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18661|回复: 88

[瓦萨杯架空竞赛专区]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复制链接]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发表于 2014-1-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20:11 编辑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超级装甲航空母舰
引子
2013年8月17日,中国上海江南造船基地。
“徐师傅,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吧。”一个年轻人扛着一个大包向里面一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工人喊道。
“我看看……我看看……小张,你等等我。”老人拄着拐杖的手颤抖着,看着这他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厂房,似乎几十年前他在这里热火朝天工作的情景还能看得见。
老人闭上眼睛,一滴热泪从眼角滑下,在地上砸的粉碎……
1937年4月,明帝国上海江南造船厂。
“咚……咚……咚……”“叮……叮……叮”18岁的徐思烈带着好奇的目光跟着自己的父亲走进了江南造船厂的船坞,船坞里,一艘庞大的不可思议的船正在进行改装,徐思烈认出来了,这是明帝国在1934年建造完成的九万吨级“东云”级豪华快速邮轮,下水时以其全军标的建造,九万吨的排水和为军用轮机提供了升级空间的轮机舱轰动了世界,美国向明帝国外交部提出了严正抗议,但是外交部仅仅是以“不想重复类似‘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而回应,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已近花甲之年的父亲看出了他的疑惑,轻轻笑道:“帝国的肖首辅早在1930年就有此深谋远虑了,从1931年开始,首辅大人下令新建大量快速邮轮,就是为了这时候改装用的。”
“那么父亲……既然我按照您从小对我的期望,考上了浙江学院船舶设计系,进到了这里,您把我带来是为了什么呢?”
“让你为这一艘航母出力!”此时天色正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高大的父亲身上,仿佛为他涂上了一层金粉一样,看着父亲仰望着这艘无比巨大的航母的那企盼渴望的眼神,才刚刚成年的徐思烈永远把这一刻记在了心里。
他知道,自己如果想为自己终生爱着的祖国出一份力,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刻!
……
这艘当时在江南造船厂一号船坞改装的豪华邮轮,后来的“太平洋传奇”,便就是我们的主角——明帝国“太岳”级超级装甲航空母舰了。
帝国的先声

(帝国“百室”级防护航空母舰)
1916年,明帝国海军在空军首席元老冯如的建议下,首次兴建了“百室”级航空母舰,这成为了世界航空母舰历史上最早的直通式甲板的纯血统航母,但是因为服役初期为了迷惑敌人,在其舰岛以左装配了12门150MM舰炮,14门100MM舰炮,16门85MM舰炮的木制模型,被协约国讥笑为“左舷战斗舰”,英国海军大臣,雪茄的狂热爱好者温斯顿·邱吉尔评价明帝国兴师动众兴建的该舰为“左撇子战舰”。
然而实际是,在该舰甲板以下,有一个巨大的机库,里面装载着12架PJ—14型轻型舰炮校射飞机,6架GZ—16型高速侦察机,6架JZ—15型战斗机,总计二十四架双翼飞机。
这艘战舰上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在当时看来对于飞机和这种很“奇葩”的军舰来说有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战绩——它于1918年明帝国海军与法英联合舰队于巴厘巴板岛进行决战的巴厘巴板战役中,袭击了2处英军岸上基地,炸毁了大批英军物资,因为GZ—16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携带超轻型鱼雷,所以甚至有一架GZ—16型机用一枚350MM鱼雷击沉了一艘停泊在港湾里的1000吨级驱逐舰。
一战结束后,明帝国用退役的装甲巡洋舰和前无畏舰作为目标,用飞机对这些目标进行了反复轰炸,得出了一个骇人的结论——在目前发动机越来越先进,飞机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飞机携带的装备将越来越多,航程将越来越远,最终超过射程最远的战列舰主炮,而搭载这些飞机的航空母舰也终会替代战列舰成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邮轮竞赛
在东京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出台后,各国纷纷下马了一大批战列舰,明帝国的11,12,13,14,15,16号计划相继下马,废舰体被拖至外海当做靶舰击沉,以下是一位亲历的军人在个人日记中留下的内容:
作为一个亲历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沉重,但是作为海军省命令的传达者我更加难以接受这道指令。可以想象一下当帝国最优秀的造船产业工人用无数心血凝结成的工业结晶12号舰即将因为条约而被解体。
上海江南造船厂第四号船坞外的拓荒广场上,聚集了大批员工和家属,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广场台下。员工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那个身影的到来。远处的第四号船坞里的那艘已经舾装了80%的巨舰在现场显得格外阴沉灰暗,似乎是为即将到来的命运感到悲哀。当得知不仅要拆毁12号舰而且整个船厂还要裁员45%,底下一片哗然,因为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被裁撤。
“安静!”老厂长暗暗叹了口气,然后大声喝道。
“我知道大家现在的心情,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帝国船厂产能过剩,这样下去必须要裁撤一些工人。但是我保证你们无论谁被裁撤船厂都会给你们足够的安家费。”这些已经是重复过多少遍的话语,但是面对这些为帝国海军作出了无数贡献的工人们,老厂长一时之间也无言了。
无数员工东奔西走希望托人找关系留下来,相比之下以往待遇最好的战列舰设计师纷纷拼了命的要往民用,航运,邮轮方向转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纸条约和海军假日的威力。
而政府补贴给这些造船厂的只是一小部分资金,很多造船厂因此而亏本。由于一战的遗留影响,也使得明帝国军用造船厂产能过剩,在这个大趋势下,为了养活自己,这些造船厂纷纷开始转产邮轮,一时间,帝国各大航运公司原本无人问津的招标案在一夜之间就被数个船厂接受并提出了几十个方案。
开始,这种情况只是船厂为了养活自己的无奈之举,但1931年肖首辅以铁腕手段处理了国内各大财阀,以铁血把国家从经济危机中快速带出来后,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对于海军军备发展极其敏锐的这位首辅开始意识到邮轮也是海军备战的一种方法,因此他通过了一个法案:《优秀民船政府资助案》,法案规定了资质良好,信誉优良,具有较大升级改装空间的快速邮轮,将得到政府的资助。
1931年12月末,肖首辅直接干预造船厂,开始下令建造一型前所未有的快速邮轮:东云级。
实力最雄厚的江南造船厂立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们猜准了首辅扩充海军加强航空舰队力量的意思,因此提出了如下提案:
1.     东云级豪华邮轮,标准排水量86000吨,满载排水量93000吨,采用帝国储备技术研制之战列舰轮机系统,正常航速32节,保证能跟上帝国新一代战列舰的速度。
2.     重心和重量分配留有大量冗余,据估算,即使在甲板上敷设一层厚度高达150MM的装甲也绝对不同担心船的适航性等问题。在重量上,本设计草案亦留出了大量冗余,预估将该船标准排水量增加至77000吨,满载排水量86000吨为性能最优的方案。
3.     全军事标准建造,一切以军用一线主力舰只为目标,保证其生存力足够。水线以下细分舱室,水线以上用50MM军用标准钢板实行大分舱,保证其在水线以下被击破时仍然可以有很强生存力。水线之上分舱的目的则主要在于防御弹片,因此采用了大分舱,厚舱壁。
凭着这几点,东云级豪华邮轮很快获得了政府的大笔资助拨款和首辅的全力支持,该方案被秘密立案为541工程,优先级极高,并且是皇室的航运公司执行订购工作。在军队中的直属领导为时任少将的沈鸿烈。向东京条约审查组汇报时,该舰在冗余部位安装了大量可拆卸豪华舱房与其他奢侈品,这种舱房类似集装箱,每一个都有详细重量,建造设计组把他们安排在留出冗余的地方,战时可以快速拆卸改装为航空母舰,以此来瞒天过海,躲避东京海军军备限制条约中关于这类船的限制措施。
而这4艘东云,日后也成为了一代名舰。
十年的蛰伏
1922年2月6日,因为深受海军军备竞赛困扰,导致国内的战后经济恢复的极为缓慢,各国人民及其不满,战胜的德,明,美在美国华盛顿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后,终于在明帝国藩属国日本首府东京签订了《东京条约》,条约大体规定了各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确定为:德国52.5万吨,美国50万吨,明帝国35万吨,为了平息明帝国和美国在主力舰吨位过低这一问题上的不满,德国国内磋商后决定,同意将三国航空母舰吨位确定为11万吨,13.5万吨,15万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在服役20年后可以视为过时并予以替换,陆军军备也予以了限制。
由于取得了劣势的战列舰吨位和较优势的航空母舰吨位,明帝国决策者们作出了一个在当今看来简直是“时代创举”“明帝国决策层最大的荣耀之一”的决定——在航空科技成熟后放弃舰队决战型战列舰,将所有资源投入兴建航空母舰,并且先知似的确定了大型装甲舰队航空母舰的思路。
这其实是时任首辅看到了航空母舰的希望,与皇帝促膝长谈,在很多资料文件解密的今天,我们可以从李峰所著《大明禁城皇帝考》这本书中窥见肖首辅的远见卓识和他对海军的深刻理解。
宣武帝:爱卿凭什么认为,一个丑陋难看的航空母舰会战胜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呢?
首辅:臣以为,航空母舰虽然相对于战列舰是丑陋难看的,但是,这不能掩盖他的优点。战列舰的主要攻击武器,是舰炮,而航空母舰的武器,是飞机。飞机的航程……
宣武帝(打断首辅):是的,是飞机,那些嗡嗡乱叫的破书架,即使它们航程远,哪怕它们带上了那些轻型鱼雷,他们能对战列舰有什么威胁?我明帝国的战列舰都是厚甲巨炮!(皇帝对于战列舰的偏爱可见非同一般)
首辅:威胁?陛下,臣以为,当初航空兵元老冯如与美国涞特(莱特)兄弟几乎在同一时刻创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被公认的飞行器时,他们是绝对想不到这些只能飞几米高,坚持几分钟的破玩意儿如今能这么出色而优秀的。
宣武帝:你的意思朕明白,航母会发展,最终会胜于战列舰。但是,海军绝对不能因此耽误了造舰,我们绝对不能让明帝国的国祚安全去等科技发展到哪个地步。我们需要海军,今日航空母舰的发展并不完善,我们还不能依靠这个东西。朕觉得,海军的战列舰造舰计划绝对不能耽误,龙轩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装也应当尽快开始,明帝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战列舰海军保卫她。
首辅:陛下远见卓识,所以臣以为,既不能耽误战列舰,也不能放弃航空母舰,我们应当尽早开始对于航空母舰计划的预研。尤其是装甲航空母舰,百室级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太脆弱了,即使是一艘舰队驱逐舰都能用舰炮在近距离蹂躏它。
宣武帝:装甲航空母舰?
首辅:臣问过海军的一些人员,这个装甲航空母舰,就是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敷设一层装甲,陛下,您应该知道,航空母舰最重要的攻击手段,是飞机,飞机必须依靠飞行甲板起飞,而一旦飞行甲板破损……
宣武帝:而一旦飞行甲板破损,就不能起飞飞机,这艘航空母舰就成为了一艘毫无战力的军舰。
首辅:陛下圣明!所以臣以为,这个装甲航空母舰……
宣武帝(再次不耐烦地打断首辅):朕明白,这事儿,你就先叫科研局操办起来吧,但是战列舰绝对不能耽误,明白吗?明帝国海军必须依靠战列舰,这是长久不变的。朕今天累了,你先退下吧……
首辅:吾皇万岁!臣告退。
之后不久,明帝国建造了3万5千吨级的崇祯级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帝国“士奇”级装甲航空母舰)
1929年,在首辅的大力推动下,帝国的新一代舰载机构成基本完成,所以帝国海军设计人员们迫不及待的开启了新的航母设计,由于确定了装甲航空母舰的思路,所以,新一代的“士奇”级航空母舰的设计自然也是遵循了这个思路
其飞行甲板长257.5米,前端宽18米,中部宽30米,后端宽27米,升降机前后各一部(每部重100吨),两部升降机之间装有防护装甲(长150米,宽20米)。
这部分防护装甲由一层20毫米厚和一层75毫米厚的甲板上下叠加而成,表面敦以乳胶,可以经受得住500公斤炸弹的俯冲攻击。
该舰的防空火力同时也十分强大,装配有刃—1928型100MM65L高平两用炮双联装炮塔共六座合计12门,汉戈—1928型40MML65防空炮三联装炮座18座合计54门,采用了新的防空火控系统,刃—1928型100MM65L高平两用炮的战斗射速高达19发/分,汉戈—1928型40MML65防空炮的射速更是高达140发/分钟,具备在30年代初非常强大的防空能力。
载机也相当先进,JZ—29H型战斗机首次采用了全金属下单翼和700马力的发动机,装备6挺7MM航空机枪,其中2挺位于飞行员前,装配有射击协调同步器,4挺位于机翼上,机枪备弹各500发。
其主要的两型攻击机:JY—29型双翼双座鱼雷机采用了传统的双翼结构,装有同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可以携带一枚450MM航空鱼雷,在后座后方有一挺15MM航空机枪,飞行员前方装有一挺15MM航空机枪,装配有射击协调同步器。
JH—30型单翼俯冲轰炸机则采用了更进一步的750马力发动机,全金属下单翼结构,可以携带一枚500公斤航空炸弹,在机翼上装配有两挺7MM航空机枪。
“士奇”级航母标准排水量29300吨,全长260米,宽27.7米,动力为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4桨160000马力,吃水9.67米,航速33节,飞行甲板长257.5米,宽30米,续航力为10000海里/18节,载机为战斗机35架(含预备机1架)攻击机48架,侦察机6架
1930年,该舰向东京条约监督委员会申报数据,标明标准排水量24000吨,同级舰合计5艘在同年先后开工。
1935年,该级舰换装了新的JZ—33H型战斗机,装配雪风EN-32A型1000马力九缸倒V型液冷发动机,军械武装有5挺15MM航空机枪,其中一挺位于机鼻,各备弹500发。
攻击机也换装为新的JY—33型鱼雷机,装配烈风EN-31C型980马力九缸倒V型液冷发动机,军械武装有3挺15MM航空机枪,其中后驾驶员操控一挺,两翼上各布置一挺,各备弹500发,可以携带一枚重达800公斤的450MM航空鱼雷。
新的JH—34型俯冲轰炸机更是轰动世界,该机装配了令人感到十分惊讶的雪风EN-33D型十二缸倒V型液冷发动机,出力1200马力,可以携带1400公斤的炸弹,装备有4挺7MM航空机枪。
改装后载机量为23架战斗机(内含备用机一架),36架攻击机,8架侦察机。
大战前夜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因为法国等一些国家开始排斥犹太人,掀起反犹风暴,控制着法国中央银行的犹太财团宣布法郎无限贬值,随即引发了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其中,在欧洲昔日列强中,伤亡最大,损失最多的法国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控制下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和英帝国再次秘密结盟,希望在下一次的战争中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因为在一战中遭受到了“不荣誉的失败”,贝当元帅力挺法西斯独裁政体,他认为,只有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才能最大的调动国内的各方力量,打赢下一次战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理论受到了成千上万法国人的支持,因此,在1933年的法国内阁换届选举中,贝当以超过第二名一半票数的绝对优势当选法国内阁总理大臣,次年便成为集党(法国国家社会主义党),政,军大权于一手的“法国皇帝”,自称为“元首”。
1935年,随着贝当元首在法国各处“用法国的剑为法国的犁开疆拓土”的大声怒吼,随着法国陆军和海军的重建,新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在望,全世界阴云密布。
1935年7月,德国政府不顾民意反对,以一个轻装甲师的兵力强行开进在一战结束后被划为军事缓冲区的弗朗什孔泰地区,因为一战中法国受到极大的战争创伤,根本无力在此时开战,所以仅仅只对德国人表示了严正的抗议,寻求国联援助时,因为遭到国联三大实际控制者之二的明帝国和德国的反对未能施行,而英国人也因为在一战中大舰队受到非常严重的创伤,丢掉了制海权,所以还在舔舔海军伤口,直到国内经济好转,才秘密开工了新一代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纳尔逊级战列舰。1935年8月25日,4艘英王乔治五世级,3艘纳尔逊级战列舰龙骨同一天铺下,创造了在一天内开工最多战列舰的世界记录。
1935年10月,英法相继宣布退出由明帝国提议的第二次东京海军裁军会议,此后,德美明意等国相继退出。
1936年2月,在德国相继下水4艘齐柏林伯爵级39000吨级航空母舰,英国下水4艘冤仇级38000吨级航空母舰,法国下水2艘霞飞级37500吨级航空母舰,意大利下水3艘塔兰托级36000吨级航空母舰,美国下水6艘约克城级40000吨级航空母舰后,明帝国感到了一丝不妙,虽然上次世界大战明帝国因为与德国结盟而获得战争胜利,得到了俄国(现苏联)乌拉尔山以东大片的资源和矿藏,但是明帝国的海军发展却陷入了停滞,在十三年的海军假日中仅仅只有五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服役,远落后于其他列强,明帝国议院迅速通过了1936年度海扩甲,海扩乙两个海军扩充计划,计划兴建大量的航空母舰和新一代的永乐级快速战列舰(在大战时亦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德国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
永乐级快速战列舰的方案运用了大量成熟的设计,因此很快被通过,但是航母方面却是还在纠结。由于明帝国的装甲航空母舰载机量一直上不去,不如同吨位的列强防护航空母舰,所以明帝国设计师果断的放大船体,打算以较大的吨位实现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大的载机量,在这一要求从明帝国舰艇工程部发出后,各大船厂纷纷连夜赶工提出方案,只有正在兴建全部4艘永乐级快速战列舰的旅顺造船厂只是漫不经心地提出了一个方案。
在明帝国舰工部,旅顺造船厂漫不经心的四万吨方案和青岛造船厂不可实现的十二万吨方案首先被淘汰,只剩下了亚龙湾造船厂的六万吨方案,黄埔造船厂的七万吨方案和江南造船厂的八万吨方案。
舰工部经过长达四个月的评审,认为亚龙湾造船厂的六万吨方案仍然有些高不成低不就,而黄埔造船厂的七万吨方案则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最有力竞争对手。
江南造船厂领导为了取得这笔海军的大单而连夜开会,一个名叫马德树的设计师提出了修改的八万吨方案,其飞机起降能力,防空火力,生存能力,指挥能力等等大有提高,16门125MM56L高平两用炮较之之前方案的6门150MM炮加8门125MML56高平两用炮大大提高了防空能力,配上帝国刚刚研发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更是大大提高了防空效率,并且独出心裁的抛弃了之前帝国惯用的的40MM和20MM防空炮,提出了新一代的57MM65L和35MM75L防空炮方案,因为马德树认为,未来的飞机将越来越坚固,小口径的防空炮将不能再满足对于这些盔坚甲厚的飞机们的有效毁伤,所以提出这个新时代的防空方案。
它的鱼雷隔舱系统也进行了重设计,由原来的应付差事变得更加严密细整,两边的鱼雷隔舱各宽6.5米,总宽度达到13米,单侧鱼雷舱壁总厚度亦达到了150MM,采用了五层体系,包括液舱和空舱,能很大程度上扰乱鱼雷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使其伤害减小,据计算,在平均中雷的最理想情况下,可抗击113.7枚508MM鱼雷(作者注:笔者在用SPS模拟时,做出了七万吨级的航空母舰,用以上的配置加9000吨额外重量,算出的鱼雷应该可以挨72枚,想来大了一万六千吨,多挨四十枚的数据应当是可以用SPS计算出来的,后来的SPS再模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防护摒弃了以往的首尾装甲带加水线主装甲带的思路,用一层130MM厚度的水线装甲带覆盖了整个侧舷,以此来抵御大部分6寸火炮的打击,抗击轻巡洋舰及以下舰只的偷袭。在核心舱上布置了一层穹甲,厚度为50-90MM,高达68°的大倾角,根据马德树提出的理论,外层的130MM装甲足以免疫中口径速射炮,对于较大口径的舰炮,其射速相较速射炮显然不足,导致命中不如中口径速射炮多,可能整场战斗下来也不会超过五发,这样的话,仅仅用穹甲防护核心舱就可以了。装甲飞行甲板的厚度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150MM,加上最厚处达到90MM的穹甲,足以扛击中低空投下的1000公斤航空炸弹。
其船体设计更是独树一帜,放弃了帝国沿袭已久的直通式甲板,转而采用了一种直通式甲板加斜角甲板再加中央+舷侧升降机的布局,并且布置了4部标志着帝国最新成果的蒸汽弹射器,这意味着在这型航母上,起飞和降落这两项航母最重视的问题可以同时解决。
而且不用新建船体,仅仅用帝国早已下水,具备军用标准的九万吨级“东云”级豪华快速邮轮改装即可,这相当于为帝国的航母计划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和很多时间,让有限的船台可以投入到航母辅助舰队以及永乐级快速战列舰的建造中,这个条件对于急于扩充海军的帝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实际上,马德树出现了一个低级的错误:这艘邮轮改装为防护航空母舰的工作量是不太大的,但是如果改装为装甲航空母舰,即使邮轮当初预留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重量分配冗余,工作量也是超大的。
领导们欣喜若狂,当即批示马德树接手八万吨方案竞标,并且开始帮助他联系帝国沈阳飞机厂和帝国成都飞机厂,希望得到好的舰载机。
当晚,江南造船厂的厂长就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上了沈阳飞机厂厂长,沈飞厂长表示,如果帝国北方工业基地可以提供大马力的发动机的话,自己完全可以搞出来世界一流,十分强悍的舰载机,江南船厂厂长表示需要一型战斗机,一型高速重武装截击机,江南船厂的领导最后表示,如果事成,将送给沈飞厂长四条帝国的“凌阳”烟和五瓶高档茅台酒,需知,即使是在物价较为低廉的帝国,这两样五个东西也至少需要五万多帝元,这大概相当于帝国一个普通家庭十个月的生活费!
紧接着,他们联系了以制造轰炸机而出名的帝国成都飞机制造厂,江南船厂方面表示需要一型轰炸机,而且他们在谈判中,在说“轰炸机”这个词后,特意强调了是双发轰炸机,因为八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搭载单发轰炸机属实是有些浪费了,成飞方面同样表示需要大马力的发动机,江南方面表示理解并开始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帝国北方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他们的对手——黄埔造船厂的七万吨级方案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与江南造船厂不同的是,他们仍然决定采用全部单发舰载机的配置,他们向汉城飞机制造厂和北京飞机制造厂分别发出了要求。这级航空母舰的鱼雷舱防护(TDS)沿用帝国永乐级快速战列舰已经使用的五层防护体制,船体布置仍然沿用帝国传统的直通式甲板,不过升降机则改在了舷侧,在防空火力上,他们同样配置16门125MM56L高平两用炮,但是在中小口径防空火力上面,他们仍然沿用了帝国的40——20防空体系,不过加大了防空火力密度,总的来说,这是一型帝国“士奇”级装甲航空母舰的放大及完善改进型。
1936年8月13日,在炎热的帝国北京舰工部,帝国舰工部部长以及舰工部委员会会同海军专员对这两型航空母舰开始进行最终评审,在舰工部评审中心摔了四个月的杯子,无数瓷杯粉身碎骨之后,两型方案的结果终于下来了,结果是在大型舰队航空母舰这一项上,江南造船厂取得了胜利,但是因为意见的分歧和黄埔船厂背后的海军某些人的不满,以及黄埔厂相对也是优秀的设计,舰工部只好宣布黄埔船厂将方案缩小到45000至48000吨后,经过舰工部修改评审后可以不用竞标,直接开始建造帝国新一代的中型舰队航空母舰。
1936年9月,多达数吨的图纸紧锣密鼓地交给了江南造船厂,四艘“东云”级豪华快速邮轮也相继进入江南造船厂的各大干船坞进行秘密改装,而帝国则把黄埔船厂的4.8万吨级航空母舰方案的开工大肆宣扬,使得一战以后帝国最大的假想敌美国开始设计建造5万吨级的黄蜂级航空母舰。
在邮轮的改装过程中,沈飞和成飞的战机也在紧张的研制中,不久后,帝国北方工业基地利用最成熟的技术开始研制三款新型发动机,分别是1800马力的雪风EN-39A型18缸星形空冷发动机,计划1939年批量生产服役,1500马力的烈风EN-36F型12缸星形空冷发动机以及1000马力的疾风EN-36B型9缸星形空冷发动机则计划改装后赶最快时间服役,这三款发动机的设计数据交付飞机制造厂之后,两架飞机制造厂更是投入了几乎全部的人力研制新飞机,在新飞机的武器争论上,沈飞内部起了争吵,分成了三派,分别是航空机枪党,航空机炮党和枪炮混装党。
航空机枪党认为,目前世界上的飞机装甲还都不牢固,不要说15MM大口径机枪这种连轻型坦克都能打爆的东西,就算是帝国陆军普遍装备的7MM高射机枪对于飞机的威慑力都是相当大的,采用帝国最新的穿甲爆炸燃烧弹,再加上六到八挺的配置,这样的火力密度,这样的杀伤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航空机炮党则认为,事物都是在发展的,飞机这个高科技的玩意儿更是不例外,目前的飞机是不太牢固,但是以后呢?就算是15MM机枪,能保证以后五年,十年不落后吗?肯定不能,所以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这样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20机炮必然可以保证在五年之内不落后,要知道20机炮比机枪的杀伤力可不止强了一些而已。
枪炮混装党则是一些和稀泥的人组成的,他们本身只是综合了两派的部分优点,但是按照他们的构思,无论是航空机枪的数量不足问题,还是航空机炮的炮弹不足问题都无法解决,因此这一派的势力最弱。
沈飞领导讨论了很久,最终决定采用航空机炮党的方案,装备4门备弹120发的20MM航空机炮,并且采用帝国在1934年开始装备服役的烈电-34型空对空火箭,烈电-34型空对空火箭一组合计两个发射巢,共20枚57MM口径800毫米全长固体燃料火箭弹,每弹含高爆炸药540克,射程1000米,这样就算是拦截大型轰炸机也拥有了一击必杀的能力。
同时,航空机炮还装备的帝国北方工业基地新研制的穿甲爆炸燃烧弹。
穿甲燃烧弹在一次大战后期出现,在二次大战早期是发展高峰期,主要是机枪和步枪使用,例如二战德军的7.92mm PMK子弹,和美军使用的口径30-06APT就是代表。
结构是弹芯是合金钢,用铅披复,(披复铅和弹芯中间装填白磷燃烧剂),最外面是全披铜弹头,主要用来攻击早期的坦克和装甲车,因早期的坦克和装甲车体形较小,同时装甲比较薄弱,很容易穿透,利用燃烧剂引爆车內弹药,甚至燃料箱,使单兵也拥有穿甲能力。

(穿甲爆炸燃烧弹)
这一思想的运用使得帝国20航炮在开火时在战争初期被敌方飞行员惊恐的称之为“死神喷火”,甚至不少大型轰炸机如B-17轰炸机的机组成员都对这种炮弹提心吊胆,甚至一些盟军飞行员会诅咒自己不满的战友出门就碰上穿甲爆炸燃烧弹,死无全尸!此事先按下不提。
在截击机上,帝国首席飞机设计师之一的黄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采用4台1000马力的疾风EN-39B型9缸V形液冷发动机,但是是单螺旋桨,在庞大的机体里布置4台发动机着实有难度,不过一向天才的黄助提出了一个鬼斧神工般的建议:将发动机按串联加并联方式布置,将座舱前置,并把发动机布置在座舱之后。
王助(1893-1965),1893年8月10日生于北京,1905年考入青岛海军学院。1909年烟台海军水师学校毕业,奉派赴英国深造。1910年考入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后又进入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15年毕业于德兰姆大学,获科学学士学位。后又奉命赴美国深造,进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1916年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应聘在美国飞机工厂工作。1917年任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年底回国。
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在课程十分繁重的条件下,王助与其友巴玉藻仍主动去寇蒂斯和通用等飞机工厂实习,而且非常认真,从设计,制造到钳工,锻工等技艺无不刻苦锻炼。他们经常深入车间,有时搞得一身油垢。这种认真踏实的作风,一直贯穿在他们毕生的工作中。他们在学业上也非常刻苦,成绩优异,获得了导师的赞扬。

(王助)
他提出的座舱前置,意味着座舱位置更低,而且可以借助机体的自然弧度,而发动机的增压器的进气道位于座舱后面,实际上,从迎风面积上看,和座舱有很大部分是重叠的,所以不构成风阻,而发动机本身的进气道和冷却道则依赖机翼上的进气口和机身上的进气道,发动机废气和冷却后的热空气则集束起来从机身后方喷出去作为额外的推力。
这样一个天才的建议使这款因为要求性能太高而陷入死路的先进截击机看到了希望,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军械的选择上,黄助抛弃了继续使用4门甚至6门20航炮的建议,坚持给这款重型截击机装备了一门35MM机炮,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了,因为35航炮的威力足以一发打碎打烂现在的飞机了,对于轰炸机也几乎是一击毙命,这样的火力强的不可思议,但是备弹却不尽如人意,只有60发。
对此,王助的解释是,这款重型截击机另外还有2门20MM航炮,可以先用20航炮进行校准,然后35航炮一击毙命,毕竟截击机不是战斗机,不用面对太过灵活的对手。
而该机高达4000马力的澎湃动力更是给了它在12000米高空800千米每小时的极限速度,这几乎是活塞机的极限了,普通的活塞战斗机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高速而来,快速打完轰炸机后高速归去,自己根本追不上,也来不及反应。
这款截击机的性能是非常出色,但是王助绘出来的图纸却让一直爱好战机美学的某位沈飞领导吐血到死,他双手支持否决这个飞机的方案,从各方面给王助挑刺,从发动机功率,到推重比,再到国外同类飞机比较,说明这种飞机这个重量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都被精通航空设计的王助一一反驳,直到最后,沈飞才以微弱优势通过了这款飞机,但是这个阻拦和1937年发生的山东菏泽大地震所需的大笔赈灾款还是使得它的服役年份比沈飞的战斗机方案和成飞的轰炸机方案晚了一年左右,不过还是在世界大战爆发前服役了。
成飞的轰炸机方案也进行得十分顺利,使用两台单台1400马力的烈风EN-36F型12缸星形空冷发动机,这使得这型轰炸及其改型成为了二战中建造数量最多的轰炸机之一,还提供了夜间战斗机,侦察机等多种改型,高达550公里的时速已经快过一些早期战斗机了,而五挺大口径机枪,两门航炮的火力也使得它被一些盟军飞行员称之为“飞行的豪猪”。
这型双发机和德国的Ju-88原型轰炸机相差不多,但优点是飞机的马力更大,速度更快,同时也可以进行俯冲轰炸,是大战开始后海航长时间内最爱用的多用途轰炸机。
该机最大载荷两千五百公斤,实用升限8200米,挂载一千八百公斤炸弹或鱼雷后为一千八百公里航程,最大航程两千八百公里。
三型主力飞机的进展都相当快,但是航母的改装工作却因为对于邮轮动的手术太大以及帝国国内共产主义工会举行的多次罢工而不断拖延,一直到了1937年1月,罢工才在政府和船厂的妥协下停止了,不过一些领头分子则被帝国安全部秘密抓捕,宣武帝希望枪决他们,但是一直是偏左翼倾向的帝国首辅却根本不同意这个意见,多次驳回皇帝的建议,鉴于帝国早已经是虚君立宪制,皇帝也对首相无可奈何。
1938年12月,航母在上海的难见低温中从干船坞下水,开始上部建筑舾装,此时世界大战的阴云越来越浓,得到更好待遇的工人们也从各个渠道听到了一些消息,开始更加努力的建设这4艘大型航空母舰,此时帝国最新研制的VT引信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了。而航母装备的新一代舰载机除了重型截击机进展较慢外,其他两个项目都已经结束了试飞阶段,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了。
1939年2月,在大年夜的鞭炮声中,第一架量产型JZ—39H下线服役,其强大的火力使得空军部队都下了首批高达600架如此大笔毫无先例的订单,不过由于帝国首辅的直接干预,首批JZ-39H还是供给给了海军部队,一些从“士奇”级航母上挑选的精英飞行员开始熟悉这款全新的战斗机。
1939年3月,好消息纷至沓来,首先是帝国最新研制的雷达已经开发出了舰载型号,其对大型军舰的探测距离超过45千米,对于小型军舰的探测距离也超过了20KM,对于空中大集群的探测距离超过了70KM,帝国装备部部长十分重视这种三军都急需的装备,下令继续进行性能优化,并临时通知舰工部和江南造船厂对航母指挥塔结构进行很小的修改以便容纳新的“神盾”雷达。
在三月下旬,帝国ZH一39H“蛟雷“型舰载双发战斗轰炸机也下线服役,其强大的载弹量和高度的任务弹性立刻受到了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欢迎,海军立刻订购了四百架,计划首批两百架先拨给新的航母。
随着帝国装备部长和舰工部长的直接干预,一直反对截击机计划的沈飞某领导被调离沈飞,去帝国新成立的昌河飞机制造厂任职,少了干预,黄助终于可以抹起袖子开始大干了。
少了上层的干预,截击机很快就完成了十二架样机以及超过两千次的试飞,期间,有一名帝国王牌试飞员血洒长天,不过这款截击机在大战中出色的表现相信也可以让他瞑目了。
好消息纷至沓来,众人感到帝国战备工作十分有序而又有成果,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1939年4月1日传来的消息却让帝国民众的心又一次提了起来:美国50000吨黄蜂级航空母舰首舰黄蜂号,二号舰富兰克林号相继成军服役,三,四,五号舰相继下水。新一代的P—47“雷电”和SBD“无畏”等新式舰载机也成立了第一支舰载机联队。而根据帝国军情部的消息,美国新一代的F8F“熊猫”舰载战斗机也正在紧张的研发中,这个消息当即刺激了帝国航空部门,飞翼型洲际截击机和新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以及混合动力战斗机也秘密上马。
虽然帝国民众讥笑这两艘航母为“愚人节战舰”,但是这几年帝国与美国进行的“太平洋军备竞赛”与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列强进行的“大西洋军备竞赛”遥相呼应,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大战,真的不远了!
天空之上,一片乌云直袭而来,谁会看到雨后彩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航母成军与东海撞机
1937年,8月1日4时35分,山东菏泽县(北纬35.4度,东经115.1度)发生7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强。极震区东到马岭岗,西至东明县王坝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同日18时41分菏泽县(北纬35.3度,东经115.2度)又发生一次6.7级地震,极震区在吴油房、朱楼、大马庄、王堂一带,烈度为Ⅷ度强。地震使菏泽、东明二县遭受严重破坏,周围14县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极震区内房屋几乎全部倾倒,解元集、木里、高庙等村房屋尽毁;地裂普遍,宽者一米,人畜有陷落者,涌黑水及流沙。地震共造成人员伤亡18000余人,死伤牲畜6000余头,房屋倒塌470000余间,无家可归者10余万人。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很大,东到威海,西到河南宜阳,南到南京,北到天津。
这一次地震后,帝国急于救灾,不仅仅延缓了当时处于争议状态的海雕截击机的研制,甚至连“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三四号舰的建造也暂时推迟了,海军总司令虽然对于临时裁减海军军费表示了不满,但一切以明帝国统治的稳定和灾民为重,这也导致了两舰晚于计划进度服役。
1939年6月,紧赶慢赶,再加上美国航母成军的刺激,帝国的新一代航母终于舾装完成,等待着驶出船坞,驶向自己渴望已久的大海。
在航母命名仪式那一天,虽然舷号以及名字都被大块的帆布牢牢地遮掩着,但是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已经提前得到了为航母揭幕以及砸香槟瓶子的人选——张居正首辅的后代张芸,他们已经大概猜到首艘航母的命名,按照帝国海军命名条例,多是以在帝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首辅张居正的字来命名。
果不其然,当颇有几分姿色的张芸在船首砸碎了香槟瓶子,念出的一句话果然是“我命名你为首辅太岳”,随着帆布缓缓揭开,众人都开始欢呼,为这艘航母出了力的帝国工人更是淌下了激动的眼泪。
帝国的第一支新舰载机的航空旅也正式成立,这也是划时代的创举,以往帝国的航母都只编制一个航空联队,如今这一艘航母竟然是有了一个航空旅的编制,虽然两百多架的规模多半是达不到,但也可以看出帝国对它的期望。
该型航母的舰长职位也是一个新的高峰——帝国大校,以往的帝国航母舰长普遍是上校军衔,还有一位上校军衔的航空联队联队长,一位上校参谋长,如今舰长的军衔水涨,其他两个职位的军衔自然也是船高了,都达到了大校军衔,不过按照帝国航母的详细分工,舰长主管水面航行作战,参谋长主管计划制定以及担任类似后来共和国时政委的角色,航空旅旅长则主管航空业务,还不至于出现争权的情况。
首支舰载航空旅的人员也是精中选精,普遍都具有了八年以上的飞行经验,就连地勤人员也是从海陆空三军的航空兵地勤中挑选出来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虽然在很久之前就得到了大概的消息,但是如今还是极为震惊,总委员会立刻命令建造维修局开始设计一型名为“埃塞克斯”级的航空母舰,虽然排水量仍然不如帝国的八万六千吨级,不过,美国采用的单层开放机库非装甲甲板航母省下来的重量还是让它的舰载机数量与帝国的大航母相差不多。
相比较帝国除了4艘永乐级快速战列舰的建造,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航母中来说,美国相继建造了6艘“列克星敦”级快速战列舰(战列巡洋舰),3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和4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改型“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并开始施工新一代高速战列舰“衣阿华”级。对于帝国来说,虽然美国一直贯彻着的307MM倾斜19度装甲,其厚度让一些国家极为不屑,但是帝国是非常清楚这种装甲布置的防弹效能的,加上美国已经在战列舰这一盘上占了先手,自己要想扳回来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只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将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似的全部投入了航空母舰,除了八万六千吨级的“太岳”级,四万八千吨的“介夫”级,三万吨级已经全部改装完毕的“士奇”级之外,还新建了两万吨级的“文弱”级以及一万吨级的“公谨”级,除了一万吨级和两万吨级的为防护航空母舰之外,其他的几型全部是装甲航空母舰,这反过来造成美国人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在战列舰上占了先手,在航母上落后于对方,那么同样应该借鉴那句古老的中国谚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继续投入资金兴建战列舰,因为即使有了多次舰队问题演习,美国人仍然不敢确定航空母舰是否能在战争中打败对方,因此,建造计划高达6艘的衣阿华级高速战列舰和建造4艘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就是明证!
正在双方决策层在角力之时,帝国新一代的“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首舰“太岳号”,在其之后不久成军的二号舰“子升”号及大量僚舰正在海上进行一场帝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对攻演练。
在这场演练中,帝国演习指挥部第一次取消了演习中龙方必赢的套路,除了环境,海况以及必要的一些科目之外,不作任何演习预案,任由双方进行对攻演练,使尽一切手段赢就可以,为此,帝国海军总司令甚至宣布赢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月的加餐和加薪,在这次演习中,帝国确立了以后航母的一些行之非常有效的战术,使得帝国海军航空兵占尽了优势
这场演练自然逃不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眼睛,于是在百多公里之外,一架美国四发PBY侦察机像以前的帝国海上演习一样,飞到演习场边缘远远地偷窥着一切,这架大飞机的偷窥行为自然是逃不过帝国舰队侦察机和雷达的火眼金睛,帝国龙方舰队司令和鹰方舰队司令一致决定,暂停演习,将它赶走!
一架帝国最新的JZ-39H战斗机和其僚机一左一右飞了过来,其凌厉的飞行和强悍的性能让笨重的PBY飞机根本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最终几次突破都被对方强行拦截下来,接到死命令的机上联邦调查局成员仍旧不死心,以横冲直撞之势朝着帝国舰队飞去,希望对方的战斗机能在这样的势头下稍微避开。
接到美国飞机的动向报告后,舰队龙方司令沈鸿烈中将同舰队“太岳”号舰长卢东阁少将进行了紧急磋商,当即决定停止演习,并且强硬向帝国拦截战斗机下令:不准用武器,把对方重创!
长机飞行员柳哲生中校心一横,在无线电上向对方发出明码“我机奉命撞击你机”,美军飞行员刚刚反应过来,就见对面一架战斗机直直的撞了上来,对方选择的方向还是很正确的,既保护了自己也给美军留了情面,两架飞机没有在第一时间同归于尽,一分钟以内,PBY就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伤,飞行高度当即下降了一千米左右,幸亏有机长扬·赛尔维森过硬的技术功底,飞机总算在海平面之上拉了起来,一瘸一拐的回美军基地了。
同时,JZ-39H也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伤,柳哲生中校只能选择跳伞,在被救生艇打捞上来之后,当时撞机事件的主角,后来的海航超级王牌飞行员柳哲生下机后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字“爽!”

(撞机事件主角之一——美军PBY水上飞机)
双方政府为此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谈判,最终以互相赔偿损失,帝国对龙方下达撞击命令的司令员沈鸿烈进行降级处罚了事,这一帝国最终软了下来的结果导致帝国国内百姓反美情绪极度高涨,但是明眼人已经能看出来,帝国这一次,是故意的,故意为了使国内各阶层矛盾停止,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共同对外。
虽然此次撞机事件导致帝国的这一次重要的海上演练并没有全部进行完,但是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已经很让帝国参谋人员惊喜了,毕竟航空母舰对战这个事情从航空母舰出现以来,从没有出现过,这一次,拿到了航空母舰最真实演习的第一手资料,这资料是非常宝贵的,为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三次意图对这些资料进行偷窃,不过在帝国安全部严密监视下全部被挫败了。
蛟龙腾海雕,热血洒长天
在1940年中旬,海雕—40重型截击机终于走下了生产线,这架帝国航空史上飞得最快的军机寄托了无数设计师对它的殷切期望,它强大的火力,不错的机动性,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以及强悍的机体装甲……这一切都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截击机,在试验中,不光是对轰炸机的摧毁能力,对于披着厚厚装甲的坦克,它强悍的35炮都可以在两秒内瓦解对方的一切防御。
在抗打击试验中,该机被一发57MM机炮炮弹击中非要害部位,但是经过测试后,如果飞行员技术够好,仍然可以保持较平稳的速度飞回航母,如果遭到战斗机追击,仍然可以凭借高速度强撑着飞到己方安全区之后弹射跳伞,甚至因为它的四发设计,损失掉三个发动机之后都可以维持慢速低空飞行,生存能力毋庸置疑。
其虽然是截击机,机动性可能不如战斗机,但是4000马力的澎湃动力以及共轴反转的设计仍然赋予了它不错的机动性,起码可以和战斗机周旋很长一段时间不落下风。
他的速度超过了几乎所有世界上现役的战斗机,可以保证在快速截击任务完成后立刻高空抽身离开不给对方任何反应时间。
很快,海雕完成了舰上起降试验,在帝国公开的一次实验中,编号为552,553的两机完成了双机带弹起飞降落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帝国飞行指挥官帅气的“走你” 姿势在帝国各大报纸刊登图片之后立刻开始在爱国情绪高涨的国内大肆宣传,民众们甚至开创了“航母风格”,甚至连小孩子都在模仿飞行指挥官的动作,这样的统治稳定民族团结的气象让帝国首辅大为满意。
帝国的“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三号舰“宪之”和四号舰“应宁”号相继成军服役,在与舰员们的磨合中也具有了初步战斗力,这四艘航空母舰分别以帝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四个首辅张居正,徐阶,史可法,杨一清来命名,足以显示出帝国对它们的期望之大,最后的事实也证明,帝国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这时完工四舰概况与舰载机情况见下表一与下表二:
表一:
舰名    制造地       建造年份      完工时间         服役部队
太岳   江南造船厂   1936年9月   1939年6月   帝国海航第一特混舰队
子升   江南造船厂   1936年9月   1939年6月   帝国海航第一特混舰队
宪之   江南造船厂   1936年12月  1940年7月   帝国海航第一特混舰队
应宁   江南造船厂   1936年12月  1940年7月   帝国海航第一特混舰队
表二:
舰载机:
战斗机:60架
帝国JZ—39H“猎隼”型舰载单发战斗机
全金属下单翼,单垂尾,单发布局,全封闭玻璃座舱,可收放后三点式起落架
全长:9米
翼展:10.5米
高度:3.9米
总重:5.50吨
发动机:雪风EN-39A型18缸星形空冷发动机
出力:1800马力*1
航程:1200公里
航速:64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1000米
爬升率:1200米/分
军械:4门天火—39型20MM55倍径航空机炮(装于两翼,各备弹120发)
五百公斤挂弹量,可选挂五百公斤级一枚(机腹临时挂弹架),或二百五十公斤级两枚(机翼临时挂弹架),必要时选挂烈电-34型空对空火箭一组,合计两个发射巢,20枚57MM口径800毫米全长固体燃料火箭弹,每弹含高爆炸药540克,射程1000米
备注:武器可选装3挺天火一33型15MM95倍径航空机枪(机鼻一挺备弹800发, 两翼2挺各备弹500发),2门天火一39型20MM55倍径航空机炮(装于两翼,各备弹120发)
俯冲轰炸/鱼雷攻击机
帝国ZH一39H“蛟雷“型舰载双发战斗轰炸机:80架
全金属下单翼,单垂尾,双发布局,全封闭玻璃座舱,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
全长:12米
翼展:19.5米
高度:4.4米
空重:9.77吨
发动机:烈风EN-36F型12缸星形空冷发动机
出力:1500马力*2
航程:挂载一千八百公斤炸弹或鱼雷后为一千八百公里,最大航程两千八百公里
航速:挂载2000公斤时为52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8200米
爬升率:暂缺
军械:一挺天火一33型15MM95倍径固定式可控前射航空机枪(风挡玻璃上,备弹600发)
一挺天火一33型15MM95倍径前射航空机枪(安装在机首,备弹500发)
两挺天火一33型15MM95倍径航空机枪(背部遥控机枪塔,备弹各800发)
两门天火一39型20MM55倍径航空机炮(翼根部,备弹各65发)
一挺天火一33型15MM95倍径航空机枪(尾部炮塔,备弹800发)
两千五百公斤挂弹量,一般挂载量为1600一2050公斤,可选挂800公斤航空炸弹两枚(两翼挂点),或一千公斤航空炸弹两枚(两翼挂点),或450MM900公斤航空鱼雷两枚(翼根挂点)加一枚两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机腹挂点)等
高速重武装截击机:24架
帝国“海雕”—40型舰载重型截击机
全金属下单翼,单垂尾,四发串联加并联式布局,全封闭玻璃座舱,可收发前三点式起落架
全长:13米
翼展:14.5米,倒鸥翼
高度:5.2米
重量:5.6吨;正常起飞重量:6.8吨;最大起飞重量:8吨
发动机:疾风EN-39B型9缸V形液冷发动机
出力:1000马力*4
航程:1100千米。带副油箱航程2000千米
航速:800千米每小时(12000米),750千米每小时(8000米),670公里每小时(海平面);实用升限:12500米
爬升率:22米每秒
军械:一门天火-40型35MM57倍径航空机炮(位于中轴,备弹60发)
两门天火-39C型20MM55倍径航空机炮(位于两翼,备弹各120发)
最大翼载:222千克每平方米
正常翼载:188千克每平方米
机翼面积:36平方米
在1941年11月2日这一场被历史学家称为“大战前最后的演习”的演习中,帝国肖首辅在观看了演习全过程后,对海雕截击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即手书四份“蛟龙腾海雕,热血洒长天”这十个大字赠与该型航母全部四艘,各舰舰长均将首辅手书挂在了军舰指挥室内最显眼的地方,以此来时刻警惕自己报效帝国。
墨尔本事件,舰队出击!
1941年12月3日,一位在墨尔本做生意的明国人被美国警察诬告私藏毒品,美国警察进行搜索后竟然真的在该华人的家中搜出了毒品,这位身处异国他乡,势单力薄的商人百口莫辩,旋即在1941年12月7日上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街上被当众枪决。只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知道那些高纯度的毒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后来这一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被称之为“澳洲毒品门”,亦称“墨尔本事件”。
原来早在11月,罗斯福总统在与华尔街高层共进午餐之后就定下了对明开战,但需要一个借口,在局势愈加严峻的今日,明帝国政府对于自己三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根本找不到一丝漏洞,所以定下这个计划。因为这些绝密资料都被美军秘密处理,所以后面的谈话和定计无人知晓,不过最近章骞先生的探秘似乎找到了一点线索,并在自己新的著作《血火砺魂——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中提到,此事先按下下不提。
帝国当即提交严正抗议,但美国政府置之不理并开始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倾力支持下向西太平洋调派军力,包括5艘战列舰和5艘航母在内的舰队部署到了中途岛附近。
1941年12月7日下午,已经认为自己战备完成的帝国政府向美国宣战,几乎同时,美国向帝国宣战,旋即帝国在欧洲的盟友德国向美国,英国和法国宣战,帝国也立刻向英国和法国宣战,英国,法国和美国控制的各殖民地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纷纷向明德宣战,明德控制的殖民地和藩属国如日本,奥地利,土耳其等也向英美法宣战,如此密集的宣战时间十分难见,这一个下午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宣战书遍地的下午茶时间”,

(罗斯福在对明对德宣战书上签字)
1941年12月8日,帝国首辅自任三军总帅,宣布帝国进入战争状态,一切生产向军工靠拢,并发出“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情绪高涨的帝国民众在征兵处的大门前排起了长龙,一些民众开始捐出自己私人拥有的武器,全国各界纷纷捐款,帝国各大集团捐款均超过了五百万帝元,就连帝国帝都北平一家刚开业的擦鞋店都捐款一千帝元,一位小朋友甚至举着自己的三帝元用踮起脚尖投入捐款箱……一日间帝国战争筹备处就收到捐款超过十五亿帝元!
1941年12月12日,帝国首辅亲自向海陆空三军下达命令:按照蓝色方案第一期执行,舰队出击!
初战告捷
很快,由4艘“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太岳”,“子升”,“宪之”,“应宁”,4艘“介夫”级装甲航空母舰“介夫”,“中涵”,“汝默”,“进卿”和四艘“永乐”级快速战列舰“永乐”,“洪熙”,“嘉靖”,“万历”组成的帝国龙旗远洋舰队第一机动舰队抵达了美属澳大利亚。
在美属澳洲驻扎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已经被总统不顾海军强烈反对地赋予了澳洲殖民地海陆空三军指挥权,所以他当即命令舰队迎战,2艘“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逆风行驶,和岸上的美军陆军航空兵一起放出了120架飞机的第一攻击波,计含战斗机30架,鱼雷机50架,俯冲轰炸机40架。
在这场战斗中,海雕截击机首次显现出了自己的恐怖实力,帝国雷达和侦察机在110公里距离上发现对方时,12架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的海雕截击机就向那个方向冲去,占据高度优势,各自选择目标之后,从高处俯冲而下,按照其设计师黄助定下的校准——攻击原则,当场打爆7架鱼雷攻击机,5架俯冲轰炸机,然后凭借高速迅速脱离,无一损伤。
这一波攻击就把狂妄的美军飞行员打得不由得重视了起来,等到对方舰队上空时,海雕的多次骚扰已经使美军损失了24架鱼雷攻击机,10架俯冲轰炸机,7架战斗机,海雕截击机本身只有一架在脱离时被美军战斗机盯上打伤,但还是凭借厚重的装甲顺利脱离。
但是美军到了舰队上空仍然不好过,因为已经有一百多架帝国JZ—39H战斗机在等待着他们了,美军飞机翻出云层,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上,12艘大型战舰劈波斩浪的画面,一时有些呆滞,但在美军老鸟们的吼叫下,那些新兵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开始对帝国舰队进行攻击,而战斗机则扑向了帝国直卫战斗机群,希望缠住他们。
帝国这时在空中的战斗机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架,除了三十架和美军飞机缠斗之外,剩下的战斗机都扑向了美军攻击机群,这些“慢得像蜗牛”(帝国飞行员语)的攻击机瞬间像被打火鸡一样往下掉,由此,这场海空大战又被后来的军迷们戏称为“澳大利亚打火鸡”。
俯冲轰炸机冲到俯冲高度,准备一个大角度侧翻翻下去把炸弹送给帝国航母,没想到打上来的125MMVT引信防空炮弹威力和精准度都奇大无比,继续突击中,射速极快威力极大的57MM和35MM防空炮将大量的金属碎片倾斜到空气中,美军飞行员的眼前瞬间腾起红色和黑色的火舞——黑色是碎片,红色是鲜血。就这样,美军攻击机群损失惨重,无一弹命中。
只有一架鱼雷机冒死投出的一颗鱼雷命中了一艘“昆仑”级重型巡洋舰的舵机,该舰舵机严重受损,不得不在两艘“海龙”级驱逐舰的护航下返航。
美军此次攻击,损失了多达42架鱼雷攻击机,19架战斗机,37架俯冲轰炸机,几乎全军覆没,等到剩下的美军舰载机回到己方航母上空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海面上,2艘航空母舰正在拖着浓烟,其中一艘正在下沉,帝国派出的以ZH—39H“蛟雷”多用途轰炸机为主力的机群早就完成了对美军航母的攻击,以损失12架飞机的代价命中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三发450MM航空鱼雷,四枚八百公斤航空炸弹,眼看已经是没救了。

(中弹不久后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而另外一艘航空母舰也被命中了一发八百公斤航空炸弹,失去了起降飞机的能力,躲避到厚重的云雨区下面去了,美军残存的舰载机已经失去了降落的地方,但是凭借着航程大的优势,除了一些战斗机因为过度缠斗导致油料不足外,其他还是迫降在了澳洲机场。
帝国的第二攻击波也是非常犀利的,以ZH—39H和JY—37,JH—37型飞机组成的第二攻击波以损失7架飞机的代价击沉了失去飞机起降能力的“匹兹堡”号航空母舰以及3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经此一战,美军已经失去了在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消息传到国内,帝国民众慷慨激昂,期待着海军的下一战,而帝国首辅更是特别拨出一百亿帝元专用于1941年度海军扩充甲计划,计划再添置4艘“介夫”级装甲航空母舰及附属大批舰只。
血火太平洋
1941年这一页很快就翻过去了,接下来是被评为二战中经典战役最多,拼的最惨重的1942年。随着德国在东线发动对苏联的大规模攻击,七百万德军冲过边境线,帝国也组织了高达八百万陆军的兵力,以占据的西伯利亚地区为攻击出发点,开始向苏联的乌拉尔山突击,一波又一波的帝国DH—37型四发重型战略轰炸机从前线各大机场起飞,向着苏军的乌拉尔山工业区投下以吨计数的炸弹,经历过大清洗的苏军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也无招架之功,被帝国陆军一路打到乌拉尔山,直到其拥有钢铁般意志和屠夫般手段的领袖约瑟夫·斯大林下令“后退一步者立刻枪决”,并勒令苏宣传部门喊出“苏联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后,才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一波波苏联士兵抱着炸药包向着明帝国坦克群发动决死冲锋。在伤亡高达百万之后,才在乌拉尔山防线上稳住了阵脚。
美军研发出B—29战略轰炸机后开始多次对帝国藩属国日本进行轰炸,甚至也波及到了帝国本土,帝国虽然使用大集群齐射火箭弹战术,对美军轰炸机群多次实现大规模杀伤,但是还是吃了不小的亏,逐渐的,帝国海军在与这种前所未有的战略轰炸机的多次战斗中逐渐总结出了目前装备的空对空火箭弹威力不足的缺陷,于是当即勒令帝国北方工业基地的下属单位陕西宝鸡火箭研究中心研发出两种新的空对空火箭弹替换目前所采用的战斗机专用的57MM火箭弹和海雕截击机的80MM火箭弹。为战斗机所研发的80MM集束火箭弹也颇有所成,其战斗部装有700克高爆炸药,装备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对于大型轰炸机的摧毁概率较之之前有成倍提高。
在这次改装中,新的JZ—39HG型战斗机换装了帝国新型雪风EN-41A型18缸双排星形空冷发动机,出力达到2000马力,这样澎湃的动力把JZ—39HG战斗机的时速从每小时640公里直接提高到了每小时670公里。
而帝国昌河飞机制造厂在某位原沈飞领导的带领下也卓有成效,其首席设计师朱家仁开始设计一种在世界航空史上全新的飞机,由于海军迫切的需要该型飞机反潜,并且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活塞发动机,所以朱家仁一开始就定下了全封闭的设计草案,放弃了之前的开放式的思想。
帝国海军也进行了一些人事调动,强大的第一机动舰队指挥官也由航母舰队指挥经验娴熟的沈鸿烈海军中将接任,这支拥有8艘大型航空母舰和4艘快速战列舰的力量是帝国最优秀规模最大的海军航空兵打击力量,而美军则集中了10艘大型航空母舰,10艘新式战列舰交予斯普鲁恩斯中将。1942年2月,几乎是新年刚过,双方就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海空大战。
在此期间,帝国凭借强力的战斗机和防空成功的防住了美军一波又一波越来越凌厉的空中攻势,而美军的防御力对于帝国舰载海军航空兵来说也越来越强悍,到手战果也越来越难,不过最终凭借良好的飞机性能和装甲航母强大的生存率,帝国以1艘舰队航母3艘二线航母被击沉的代价击沉美军6艘航空母舰,经此一战后,太平洋美军舰队仅仅剩下了一些不成气候的中小型航母和战列舰,美军通过开战以来多次总结,终于得出了一个令总委员会失望之极的答案:战列舰在航母面前已经过时了。
但是,1942年7月一艘英国“勇敢”级舰队航空母舰被2艘德国“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击沉,这似乎让战列舰党们看到了曙光,他们实验性的组织了4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突击帝国已经占领的中途岛,却没想到“太岳”再次大发神威,虽然明帝国海军航空兵将攻击的主要目标定在了运输舰上,但是战列舰部队仍然损失惨重,除了2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凭借着自己强悍的生存能力逃出生天之外,剩下的美军主力舰队全军覆灭。
这一战果再次告诉世人:战列舰过时了!
美军将所有在建战列舰紧急下马,开始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新的“埃塞克斯”级和“独立”级航空母舰。
1943年1月17日,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再一次碰面了。
双方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战,赢则全局赢,输则全局输,双方都拼尽了力量,期间甚至有一位不断要求出战的帝国飞行员因为不间断出勤倒在了战位上,消息传回国内,宣武帝感动得以泪洗面,下令全国为阵亡将士哀悼三天。
就在这三天里,中途岛第三次战役仍然在不间断的进行,这场堪称历史上打的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海战,帝国总计动用了全部的4艘“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8艘“介夫”级装甲航空母舰,5艘“士奇”级装甲航空母舰以及更多的小型航空母舰,甚至连最老的“百室”级功勋航空母舰都作为飞机中转站参战。
美军方面动用了8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4艘“列克星敦”改装型航空母舰以及更多的“独立”级小型航空母舰。
“猎隼”和它的终生宿敌“熊猫”上演了一场又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虽然猎隼在部分性能上不如“熊猫”,但是凭借着帝国飞行员良好的战术配合还是勉强把损失扳在了1:1上,不过“熊猫”也刺激了帝国航空工业部门研制出2400马力大型发动机,以及尽快服役新一代的战斗机。最新的攻击机的研制任务也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中。
最终,这场战役持续了长达两个星期,以帝国损失2艘“介夫”级,3艘“士奇”级以及11艘小型航空母舰为代价,歼灭美军6艘“埃塞克斯”级防护航空母舰,3艘“列克星敦”级装甲航空母舰和全部的10艘“独立”级航空母舰
此战之后,美军海军舰载航空兵主力尽失。除了已成孤军的珍珠港守军之外,全面退守西海岸。
帝国军队乘胜追击登陆珍珠港,最终以1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沉没,海军陆战队伤亡高达5467人的代价占领珍珠港,至此,美军全面退守西海岸,防止对方登陆美国本土。
1944年10月16日,罗布泊深处。
刹那间,随着上将指挥官一声令下,电钮猛击,沙漠中心的塔架上,那个巨大的圆柱体体内,中子迅速撞击原子核,与此同时,远在一百公里之外,研究人员们把白纸撕碎,看它们在冲击波中飘行的距离,迅速而准确的估计出了核弹的当量——5万吨。
在此之前,百公里外,四万度的高温从核弹头内心爆开,冲击波向方圆几十公里蔓延而去,亮度几乎等于一百万个太阳,辐射热层层散开,炙烤着大地,狂风把几公里之外的人都吹了起来,此时此刻,不由得让人想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句子:
狂风裹着火焰像野马一样在大地上飞驰,天空中的云彩变的七彩斑斓,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当时的核弹部队一名上尉连长,后来的著名记者黄作梅在自己的自传里留下了这样的记叙:曾经,我以为这场战争还要消磨去上千万人甚至上亿人的生命才能结束,当这一刻,我认为这种武器是能终止这场战争的,但是,我转念一想,它不会在帮人类终结战争的同时也终结人类吧?一切都是未知数……

(明帝国原子弹于194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实爆,这是最近解密的一张彩色图片,刊登在《明帝国全史·第七部·第八十二节 胜负决》,第一万三千六百二十页)
热核狂魔
1945年初,紧赶慢赶,朱家仁的HZ—45型海军用直升机的首架批量生产型下线服役,在设计这种全新的飞机时,前3位帝国试飞员都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以至于第四位试飞员登机前甚至分配了家产写好了遗书,弄得已经非常认真去设计的朱家仁哭笑不得。
这种直升机可以携带最新的反潜声纳浮标,用于对潜艇进行追踪定位,采用2台烈电EN-44C型9缸星形空冷发动机,单台出力480马力,有两个同轴反转旋翼。该机于1945年3月29日首次上舰,7月,第一支舰载直升机中队(8架)在“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应宁“号上成立,经过攻潜演习,这些舰载直升机是非常好的反潜辅助。但是得出这个评论的朱家仁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飞机不仅仅能做辅助。
很快,在发现美国最新一代的F9F“黑豹”舰载喷气战斗机进入海军后,在帝国各方面三令五申之下,最新的JZ-44H式“天隼”舰载战斗机也进入海军服役,这种战斗机使用2400马力大型发动机,整个飞机的尺寸达到了翼展12米,机身9米,机高4.5米,基本达到了与F8F“熊猫”相当的性能。
但是这型活塞机的绝唱并没有装备“太岳”,在美军科技的步步紧逼下,研究人员直接研究出了采用大倾角后掠翼,装备最新的喷气式发动机的JZ-45H“烈隼”战斗机,这种战斗机与美军最新服役,还没形成规模的F9F“黑豹”性能相当,在一些方面上还高出一个档次,飞行性能,火力,防护,每一项都极为惊人。
在轰炸机上,使用了采用新型发动机的ZH-43“焱雷”轰炸机,这种轰炸机装备2台220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600千米/小时,装载1400千克炸弹后航程为2100千米,翼展22米,机长15.42米,机高5.65米,全机装备6门20MM航空机炮,还可以在机翼下的挂架上携带35MM航空机炮,此外一般可以携带2800千克炸弹,最大可以携带3000千克以上的炸弹或者鱼雷。
这两种飞机很快替换下了“猎隼”和“蛟雷”,新的载机方案确定为JZ-45H“烈隼”64架,ZH-43H“焱雷”64架,截击机24架不变,另外搭载一个10机制直升机中队。顺便,“太岳“的防空火力也进行了更换,更换为125MML56高平两用炮+75MML60高平两用炮+35MM防空炮,因为根据战争和科技研制上的一些经验教训,目前VT引信只能塞进75MM的炮弹,而57MM和35MM炮部分功能重复,所以把57MM炮全部撤掉,更换为75MM防空炮,采用自动装弹机和VT引信,进一步提高防控效能。1945年中旬,由于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帝国的部队伤亡惨重仍然无法确保能安全登陆美国本土,所以宣武帝决定向美国投放四颗原子弹,但是首辅坚决反对,直到帝国安全部北美分站从美国传来消息:美国在秘密研究原子弹,首辅极度震惊,并且指示最新组建的海军核打击部队在航母舰队的保护下驶近美国西海岸,向美国核研究中心投放两颗最新的8万吨级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晨,两枚高达35米的火箭从一艘平顶发射船的发射架上升起,拖着化学发动机喷出的浓浓的烟雾,向着美国飞去。
整个橡树岭的时钟都停在了早上九点十五分,随着两朵蘑菇云先后升起,美国原子弹工业基地被全面摧毁,成千上万学者专家在核爆炸的火光中失去了生命,美国的原子弹工业被告摧毁,美国向原子弹的努力已经是妄谈。
同时,两架DH-40H战略轰炸机在在设计时就预留了足够空间的“太岳”上凭借着助推能力达到1.3吨的液体火箭和甘冒原子弹殉爆风险的决心一跃而起,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这两架英雄的轰炸机从一万三千米高空进入,携带着两颗“热核狂魔”向着美洲大陆飞去……
1945年8月10日,德国打败已无斗志的英军,第一辆虎王坦克开进了英国首都伦敦,伦敦市长沉痛宣布伦敦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宣布攻陷英国首都伦敦。同日,法国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法军开始从各阵地撤退,速度之快以至于德军部队来不及接收阵地。
1945年8月12日,随着原子弹在莫斯科炸响的炫目火光,莫斯科苏军开始枪杀政委和督战队,四散溃逃。12日夜,德明在莫斯科城下会师,明帝国莫斯科战区指挥关麟征将军称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苏联领袖约瑟夫·斯大林见大势已去,从克里姆林宫外逃,同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白宫急火攻心猝死。
1945年8月13日,明帝国特种部队在苏联乡下捕获约瑟夫·斯大林,押回国内。
1945年8月14日,美国,英国,法国及其控制的殖民地国家通过中立国瑞士提出投降申请。
1945年8月15日,美英法三国代表和其殖民地附属国代表与明德两国代表在日内瓦签署《盟军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9月1日,对于战犯的审判分别在上海和汉堡召开,共计有三百余名战犯被绞死,一千五百多名战犯被判终身监禁。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的全面失败,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大明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改朝换代
二战结束后,明帝国国内之前被战争所平息下去的内乱终于开始发酵了,大江南北风起云涌,因为帝国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在大战后分到了过多的战争红利,所以到处都是因为待遇不平等问题而起义的农民,工人,甚至社会中产阶级,帝国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社会底层反独裁的吼声,工农对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不满……这一切都导致了这个绵延了五百多年的帝国风雨飘摇。
宣武帝调动帝国部队去镇压,但是这些年深入人心的共产主义和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很多部队也临阵倒戈。帝国的命运摇摆不定,以为大战胜利就天下太平的宣武帝却毫不在意,称“这只是一些泥腿子闹事”。
1948年9月28日,帝国首辅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是帝国左翼政党的一位成员,他带领亲信部队杀进北平皇宫,在与皇宫守卫部队激战之后,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和情报上的优势获得了胜利,随后他带领部队杀进皇帝寝宫,用带着血的刺刀逼迫正在与后妃调情的懦弱无能的宣武帝宣布退位。
10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平宣布成立,北平宣布改名为北京。
但是一切并没有就这么停止,左翼政党们对这个多党执政联合政府并不满意,再加上从帝国过渡到共和国的痛苦蜕变,中国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混乱,在这场混乱中,帝国时代打下来的强大工业基础相继荒废,各种运动不断开展,直到1958年末才渐渐停歇,最终确定了单党执政的政府。
在这一时段里,虽然各种政治运动不断,但是凭借着少数清醒的军方将领以及明帝国时期积攒下来的规模庞大高效的陆军部队,再加上德国也仅仅只是舔舔战争伤口,所以双方还都保持着理智,这一段时期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冷战“(cold war)。
从1958年开始,中国开始制定五年计划恢复工业水平,一些陆军出身的革命党们为了建造新的主战坦克,盯上了在十年混乱中被荒废的“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于是有3艘装甲航空母舰被视为最好的优质钢材库而被亲手建造它的江南造船厂拆解,只有首舰“太岳”号因为见证了“美帝国主义,西方殖民主义,整个西方世界的一次大失败”,加上已经垂垂老矣的帝国首辅的力保,没有遭到拆解,但随即改名“人民”号,加入二线海军服役,舰长刘华清海军上校,该舰在退居二线之后仍然功勋卓著,进行了非常多的舰载喷气机起飞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新时代的舰载机飞行员。
因为目前政府发现自己能掌握的属于自己的海军力量不足,而强大起来的德国又步步威逼,所以十年混乱中遭到批斗的大批海军军官得到平反起复,其中拥有最多的航空母舰作战指挥经验的沈鸿烈上将(与1945年升任)担任了共和国海军副总司令,在他的力保下,被拆解的三艘“太岳”级航空母舰的一些纪念物品也得以保存。
1964年,随着共和国高层与德国签订《友好互助条约》,付出了默许德国势力伸入共和国的北美殖民地这一巨大代价,共和国终于暂时没有了战争的忧患,随即共和国开始专心发展经济,一大批军事建设装备被下马,耗费资金最多的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陷入停滞。
1980年,共和国早期的专制和个人崇拜在新一代领导阶层上台后结束了,中国长达三十年的海军停滞期终于结束,但是中国海军人们很快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追上德国了,当年,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共和国政府拨款高达数千亿元用于海军建设,很快,在不断的资金支持以及早就打下底子的大国海洋底蕴的支持下,中国海军开始急步追赶德国海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2012年9月25日,排水量高达11万吨,采用新的电磁弹射技术,高自动化设计,全电力设备的共和国新一代“辽宁”级航空母舰首舰“辽宁号”成军服役,表明经过三十多年的追赶,共和国海军已经和德国海军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在那一天,沈鸿烈海军上将最器重的关门弟子,刘华清海军上将在为导师的坟墓放上一支鲜花后,默默祷告:“老师,三十年,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随后他不顾自己已经非常严重的伤病旋即赶往共和国青岛海军博物馆,他要见那艘自己第一次当上舰长时所管辖的战舰。
青岛海军博物馆。
在也已经老去的刘华清的泪光中,“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已经充满腐蚀的舰身被凛冽的海风吹着,夕阳下,似乎它还在诉说着自己往日的铁血征程。
老人喃喃道:“老朋友,我先走一步了……”
……
2012年9月26日,刘华清海军上将于青岛海军第一医院宣布抢救无效辞世,享年九十六岁。
尾声
心自苍茫泪自流,谁堪伯仲谁堪忧。七十七载如一梦,蓦然回首已成殇。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
这首诗就是对征战多年,为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太岳”级装甲肮空母舰最好的称赞,有诞生时的艰难,太平洋的辉煌,遭到拆解时的殇……我相信,如果他能说话,也会告诉我们:
“此生足矣!”

(“太岳”也就似那残阳,即使它渐渐老去,即使夕阳落下,也终会有明天的朝阳升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1:46 编辑

附录(1)“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性能数据
全长:329米
水线长:320.5米
宽:水线处:39.5米
飞行甲板长:331米
飞行甲板宽:76.8米
吃水深:11.5米
标准排水量:77934吨
常备排水量:86000吨
满载排水量:92453吨
单层机库尺度:
长:235米
宽:29米
高:7.5米
装甲:水线装甲带130MM,覆盖舰体全长,高度达到7米,防护轻巡洋舰级别火力打击。
      防护甲板为50——90MM,和水平甲板共同构成水平防御,并在垂直方向防护军舰核心舱。
      装甲飞行甲板为150MM,单层,覆盖机库以上,有背板提供防崩落,理论上可以防护中低空投下的1000公斤级航空炸弹或低空的2000公斤航空炸弹。
      司令塔装甲300MM,可防护战列舰级火炮打击,为指挥人员提供较安全的工作环境。
      TDS装甲为多层合计150MM,单侧宽度6.5米,采用明帝国仿照的美国五层体系鱼雷防护系统,有3个液舱和2个空舱,最外层和最内层为空舱,中间的三层为液舱。这一系统创新性的使用了三道较薄的高弹性钢作为防雷壁,布置于内侧的四层之间,并在内层空舱后布置最后的水密舱壁。每道防雷壁都经过仔细认真的设计,可在其被冲击撕裂前提供最大的阻力。三道防雷壁彼此隔开,因此如果其中一道被破坏并不会影响到另外完好的几道,最后一道防雷壁被破坏也不会影响到水密舱壁。在三层防雷壁与五层隔舱全部被破坏后,冲击波才会到达水密舱。因此,整个系统在面对爆炸时可发挥它们的极限,以其最大的阻力抵抗水下爆炸。
轮机组:
12台云丹—17型燃油锅炉+4台明帝国上海造威廉式减速齿轮型蒸汽轮机(狄威廉,明帝国汽轮机先驱,英裔华侨)
采用单元布局,受攻击后同时损失大量动力组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总输出功率24万马力,最高输出功率28万马力,最高输出功率下航速为36.22节。总储油量为明帝国单舰最高,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为14,629 吨,常备排水量下的燃料库为8066吨。
正常出力:24万马力
最高航速:32节
航程:20节/10000海里
编制:战时3248人,军官194名
弹射器:蒸汽弹射器4部,其中斜角甲板2部
升降机:舷侧升降机3部,分别位于斜角甲板后,航母右侧和甲板后部,尺寸为17米*21米,起降能力25吨
载机(初始):60架歼战—39海“猎隼”型战斗机,80架战轰—39海“蛟雷”型鱼雷攻击/俯冲轰炸机,24架海雕—40型高速重武装截击机
载机(70年代后):24架歼—7战斗机,36架歼轰—6歼击轰炸机,10架轰潜—6型反潜巡逻机,5架轰电—5型电子战飞机,4架轰油—5空中加油机,4架舰载预—05预警机,12架直—8C舰载直升机(作者注:这里说的编号都不是本位面编号,请勿对号入座)
武备:8座双联装125MM56倍径高平两用炮,每炮备弹350发;20座四联装57MM65倍径防空炮,每炮备弹600发;20座四联装35MM75倍径防空炮,每炮备弹2000发
电子设备:
神盾-4远程对海/空警戒雷达
神盾-5对海精确测定制导雷达
火眼-3型125MM火炮射击控制仪
火眼-4型对空射击控制仪(负责防空)
北斗-6型导航雷达
火指-7型通讯指挥系统
空指-7型着舰引导系统
电抗-2型电子对抗系统
无线电台
备注:
飞行甲板:飞机升降机*3,航空鱼雷提升机*4,航空炸弹提升机*4(敷设70MM明帝国沈阳工业基地产SY/NA/J-15型均质装甲),航空鱼雷提升机以提升500MM径1200公斤级别战雷设计。航弹提升机以提升2000公斤级别炸弹设计。大战后期改造的原子弹专用提升机可提升15万吨TNT当量级原子弹。
机库:单层封闭式大机库,钢制甲板上敷设防滑物,机库内壁有阻燃材料,设防火防爆门。机库可在半分钟内与外界通风,另有泡沫式灭火装置,防止因二氧化碳泄露造成的消防无法控制。
弹药库、油料库及其输送装置:弹药库储备有450枚500公斤级航空炸弹,180枚800公斤级航空炸弹,500枚250公斤级航空炸弹,100枚1000公斤级航空炸弹,150枚航鱼—11型450MM航空鱼雷。每种弹药铺设4条以上输送轨道,并配备新式弹药输送车。油料库常备储备时有3000吨以上燃料。必要时储备大推力助推火箭。
舰桥:采用大型舰桥,一层为航空舰桥,二层为航海舰桥,三,四层分别为指挥舰桥和罗经舰桥,第五层为航空指挥舰桥。舰桥周围布置4座双联装125MM56L高平两用炮。舰桥关键部位采用300MM以上厚度的SY/NA/Y-15型硬化装甲。舰桥后有低矮几乎与甲板平齐的甲板损管所。



附录(2)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
明帝国海军最初的命名条例于1888年颁布,最初只确定了战列舰,巡洋舰,近岸炮舰,鱼雷艇等几个分类,后来随着明帝国海军的军舰数量种类愈来愈多,命名条例也愈来愈完善,经过1895,1902,1911等多次修改后,最新颁布的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于1918年施行,这套命名条例一直施行到宣武帝退位。
笔者通过多日以来的查阅资料,总结出了明帝国海军命名条例(1918版)如下:
战列舰以帝国皇帝年号命名,如帝国“永乐”级快速战列舰,“崇祯”级战列舰。
战列巡洋舰以龙+单字形容词命名,如一战时帝国的26000吨级战列巡洋舰“龙轩”级。
航空母舰以帝国首辅的字号命名,如“太岳”。
重型巡洋舰以帝国山脉命名,其中,首舰以该山脉名命名,此后同级舰只以该山脉各山峰命名,如帝国“昆仑”级重巡洋舰首舰“昆仑”号,二号舰“玉虚”号,三号舰“玉珠”号。
轻型巡洋舰以海+单字形容词命名,阅读史料时请注意与帝国海军驱逐舰“海龙”的区别,如帝国“海和”级轻巡洋舰。
驱逐舰以海+单字凶猛动物名称和定,镇,致,靖,经,来,平,威,扬,超等+中文数次序号这两种命名方式命名,如:“海龙”,“定二十五”。
护卫舰命名方式则随便得多,原则上不与以上舰只重复,用寓意较好的两字命名,如“建安”。
护卫艇以“护卫艇”三字加中文数字序号而成,如“护卫艇一百七十二”,因为一些军官嫌如此称呼麻烦,因此多简称“卫艇幺七两”。
鱼雷艇则以“鱼雷艇”三字加中文数字序号而成,如“鱼雷艇二百五十四”,也跟如上护卫艇原因相同,多简称“雷艇两五四”。

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 明帝国 大型舰队装甲航空母舰 下水 1943

排水量:
       75,736 吨 空载; 77,935 吨 标准; 86,001 吨 正常; 92,454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1,078.03 英尺 / 1,051.51 英尺) x 129.59 英尺 (突出部 132.87 英尺) x (37.73 / 39.97 英尺)
       (328.58 m / 320.50 m) x 39.50 m (突出部 40.50 m)  x (11.50 / 12.18 m)

武器:
      16 - 4.92" / 125 mm 56.0 倍径 火炮 - 64.53磅 / 29.27千克 炮弹, 400 每门炮
         高平两用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43 Model
         8 独立双联炮座 在艏艉舷侧,均匀分布
              4 抬高的炮座 - 超级火力组
      80 - 2.24" / 57.0 mm 65.0 倍径 火炮 - 6.26磅 / 2.84千克 炮弹, 60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3 Model
         20 4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80 - 1.18" / 30.0 mm 75.0 倍径 火炮 - 0.93磅 / 0.42千克 炮弹, 2,000 每门炮
         防空炮 带输弹机的甲板炮座, 1943 Model
         10 4联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1,607 磅 / 729 kg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5.12" / 130 mm      1,051.51 英尺 / 320.50 m    22.97 英尺 / 7.00 m
         主装甲带覆盖 154% 正常长度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5.91" / 150 mm      984.25 英尺 / 300.00 m      32.81 英尺 / 10.0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90.22 英尺 / 27.50 m

   - 船体突出:
              0.00" / 0 mm    0.00 英尺 / 0.00 m   0.00 英尺 / 0.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3.15" / 80 mm 1.57" / 40 mm        3.15" / 80 mm
       第二组:   0.98" / 25 mm 0.98" / 25 mm        0.98" / 25 mm
       第三组:   0.98" / 25 mm 0.98" / 25 mm        0.98" / 25 mm

   - 装甲甲板:多个甲板:
       前后甲板: 9.45" / 240 mm
       首楼: 7.87" / 200 mm  尾甲板: 8.27" / 210 mm

   - 指挥塔前部 11.81" / 300 mm, 后部 7.87" / 200 mm

机械:
       燃油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4 轴,, 242,297 轴马力 / 180,753 Kw = 32.00 节n     航程 10,000海里 在 2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4,519 吨

人员:
       2,510 - 3,264

花费:
       £24.522 百万 / $98.087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627 吨, 0.7%
          - 火炮: 627 吨, 0.7%
       装甲: 30,988 吨, 36.0%
          - 装甲带: 4,573 吨, 5.3%
          - 防鱼雷舱壁: 7,056 吨, 8.2%
          - 军备: 793 吨, 0.9%
          - 装甲甲板: 17,740 吨, 20.6%
          - 指挥塔: 826 吨, 1.0%
       机械: 6,258 吨, 7.3%
       船体,配件和设备: 18,814 吨, 21.9%
       燃料,弹药和补给: 10,265 吨, 11.9%
       其他重量: 19,050 吨, 22.2%
          - 船体水下部分: 3,750 吨
          - 突出部空闲重量: 1,000 吨
          - 船体水上部分: 5,000 吨
          - 在干舷甲板上: 7,300 吨
          - 甲板上方: 2,000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298,634 磅 / 135,458 K千克 = 5,011.2 4.9 " / 125 mm 炮弹或者 94.4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4
       稳心高 10.9 英尺 / 3.3 m
       横摇周期: 16.9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100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05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2.00

船型特征:
       船体有 低艉甲板 ,
         一个直球鼻型船首 和大型方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71 / 0.580
       长宽比: 7.91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37.41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7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30.00 度
       船尾外伸: 0.00 英尺 / 0.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5.00%,  45.93 英尺 / 14.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前甲板:  45.00%,  42.65 英尺 / 13.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后甲板:  45.00%,  42.65 英尺 / 13.00 m,  42.65 英尺 / 13.00 m
          - 船尾甲板:     5.00%,  29.53 英尺 / 9.00 m,  29.53 英尺 / 9.00 m
          - 平均干舷:            42.06 英尺 / 12.82 m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55.8%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327.0%
       水线面积: 101,025 平方英尺或 9,386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33%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75 l磅/平方英尺或者 852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5
              - 纵向: 1.47
              - 全部: 1.00
       优秀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1-1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4-1-17 21:51
附录(1)“太岳”级装甲航空母舰性能数据
全长:329米
水线长:320.5米

28万马力能让80000吨的船跑到36节?!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1-17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万吨的原子弹

真先进

少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18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28万马力能让80000吨的船跑到36节?!
俾斯麦从小炸不怕,俾斯麦启航不怕炸
俾斯麦开战怕不炸,吊一串水雷碰陀掌

俾斯麦从来炸不怕,俾斯麦生性不怕炸
俾斯麦炮术夸啦啦,一轮半齐射会说话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owaii 发表于 2014-1-17 22:38
28万马力能让80000吨的船跑到36节?!

这点还没算,具体马力今天回来用SPS算算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owaii 发表于 2014-1-17 22:38
10万吨的原子弹

真先进

提前3年为准。。。。。。。。如果实在不行,改成5万吨好了,对着玩意儿无爱无感觉。。。。。。真不知道发展史。。。。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戎马一生不余力,伟绩丰功成流芳-明帝国太岳级装甲航母

lse 发表于 2014-1-18 01:29
28万马力能让80000吨的船跑到36节?!

如果是空载在理想海域有可能,不过具体还是今天算算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2:07 编辑

帝国“百室”级防护航空母舰
以下为图片专门展示……(其实是那天晚上手忙脚乱图没发……前面补好了下面就多余了……删了又不太合适,就这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2:10 编辑

帝国“士奇”级装甲航空母舰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2:09 编辑

德国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穿甲爆炸燃烧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2:10 编辑

王助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2:09 编辑

撞机事件主角——美军PBY水上飞机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斯福在对明对德宣战书上签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弹不久后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帝国原子弹于194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实爆,这是最近解密的一张彩色图片,刊登在《明帝国全史•第七部•第八十二节 胜负决》,第一万三千六百二十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军士长

十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烽火·星辰 于 2014-1-21 11:50 编辑

“太岳”也就似那残阳,即使它渐渐老去,即使夕阳落下,也终会有明天的朝阳升起(咳咳,这图真的是“太岳”,你看舰桥都在中间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无法定义所谓光明。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19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chuan 于 2014-1-18 12:57 编辑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4-1-18 09:26
穿甲爆炸燃烧弹


这玩意不能用来穿甲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1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蒸汽弹射器不可能出现

另外,按照正常逻辑,各国在间战期间不可能发展超级航母,因为没有必要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3:32 , Processed in 0.0323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