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374
主题16
精华0
积分1130
金钱724
贡献0
阅读权限90
注册时间2011-6-10
最后登录2025-4-25
在线时间176 小时

上士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1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显而易见,建造象征大英帝国基石的无畏舰,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声望上,都会为公司带来极高的收益,因此每当海军部发出新战列舰的招标书时,各造船公司都会为赢得订单斗得你死我活,展开一场不亚于真枪实弹的商战。除了报价方面的比拼以外,各船厂也会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甚至兴建新的船坞、船台来证明自己更优越、更可靠。对于这种情况,海军部自然会积极鼓励竞争以坐收渔翁之利,而众商家也费尽心思和军方拉关系,搞公关,例如比德莫尔船厂的主人威廉·比德莫尔筹划在克莱德河( Clyde)畔的达尔缪尔(Dalmuir)建立一个新船厂,他在动工之前便使尽浑身解数争取到第三海务大臣梅上将(May)和造舰总监詹姆斯·威廉森爵士(Sir James Williamson)亲临工地参观,还特意将新船厂命名为“海军造船厂”(NavalConstruction Works),希望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公司能够获得未来无畏舰的订单,偿付修建新船厂的开支。
在主要私营造船公司中,比德莫尔、卡梅尔莱德、约翰·布朗以及维克斯在19世纪末之前都只是为海军船厂生产装甲钢的钢铁厂,阿姆斯特朗公司在海军方面的核心业务原本是由其下属的埃尔斯维克兵工厂(Elswick Ordnance Company)为海军船厂生产各种舰载武备系统。在通过一系列兼并、扩张之后,这些公司获得了建造战列舰的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经过后续的大宗投资扩建之后,这些船厂逐渐形成了拥有完整的舰船研发和建造体系的现代化工厂。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造舰工业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其中一方是维克斯公司和另一个军火巨头马克西姆公司(Maxim)的合并,另一方是阿姆斯特朗公司和惠特沃斯公司( Whitworth)的联手,其实力足以覆盖整个军工产业,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造舰工业,使其他造船企业都相形见绌。在成功的商业兼并后,两家巨头都获得了从船体到武器装甲的综合生产能力,小过与维克斯公司相比,阿姆斯特朗无法自行建造动力系统,必须将这部分合同转交一些分包商完成。除了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两巨头还动用各种手段与海军部保持良好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