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8-26 14:15 编辑
拳打苏毛T-34,脚踏米醋谢馒头,平米镇露大舰本
1939年诺门坎事变中,IJA坦克部队被打的落花流水,战后IJA修复了几辆捡到的抛锚BT坦克,其惊人的越野机动性令军方高层大吃一斤,于是展开对BT坦克的深入研究。
从德国盟友那边,陆续得到了若干苏毛米醋新型坦克的只言片语,陆军的97式/1式坦克火力不足,在太平洋战争和M3轻型坦克对攻都非常勉强。战争进行到中期登场的M4中型坦克,更是将IJA坦克杀的片甲不留,抗登陆作战屡战屡败。
海军在大骂陆军马鹿的同时,认为陆军技术本部那群土包子搞不出什么好东西,决心开发海军自己的中型坦克,给陆军点颜色瞧瞧。
舰政本部在接到这个研发命令时不知所措。尽管对坦克一片茫然,但上级命令必须执行,舰政本部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坦克。
根据舰政本部的设计思路,和战舰一样,首先必须选择一门强力主炮,当时首先瞄上的,是陆军九九式八糎高射炮,这个炮无论从各方面来看,性能都非常好,但因为涉及陆军方面,供货情况根本没有保证。其次是海军的60口径九八式8厘米高炮,但此炮的产量很低,很难保证有足够数量。再次的选择是海军使用的40口径三年式8厘米高炮,但此炮的性能较低,采用多有不甘。
此外,当时的陆军正在研制四式中战车,配套的柴油机亦在研制中,其最终性能如何。大舰本亦是毫无把握,也就无法确定坦克的最终吨位
简而言之,海军坦克在设计之初就遇到众多不确定因素,使设计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我天才的大舰本,做出了英明的决定,毅然抛弃这些不确定因素,按照最大的冗余——九九式八糎高射炮,开始设计主炮炮塔和车体,至于防护如何,则根据引擎最终能达到的性能决定。
九九式八糎高射炮
因为首次装了一门长身管主炮,为了避免长出车身以外的长炮管让坦克在丛林机动作战时的诸多限制,以及取消传动轴降低车高,采用后置炮塔设计。挡泥板上装了10个防弹副油箱。
与不知所谓的陆军坦克相比。本坦克装甲设计中舰政本部首次运用了海军的免疫区思想,坦克正面相当于战舰垂直装甲,坦克侧面相当于战舰水平装甲,坦克炮塔相当于战舰炮塔,要求在?百米距离外左右各30度范围免疫自身主炮的攻击。
为了满足丛林、山地和水网区域作战行动,以及各种复杂的战术需求,采用了海军的灵活配置方式。车体由海军造船厂用15毫米DS钢板焊接而成,可以免疫12.7毫米机枪的攻击。装甲板类似军舰装甲的安装,装甲板螺接在基板上。大幅降低了生产门槛,全国造船厂都可以制造此坦克的车体。远程战略机动时,可以将装甲卸下来用卡车或者小船甚至马车运输,降低坦克的机件磨损延长寿命节约摩托小时,进入战场前将装甲板螺接上。降低缺点是双层装甲不如单层装甲,造成了重量的浪费。
-------------------
海军戦车轻载吨位(装甲正面可以免疫12.7毫米机枪的攻击,必须装上炮口制退器)
重量 21吨
乘员数 4人,司机(车左)、炮长(车右)、装填手(车左)、车长兼无线电操作员(车右)
柴油机最大出力412马力。
避震:克里斯蒂悬吊
机动:公路最大时速60公里每小时
火力:88毫米45倍径坦克炮一门(标准备蛋:20发被帽穿甲弹,20发高爆弹)
高爆弹弹头9公斤,穿甲弹弹头重10公斤,初速800米每秒,500米击穿120毫米装甲。
7.7毫米机枪两挺
装甲:车体首上下15毫米DS钢板/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15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30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炮塔正面15毫米DS钢板/45度法线角,炮塔侧面15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铸造炮盾180毫米。
-------------------
海军戦车标准吨位(车体15毫米DS钢板上螺接45毫米CNC钢板,可以卸掉炮口制退器减小烟尘)
重量 30吨
乘员数 4人,司机(车左)、炮长(车右)、装填手(车左)、车长兼无线电操作员(车右)
柴油机最大出力412马力。
避震:克里斯蒂悬吊
机动:公路最大时速45公里每小时
火力:88毫米45倍径坦克炮一门(标准备蛋:20发被帽穿甲弹,20发高爆弹)
高爆弹弹头9公斤,穿甲弹弹头重10公斤,初速800米每秒,500米击穿120毫米装甲。
7.7毫米机枪两挺
装甲:车体首上下15毫米DS钢板+45毫米CNC钢板/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15毫米DS钢板+45毫米CNC钢板/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30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炮塔正面15毫米DS钢板+90毫米CNC钢板/45度法线角,炮塔侧面15毫米DS钢板+90毫米CNC钢板/0度法线角,铸造炮盾180毫米。
-------------------
海军中戦车超载吨位(车体15毫米DS钢板上螺接75毫米CNC钢板,燃油、弹药装载量需减少)
重量 37吨
乘员数 4人,司机(车左)、炮长(车右)、装填手(车左)、车长兼无线电操作员(车右)
柴油机最大出力412马力。
避震:克里斯蒂悬吊
机动:公路最大时速35公里每小时
火力:88毫米45倍径坦克炮一门
高爆弹弹头9公斤,穿甲弹弹头重10公斤,初速800米每秒,500米击穿120毫米装甲。
7.7毫米机枪两挺
装甲:车体首上下15毫米DS钢板+75毫米CNC钢板/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15毫米DS钢板+75毫米CNC钢板/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30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炮塔正面15毫米DS钢板+150毫米CNC钢板/45度法线角,炮塔侧面15毫米DS钢板+150毫米CNC钢板/0度法线角,铸造炮盾180毫米。
-------------------
因为88毫米坦克炮产能不足,还有安装各种76.2毫米40倍径主炮或者76.2毫米38倍径主炮的炮塔,炮弹弹头重6公斤,初速约680米每秒,其炮塔座圈直径与88炮塔相同,可以通过战地改装互换炮塔。
-------------------
在大舰本思想指导下,充满了海军浪漫主义情怀的海军坦克,莆一问世便完爆IJA开发的四式中战车,成为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救命稻草,被大本营要求优先保证生产,全面停止其他坦克的生产,最终生产了近千辆,率先投入到菲律宾战场,再战冲绳岛,屡败敌军,立下战功。最终在东北平原的机动防御战中上演了最后的挽歌,鏖战无穷尽的T-34,被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冲刷殆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