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8687|回复: 27

二战驱逐舰功能排序

[复制链接]

禁止访问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期间的驱逐舰可谓多面手,反潜、防空、雷击、对岸支援、水雷战、炮战......
驱逐舰做这么多事情,设计师要考虑的问题真心不少。
求大神对二战驱逐舰的功能做个排名,谢谢。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个国家对驱逐舰的主要任务定位不同的,英国护航压力大,主要是护航和反潜,美国是前出防空,日本是雷击,德国是炮战补充巡洋舰的不足,各国驱逐舰要求不同,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驱逐舰这种消耗品最讲究的因该是可生产性吧,毕竟数量为王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在功能上,防空》雷击》炮战》反潜
为啥这么排位呢,我们反着看,从二战中潜艇对水面战舰的作战来看,除非是水面舰艇自己坑爹,否则潜艇轻易不会得手,这是双方的速度决定的。所以驱逐舰只需要能带深蛋就够了,放两架水侦在低空巡逻的反潜效果比驱逐舰强。
然后是炮战,各国驱逐舰中,强化炮击能力的只有德国,为啥呢,因为德国主力舰艇很少,巡洋舰都是个位数的,没有高级战舰的支援,所以驱逐舰必须自己独立抗击敌人同级别甚至比自己高一个级别的船只。所以德国驱逐舰才装备巨大的主炮(法国的超级驱逐舰倒是也装了大口径炮,但是法国的超级驱逐舰明显是有针对性的领舰型军舰),而对于美日英等传统强国,四平八稳,各种船只全面的海军强国,就不要再驱逐舰上面装大口径主炮,因为你驱逐舰装了巡洋舰的主炮,你也无法与巡洋舰对抗,所以还是乖乖的装自己该装的炮吧。
雷击是驱逐舰最重要的武器,也是驱逐舰得以挑战其他大型战舰的力量源泉。所以各国都强化了驱逐舰的雷击能力,但是雷击有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射程近,装填时间长,发射装置容易被摧毁,鱼雷速度慢,命中率低等等。所以说各国的雷击能力更侧重于单位时间内的齐射数量,很多国家的驱逐舰甚至不考虑再装填能力,因为装填就需要撤退到安全地带,撤退就意味着无法保证战场上的驱逐舰数量。所以双方驱逐舰更多的是射完鱼雷继续留在战场上炮战。
最后说的是防空,因为二战中,飞机带来的威胁是最大的,而飞机的速度快,需要整个舰队来提供火力防御,而驱逐舰数量多,速度快,方便部署的优势使得其成为舰队防御的主要力量。而二战中,航空力量的打击成为海战决定性问题,所以防空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二战中的驱逐舰,防空是最重要的。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首长逃命、带首长兜风、送首长回港把妹~~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4-3-6 22:50 编辑

神教将防空,分成区域防空(大口径高炮)、点防空(40炮级)、近防(20炮级)

然后来分析各个功能的需求。

反潜:吨位需求低
雷击:吨位需求低
炮战:吨位需求高
防空:吨位需求高

强化反潜成本低,二战的反潜就是用数量堆出来的,驱逐舰数量不足导致轮型阵漏洞被潜艇摸鱼哭都找不到坟头。如果驱逐舰骑到潜艇头上,是无法使用探照灯式主动声呐继续探测潜艇位置的。因为主动声呐的盲区问题,前抛式反潜武器比深水炸弹有效

强化雷击本身所需的吨位需求不大,速度要求代价大。

近失弹都能对驱逐舰的脆弱蒙皮造成重大伤害,驱逐舰之间交火互相都是一炮死,没有必要装太大火炮,先打中对方才是关键。因为驱逐舰的低生存力,没有必要给驱逐舰安装高档火控,强化炮战没有必要。驱逐舰即使装了巡洋舰火炮,也没有巡洋舰的火控能力。

驱逐舰装点防空、近防就行了,区域防空的设备太复杂,日本94式高射指挥仪到战败为止总共就生产了81套,装驱逐舰这种一蛋死平台太浪费。

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5141&pid=103195

控制吨位刷数量才是王道。小吨位容易操纵,可以更靠近受保护舰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3-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4-3-7 05:40
神教将防空,分成区域防空(大口径高炮)、点防空(40炮级)、近防(20炮级)

然后来分析各个功能的需求。 ...

94有每月5套的产能

禁止访问

十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4-3-7 05:40
神教将防空,分成区域防空(大口径高炮)、点防空(40炮级)、近防(20炮级)

然后来分析各个功能的需求。 ...

明白了!

控制吨位刷数量才是王道。小吨位容易操纵,可以更靠近受保护舰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4-3-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意了一下,二战几大海上列强中,还就是意大利人没建造过驱逐领舰,其他国家都建造过驱逐领舰。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列宁勋章

发表于 2014-3-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4-3-6 15:00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在功能上,防空》雷击》炮战》反潜

老妹你这是二战打到至少1943年之后的总结性结论啊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潜竟然被排在最后?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4-3-7 13:32
反潜竟然被排在最后?

二戰時代的反潛還是更依靠各國反潛裝備的水平,平台影響不大
也就依靠是能輕易加裝的小形聲納 刺蝟炮/深水炸彈投射器等等
50~60年代後反潛才逐漸專業化

上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大白乎 发表于 2014-3-7 12:22
明白了!

控制吨位刷数量才是王道。小吨位容易操纵,可以更靠近受保护舰


但是吨位太小的话在高速状态下航程受限比较严重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日本在秋月以前那一票高速驱逐舰。

需要缩小吨位才能更靠近受保护舰的场合似乎不多,无论是防空还是反潜都无需过分靠近受保护目标。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owaii 发表于 2014-3-7 01:45
94有每月5套的产能

《老佛爷教你打飞机》上写的,可信产量就81套,可能指整个系统而不只是指挥仪

94式可以射击爬升和俯冲的飞机,而不是死板的水平轰炸航路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4-3-7 11:06 编辑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3-7 08:59
但是吨位太小的话在高速状态下航程受限比较严重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日本在秋月以前那一票高速驱逐舰。
...

大舰给小舰加油,日本驱逐舰的续航力已经算很强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4-3-7 11:08 编辑
magicfire 发表于 2014-3-7 08:59
但是吨位太小的话在高速状态下航程受限比较严重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日本在秋月以前那一票高速驱逐舰。

需要缩小吨位才能更靠近受保护舰的场合似乎不多,无论是防空还是反潜都无需过分靠近受保护目标。。
...

微言


比较太平洋战争中的日美海军空母机动部队,意识到由高射炮引起的防空能力的差距是个大事情。
并不是说在美海军所有舰艇个舰装备了更多的高射炮。
比日本海军,个舰装备高射炮最多的是驱逐舰。
战舰、巡洋舰日美同等(也有美方多若干),空母反过来是日本海军装备的高射炮多。
总之可以说,日美海军机动部队的防空能力差距在驱逐舰中最明显。
把“大部分驱逐舰的主炮是高射炮”的美海军特混部队与“除去秋月型与松型的全部驱逐舰的高射炮装备数为0”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相比较,这方法不太好。
那么就稍微看看隶属于空母机动部队的日本海军驱逐舰。
开战时,日本海军的空母机动部队配备的9艘驱逐舰是阳炎型和早潮型,这些舰装备着3年式12.7厘米50口径炮。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装备的有3年式12厘米45口径炮和98式10厘米65口径高射炮、89式12.7厘米高射炮等等。自开战时到秋月型之间,空母机动部队配备的驱逐舰全部装备着3年式12.7厘米50口径炮。
的确可以说,3年式12.7厘米50口径炮是日本海军驱逐舰代表性的炮。
那么,这个3年式12.7厘米50口径炮,是分仰角40度的A型、75度的B型、55度的C型、75度的D型4种。
但因为在仰角75度射击时不得不降低炮身,对空射击时发射速度每分4发(美海军的12.7厘米38口径炮的发射速度有每分18发与22发),也不能说很慢。
每分4发的发射速度意味只有美军的1/5能力。
第1发射击,修正射击诸元的期间目标不知去了哪里,“初弹命中只能凭运气”。
加上因为日本海军的驱逐舰(除秋月型) 没装备对空用的射击指挥装置,可以说“发射速度不仅仅慢,命中也困难”。
(夕云型、岛风型装备了高射测距仪,几乎是“杯水车薪”。)
关于“为何日本海军驱逐舰是装备了仰角75度,发射速度每分4发的不完整的3年式12.7厘米50口径炮?”问题,这个回答需要与重巡高雄型装备的仰角70度的3年式20.3厘米50口径炮和空母赤城、加贺装备的仰角70度的3年式20厘米50口径炮一起试着考虑。
还是前辈的英海军County型重巡装备的仰角70度的20.3厘米50口径炮,Nelson型战舰的中小口径炮装备了仰角60度的15.2厘米50口径炮的之事,不也是主要原因吗?
这些炮与日本海军的情况同样结果,对空战没有用。
另一方面,华盛顿条约后美海军建造的驱逐舰(除作为旗舰而建造的Redcap型和Somazu型)装备了与战舰、空母、巡洋舰同样的高射炮(又称两用炮) 12.7厘米38口径炮4~5门;还共同装备了优秀的对空射击式装置。
积极强化空母、战舰、巡洋舰对空火力的日本海军只对“强化驱逐舰的对空火力”非常冷淡,这一点意味深长。
不能认为日本海军的空母机动部队随伴护卫舰的对空火力可以少点。
在下面试着考虑关于日本海军空母机动部队的护卫军舰构想的变迁。
1941年4月第1航空舰队首先被编成时,该部队所属空母以外的舰艇是第7驱逐队(曙、涟、潮:特型),第23驱逐队(卯月、菊月、夕月亮:睦月型),第3驱逐队(汐风、帆风:峰风型),胧(特型),秋云(阳炎型)10艘。
总之除了秋云,全是“无法随伴空母、续航力短的旧式舰”。
顺便一提,随伴空母部队的驱逐舰大致是以下任务。
1.迫降机的飞行员救助(所谓钓蜻蜓)
2.空母沉没时的救助人命(可说是通报舰任务吗?)
3.对潜战
4.对空战
5.和敌水上部队的战斗
当然,不随伴空母时不能完成全部上述任务。
因而在夏威夷作战的上述驱逐舰中,除秋云的全部舰只离开空母机动部队从事别的作战。为替代,临时编入第17驱逐队(阳炎型4艘)和第18驱逐队(早潮型2艘+阳炎型2艘)。
因为是临时编入,状态不佳。1942年4月改编,作为第1航空舰队的护卫战力,新设了由轻巡长良为旗舰、第7驱逐队(特型3艘)、第10驱逐队(夕云型4艘)、第17驱逐队(阳炎型4艘)组成的第10战队。
可是不能说是在不能随伴空母的第7驱逐队等编成下仍旧有充分的护卫作战能力。
在中途岛海战中,第7驱逐队被临时编入阿留申攻略部队,替代的是第4水雷战队的第4驱逐队(阳炎型4艘)借给空母机动部队战斗。
这些驱逐舰的高射炮装备数是0。
虽然对夏威夷作战而言,考虑到6艘空母由9艘驱逐舰(空母1艘比1.5艘)护卫话,变成4艘空母由12艘 (空母1艘比3艘)护卫,护卫作战能力大大地被强化了。
美军怎么样?
中途岛海战时,美海军的第17特混部队有空母1艘、驱逐舰6艘,第16特混部队有空母2艘、驱逐舰9艘,平均空母1艘由驱逐舰5艘护卫。
即使日本强化了护卫战力,美海军的护卫战力比起日本,也远远的大。
这个差距以后也没缩小,至第2次所罗门开战日美的驱逐舰比为2.5:7,南太平洋海战约3:7。
再举中途岛海战的例子,日本驱逐舰的高射炮装备数是0对美驱逐舰15艘内10艘装备着高射炮5门、3艘装备着高射炮4门、第16特混部队编入了装备高射炮16门的防空巡亚特兰大。
推翻这个状况的是防空专用的秋月型登场了。
关于秋月型:
1940年7月秋月型1号舰开工了。
另一边,美海军作为防空专用建造的首艘防空巡亚特兰大型的1号舰开工是1940年4月。
如果说有关“开始建造防空专用舰”是意外的话,在日美间也只差3个月。不能说有逊色。
但是,亚特兰大型1号舰是在1941年12月竣工的,参加了中途岛海战以后的诸海战,秋月型1号舰延迟到1942年6月竣工,只能参加南太平洋海战以后的海战((而且南太平洋海战时,1号舰由于前一天的空袭损伤,只有2号舰参加)。
秋月型的建造计划是从1938年开始的,当初要求是排水量4000t、装备高射炮8门的“直卫舰”。
这就成为秋月型的原型。向“直卫舰”增加了4门鱼雷发射管(相反的是速度和续航力减少),把类别变更成驱逐舰后,翌年的④计划决定建造6艘。
这个④计划还要建造装甲空母大凤。
那么以这个6艘护卫的空母是存在几艘的呢?
开战时有大型空母6艘,算上大凤、龙骧、瑞凤、龙凤、祥凤、隼鹰、飞鹰共计13艘 (由于凤翔过于小型除外,大鹰型3艘由于过于低速除外,千岁型由于直到中途岛海战败北前作为水上机母舰及甲标的母舰使用除外)。
6艘秋月型护卫13艘空母数不足之事不去讨论。
因而与开战一起制定的0急计划决定追加建造秋月型10艘。
0急计划还追加了空母云龙。
空母是14艘、秋月型16艘。
如果认为这14艘空母中的轻空母和商船改装空母不需要秋月型,1个航空战队的2艘空母就有4艘秋月型随伴。
战史丛书「中途岛海战」137页写道“在当时日本海军没有以3艘空母编成航空战队的思想。”因为日本海军的驱逐队基本1队以4艘编成,所以大型空母1个战队 (2艘)和秋月型1个驱逐队(4艘)组成4个部队是合适地。配合与战舰部队、巡洋舰部队使之联合运用之事,也许不是开战当初日本海军考虑的空母直卫基本构想。
但是这个构想不堪一击的瓦解了。
原来,⑤计划空母3艘,秋月型16艘。如果完成这个计划,日本海军的空母战力有空母17艘(大型空母 11艘),秋月型32艘,所以全部的航空战队都有1个秋月型驱逐队,就能编成8个(推测大凤和⑤计划的2艘装甲空母一起编成了日本海军第一支由3艘组成的航空战队)空母机动部队。
但是⑤计划由于中途岛海战的败北,迅速变更为空母18艘(当初是20艘,因为信浓改装成空母所以削减2艘)、秋月型23艘的改⑤计划
改⑤计划上述的新造空母18艘之外又加上决定改装成空母的信浓、千岁、千代田、伊吹,除去到现在为止沉没的祥凤、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的话,空母数31艘(单大型空母23艘)及秋月型39艘。
改⑤计划中新造空母的最终舰竣工预定为1948年9月,遥遥无期,推测秋月型在改⑤计划结束前也将追加。
把31艘空母和39艘秋月型放在一起来看,无法实现“日本海军构想的空母机动部队实像”。
“日本海军考虑过1艘空母搭配几艘秋月型吗?”考虑⑤计划完成时的空母1艘秋月型2艘(如果轻空母除外3艘弱?)不这么妥当。
关于防空轮形阵:
装备高射炮的护卫舰为了保护空母,在其外周采取“轮形阵”是合理的。
空母在单纵阵,并在其左右单纵阵配置护卫舰的3列纵阵的想法,从指挥管制上的看,在航空战中并不乐观。
重要的是轮形阵中心的空母和包围外周的护卫舰的距离。
如果过于靠近,容易撞擦;外周的长度越短,构成轮形阵的舰艇数就少了。
说到原因护卫舰艇为了避免撞擦,不得不拉开距离。
那么到外周为止,怎样的距离才合适呢?

首先,护卫舰的高射炮无法击落袭击空母的敌机,就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高射炮的射程:98式10厘米65口径炮19500m,89式12.7厘米40口径炮9400m,美军的12.7厘米38口径炮是11340m。如果 “碰到目标附近”的话,更加短的89式12.7厘米40口径炮的情况,最大有效射程为6000m(军事研究附册「海军机动部队」83页)。
要说“空母正上方只要能发射1发就行了”,半径6000m的轮形阵可以是可以,但无法提供充分的防空火网。
实际怎样?
珊瑚海海战时,瑞鹤和护卫舰相隔了4000m,翔鹤和护卫舰8000m。
预定的基本阵形是2000m,但阵形随意被拉大了。
另一边,美军的轮形阵到外周好象是1800~2600m。
还有,中途岛海战时美军选择的轮形阵是1500m(军事研究「海军机动部队」110页)。
莱特湾海战时第3舰队(小泽部队)使用的轮队形是2队构成的W型(象眼镜般的形状),到外周为止的距离是1500~2500m(战史丛书56卷404页)。
由此可以推测最有效的轮形阵半径是1500~2000m。
1942年2月第2航空战队的山口少将提交给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意见书(参照横谷英晓著「马里亚纳海战」59页),意见书中要求新建12艘大型空母(苍龙以上)和50艘对空护卫舰,与已存在的6艘空母算在一起,提案编成各6艘的3个航空舰队。
根据这个提案,因为16艘护卫舰包围6艘空母,到外周为止的半径是2000m的轮形阵,护卫舰艇间的距离约为750m——稍微挤了点。
但因为他在中途岛海战战死,此后制定的改⑤计划,并没有实现这个提案。
接下来看一下航空雷击和防空轮形阵的关系。
通常,雷击机从出发开始直至距离目标约10000m,以紧密的编队飞行。
采取紧密编队的原因是指挥官能掌握列机。
为了得到良好的视野,就要取得较高的高度。
此后,到目标约10000m前变化为横阵的数编队的突击队形,并降低飞行高度。
以横阵一齐向所定的目标投雷,是雷击战的学说。但为了变换队形,开始的时刻也要有一定的高度。
之后,朝着目标贴着海面低空飞行,在约1000m处投下鱼雷。
当然,雷击瞄准的是命中范围大的船体侧面。
因而鱼雷的方向和目标的方向成对角线。
因此,鱼雷以61km/h (33节,即美军的MK13鱼雷:日本海军的91式鱼雷改3是42节)的速度奔向目标,“目标要是停止状态”约1分命中。
但要是目标移动的话,必须在投雷时预测目标方向和鱼雷方向交叉的未来位置。
鱼雷投下时一旦太深,而且距离目标又过近,容易从舰底穿过。
假设TBF1(时速404km/h)从侧面雷击了以50km/h(27节)航行的目标(大和)。
在方格绘图纸上画一下的话,很容易判断出可以命中的投下位置范围。
那么投弹后,雷击机径直飞行的话,要从目标的哪里通过呢?
当然,飞机比目标快。
因而对移动中的目标,飞机的雷击都是以‘横穿目标舰前的形式“,不会通过目标的正上方。
因此,“从目标看到的雷击机位置是‘自己前面再过去一点’,而不是向横向移动的线”。
目标方面的高射炮是对这个方向进行射击的。
来验证轮形阵的哪艘舰只有哪些高射炮能射击吧。
雷击机的紧密编队从目标10000m前变为突击队形之事前面已经描述了,高射炮的有效射程大概也是10000m。
总之从队形变换时开始射击,因为这个时候还高度还没降低,不会妨碍我方舰的炮火射击。
接着完成队形变化改为低空飞行后,虽然妨碍了中央的我方舰射击,但由于目标舰与雷击机的位置一直在变化,“所有雷击机总是挡住我方舰的事是不存在的”。
菊水作战时的第2舰队防空轮形阵是以大和为中心,半径2000m的距离以9艘护卫舰包围的。
因为是半径2000m,圆周长是约12000m。
用9艘等分,约1300m。
因为护卫舰以约1300m的间隔航行,假设护卫舰是秋月型(全长134m),被挡住地部分只是十分之一,而可以开炮的海面部分为十分之九。
由于雷击机的位置是“向横向移动的线”。位置总是在变化。
(因为是圆的,即便不是向横向移动的线,对在中央的大和而言,也是会形成被挡住部分)
防空轮形阵与御神舆的互相挽臂不同,有很大的空隙,在轮形阵的反象限的舰艇用高射炮射击雷击机的机会还是有的。
关于98式10厘米65口径高射炮
想在最后时叙述关于秋月型装备的高射炮。
这个炮一般地被称为“划时代的优秀高射炮”。
高初速、长射程,发射速度每分15发(世界的舰船212号及日本驱逐舰史)~19发(军舰机械图鉴「日本的驱逐舰」),不容置疑。
但因为这个是小口径炮,弹头重量小到13kg。
另一方面,日本海军的89式12.7厘米40口径高射炮(松型装备))的弹头重量是23kg,美海军的12.7厘米38口径高射炮的弹头重量是24.5kg。
如果高射炮的原理是“使用限时信管或VT信管,在飞机附近使爆炸的弹片击破飞机”的话,弹头重量差距直接关系到能力差距。
顺便一提,美海军下定决心对Worcester型采用15.2厘米两用炮,这个也是主要原因(世界的舰船375号103页)。
射程(及初速)和弹量,究竟哪方面出色的高射炮是杰作高射炮?
美军也并不满足短射程的12.7厘米38口径高射炮。
除了上述的15.2厘米两用炮以外,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建造(战后竣工)的中途岛型航空母舰和未完成就结束的蒙大拿型战列舰装备了长射程的12.7厘米54口径炮(弹头重量31.8kg)。
美军高射炮长射程化的理由是相对于“大战前半的飞机直到接近目标舰船附近才攻击的话,即使是短射程也不是个问题”,后期存在这样的原因“由于火箭和诱导技术的进化,飞机开始具备了远距离对舰攻击力”(世界的舰船532号186页)。
那么日本的情况怎样?
原大佐北泽法隆(历任护卫舰的炮术长)对我叙说的是“由于长射程化,提前射击开始时间,目的是多1发射向目标”。
还有学者认为,作为小口径化的理由是“以弹头轻量化来提高装填速度”。
要把每1发的弹头重量扩大吗?
长射程化能增加射弹数,那小口径化也能增加发射速度吗?
如果没有弹片效果,追求直接命中的话,无视弹头重量差,小口径化也是一个方策。
作为没有VT信管的日本,说短射程、轻弹头重量的人说不定认为这是「效率好的高射炮」。
但我认为“98式10厘米65口径高射炮是划时代的高射炮”,我想“89式12.7厘米40口径高射炮和美军的12.7厘米38口径高射炮也是弹头重量大的实用的高射炮”。
此外生产效率低和初速快,炮身寿命短也被认为是98式10厘米65口径高射炮的缺点。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胡子 发表于 2014-3-7 12:36
留意了一下,二战几大海上列强中,还就是意大利人没建造过驱逐领舰,其他国家都建造过驱逐领舰。 ...

罗马领袖级可以看做驱逐领舰,反正没装甲
此生愿为和平基石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4-3-7 17:44
《老佛爷教你打飞机》上写的,可信产量就81套,可能指整个系统而不只是指挥仪

94式可以射击爬升和俯冲的 ...

可以更早採用四式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4-3-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5mg4n 于 2014-3-7 20:32 编辑

這跟IJN驅逐艦機動性能不良的關係或許更大些(戰前IJN對驅逐艦評價轉舵狀態的標準是在70%出力下的 USN是100%出力 戰後JMSDF也跟進此標準)
如果要求離母艦2000m以內的話 約57mm自動砲更好一些?(037型戰列巡洋艦!?)
(蒼蠅拍和山寨mk14就能火控)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3-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a5mg4n 发表于 2014-3-7 13:28
這跟IJN驅逐艦機動性能不良的關係或許更大些(戰前IJN對驅逐艦評價轉舵狀態的標準是在70%出力下的 USN是100%出力 戰後JMSDF也跟進此標準)
如果要求離母艦2000m以內的話 約57mm自動砲更好一些?(037型戰列巡洋艦!?)
(蒼蠅拍和山寨mk14就能火控) ...


适航性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48 , Processed in 0.0592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