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ichuan 于 2014-7-13 11:46 编辑
英国 4.7英寸(12厘米)40倍径埃尔斯维克炮 4.7英寸QF Marks I, II, III, IV以及VI --- 意大利 120毫米(4.7英寸)40倍径Model 1889, 1891以及1893 --- 日本 4.7英寸(12厘米)40倍径埃尔斯维克炮 41式4.7英寸(12厘米)40倍径 41式12厘米(4.7英寸)40倍径炮
19世纪后期,英国军火商埃尔斯维克生产了数种4.7英寸炮用于出口,而这些火炮武装了许多不同国家的战舰。4.7寸炮在英军中的悠久历史始于1886年的埃尔斯维克M型炮。虽然M型炮从未在英军服役,事实上M型炮只装备了有限的几艘意大利战舰,但是其4.7寸的口径却被定为了许多19世后期建造的战舰的副炮。 海军和陆军都使用4.7寸炮,两军之间也经常互相调用。陆军用这些武器作岸防炮或者装在为了兼容耳轴而特制的炮架上作野战炮。 这些火炮全都使用层紧式工艺并且大体相同。英军中的埃尔斯维克式炮中,Mark I是埃尔斯维克P型炮,Mark II是Q型炮,Mark III是T型炮。Mark I的结构是由A管,套管,5个B箍管将A管箍紧到炮口,螺旋式安全环和炮尾环组成,包含了一个圆锥形头部的隔螺式炮闩则被固定在套管上。Mark II与之的区别主要是用了3个B箍管和一个拧进管套的C箍管。Mark III则使用了两个B箍管,两个B管和一个稍短的C箍管。Mark IV部分使用了丝紧,以及B管,套管,一个非常短的C箍管,和炮尾环;炮闩则被装在炮尾套上然后到A管上。所有的Mark型炮起初都使用三步骤螺旋式炮闩。 标注了字母“A”的火炮表明他们更换了三步骤炮闩,而标注字母“B”的则表明他们更换了一步骤炮闩。修改过以装备陆军炮架的有炮尾环的海军炮在名称中标注了一颗星。名称中有两颗星的火炮被认为是进一步加装了一个药筒槽以用于防空。一战早期,10门炮被从拉多纳级(latona class)布雷舰上拆下来,在进行了防空改装后用于伦敦的防空。不过这些炮表明他们的防空能力聊胜于无。 总计有154门Mark I,91门Mark II,338门Mark III以及584门Mark IV被生产出来。其中,776门炮是为海军生产的而且另有110门炮由海军转交给陆军。一战期间日本转交了13门Mark IVJ(J很可能代表日本) 和24门库存(埃尔斯维克)炮给英国。澳大利亚生产了13门不在英国编号系统中的炮。到1939年,除去部分海岸炮,其他的同型火炮均已退出现役。 Mark VI是陆军改装过的Mark I至IV。这些火炮的发射药被改成了药包和3英寸的铁制药筒。这项改变是为了减少铜制药筒的需求并希望能提高准确性。但是这些火炮似乎并不成功。一战期间,总共有83门经过改装的火炮投入次要的DAMS,其中最少有一门于1937年卖给了西班牙,如下图所示。 同样于19世纪后期,类似的埃尔斯维克炮被出售给了日本。日本获得了许可以便生产更多的同型火炮。如上所述,其中37门炮在一战期间转交给了英国。1908年12月25日改称四一式,1917年10月5日改为公制口径。 意大利军火商安莎多尔曾大量购买这种火炮作为他们1900年左右建造的装甲巡洋舰的副炮。二战期间,意大利主力舰上装备了数门炮用于发射照明弹。 全部英制4.7寸火炮的实际口径都是4.724英寸(120毫米) 除非特别注明,以下数据均对应英国Mark I到IV。
1898年的暴怒号(HMS Furious) 4.7寸炮位于炮廓中 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Photograph # NH 61062 意大利120mm Model 1893 Image courtesy of Museo Tecnico Navale della Spezia 2005年10月,位于西班牙Valladolid火炮公园的4.7英寸 Mark IV/VI 这是西班牙共和国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购买的8门炮中的一门 它或许很可能是我见过的位于室外的保存最好的火炮 Photograph copyrighted by Javier Villarroya del Real
上图火炮的炮尾 铭文如下: VI .
Q.F. 4.7 In. IV* V.S & M 1902
No 959 这部分 VI
Q.F. 4.7 In. IV* 表示4.7英寸速射炮Mark IV*改装为Mark VI 注意“IV*”被划掉了,而上方重新刻了“VI”,证明这是一门改装来使用短铁药筒的火炮 V.S & M 1902 维克斯公司1902年生产 No 959 编号959 Photograph copyrighted by Javier Villarroya del Real
火炮数据
命名 | 英国
4.7英寸(12厘米)40倍径埃尔斯维克炮
4.7英寸QF Marks I, II, III, IV以及VI
---
意大利
120毫米(4.7英寸)40倍径Model 1889, 1891以及1893
---
日本
4.7英寸(12厘米)40倍径埃尔斯维克炮
41式4.7英寸(12厘米)40倍径
41式12厘米(4.7英寸)40倍径炮 | 使用船只 | 英国:19世纪后期的前无畏舰
意大利:1900年前后的巡洋舰
日本:1900年前后的巡洋舰
1914年,皇家海军中的全部4.7寸炮都是Mark I到Mark IV型
一战
几乎全部的武装商船,炮艇以及再武装的驱逐舰Afridi
1918年9月,500门炮交给了DAMS
| 设计时间 | 约1885年 | 服役时间 | 1887(英国) | 火炮重量 | 2.07 - 2.1吨(2.1 - 2.2公吨) | 火炮全长 | 194.1英尺(4.93米) | 炮身长度 | 189英寸(4.801米) | 膛线长度 | 未知 | 阴膛 | 未知 | 阳膛 | 未知 | 缠度 | 未知 | 药室容积 | Marks I, II, III and IV: 284 立方英寸 (4.66立方分米)
Mark VI: 490 立方英寸(8.04 立方分米) | 射速 | 约5 - 6发每分 | 注1:引用自纽约时报1893年10月26日的报道:“就目前所知,阿姆斯特朗造4.724英寸炮从未超过每分钟12发非瞄准射击。从一艘机动中的炮艇上瞄准并射击10发则需要1分38秒”,后者等于6发每分。
注2:1890年代前期在特拉法尔加号(HMS Trafalgar)对新型4.7英寸(12厘米)炮的试射表明这种武器可以在不经瞄准的情况下在80秒时间发射10发,或者约7发每分。除此之外,特拉法尔加号及其姐妹舰尼罗河号(HMS Nile)于1896-1897年间用6英寸QF炮替换了这些武装。
弹药
类型 | 分装式 | 弹头的类型和重量
(见注1)
| 通常弹,穿甲弹,高爆弹,半穿甲弹,榴霰弹 - 45磅(20.4千克) | 装药 | 通常弹 - 6.84磅(3.1千克)
其他 - 未知
| 弹头长度 | 未知 | 发射药
| 英国
12磅(5.4千克) SP
5.44磅(2.5千克)Cord 20
6.45磅(2.9千克)MD 16
其他
未知
| 初速
(见注2)
| 英国
SP - 1,786英尺每秒(544米每秒)
Cord - 2,125英尺每秒(648米每秒)
MD - 2,215英尺每秒(675米每秒)
日本
约2,182英尺每秒(660米每秒)
| 工作压力
(见注3)
| 初速为2,100英尺每秒(640米每秒)时 - 12.4吨每立方英寸(1,955千克每立方分米)
初速为2,265英尺每秒(690米每秒)时 - 14.8吨每立方英寸(2,333千克每立方分米)
初速为2,436英尺每秒(742米每秒)时 - 18吨每立方英寸(2,837千克每立方分米)
| 火炮寿命 | 未知 | 每门炮备弹数 | 未知 | 注1:这些弹头的准确重量在英国是一个争论不断的话题。埃尔斯维克M型发射36磅(16.3千克)重的弹头,而Mark I则发射40磅(18.1千克)的大门调皮。根据海军部的请求,弹头首先被减小到了30磅(13.6千克),然后增加到了36磅(16.3千克),再然后到40磅(18.1千克)而最终加到了45磅(20.4千克)
注2:这些初速包含了Mark I到Mark IV。Mark VI炮使用6.25磅(2.83千克)的MD11发射药并获得了2,203英尺每秒(671米每秒)
注3:这些数据来自于美国于1893年为测试目的购买的埃尔斯维克炮。2,436英尺每秒(742米每秒)是用于验证实验的。
射程
仰角 | 使用45磅(20.4千克)高爆弹时 | 20度时射程 | 9,900码(9,050米)
|
123磅(55.87千克)穿甲弹的穿甲数据
距离 | 垂直装甲穿深 | 水平装甲穿深 | 0英尺(0米) | 11.7英寸(297毫米) | --- | 注:这组数据来自于纽约时报1893年10月26日的报道《Getting Ready for the Test: Heavy Calibre Rapid-Fire Guns Arrive at the Sandy Hook Proving Ground》当时的炮口初速为2,100英尺每秒(640米每秒)
火炮基座/炮塔数据
命名 | 单装炮位
特拉法尔加(6):BDI (战前CP型)
巴尔夫勒(10):BDII (战前CP型)
帕拉斯(8),侦察兵(4),阿波罗(6)义神(阿斯特莱雅)(8),日食(6)和傲慢(6):UDI和GII(战前CP型)
一战期间:PIII,PIV和PIV*
Mark VI型炮:PVII,PVIII和CPIX
日本
利根(10):未知
| 重量
| 约8吨(8.1公吨) | 俯仰范围 | BDI以及BDII:-3/+15度
其他:-3/+20度 | 俯仰速度 | 全手动操作 | 火炮射界
| 露炮台:360度
炮座:约+30度到+150度
| 旋回速度 | 全手动操作 | 火炮后座距离 | 未知 | 装填角 | +7度 | 注1:PVII是陆军4寸炮PII或者PII*摇架的改进版。PVIII则是陆军4寸炮PX摇架的改进版。日本用的炮架是随炮附送的。岸防炮架大体上于与GII和PIV相同。
注2:许多这种火炮在1890年代后期至1900年代前期的再武装方案中被换为了6寸炮。
资料来源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and "British Naval Guns 1880-1945 No 15" article in "Warship Volume IX" both by John Campbell
"US Naval Weapons" and "US Cruis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both by Norman Friedman
"Cruisers of the Royal and Commonwealth Navies" by Douglas Morris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by Eric Lacroix and Linton Wells II
"British Battleships: 1860 - 1950" by Oscar Parkes
---
"Getting Ready for the Test: Heavy Calibre Rapid-Fire Guns Arrive at the Sandy Hook Proving Ground" article in The New York Times of 26 October 1893
---
Special help from Anthony G. Williams and Shane Rogers
------------------- 感谢马老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