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594
主题13
精华2
积分2386
金钱1166
贡献60
阅读权限105
注册时间2013-7-31
最后登录2025-4-26
在线时间737 小时

军士长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1:46 编辑
附录(1)“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性能数据
全长:329米
水线长:320.5米
宽:水线处:39.5米
飞行甲板长:331米
飞行甲板宽:76.8米
吃水深:11.5米
标准排水量:77934吨
常备排水量:86000吨
满载排水量:92453吨
单层机库尺度:
长:235米
宽:29米
高:7.5米
装甲:水线装甲带130MM,覆盖舰体全长,高度达到7米,防护轻巡洋舰级别火力打击。
防护甲板为50——90MM,和水平甲板共同构成水平防御,并在垂直方向防护军舰核心舱。
装甲飞行甲板为150MM,单层,覆盖机库以上,有背板提供防崩落,理论上可以防护中低空投下的1000公斤级航空炸弹或低空的2000公斤航空炸弹。
司令塔装甲300MM,可防护战列舰级火炮打击,为指挥人员提供较安全的工作环境。
TDS装甲为多层合计150MM,单侧宽度6.5米,采用明帝国仿照的美国五层体系鱼雷防护系统,有3个液舱和2个空舱,最外层和最内层为空舱,中间的三层为液舱。这一系统创新性的使用了三道较薄的高弹性钢作为防雷壁,布置于内侧的四层之间,并在内层空舱后布置最后的水密舱壁。每道防雷壁都经过仔细认真的设计,可在其被冲击撕裂前提供最大的阻力。三道防雷壁彼此隔开,因此如果其中一道被破坏并不会影响到另外完好的几道,最后一道防雷壁被破坏也不会影响到水密舱壁。在三层防雷壁与五层隔舱全部被破坏后,冲击波才会到达水密舱。因此,整个系统在面对爆炸时可发挥它们的极限,以其最大的阻力抵抗水下爆炸。
轮机组:
12台云丹—17型燃油锅炉+4台明帝国上海造威廉式减速齿轮型蒸汽轮机(狄威廉,明帝国汽轮机先驱,英裔华侨)
采用单元布局,受攻击后同时损失大量动力组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总输出功率24万马力,最高输出功率28万马力,最高输出功率下航速为36.22节。总储油量为明帝国单舰最高,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为14,629 吨,常备排水量下的燃料库为8066吨。
正常出力:24万马力
最高航速:32节
航程:20节/10000海里
编制:战时3248人,军官194名
弹射器:蒸汽弹射器4部,其中斜角甲板2部
升降机:舷侧升降机3部,分别位于斜角甲板后,航母右侧和甲板后部,尺寸为17米*21米,起降能力25吨
载机(初始):60架歼战—39海“猎隼”型战斗机,80架战轰—39海“蛟雷”型鱼雷攻击/俯冲轰炸机,24架海雕—40型高速重武装截击机
载机(70年代后):24架歼—7战斗机,36架歼轰—6歼击轰炸机,10架轰潜—6型反潜巡逻机,5架轰电—5型电子战飞机,4架轰油—5空中加油机,4架舰载预—05预警机,12架直—8C舰载直升机(作者注:这里说的编号都不是本位面编号,请勿对号入座)
武备:8座双联装125MM56倍径高平两用炮,每炮备弹350发;20座四联装57MM65倍径防空炮,每炮备弹600发;20座四联装35MM75倍径防空炮,每炮备弹2000发
电子设备:
神盾-4远程对海/空警戒雷达
神盾-5对海精确测定制导雷达
火眼-3型125MM火炮射击控制仪
火眼-4型对空射击控制仪(负责防空)
北斗-6型导航雷达
火指-7型通讯指挥系统
空指-7型着舰引导系统
电抗-2型电子对抗系统
无线电台
备注:
飞行甲板:飞机升降机*3,航空鱼雷提升机*4,航空炸弹提升机*4(敷设70MM明帝国沈阳工业基地产SY/NA/J-15型均质装甲),航空鱼雷提升机以提升500MM径1200公斤级别战雷设计。航弹提升机以提升2000公斤级别炸弹设计。大战后期改造的原子弹专用提升机可提升15万吨TNT当量级原子弹。
机库:单层封闭式大机库,钢制甲板上敷设防滑物,机库内壁有阻燃材料,设防火防爆门。机库可在半分钟内与外界通风,另有泡沫式灭火装置,防止因二氧化碳泄露造成的消防无法控制。
弹药库、油料库及其输送装置:弹药库储备有450枚500公斤级航空炸弹,180枚800公斤级航空炸弹,500枚250公斤级航空炸弹,100枚1000公斤级航空炸弹,150枚航鱼—11型450MM航空鱼雷。每种弹药铺设4条以上输送轨道,并配备新式弹药输送车。油料库常备储备时有3000吨以上燃料。必要时储备大推力助推火箭。
舰桥:采用大型舰桥,一层为航空舰桥,二层为航海舰桥,三,四层分别为指挥舰桥和罗经舰桥,第五层为航空指挥舰桥。舰桥周围布置4座双联装125MM56L高平两用炮。舰桥关键部位采用300MM以上厚度的SY/NA/Y-15型硬化装甲。舰桥后有低矮几乎与甲板平齐的甲板损管所。
附录(2)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
明帝国海军最初的命名条例于1888年颁布,最初只确定了战列舰,巡洋舰,近岸炮舰,鱼雷艇等几个分类,后来随着明帝国海军的军舰数量种类愈来愈多,命名条例也愈来愈完善,经过1895,1902,1911等多次修改后,最新颁布的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于1918年施行,这套命名条例一直施行到宣武帝退位。
笔者通过多日以来的查阅资料,总结出了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1918版)如下:
战列舰以帝国皇帝年号命名,如帝国“永乐”级快速战列舰,“崇祯”级战列舰。
战列巡洋舰以龙+单字形容词命名,如一战时帝国的26000吨级战列巡洋舰“龙轩”级。
航空母舰以帝国首辅的字号命名,如“太岳”。
重型巡洋舰以帝国山脉命名,其中,首舰以该山脉名命名,此后同级舰只以该山脉各山峰命名,如帝国“昆仑”级重巡洋舰首舰“昆仑”号,二号舰“玉虚”号,三号舰“玉珠”号。
轻型巡洋舰以海+单字形容词命名,阅读史料时请注意与帝国海军驱逐舰“海龙”的区别,如帝国“海和”级轻巡洋舰。
驱逐舰以海+单字凶猛动物名称和定,镇,致,靖,经,来,平,威,扬,超等+中文数次序号这两种命名方式命名,如:“海龙”,“定二十五”。
护卫舰命名方式则随便得多,原则上不与以上舰只重复,用寓意较好的两字命名,如“建安”。
护卫艇以“护卫艇”三字加中文数字序号而成,如“护卫艇一百七十二”,因为一些军官嫌如此称呼麻烦,因此多简称“卫艇幺七两”。
鱼雷艇则以“鱼雷艇”三字加中文数字序号而成,如“鱼雷艇二百五十四”,也跟如上护卫艇原因相同,多简称“雷艇两五四”。
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 明帝国 大型舰队装甲航空母舰 下水 1943
排水量:
75,736 吨 空载; 77,935 吨 标准; 86,001 吨 正常; 92,454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1,078.03 英尺 / 1,051.51 英尺) x 129.59 英尺 (突出部 132.87 英尺) x (37.73 / 39.97 英尺)
(328.58 m / 320.50 m) x 39.50 m (突出部 40.50 m) x (11.50 / 12.18 m)
武器:
16 - 4.92" / 125 mm 56.0 倍径 火炮 - 64.53磅 / 29.27千克 炮弹, 400 每门炮
高平两用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43 Model
8 独立双联炮座 在艏艉舷侧,均匀分布
4 抬高的炮座 - 超级火力组
80 - 2.24" / 57.0 mm 65.0 倍径 火炮 - 6.26磅 / 2.84千克 炮弹, 60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3 Model
20 4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80 - 1.18" / 30.0 mm 75.0 倍径 火炮 - 0.93磅 / 0.42千克 炮弹, 2,00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3 Model
10 4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1,607 磅 / 729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5.12" / 130 mm 1,051.51 英尺 / 320.50 m 22.97 英尺 / 7.00 m
主装甲带覆盖 154% 正常长度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5.91" / 150 mm 984.25 英尺 / 300.00 m 32.81 英尺 / 10.0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90.22 英尺 / 27.50 m
- 船体突出:
0.00" / 0 mm 0.00 英尺 / 0.00 m 0.00 英尺 / 0.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3.15" / 80 mm 1.57" / 40 mm 3.15" / 80 mm
第二组: 0.98" / 25 mm 0.98" / 25 mm 0.98" / 25 mm
第三组: 0.98" / 25 mm 0.98" / 25 mm 0.98" / 25 mm
- 装甲甲板:多个甲板:
前后甲板: 9.45" / 240 mm
首楼: 7.87" / 200 mm 尾甲板: 8.27" / 210 mm
- 指挥塔前部 11.81" / 300 mm, 后部 7.87" / 200 mm
机械: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4 轴,, 242,297 轴马力 / 180,753 Kw = 32.00 节n 航程 10,000海里 在 2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4,519 吨
人员:
2,510 - 3,264
花费:
£24.522 百万 / $98.087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627 吨, 0.7%
- 火炮: 627 吨, 0.7%
装甲: 30,988 吨, 36.0%
- 装甲带: 4,573 吨, 5.3%
- 防鱼雷舱壁: 7,056 吨, 8.2%
- 军备: 793 吨, 0.9%
- 装甲甲板: 17,740 吨, 20.6%
- 指挥塔: 826 吨, 1.0%
机械: 6,258 吨, 7.3%
船体,配件和设备: 18,814 吨, 21.9%
燃料,弹药和补给: 10,265 吨, 11.9%
其他重量: 19,050 吨, 22.2%
- 船体水下部分: 3,750 吨
- 突出部空闲重量: 1,000 吨
- 船体水上部分: 5,000 吨
- 在干舷甲板上: 7,300 吨
- 甲板上方: 2,000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298,634 磅 / 135,458 K千克 = 5,011.2 4.9 " / 125 mm 炮弹或者 94.4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4
稳心高 10.9 英尺 / 3.3 m
横摇周期: 16.9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100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05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2.00
船型特征:
船体有 低艉甲板 ,
一个直球鼻型船首 和大型方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71 / 0.580
长宽比: 7.91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37.41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7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30.00 度
船尾外伸: 0.00 英尺 / 0.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5.00%, 45.93 英尺 / 14.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前甲板: 45.00%, 42.65 英尺 / 13.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后甲板: 45.00%, 42.65 英尺 / 13.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船尾甲板: 5.00%, 29.53 英尺 / 9.00 m, 29.53 英尺 / 9.00 m
- 平均干舷: 42.06 英尺 / 12.82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55.8%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327.0%
水线面积: 101,025 平方英尺或 9,386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33%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75 l磅/平方英尺或者 852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5
- 纵向: 1.47
- 全部: 1.00
优秀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