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9-1 14:07 编辑
IJN海军特别陆战队挺身师团编制
1941年6月,由山下奉文所率之陆军视察团考察了德军、意大利军在欧洲作战及战场情况,他们对德军以摩托化步兵、坦克集团、轻轰炸机群为主体,协同进行之“闪击战”,印象极深。回国后提出应集中使用坦克部队的建议,后来根据日军以前在诺门罕与在马来亚、菲律宾、缅甸使用坦克部队作战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深感需将分散使用之坦克部队,进行集中编组,以发挥坦克部队快速、机动的突击能力。1945年,IJN共组织了两个挺身师团,被部署于满洲镇守。主要担当战略级别的机动反击与增援任务,成为关东军直属部队。当时制订的防御计划是,前沿由二线部队严防死守,将精锐部队部署于后,利用苏军的轻敌冒进心理,以逸待劳,待苏军师老兵疲之后,以两个IJN挺身师团为先导,发起反击,一举摧毁苏军粮道,瓦解其攻势。其后我军精锐部队大举发动掩杀。IJN挺身师团以其凶悍的进攻,上演了最后的悲歌。
挺身师团
师团司令部:师团长(海军中将)
第一战车旅团(海军少将,旅团合计重战车85,二五炮型豆战车238,喷进炮型豆战车68,其余略去不表)
第1战车联队
第2战车联队
第3战车联队
第二战车旅团(海军少将,旅团合计重战车85,二五炮型豆战车238,喷进炮型豆战车68,其余略去不表)
第4战车联队
第5战车联队
第6战车联队
第三机动炮兵联队
第四机动工兵联队
第五机动辎重兵联队第(包括若干整备中队:30辆左右备用舰本式海军重战车(装备88毫米L45炮))
IJN海军特别陆战队挺身师团总计:重战车170(另有30辆备份车),二五炮型豆战车604以上,喷进炮型豆战车136,炮战车16,自走炮16,其余略去不表。
------------------
第1/4战车联队编制
联队司令部(海军大佐)
第1重战车中队:每战车中队下辖4个重战车小队,加上中队长指挥车总共17辆舰本式海军战车(配备88毫米L45炮)
第2重战车中队:每战车中队下辖4个重战车小队,加上中队长指挥车总共17辆舰本式海军战车(配备88毫米L45炮)
第3重战车中队:每战车中队下辖4个重战车小队,加上中队长指挥车总共17辆舰本式海军战车(配备88毫米L45炮)
第4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5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6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战车联队合计配备:重战车51,二五炮型豆战车102,其余略去不表。
第2/3/5/6战车联队编制
联队司令部(海军大佐)
第1重战车中队:每战车中队下辖4个重战车小队,加上中队长指挥车总共17辆舰本式海军战车(配备88毫米L45炮)
第2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3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4轻战车中队:34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120毫米喷进炮)
第8海军步兵中队(搭乘装甲拖车)
第9海军步兵中队(搭乘装甲拖车)
第10海军步兵中队(搭乘装甲拖车)
第11海军步兵中队(搭乘装甲拖车)
战车联队合计配备:重战车17,二五炮型豆战车68,喷进炮型豆战车34,其余略去不表。
第三机动炮兵联队编制
第1炮战车中队:4辆舰本式十二糎海军自走炮(配备120毫米L45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2炮战车中队:4辆舰本式十二糎海军自走炮(配备120毫米L45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3炮战车中队:4辆舰本式十二糎海军自走炮(配备120毫米L45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4炮战车中队:4辆舰本式十二糎海军自走炮(配备120毫米L45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5自走炮中队:4辆舰本式二十糎海军自走炮(配备203毫米L12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6自走炮中队:4辆舰本式二十糎海军自走炮(配备203毫米L12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7自走炮中队:4辆舰本式二十糎海军自走炮(配备203毫米L12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第8自走炮中队:4辆舰本式二十糎海军自走炮(配备203毫米L12炮)),16辆舰本式海军豆战车(配备25毫米96神炮)
主要兵器:
1.舰本式海军重战车
2.舰本式海军豆战车:
重量4—4.5吨
乘员数3人,司机(车左)、射手(正中)、副射手(车右)
柴油机最大出力50-70马力。
避震:克里斯蒂悬吊
机动:公路最大时速50-60公里每小时
火力:基本型25毫米96神炮一门
突击炮型:十四连装十二糎海军喷进炮(整弹重22公斤,最大速度240米每秒),配备破甲弹弹头
装甲:
1、全向免疫7.62毫米钢芯穿甲弹和多数炮弹破片。
2、对14.5毫米穿甲弹在左右各30度免疫区范围内为直接防御。对反坦克炮穿甲弹/破甲弹以间接防护为主,直接为副,横置引擎、并排3名成员、敞开式战斗室设计。利用横置引擎和齿轮箱实现间接防护。
车体首上首下15毫米DS钢板/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15毫米DS钢板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10毫米DS钢板/20度法线角,车底车顶5毫米DS钢板。
3.舰本式二十糎海军自走炮,口径203毫米,12倍径身管,分装弹,弹头重47公斤(炸药13.6公斤),初速305米每秒,最大仰角75度,最大射程6300米,方向射角左右各30度。
装甲:车体首上下20+40毫米/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20+40毫米/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20毫米/20度法线角。战斗室正面20+40毫米/60度法线角,战斗室侧面20+40毫米/0度法线角,炮盾180毫米/0度法线角
4.舰本式十二糎海军自走炮,口径120毫米,45倍径身管,分装弹,弹头重20.3公斤,初速825米每秒,最大仰角45度,最大射程16000米,方向射角左右各30度
装甲:车体首上下20+40毫米/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20+40毫米/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20毫米/20度法线角。战斗室正面20+40毫米/60度法线角,战斗室侧面20+40毫米/0度法线角,炮盾180毫米/0度法线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