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战开战时,伊势,日向被编入第1舰队第2战队,但没有参加像金刚型战列舰一样壮丽的第一段作战的机会,与其他联合舰队主力——战列舰部队一起主要是在国内,处于即时反应的待命状态。 昭和17年5月5日,日向在出动到伊予滩进行主炮射击训练中,装药在炮膛中引着,第5主炮塔爆炸,出现许多殉职者,该主炮塔变成不能使用。这个缘故,在吴兵工厂撤去第5主炮塔,用钢板盖在炮座上面,在这里应急装载了四座25毫米三联装机枪。日向的炮塔爆炸事故这是第二次,大正8年10月也发生第3主炮塔爆炸事故。 昭和17年5月下旬,日本海军在伊势、日向上试验性地装载了正在开发的电波探信仪(雷达)。伊势在前桅楼顶端装备了二一号对空警戒电探,日向在该位置上装备了二二号水面监视用电探,实施海上实用实验。 装备实验的结果,判断二一号电探可以装备,但二二号得到的实用成果不好,得出应该撤去的结论,等待时间撤去。但这时正迫近中途岛作战发动,伊势、日向装备着电探参加了作战,二二号电探在这次作战被再次确认了有用性,以后反复改良,发展成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电探。 昭和18年改装航空战列舰时,撤去副炮的同时,实施了对空兵装的飞跃性强化工程。高射炮以前装备四座八九式12·7厘米联装高射炮,再在桅楼下部前方两舷及烟囱底部两舷各装载一座,共计八座一六门,这些分成四群,各自附带高射指挥装置,让一群四门高射炮指向一个空中目标。 但烟囱两舷装备的新设高射炮用的指挥装置是以后装备的。机枪到目前为止装备着九六式25毫米联装机枪一○座二○门,这些全部被换装为三联装机枪,同时新增加装备了25毫米三联装机枪:前桅楼三座,后桅部四座,弹射甲板后端部二座,机枪装备数增强到一九座五七门,前桅和后桅各装备了一座机枪射击装置。 昭和19年6月的「阿号作战」后,对全部主要舰艇实施了对空兵装增加工程和不沉不燃化对策,伊势、日向也实施对空机枪的增加工程,增加装备了一二座25毫米三联装机枪、单装机枪一一门,25毫机枪装备数共计一○四门。 增设的机枪三联装各有二座装备在第2、第3炮塔上,单装机枪移动式装备在弹射甲板上。参加菲律宾海战前的19年9月,日本海军新开发的对空用12厘米三○联装喷进炮各三座被装备在弹射甲板两舷,伊势、日向全舰像刺猬一样地被对空兵装覆盖。此外还实施了电探的改善强化工程,二二号电探被修改为可以对水面射击的二二号电探改。 |