋战争末期一直活跃在第一线。
 现在叙述的是这样武勋卓著的该舰最大的遗恨事。
 “常磐”在昭和2年度的联合舰队的战术演习中进行战斗敷设。舰队从集结地奄美大岛向佐伯移动,“常磐”于同年7月31日在佐伯湾抛锚。
 该舰接替机械故障中的轻巡洋舰“龙田”的第1水雷战队旗舰任务,处于布雷舰任务之外又加上完成水雷战队支援任务的状况。
 “常磐”当天的战术是敷设五号机雷140枚,其中18枚是实装机雷,即放入炸药的机雷。8月1日,向18枚机雷装填炸药的工作在中甲板进行。是命运的炸药装填作业。
 1枚、2枚顺利进行,第3枚出现了绝缘不良的地方,9点39分,这枚机雷突然爆炸了。
 一转眼爆炸气浪和破片刮倒周围的水手和舰队派遣的战技委员,破坏了甲板,并发生火灾。
 继之最初装填了炸药的机雷爆炸,损失增大。由于这次事故,35人死亡或失踪,68人重伤和轻伤。
 发生火灾发生的同时,除了“常磐”的水手拼命的灭火工作以外,还派遣了其他在泊舰艇的防火队,但是面对可拍的事故暂时发呆,据说不知道办法。火灾于10点38分消灭。
 事故的原因,是机雷缶用电池的负极软线头部绝缘不完全,检查中与缶体接触,构成了爆炸电路。
 日本海军以这次事故此为契机,改良五号机雷的5号机雷改1制式化,以后全然没有这种事故。
 顺便一提,所谓五号机雷,是大正6年制式化的系维式惯性水雷,炸药是以苦味酸为主体有名的下濑火药。炸药量80公斤。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1.活跃在登陆战和运输的“津轻”

 “津轻”是昭和12年度作为“冲岛”的改型被计划的大型布雷舰,敷设轨道上甲板装备2条,中甲板装备4条。除了机雷以外,作为补给用物件,还可装载重油和航空用轻质油等,具有重叠特务舰特性的特长。
 考虑南方航空基地的移动和补给,除了重油102吨以外,还装载125吨航空用轻质油和航空用润滑油,具有补给用的炸弹和机枪的弹药库。
 另外还配备司令部设施,弹射器1座与搭载水侦1架等,是适合多种用途的军舰。关于运输任务,日华事变中原型“冲岛”有业绩。
 本舰于开战之前竣工,开战时从属于内南洋部队的第四舰队第19战队,参加关岛攻略作战,津轻陆战队也参加这次作战,俘虏美海军陆战队少校以下约30人。
 之后,本舰支援了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拉包尔攻略作战,还进行了运输船部队的护卫,17年2月参加了莱城、萨拉莫尔攻略作战,3月在莱城附近中弹,因需修理暂且返回到横须贺。4月结束修理,再次南征参加莫尔斯比攻略作战等,初战期的进攻作战中三头六臂的很活跃。
 17年7月变成第八舰队附属,转移到拉包尔方面之后,专门从事运输作战,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了3次运输。
 期间,18年2月在拉包尔遭到轰炸,8月在拉包尔近海遭敌人潜水艇鱼雷攻击损伤,每回都返回横须贺修理。
 18年12月被编入第三南遣舰队,进入新加坡之后,19年1月在槟榔屿附近实施机雷敷设。可以发现槟榔屿基地的反潜防备是本舰唯一的敷设记录。以后再次进行运输任务,19年6月遭敌潜水艇鱼雷攻击沉没时,是在增援比阿克在索龙卸载结束后返回的途中。


12.敷设艇装载的防潜网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敷设艇装载的防潜网

  防潜网当初是停泊在港湾中的舰艇为了防御鱼雷或外装水雷等所使用,安装在舰艇的船舷,高潮时展开用,停泊时高潮展开,那个先鱼雷防潜网沉到水面下,耐水雷防御,舰艇设备的一种。
 可是与潜水艇的发展同时必须对潜水艇防御,敷设在港湾入口、海峡等,阻止潜水艇。自大正6年时推进对潜水艇用防御网的研究,大正8年海军内部设置「潜水艇防御用栅栏网审查委员会」进行研究,讨论各种英国式防潜网,大正10年,作为正式兵器采用了各种潜水艇防潜网。
 大正10年11月「对潜水艇方策调查研究委员会」成立,为改良防潜网多次实验,开发出有机雷的一四式防潜网,以后,一四式1号、一四式2号、一○式防潜网、船门网、急设网、捕获网、九六式1号防潜网、九六式2号防潜网作为制式兵器被使用。
 为了敷设防潜网,建造了以敷设防潜网、捕获网作为主要目的燕型捕获艇,燕型是世界唯一的专业敷设艇。建造的夏岛型、测天型敷设艇主要任务是敷设机雷,但也活跃于防潜网敷设。
 日本海军主要用的一四式2号防潜网,每张长100米、深35米,1组的长度500米,由5张连接成1组。
 防潜网是由网眼直径5米的环状棒网连续结合,为了系留防潜网,每100公尺安装着棒,每1组由6根棒系留在海底,500米1组的两端系留用锚打进海底。
 防潜网的上端在水面附近,网沉到水面下35米,每组防潜网安装着10枚防潜网用九○式机雷。即每50公尺各安装1枚机雷。如果敌潜水艇接触防潜网,防潜网被推倾斜,振子式的九○式机雷倾角成45度的话,机构自动爆炸。
 九六式1号防潜网,改良一四式防潜网,能敷设到水面下70米,同时也改良了系留装置。每张(100米)安装着3枚新型的九六式机雷。
 九六式机雷是张力式,点火装置上有超过135公斤以上张力就爆炸,炸药量55公斤。
 夏岛型敷设艇装载的防潜网1组500米份,但按照要封锁的海峡、港湾入口的长度,防潜网要连接敷设2组、3组,战争时期,在横须贺军港防备用的浦贺水道,柱岛泊地防备用的丰后水道,佐世保军港防备用的高后崎设置了防潜网。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3.“猿岛”装备的柴油发动机

 日本海军在敷设艇、扫雷艇等小型舰艇上连续多年使用了多级膨胀式往复发动机。往复式发动机别名也被称为活塞式发动机。蒸汽送到气缸里,活塞活动,通过联结装置传导到曲柄,往复运动变成旋转运动。初期的往复式发动机是单缸式,但此后改良发展为高中低压的3气缸式的三级膨胀发动机、4气缸的三级膨胀发动机。到19世纪末作为舰艇主发动机被广泛试用。
 可是进入20世纪后,因为汽轮机被实用化,作为舰艇主发动机迅速衰退,但昭和初期我海军还是喜欢作为小型舰艇用主发动机。
 燕型敷设艇装载着2,500马力的三级膨胀式往复发动机,在计划3艘夏岛型时,也计划装载2,300马力的往复式发动机,只有“猿岛”试验性地装载了柴油发动机。
 水上舰艇用柴油发动机,之前的敷设艇“严岛”为世界上的先驱,作为水上舰艇首次装载了柴油发动机,小型舰艇“猿岛”则是世界最早的采油机装载舰。“猿岛”装载的柴油发动机是マ式2号9型内燃机,海军将柴油发动机称为内燃机。
 舰艇用柴油机是作为潜水艇用主动力装置发展,昭和8年舰本式1号内燃机出现,全部是引进外国设计组织的技术进行生产,根据技术引进的先后,被称为ビ式(Vickers ),ズ式(Sulzer ),ラ式(Rausembahha=MAN),マ式(MAN)。
 マ式柴油机是昭和4年神户川崎造船厂、横须贺船坞引进德国MAN公司技术后国产化。
 マ式2号9型内燃机的性能是单动4周无气喷射式,汽缸直径365毫米,一冲程,500毫米,额定输出1,050马力,转数350,“猿岛”装载了2座。
 柴油发动机跟往复式发动机相比较,可靠性、耐久性、保养性更出色,装置容量、重量也能够小,燃料效率也更加高,与同型舰装载重油、煤混烧锅炉的往复舰“夏岛”比较,续航力明显增大。()里面是“夏岛”。
 续航力=12节2,800海里(12节1,500海里)
  速度=18节(19节)
  燃料装载量=重油20吨(煤44吨,重油19吨)
  由于“猿岛”装载柴油发动机的实际成果,其优秀性被认可,以后建造的敷设艇、驱潜艇、海防舰等小型舰艇主发动机便积极地采用了柴油机。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14.敷设艇的反潜兵装

 敷设艇,按照其名主要任务是敷设机雷,但不是频繁地进行敷设作业,实际属于防备队和防备战队,从事海峡、湾口、机雷原等的巡逻和监视,把反潜作业作为主要任务。
 不装载机雷的情况,装载足够的深水炸弹和防潜网,即敷设作业,主要目的构筑水雷坝阻止敌潜水艇通过,也可以说其意义完全是反潜舰艇。
 明治、大正时代建造的布雷艇是杂役船型,不适合在远洋的长期航海,昭和的燕型以后具有了航海性,“猿岛”的主机采用柴油机后,测天型作为驱潜、巡逻任务兼用,船体、主机一同被改良,实用性更加高。大战中,这些被赶出来护卫船队博得了好评,有其理由。
 看反潜兵装的变迁,有明显强化的痕迹。燕型和夏岛型只装备深水炸弹18颗和投射机2座,测天型的深水炸弹数量增加到36颗,以前的8厘米高射炮改为40毫米联装机枪,因为反潜攻击要求有发射速度大的兵器,被给予了相当于驱潜艇的兵装。
 可是根据此后的实验,40毫米机枪不足以破坏潜水艇的内壳,昭和14年度的平岛型代替使用了穿甲弹,装载了提高发射速度的新型的8厘米高射炮。还新装备了九三式水中听音器和九三式探信仪,本型的特长就是水测兵装加强。
 但当时这些兵器本身的能力是非常贫乏,稍有噪音几乎就不能使用的状态,关于听音器的补音器的安装位置和排列,装备区划的大小等反复再三讨论,以大体上接近理想的形式安装。使其附近的外板表面平滑,并对舰内辅机的配置对补音器造成噪音给予了关照。
 因为本型性能很好,范潜兵装也提高,被经常使用于反潜巡哨和船队护卫,活动在从国内近海到南方占领地近海的广大范围内。例如从属于佐伯防备队的怒和岛,经常从事国内和台湾之间的护卫作,往返于北纬20度线。
 为此,必须更加提高续航力,开始应急时是在机雷库堆积重油桶临时凑合,但摇摆中的加油困难,便改造机舱后方的压载舱,增加装载了约17吨重油,大体上续航力延长14节4,000海里附近。
 这个怒和岛是18年秋在丰后水道进行了所说的暂称水中磁力探测器和暂称水中探查索装置的这一种反潜音响兵器的实验,取得了了不得的好成绩。
 19年计划的神岛型简易化了结构及装备,但重油装载量增加,反潜兵装水雷36颗,装载投射机4座,水测兵器装备重新开发的三式2型探信仪2组和九三式水中听音器1组,反潜护卫舰的特性越发增强,但因为是在战争结束之前竣工,没有参加实战的机会。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5.三度变生的“加德”

 “加德”作为港湾防备用的敷设艇,大正5年4月在舞鹤工厂竣工,配属于镇海防备队。常备排水量420吨,烧煤时速度12节,上甲板上2条敷设轨,甲板下有机雷库,装载4号机雷120颗,前部装备8厘米炮1门。
 完成时作为杂役船称为“加德丸”,大正9年7月,类别变更为特务艇的二等敷设艇并改名“加德”。昭和8年等级被废止,昭和19年,夏岛型以下的优秀艇作为敷设艇从特务艇中独立时候,“加德”等旧式艇被转入敷设特务艇。
 战争时期增加装备了13毫米机枪和深水炸弹,依然在镇海警备队,作镇海、釜山方面的警备。
 战争结束后,取下兵装成为特别运输舰,进行朝鲜方面的撤回运输。敷设特务艇、特别是大正诞生的旧式艇缺乏航海性,大多数国内近海的防备队所属受损比较少(战时建造的4艘渔船型进入南方水域丧失其中3艘),新旧共计16艘,其中战没舰5艘。
 幸村中的,有像“円岛”一样着底相当于沉没的,也有像“苇崎”和“黑崎”一样在战后的撤回和扫雷作业中,因搁浅放弃船体的不幸艇。昭和22年,完成任务的“加德”等5艘,因为要赔偿交付给盟国,与其他舰艇一起集结到佐世保,相继被分配到美、英、中、苏四国。
 “加德”于22年10月被交给了美国,但因为拥有大量新海军舰艇的美海军完全不需要,翌年归还给了日本政府。一般情况下应该要拆卸了,但当年创设的海上保安厅为其命运带来转机。
 本舰在舰桥等加上若干的改装,重新漆上白色并给予PS29号码,作为巡视船“加德”新生。被分配到第6管区的广岛,作内海的灯塔业务兼设标船使用。
 因为没有航海性,专门在濑户内海行动,多少因为老龄于27年4月变成了废船。可因为船体还是比例好的状态,被大藏省处理,本船被总部设在宇品的濑户内海轮船领走,结果作为客船进行大改造。
 主机从往复式改为柴油机,烟囱和上层建筑物也全部被拆除,变身成有流线型的客舱和相适合的、洒脱设计的烟囱的漂亮客船了。
 船名改为「つるみ」,从28年4月开始踏上别府~吴间的航线,440总吨,速度11节,船内有容纳370名乘客的高级设备。
 本船到昭和45年以车辆渡船登场投入航行,杂役船开始,特务艇、巡视船、客船,54年的长期丰富多彩的活动终于打上了休止符。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6.基斯卡岛的第5驱潜队

 昭和17年8月14日,进入基斯卡岛的第5驱潜队防备敌机的攻击,第15号艇在港口以山丘为盾抛锚待机着。那时第14号艇悄悄地进入水湾,第13号艇正以巡逻任务来到港外。
 那天罕见的放晴,可以眺望到相当远。配置上各就各位,干部在舰桥正预想着今天这一天,推敲着对策。
 突然,瞭望报告——「潜水艇舰首」。
「在哪里,在哪里」大家的视线集中在瞭望的提示。诚然,看上去象在舰首前方约7,800米。是吓一跳不太远的地方。
 海上正风平浪静,不用说潜望镜的白浪,连微波也看不见。判断这是敌潜水艇最低速度,来窥视港内。马场水雷长很快地跑下来命令起锚。
 来在基斯卡岛,第一次遇到敌潜水艇,大家都充满干劲打算击沉。考虑包含用高射炮打,但当时正起锚作业中,那样不行。打算把艇驶向目标深入。
 一边突进,一边推测地方,深水炸弹一颗一颗投下。不断发出响声,扬起水花。
 艇返回,看效果,瞭望报告「油正上浮」。这次在飘浮油迹的地点,再投下一次机雷。这是敌潜水艇的最后吧。
 到深水炸弹安静时的海上,2300米中,油流出了数英里以上。
 航海长因「击沉确实」胜利脸上洋洋得意。
 然而第15号艇取得吉利好兆的凯歌后,立刻天空的回礼来了。正是难以对付的战斗机。
 但那时战斗机的目标,明显是机枪扫射水上基地和潜水艇,眼睛没有看驱潜艇。
 9月29日,第15号艇遭受到战斗机的扫射,负伤者十多名。
 第13号艇在港外也遇到敌战斗机,艇长被打到右眼,陆地上收容。
 第14号艇也一样,与归途的敌战斗机正面相遇。香山艇长、荒井航海长当场死亡。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驱潜艇装备的爆雷(深水炸弹)投射机

 日本海军整备5级驱潜艇,但配备爆雷投射机的是第51号型(以后的驱潜特务艇251号型)以后的3级,装备的爆雷投射机全都是九四式投射机。以下介绍这个爆雷投射机。
 九四式投射机是两舷用爆雷投射机(需要应对时可以只单舷投射),属于被称作为所谓Y炮的范畴。是英国桑尼克罗夫特公司开发的两舷用爆雷投射机的流派,Y型投射机这个名称于昭和8年临时采用,昭和9年9月28日作为九四式投射机被制式化。
 其形状成Y字形。爆雷在投射箭上固缚,投射箭下部在炮身内。打开尾栓装填投射药包,如果点火,爆炸气体经过气体分配室到达炮身。结果,二枚投射箭和爆雷一起在气压下飞出炮身。
 投射箭和爆雷在空中分离后,着水、沉降。是右舷或是左舷哪一方,就将气压引导到哪一方,以上就是九四式投射机的机械装置。
 九四式投射机的重量680公斤,高度1,083毫米,宽度1,484毫米,底部900毫米乘500毫米,投射角度50度,使用机雷九一式1型,九二式,九五式,二式4种类,投射药包是4号(药量180克),5号(300克),6号(220克)3种类。
 最大投射距离根据机雷及投射药包的种类不同,根据「海军水雷史」刊载的5号投射药包时的数据如下。
 重量160公斤的九一式1型、九五式、二式(这个是162公斤)的各机雷的情况,齐发75米。重量95公斤的九二式爆雷,齐发140米,单发210米。据说次发装填需要的时间是5秒。
 最后试着叙述爆雷投射机的效用。在采用爆雷投射机之前,只是爆雷投放轨带有压制,投射机登场变得可以由两者联合面的压制,能扩大单位时间的压制面积或者容量。
 参考之前九一式1型及二式爆雷的有效毁害半径,分别是33米、50米。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成为我巡哨艇的美驱逐舰

 昭和20年10月29日,第102号巡哨艇在吴港附近的广湾被返还了给美国。是平甲板型3座烟囱外貌不好看的船。
 1号烟囱在我1万吨巡洋舰上被看作诱导烟囱,但一座缺乏漂亮。
 本舰是我海军在苏腊巴亚捕获的美驱逐舰“斯图亚特”的后身。是有名的“弗莱什·德克尔”中的一艘,大正9年(
1920年)竣工。
 太平洋战争初战期,作为美荷打击部队中的一舰参加了昭和17年2月20日的巴厘岛海战,中了日本方面的炮弹。在苏腊巴亚进坞,开始损伤修复,但因为日军的进攻快速,在船坞自沉并放弃。
 经在该地开设的第102工作部之手,昭和18年2月浮起,整备后同年9月20日作为第102号巡逻艇再服役了。
 美舰时代的兵装全部撤去,替换装备了荷兰陆军的7·5厘米高射炮2门和12·7毫米机枪2挺。另外,原有的4座烟囱中1、2号烟囱结合成了3座,更换了形象。
 此后,一年左右在西南方面护卫船队,昭和19年11月,为了改装驶向国内,在吴港实施了工程。
 兵装加强为8厘米单装高射炮2座,25毫米联装机枪4座,单装机枪8座,爆雷72颗,此外,前桅从棒桅改为三脚桅,放大舭部龙骨改善了摇摆性能。而且前桅新装备了13号对空电探,舰桥上新装备了22号对海电探。
 昭和20年4月,向上海方面的船队护卫任务,平安返回到吴港,就这样走向了战争结束。
 本舰在归还美国后,被安上了RANP-224的昵称,所谓RANP是 Recovered Allied Military Personnel(被收回的盟国军人之意)的省略,224指向船体号码。
 顺便一提,因为“斯图亚特”这个舰名已经被给予了护卫驱逐舰,归还后的本舰没能恢复自己的名字“斯图亚特”。
 昭和21年(1946年)5月23日除籍,次日在旧金山作为飞机的实舰被炸沉。


19.扫雷艇装载的扫雷工具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扫雷艇装载的扫雷用具

 对水面舰艇用机雷,根据起爆方式可大致区分为触发式、感应式(磁性、音响、水压及复合式),根据布设状态可区分为漂浮式、系维式,沉底式,第二次大战开战时,各国海军作为对水面舰艇用而实用化的,以系维式触发机雷为主体,日本海军扫雷艇装载的扫雷用在第二次大战末期美军使用感应机雷之前,将系维式触发机雷用扫雷用具作为主要装备装载。
 扫雷分小扫雷用具、中扫雷用具、大扫雷用具,扫雷艇主要装载大扫雷用具。大扫雷有单舰式、双舰式两种,主要如下。
一,单舰式扫雷用具(大扫雷用具1号、3号)
    扫雷艇艇尾高速拖曳的扫雷用具,由扫雷索捕捉、切断机雷的系维索,使机雷在海面上浮现,枪击处分,使用在比较浅的深度。
 扫雷用具由扫雷索、展开器(扫雷器)、沉降器组成。拖曳时,2座展开器和沉降器将扫雷索在扫雷艇两舷的沉降器调整的所定扫雷深度展开,捕捉、切断系维式机雷的系维索。扫雷深度根据沉降器曳索的长度和扫雷速度可调整6~18米,扫雷艇最大是110米。
 扫雷索是特殊的钢索。大扫雷用具3号,是由3根特殊钢钢丝和21根普通钢丝编织成3根绞绳的带锯齿的钢索,外径54毫米。扫雷索最大可展开到275米。扫雷速度6~26节,适宜速度15~20节。展开器成圆锥形的筒形有翼的形状,扫雷索与展开器连接,投到海中后由于水流阻力两者移动,扫雷索有向需要的扫雷宽度展开的功能。
二,双舰式扫雷用具(大扫雷用具2号、4号)
    由二艘扫雷艇拖曳扫雷索捕捉、切断机雷的系维索,使用在比较深的深度扫雷,一般也使用于停泊处扫雷、舰队前路扫雷。
 大扫雷用具4号,扫雷索长1,600米,并行航行的二艘扫雷艇艇尾陆续放出的扫雷索,圆弧状展开拖曳。不使用单舰式扫雷用具中的展开器,扫雷索上安装着大量扫雷浮标。
 扫雷深度通过两个沉淀器的并用可调整8~30米。有效扫雷宽度是两舰距离的80%。两舰距离800米,有效扫雷宽度是640米。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对美军投下的机雷(水雷)的扫雷方法

 感应机雷里有磁性、音响、水压及复合式。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感应机雷的是德国,昭和14年11月,在英法海峡敷设磁性水雷,昭和16年开始使用新式的音响机雷。
 对此,英国开发了对感应机雷的新扫雷方法,同时,自己也大规模地使用感应机雷,英、德开发的感应机雷和扫雷技术飞跃发展着。
 日本海军也于昭和16年10月,开发了通电式的磁性机雷扫雷用具的二式扫雷用具,同时,英式的三式扫雷用具也实用化了,但这些扫雷用具是对磁针式磁性机雷的对应策略,对新式的诱导式磁性机雷无能为力。
 昭和19年2月,美军在台湾的高雄港外投下了新式的感应磁性机雷。对诱导式磁性机雷,迄今为止的扫雷用具处于扫雷困难,急忙推进扫雷用具的研究,19年12月,开发出通电式的五式扫雷用具。
 五式扫雷用具是以一艘母艇和二艘侧艇拖曳的扫雷用具,在母艇陆续放出的130米的尾索电线顶端制造扫雷电线循环,拖曳中,扫雷电线正、负电波交替通电,在扫雷电线周围制造交流范围,使磁性机雷工作爆炸。
 磁性机水雷的扫雷中使用钢制的扫雷艇、扫雷特务艇是极为危险的,母艇使用了被大量建造的渔船式木造船体的驱潜特务艇、巡逻特务艇。
 对驱潜特务艇、巡逻特务艇实施了装载大容量的发电机等必要的改装工程,在侧艇上使用了渔船或大发。
 进入昭和20年,话美军实施大规模的对日机雷封锁作战,本土主要的港湾、海峡被B-29投下了大量的感应机雷。20年4月,磁性机雷之外又加上开始使用音响机雷、低频率音响机雷、水压机雷。
 对音响水雷,将反潜训练上使用的发音弹投入海中使其爆炸明显有效,立刻被使用了。使用的发音弹是填充八九式火药50克的5号发音弹,以时隔0·5秒左右5发连续使之爆炸,效果很大。
 作为水压水雷对策,利用海底扫雷用具的扫雷方式实用化,这是用二艘小舰艇拖曳的双舰式的钢型扫雷用具,用钢捕捉处分在海底沈坐的机雷。
 此外还研究了由水压板的扫雷方法,但战争结束之前还没实用化。低频率音响水雷对策,没找到有效的处分方法,还在基本研究的阶段便迎来了战争结束。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23 , Processed in 0.0237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