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127
主题51
精华0
积分4411
金钱3182
贡献0
阅读权限0
注册时间2010-10-23
最后登录2014-11-20
在线时间1123 小时
禁止访问
 
|
背景
英夷的坚船利炮惊醒了古老的东方帝国,经过几十年的苦苦追赶,大顺帝国海军终于在20世纪初赶上世界水平。巨大的吞金巨兽也为帝国的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1904那场海战打得日本近十年不敢直视华夏,俄罗斯重新回到欧洲。1916年将万里而来的美国海军打得损失惨重、落荒而逃。但是协约国海军的重新部署使得帝国海军在战争后期只能沦为存在舰队,这也直接预示着今后十多年的困境
1918年,协约国势大难挡,德皇的咆哮和帝国军队的苦撑都难以扭转战局。长期的战争使得国力匮乏、民财耗竭,海军中下级官兵对绝望的军令的反抗好似扔进火药桶中的一点火星,霎时间使这个国家赤旗遍地,群情四起。皇帝被迫下台后,新成立的临时政府遂与德奥一起与协约国进行停战谈判。由于临时政府不能有效领导国家,总统文德嗣便将总统之位让与陆军元帅,后被任命为总理。随着军方的强势介入,国内局势趋于平稳,几乎同时停战合约签订,民众从报纸上读到了并不令人愉快但总算如释重负的合约条款。
中国海军舰只(800吨以上)最高限额为30万吨,单舰吨位不得超过三万五千吨,禁止拥有航空母舰和潜艇,现役舰只须下水20年或以上时可以开工替代舰只。这使得这支当年排名世界并列第三的海军彻底沦为近海防御力量。
计划
到1932年,现役的四艘太康级战列舰下水将满20年,届时按照合约规定可以建造换代舰只,海军部于是在1927年向各船厂和设计部门下达了35000吨新式战列舰的设计招标。由于招标内容较为笼统,只要求抗衡或超过加贺级以及强化防雷能力,设计各方并未对海军需要什么样的战舰达成一致。海军装备局及下属船厂的设计方案较为传统,装备三座三联400毫米主炮,航速23节,延用了传统的穹甲布局、江南造船厂延用了海天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思路,设计航速为28节,代价是主炮口径减小到350毫米,为了节省重量采用了新颖的装甲盒布局、马尾造船厂鉴于当时海军并无实力与其他列强进行大规模舰队决战,于是设计了航速33节的高速战列舰用于率领其他轻型舰艇对敌主力舰队实施雷击作战,代价是中庸的火力与可怜的防护、拥有青岛与大连两家造船厂的北方船舶公司方案最为新颖,该方案充分吸取了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设计的优缺点,将两座400毫米四联主炮全部布置在前方,在维持了与海军装备局方案相似火力的同时通过节省重量平衡了各项性能。
经过分析,海军部首先剔除了装备局方案,作为弱势海军,作战机动性十分必要、马尾方案也被剔除,就长远来看,海军部不想把自己的实力局限在条约框架范围内。剩下的两个方案令海军部难以取舍,江南方案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性能平平。北船计划采用天津机械公司研制的四联炮塔虽然依靠两两共鞍解决了可靠性问题,但海军部仍对其精度耿耿于怀,与德国同行合作采用吕佐夫级重巡洋舰的装甲布局虽然对核心舱防护效果不错,但是如果敌炮弹穿过主装甲在TDS装甲上爆炸,打击效果仍不逊于一枚鱼雷,主炮前置布局布局虽然节省了重量,但是也造成撤退掩护火力缺失。
海军部责令北船和天津机械改进上述缺点,天津机械开始着手为自己的四联炮研制射击延迟,北船将该方案的主炮布局修改为前一后一,同时将主水平装甲向下延伸至主装甲形成穹甲并削薄了主装甲厚度,将主炮口径下降到380mm以提高航速,该方案最终得到海军部通过。研制各方随即开始了图纸细节和各子系统的研制工作。
船体与动力:
排水量:标准35011吨、满载45028吨
尺寸:水线长220.4米、宽32.4米、满载排水量时吃水10.8米、干舷5.2米
最高航速:28节
续航力:14节时8000海里
动力:8台锅炉、四台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05000马力。
主炮:
该舰主要火力为天津机械公司研制的380mm/45倍火炮,这是中国第一种脱离德国风格,采用西方传统提弹方式的大口径火炮,原因是金属药筒效费比太低(中国铜价太贵),为此采用了更为安全的发射药作为弥补。炮弹初速830米/秒,弹重750KG,射速2发/分,射程34.2千米、身管寿命220发。主炮为分别独立的两座双联炮安置在一座炮塔内(中间有装甲隔开),而非像外观显示的那样是四联火炮,单座炮塔重量为2133吨。
副炮:
该舰装备3联170/50毫米副炮以对付中轻型海上目标,该炮是“肇和”级轻巡洋舰的主炮,2座炮塔分别布置在前后主炮后上方。弹重62KG,初速825米/秒,射速6-8发/分,射程24.3千米,单座炮塔重182吨.
防空火力:
因合约禁止民国建造航母,大型战舰必须考虑在无航空兵掩护的环境下独立作战,所以防空武器做了特别加强。大口径防空火炮为8座双联105mm/65倍火炮,该炮射程17.2千米、射高12千米、射速16发/分,兼用做对海上目标射击。中口径为8座双联37mm/70L高射炮,射速80发/分,射程7.9千米、射高6.1千米。另外还有8座4联12.7mm/85L防空机枪,虽然实战能达到800发/分的射速,但是射程和射高都偏小,到30年代中期已明显不符合战术需求。
火控
10米 基线测距仪 3座
7.5米 基线测距仪 2座
6米 基线测距仪 2座
4米 基线测距仪 4座
装甲防护:
主装300mm(侧、前、后部)、上层装甲50mm,首尾装甲50mm,穹顶130mm(动力舱)-160mm(弹药库),穹甲倾斜面110mm、上甲板有20mm结构钢加强,TDS装甲100mm,驱动轴段有100mm的水平装甲保护。
主炮塔正面360mm,炮座350mm,侧面230mm,背面280mm,顶板160mm。副炮塔四周、顶板和炮座都有25mm装甲保护。105和37炮为无防护炮塔式布局,12.7前部带有炮盾。
建造:
一切准备就绪后,海军部本想在1931年旧舰临近可替换年限时在提交预算,但是此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情况发生了转变。1929年,随着美国股市暴跌,西方各国经济不复往日繁荣,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陷入一片哀鸿之中。
鉴于此情况,国会形成了两种看法,一种是经济萧条的协约各国无力再对民国指手画脚,另一种是协约国为了转移矛盾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对民国发动战争。不管怎么说,扩军是必须的。于是国会在1930年3月6日通过议案宣布从即日起退出合约,不在接受合约规定的军备限制条款,并与一周后批准了两条新式战列舰的建造预算。
该级舰以文总理提出的,时下火热的三民主义,即“民权”、“民主”命名,由于该级舰只有两艘,于是“民生”让给了不久之后开工的首艘实验型航母。“民权”号与1930年5月开工,1932年2月下水,1933年12月服役、“民主”号与1930年8月开工,1932年5月下水,1934年2月服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