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10-20 14:10 编辑
1)采用剥被帽设计确实不错,我的意见是,可用可不用。剥被帽设计也好,普列赛系统也好,都属于比较前卫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有风险的,如果能接受风险,就采用这种设计,如果从保守稳妥的角度出发,用传统的单层主装也可以。不过论防护效能的话,显然是剥被帽设计比较高。
2)我画了个图,蓝色的是原先的防雷装甲,红色的是泡沫橡胶后方的舱壁,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打算把这层舱壁装甲化?具体厚度你打算设为多少?
3)20度很好。
除了强化对水中弹的防护能力,增强主装的防护能力之外,我认为水平防护也可以改善一下。
我认为黎塞留级的下层水平装甲的厚度太大了,水平段40mm/倾斜段50mm,这个厚度高不成低不就,挡崩落碎片绰绰有余,可以挡住炮弹爆炸产生的绝大部分破片,但是挡不住炮弹,有可能会被击穿主装甲带或上层水平装甲的炮弹直接贯穿。与其这样设计,不如把动力舱和弹药库的上层水平装甲全部加厚至175mm,而下层水平装甲削薄至水平段20mm/倾斜段30mm
谈谈16km~25km的免疫区目标
垂直防护16km外免疫换弹后的16寸Mark 7的目标,即便是大和的410mm主装也达不到,估计需要420mm/20度倾斜的英国CA才能达到要求,因此单层主装的设计显然很难达成这个要求。
如果采取剥被帽设计的话,参考维内托的设计模式,外板80mm应该就够了,主装估计需要280mm/20度的英国CA。
如果参考Nathan Okun的理论的话,那外板有40mm就绰绰有余了,不过主装应该需要相应得加厚。
水平防护25km内免疫换弹后的16寸Mark 7的目标,这个应该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160mm的美国Class B或者英国NCA应该就够了,175mm更是足以在27km以内做到免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